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茨管理学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02-07 04:44:15

孔茨管理学读书笔记

【篇一:孔茨《管理学》完整详细笔记】

第一章

一、管理的涵义

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

共同目标

定义:

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 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即正确地做事

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即做正确的事

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

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

3)牺牲效率的效果

[]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答:有效果,无效率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

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 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共同的目标

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什么是组织?

3 操作者:

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

包括 中层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基层 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职能

法约尔: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茨: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

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组织的类型(如企业、政府部门、学校)

?组织的规模(如小公司与大公司)

?组织中的层次

?跨区域的可转移性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基层管理者15%24%51%10%

中层管理者18%33%36%13%

高层管理者28%36%22%14%

7、管理与经营

管理 经营

条件: 社会化劳动的产物 商品经济的产物

背景: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末期

目的: 提高效率提高效益

角度: 内向性(资源的组织利用) 外向性(环境)

适用: 一切组织企业

三、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所有者意志) (上层建筑、社会文化)

学习意义:(1)明确管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

2)大胆地引进吸收

3)批判地吸收

4)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到目前为止,管理是否是一门科学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回答。因为,管理面对的不是一次又一次可以设定完全相同条件的实验环境,而是分分秒秒都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因而不存在可以一次又一次重复验证的规律。

四、管理学

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和一般方法。

1.特点: 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实践性

2.学习方法:(1)唯物辨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集权与分权、奖励与惩罚、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等)

2)系统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

***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对管理者: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的管理者的系统知识。

对被管理者:学习管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管理和管理者这二个概念?

2.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1 管理工作的特性

a是某建筑公司安装部经理,b是安装部下属的管道安装队队长。上个月,a吩咐b带领一班人马去某工地安装一套管道系统。在工程验收时,发现这套管道存在严重的渗漏现象。公司经理认为a应该对此负责,哪怕管道安装时a正出差在外。同样,a会认为b必须对此负责,哪怕b已不拿扳头干活。请问:ab为什么要对这一失误负责?他们究竟该负什么责任?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实践活动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

古代中国:得民心者得天下 秦始皇:车同轨,字同文

希伯莱人的领袖摩西:授权原则和例外原则

一、管理学理论的萌芽 1819世纪,工厂制度早期)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劳动分工理论。 200 48000

specialization:专业化提高劳动熟练程度

simplification:简单化3s’ 优点 减少工作转换时间

standardization:标准化 利于发明专用工具、设备

1800年,jr.watt boulton 苏霍铸造厂

实行: 分工、专业化、成本核算、医疗、福利制度

1810年,罗伯特?欧文: ---- “人事管理之父

缩短劳动时间、禁止雇佣童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

1832年,查尔斯?巴贝奇:分工可减少工资支付

【篇二:管理学读书笔记】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 2.依存性 3.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现代化企业建立的基础。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发展的预期目标,都需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各行各业中得到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定义

(1)对管理定义,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

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福莱特: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包涵三层涵义:

1.管理必须涉及其他人;

2.管理是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3.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他们来为你完成工作。

彼得.德鲁克:管理是实践的综合艺术,他认为无论是经济学、计量方法还是行为科学都只是管理人员的工具。

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他把决策分为四个阶段:

1.调查情况,分析形势,搜集信息,找出决策的理由;

2.制定可能的行动方案,以应对面临的形势;

3.在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确定比较满意的方案,诸付实施;

4.了解、检查过去所抉择方案的执行情况,作出评价,制定新的决策。

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的完成既目标的过程。定义需要展开为:

1.作为管理人员,需要完成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

2.管理适用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

3.管理适用于各级组织管理人员;

4.所以管理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5.管理关系到生产率,

雷思.琼斯: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资源包括人、机器设备、原材料、信息、技术、资金等。

斯蒂芬.罗宾斯和玛丽.库尔特: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强调:

1.管理是协调其他人的工作;

2.管理应当是有效率和有效果;

3.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各项管理职能。

综合前人研究得出的完整精辟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这定义包含以下内涵: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一是协调组织内部有行与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1.决策 2..组织 3.领导 4.控制 5.创新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管理也是生产力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与管理的社会属性有关的至少四点基本变化:

1.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了分离;

2.整个社会普遍出现中产阶级;

3.几乎所有国家都在使用宏观调控;

4.管理者需考虑消费者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

管理的社会属性: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亨利.明茨伯格:

正式权力和地位:

1.人际角色:代表人 领导者 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督者 传播者 发言人

3.决策角色:企业家 干扰应对者 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

二、管理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 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

三、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

1.信息网络化

2.经济全球化

3.知识资源化

4.管理人本化

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归纳法: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或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的典型特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也称为实证方法。

2.验证法

3.演绎法

第二章

【篇三:孔茨《管理学》笔记()

第一章

一、管理的涵义

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

共同目标

定义:

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

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即正确地做事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即做正确的事

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

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

3)牺牲效率的效果

[]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

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答:有效果,无效率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 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共同的目标

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什么是组织?

3 操作者:

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

包括 中层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

基层 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职能

法约尔: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茨: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

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组织的类型(如企业、政府部门、学校)

?组织的规模(如小公司与大公司)

?组织中的层次

?跨区域的可转移性

计划 组织领导 控制

基层管理者15%24%51%10%

中层管理者18%33%36%13%

高层管理者28%36%22%14%

7、管理与经营

管理经营

条件: 社会化劳动的产物 商品经济的产物

背景: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末期

目的: 提高效率提高效益

角度: 内向性(资源的组织利用) 外向性(环境)

适用: 一切组织企业

三、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所有者意志) (上层建筑、社会文化)

学习意义:(1)明确管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

2)大胆地引进吸收

3)批判地吸收

4)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到目前为止,管理是否是一门科学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回答。因为,管理面对的不是一次又一次可以设定完全相同条件的实验环境,而是分分秒秒都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因而不存在可以一次又一次重复验证的规律。

四、管理学

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和一般方法。

1.特点: 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实践性

2.学习方法:(1)唯物辨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集权与分权、奖励与惩罚、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等)

2)系统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

***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对管理者: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的管理者的系统知识。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管理和管理者这二个概念?

2.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1 管理工作的特性

a是某建筑公司安装部经理,b是安装部下属的管道安装队队长。上个月,a吩咐b带领一班人马去某工地安装一套管道系统。在工程验收时,发现这套管道存在严重的渗漏现象。公司经理认为a应该对此负责,哪怕管道安装时a正出差在外。同样,a会认为b必须对此负责,哪怕b已不拿扳头干活。

请问:ab为什么要对这一失误负责?他们究竟该负什么责任?

孔茨管理学读书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