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9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上)课

发布时间:2020-01-24 01:04:42

第9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上)

课下达标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下列选项中完成了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飞跃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选D。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农民阶级发起的,主要集中在反封建,并未理性认识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害,故A项错误;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依然对帝国主义抱有希望,并未理性认识到反对帝国主义,故B、C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对反帝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故D项正确。

2.教育家蒋梦麟说,五四事件使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由此可见(  )

A.五四运动宣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

B.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C.广大群众在五四运动中团结救国

D.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

解析:选C。根据“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可知其突出的意义不在于民主科学,故A项错误;“中国人第一次懂得”没有特指是无产阶级,故B项错误;“力量在于组织起来”,可见团结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题中的“中国人”包含青年学生,但并没有特指他们的作用,故D项错误。

3.“这种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山东和东北的地位,但未能把中国变为日本的一个保护国。在这过程中,它反而把中国的民族意识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新的高潮”(  )

①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 ②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共识 ③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这种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山东和东北的地位”信息,可知这是指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新的高潮”指的是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故选C项。②属于20世纪20年代初军阀混战和列强侵略的影响;③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均排除。

4.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如果贫苦农民要除去穷困和痛苦的环境,那就非起来革命不可。而且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B.决定联合农民阶级,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C.把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进行革命

D.提出由国民革命向土地革命转变的方针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重要性的认识。据材料中“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可知,中共认识到了农民阶级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决定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是在1927年,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农民是工人的同盟军,并非把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故C项错误;提出由国民革命向土地革命转变的方针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故D项错误。

5.1921年底至1922年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回到上海后,建议中共加入到国民党之中,该建议立即遭到陈独秀的反对,但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上还是通过了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来实现国共合作。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  )

A.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

B.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

C.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

D.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此时中国共产党才刚刚成立,主要的任务是工人运动,在发动工人运动中逐渐认识到敌人的力量太过强大,只有实现合作才能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故B项正确,故A、C、D项错误。

6.1926年2月,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特别委员会”会议议定,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监督。这一举措(  )

A.利于土地改革顺利开展 B.推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实质是军阀的互相勾结 D.为北伐战争提供了条件

解析:选D。本题考查北伐战争的背景。土地改革是中共在农村推行的措施,而材料提供的主体是广州国民政府,故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强调对各阶级积极性的调动,材料则是强化对两广地区的控制,故B项错误;根据“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特别委员会’”可知不是军阀的勾结,故C项错误;“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监督”可将这一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统一调配,为即将开展的北伐战争提供支持,故D项正确。

7.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苏联对中共的这一指示(  )

A.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战略策略

B.揭示了农民革命的重要意义

C.影响到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

D.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苏联给中共发出的指示是党后来出现右倾错误的重要原因而不是战略策略,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农民革命,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可以看出苏联的指令实际上是要求中共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故C项正确;从短时间看苏联的指示确实有利于团结,但是事实上中共的妥协并没有挽救国共两党的分裂,故D项错误。

8.据下图所示,1905年和1921年后革命次数出现相似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

A.革命政党的推动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民主思想的传播 D.维新力量的衰落

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故A项正确;1905年处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初步发展阶段,1921年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重创,故B项错误;1905年左右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而1921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故C项错误;维新力量的衰落并非导致革命出现相似状况的原因,故D 项错误。

9.标语是社会各种变革力量用来宣传自己的重要工具,以下是红军长征中的有代表性标语,其在当时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

A.具有史料价值和政治文化内涵

B.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

C.宣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D.启迪民众,参与革命

解析:选D。历史口号和标语具备特定时期的史料价值和一定的政治文化内涵,这是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而非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故A项错误;长征的胜利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红军长征过程的艰辛历程和可贵精神,故C项错误;红军口号成为重要的政治宣传有利于让百姓更多地了解红军和中共的革命事业和奋斗目标,吸引更多的民众参军和支持革命,故D项正确。

10.1935年1月,总司令部下达《野战军渡江作战计划》,随后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完成了长征中一次出奇制胜的精彩军事行动,以至于国民党追剿部队也不得 叹服红军“神机妙算,出进无常”。这凸显了红军(  )

A.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 B.有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D.纠正了“左”倾主义错误

解析:选D。材料未提及群众支持,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战争胜利源于正确的军事策略,故B项错误;此时红军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大,故C项错误;根据战场形势变化提出新的作战方针,体现了军事上实事求是的特征,是对“左”的错误的纠偏,故D项正确。

11.有记载“1934年春,红军把一直埋藏在洞穴里的财富搬下来。1934年春天和夏天大量征兵,同时还开展行动收集粮食,准备冬衣,给战士打草鞋……”材料表明红军(  )

A.彻底摆脱“左”倾错误 B.积极进行根据地建设

C.为实施战略转移做准备 D.为全面抗战扩充实力

解析:选C。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中共纠正“左”倾错误但并不彻底,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进行根据地建设,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描述的时间应是第五次反围剿时期,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是为进行长征,实施战略转移做准备,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的时间,当时并未进行全面抗战,故D项错误。

12.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黎平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政治局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放弃在湘西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立根据地的原定计划,而认为应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川黔边区挺进,这反映出(  )

A.红军取得长征中的战略主动地位

B.红军已找到完全正确的行军路线

C.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受到多数拥护

D.红军长征战略方针出现重大转折

解析:选D。1934年12月红军长征刚刚开始,并未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因此并未取得战略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说明放弃原有的计划,向川黔边区进军,并未是完全正确的行军路线,故B项错误;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分析红军放弃原来的计划,实现了战略上的重大调整,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材料三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材料一与材料三对当时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的看法有什么不同?(8分)

(2)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二有关内容加以说明。(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怎样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7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可得出认为工人阶级的斗争决定着全国革命高潮;根据材料三中的关键信息“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可知认为农民斗争是决定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2)第一小问,材料一强调城市工人阶级的作用,坚持走城市中心道路;第二小问,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国情,很明显是不正确的;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可知当时中国革命的重心只能是农村。(3)马克思认为革命应该在工人阶级力量较强的城市爆发,材料一坚持城市中心论正是这一理论的体现。但是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答案:(1)不同:材料一认为中心城市的工人斗争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材料三则认为农民运动才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决定因素。

(2)道路:以中心城市工人暴动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不正确。

理由: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仅靠工人阶级的斗争不可能取得胜利,事实证明这条路走不通。

(3)发展:国民革命失败后,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1956年毛泽东著《论十大关系》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看世界”的角度,拟一个具体的标题,进行阐述。(要求:标题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由材料得出观点:要向外国学习,但不能盲目地学。要求从“看世界”的角度,可以以中国革命道路中由“以俄为师”到“走自己的路”为题目,选取相关的史实加以论证。也可以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为题目,选取相关的史实加以论证。

答案:评分说明:

标题切合题意且明确;阐述史实符合材料且正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只有标题没有简述不给分。

一等(12-10分)所拟标题切合题意且明确,阐述史实正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所拟标题接近题意且明确,阐述史实正确,逻辑较严密,表述较为清楚。

三等(4-0分)所拟标题偏离题意,阐述史实欠正确,表述不清楚。

示例:

标题:中国先进分子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以俄为师”到“走自己的路”

阐述: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先进分子学习苏俄的革命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崛起。在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成立中国共产党,1924年国共合作,1927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学习苏俄革命经验,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1927年照搬苏俄“城市中心”道路,先后举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攻打大城市就遭到了惨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才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总之,学习外国经验是必要的,可以少走弯路。但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只有结合国情加以创新,才能走向成功。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9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上)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