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中于连形象浅析

发布时间:2019-03-10 01:59:25

《红与黑》中于连形象浅析

  中文概要: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成功地塑造了于连这一艺术典型,分析这一形象,了解其性格,探究其命运的根源,能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小说的主题。

  于连的性格具有复杂性、多元性。他孤独、高傲、自尊、自卑、多疑、仇视、反抗,而又妥协,有野心有雄心,虚伪又正直。这既是家庭的影响,更是社会的影响。

  

  《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是个复杂的艺术典型。于连是时代的产儿,他的性格是他生存的社会生活所塑造的――

  

  ―、性格的复杂性及其根源

  

  于连的祖先是非洲的埃及奴隶,父亲是农民木匠,他的出身被人歧视。自小就身体瘦弱,脸色苍白,不适于劳动。西朗神父和拿破仑的老外科军医从相反的两方面为他指引了两条道路:参军或当神父。拿破仑的骑兵远征意大利的雄姿“使他发狂”“热血沸腾”,拿破仑的垮台又使他凭借才干做将军的美梦破灭。与此同时教会显示了它强大的势力,于是他急急忙忙念拉丁文。从此他只能向往着热血炮火的将军生涯却又做着穿黑道袍升红衣主教的美梦。 他怀着要出人头地改变自己贫贱地位的强烈愿望,在不断的向往和屈辱中养成了孤独、内向、高傲、自尊、自卑、多疑、仇视、反抗的复杂性性格。

  于连的多元化性格是从自幼生活时就埋下种子的,随着他在复杂社会中的淬炼,表现得越来越鲜明、复杂。

  于连十九岁西朗神父介绍他做了市长的家庭教师,他爬上了社会竹竿的第一节。他感到周围都是敌人,甚至恨夫人生得太美。为了报复市长对他的傲慢态度,他不择手段地占有夫人。最初,他的欣赏、羡慕、性爱与仇恨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她第一次吻她的手时,并不是爱,而是出于对贵族阶级的嫉妒、仇恨、报复的心理,是为了维护他的尊严,当雷纳尔夫人近乎寻求保护的不顾一切的爱回报了他的时候,于连却感到了实现拿破仑英雄行为后的欢欣、欣赏和胜利。在这一阶梯上暴发户的发迹,新贵族的丑恶嘴脸,保皇党的倾轧,正教间的争斗和资本主义的金钱法则为他的性格发展提供了动因。市长夫人的爱使他熟悉了上流社会的礼仪,为他以后踏入上流社会准备了条件。

  西朗神父又推荐他到省城贝尚松神学院,他爬上了社会竹竿的第二阶梯。于连在这里看到了“人间地狱”的真相。这里清规戒律多如牛毛,生活受到严密监视,他藏在箱底的东西被人偷去告密,他们还扣压并拆看了市长夫人给他的全部信件,他对神学院生活感受最深的就是普遍的伪善。福力列神父刚到贝尚松时全部财产只有一个旅行袋,十二年后他成了全城数一数二的大地主。这里充满了“秘密的侦探和各式各样的坏人”,同学都是“涂了油的警犬”。为了能成为主教他拼命学习,可他的名字却被写在一百九十八名上。借此副院长加斯答列挫败了政敌皮拉尔院长。于连成了教派斗争的牺牲品。于连在这“一切罪恶的根源”“一切文明的大敌”的教会世界中生活了十四个月,教会的豺狼终于把他吃宗教饭发宗教财的美梦撕得粉碎。

  当于连由皮拉尔神父援引以秘书身份出现在拉莫尔侯爵府时,他的忍耐与伪善更加成熟了,在这社会竹竿的第三高度他达到了人生阶梯的最高峰。在侯爵府他首先感到的是贵族之家不可一世的奢华生活及其卑鄙庸俗生活上的靡烂,精神上的空虚,其次是他们对革命的恐惧,他们政治上的极端反动,与人民为敌的态度十分明显。他们可以为了一枚勋章而“不惜牺牲整个城市的人作为代价”。于连做了侯爵的亲信,但是他低贱的出身使他在这个家庭中深感孤独,周围人们对他的轻蔑激起了他强烈的仇恨。他的野心迫使他以征服上流社会的决心征服了玛蒂尔德小姐。终于触犯了这个以金钱门第为基础的社会。侯爵利用市长夫人的信诬篾他“贫穷而贪婪”,“十足的伪善”,“专门诱惑最有支配力量的女人去支配主人的财产”,要赶他到美洲去。由此他开始了对特权阶级的公开反叛。

  于连生活环境的复杂性造就了他思想性格的复杂性。小说在不同的社会层次上向我们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从不同角度映照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各种扭结的社会矛盾,既提示了于连的生活轨迹,又写出他性格走向的社会历史原因。给他提供了一幅厚实的社会斗争的立体背景。

  

  二、多元性格呈现的矛盾性

  

  于连的性格具有复杂的多元性,多元性在他的性格表现中又是矛盾的。他既反抗又妥协、既自尊又自卑、既有雄心又有野心、既正直又虚伪,多重性格交替演变,相互依存又相互渗透。

  于连的反抗性格是其突出的特征,他的反抗贯串于他的全部生活历程。于连从小受父兄的歧视,反抗性格就基本形成。在维里埃尔城、贝尚松神学院和拉莫尔侯爵府这三个典型环境中,既定的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强化。在等级门第观念的刺激下,他自尊自傲的性格引发他对贵族社会强烈仇恨和反抗。

  于连的反抗性格包含浓重的个人主义因素,作为一个贫穷的青年,野心使他不顾一切地攫取钱。于连的反抗是一种消极、落后的甚至近乎荒唐的个人反抗,这种反抗有明显的局限性,于连的悲剧在于他反抗的盲目性。反抗与妥协的消长变化只以他个人利益为转移,于连既反抗又妥协的性格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于连自尊与自卑性格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于连时时刻刻意识到自己社会地位的低下,他无论走到多么高贵的环境始终忘不了他的农民出身,他同时有着强烈的自卑感。既自尊又自卑的个性使他对上流社会充满了无比的仇恨。于连十分高傲自信而又自卑,什么权威、偶像他都不认。认为自己是一个无师自通的天才。于连初入社会以其聪明才智、惊人的记忆力等不凡的举动、咄咄逼人地打进贵族圈子。但他的平民阶级的自尊使得他始终与上层社会有一定的距离。上流社会终于发现于连不是他们营垒里的人,最后毫不留情地将他抛了出去。

  总之,于连复杂矛盾的性格是王朝复辟时期贵族资产阶级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投机取巧、腐化享乐的社会风气和第三等级复辟逆流的革命情绪组合的时代色彩在他身上的凝聚。抗衡和反抗是复杂的环境造就的复杂典型。他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同时又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三、复杂形象具有的社会意义

  

  于连选择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却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他像自己所向往的那样一节一节地爬上去了,但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无论是世俗社会还是宗教社会,他每走一步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每一次成功都要遭到嫉妒和打击。他对上流社会的仇恨和反抗使上流社会对他难以容忍。他的悲剧命运是注定了的,于连扮演的是一个叛逆平民的角色。于连的奋斗史概括了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他的反抗体现了平民阶级对特权阶级的抗议,对复辟社会的否定对个性解放的追求,他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于连是在头脑清醒时接受死刑的。如果他把野心看得高于一切,他可以在贵族小姐并未完全抛弃他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苟活下来,然而他选择了死亡。

  于连这个艺术典型,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他我们应该结合当时的时代特点,批判地吸收精华,至于糟粕应毫无疑问地剔除。

  (吉林省磐石五中)

《红与黑》中于连形象浅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