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分类汇编含解析(及答案)50

发布时间:2020-01-05 14:58:10

2020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分类汇编含解析(及答案)50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

12019•江苏)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天津的开合桥

茅以升

    开合桥就是可开可合的桥,合时桥上走车,开时桥下行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是一种很经济的桥梁结构。但在我国,这种桥造得很少,直到现在,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这不能不算是天津的一种特产。南运河上有金华桥,于牙河上有西河桥,海河上有全钢桥、全汤桥、解放桥。这些都是开合桥。为什么天津有这样多的开合桥呢?

    对陆上交通说,过河有桥,当然是再好没有了。但是河上要行船,有了桥,不但航道受限制,而且船有一定高度,如果桥的高度不变,水涨船高,就可能过不了桥。要保证船能过桥,就要在桥下预留一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虽在大水时期,仍然能让最高的船通行无阻。这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名为净空,要等于河上航行的船的可能最大高度。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如果河水涨落差距特别大,如同天津的河流一样,那么,这桥面的高度就很惊人了。桥面一高,就要在桥面和地面之间造一座有坡度的引桥,引桥不仅增加了桥梁的造价,而且对两旁的房屋建筑非常不利。这在城市规划上成了不易解决的问题。这便是水陆文通之同的一个矛盾。为了陆上交通,就要有正桥过河,而正桥就妨碍了水上交通;为了水上交通,就要有两岸的引桥,而引桥又妨碍了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而引桥两旁的房屋也是不易相互往来的。在都市里,除非长度有限,影响不大的以外,引桥总是一种障碍物,应当设法消除。开合桥就是消除引桥的一种桥梁结构。天津开河桥多,就是这个原因。

    开合桥的种类很多,一种是平旋桥,把两孔桥联在一起,在两孔之间的桥墩上,安装机器,使这两孔桥围绕这桥墩在水面上旋转九十度,与桥的原来位置垂直,让出两孔航道,上下无阻地好过船。一种升降桥,在一孔桥的两边桥墩上,各立塔架,安装机器,使这一孔桥能在塔架间升降,就像电梯一样,桥孔升高时,下面就可以过船了。一种是吊旋桥,把一孔桥分为两叶,每叶以桥墩支座为中心,用机器转动,使其临空一头,逐渐吊起,高离水面,这样两叶同时展开,就可让出中间通道,以便行船。一是推移桥把一孔桥用机器沿着水平面拖动,好像拉抽屉是一样,以使让出河道行船。

    开合桥桥面不必高出地面,不用引桥,但开时不能走车,合时不能通船,水陆交通不可同时进行。特别是,桥在开合的过程中,既非全开,又非全合,于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水陆都不能通行,这在运输繁忙的都市,如何能容许呢?因此,在桥梁史上,开合桥虽曾风行一时,但在近数十年来,就日益减少了。

    那么,开合桥怎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呢?应当说,有几种改进的可能:一是将桥身减轻,改用新材料,使它容易开动;二是强化桥上的机器,提高效率,大大缩减开桥合桥的时间;三是利用电子仪器,使桥的开合自动化,以期达到每次开桥时间不超过3分钟,如同十字道口的错车时间一样。这些都不是幻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引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引桥是建造在河的两岸有一定坡度的桥,其作用是引导车辆驶上正桥。

B. 在设计引桥时,需要综合考虑空间高度、桥梁造价、城市规划等因素。

C. 引桥方便了水上交通,但会妨碍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必须绕道。

D. 在都市里,长度过长、影响太大的引桥是一种障碍物,应该设法消除。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合桥成为天津的特产,与天津河流水位涨落差距特别大密切相关。

B. 建桥时,正桥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等于河流平时的水位加上桥的净空。

C. 除平旋桥之外,升降桥、吊旋桥、推移桥这三种都属于一孔桥。

D. 改进开合桥的关键是尽可能缩减桥的开合时间,提高通行效率。

3)请结合全文,概括开合桥的优缺点。

【答案】 1C

2B

3)优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无需引桥,经济实用。

缺点:开时不能走车,合时不能通船;开合过程中水陆交通都停顿。

【解析】【分析】⑴C“上引桥的车辆必须绕道错误。原文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故C错误。

⑵B“正桥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等于河流平时的水位加上桥的净空错误。原文为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故B错误。

本文第2段主要阐释天津开合桥多的原因,回答了第一段提出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在阐释开合桥的优点。第2段又提出了引桥的相关弊端,而开合桥就是克服引桥的弊端而建的。因此与引桥弊端相反的就是开合桥的优点。第3段介绍了不同种类的开合桥,不同种类的开合桥都是为了河道畅通服务的。第4段最后总结了开合桥近十年来日益减少,而前面日益减少的原因就是开合桥的弊端,可以结合第5段开合桥改进的可能进行概括。

故答案为:⑴C⑵B

优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无需引桥,经济实用。

缺点:开时不能走车,合时不能通船;开合过程中水陆交通都停顿。

【点评】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最后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是因果倒置,最后将选项和原文及题干细心比照判断。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概括相关要点。

22019•全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仅局限于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遺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特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規律。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

B. 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舞台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C. 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D. 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 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

C. 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D. 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

B. 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C. 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

D. 活态保护致力于保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答案】 1C

2C

3D

【解析】【分析】⑴C以防失去原有风格分析错误,对传统艺术进行西式改编,将会失去的是本真的艺术特性。故选C

⑵C项,文章没有对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作比较,因为二者都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都不是保护。故选C

⑶A项,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使其雅化)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对能否获得成功,并未有明确的说明。B项,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说法缺少根据,文章中只是说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并非所有的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C项,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说法错误,原文说这样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故选D

故答案为:⑴C⑵C⑶D

【点评】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更加深了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极大地增加了个人生活的流变系数,使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在物理空间的维度里,人们在血缘的身份确证、地缘的时空限制和业缘的群体认同等因素的制约下,进行着有限的交往。然而,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交往主体以符号化的形式开展着全新的网际交往。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构成了虚拟主体的符号化表达,使得虚拟环境中的交往主体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生理、地域和身份的束缚,增强了交往的自主性,丰富了交往的形式。但是,新型交互模式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与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相伴而生,虚拟生存虽然改变了现代人的技术体验和空间体验形式,但也滋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虚拟主体是一个符号,进行着自觉选择下的行为体验。现实生活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的不同境遇和生活规范将造成本我与虚拟主体网我的分离甚至对立。自我生存方式的分裂,带来的不仅是自我认同的危机,更遮蔽了本我的真实性,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巨大的革命力,在为人类创造超越现实、实现自我、追求解放的条件和手段的同时,也逐渐深化成为一种框架,使人类反被置于技术的框架之中,正如马克思当年指出的: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技术的无节制扩张,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形成了巨大的科技漩涡,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事实上,原始的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但现代技术的崛起,魔幻般地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导致人与自然、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这种片面性的急剧扩张所形成的科技漩涡,无情地将人类抛入一个机械力高度发达,但生存危机丛生的世界之中,技术逻辑约定着人的生存逻辑,从而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

    在网络信息空间里,人们在面临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多元价值交相激荡、多元信仰交相碰撞的文化样态的同时,还受制于技术理性的支配,导致人的全面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假设技术理性被不断泛化成主导其他更改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被认定为这个时代人的最根本的,也是唯一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那么,根植于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生活便彻底地失去了价值根基。这样,科技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也制约了人文文化。随着虚拟时代的到来,人文理性和技术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一系列矛盾加剧了科技文化与人文诉求的断裂,彰显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褪去了人文价值更改的关怀,这种人文失落必然滋生着文化的嬗变。

(摘编自王丽鸽、李炳毅《试论网络社会下人的虚拟生存与全面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与高新技术冲击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加深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有关。

B. 与物理空间不同,在虚拟空间里的网际交往中,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

C. 原始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而现代技术在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作用。

D. 人在网络信息空间里,除了面临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等文化样态,也受到技术理性的支配,人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空间扩大、科技涡和文化嬗变三个结果阐述网络时代人的发展的困境。

B. 文章除了阐述网络社会带来的现实症结外,也提到了其带来的好处,有辩证意味。

C. 文章第三段引用马克思的有关言论,论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作用。

D. 与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虚拟空间对人生存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导致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滋生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

B. 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两者可能产生分离甚至对立。

C. 现代技术的巨大张力使人们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

D. 技术理性如果成为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会制约人文文化的发展,甚至会使人类失去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怀。

【答案】 1B

2A

3A

【解析】【分析】(1B项,夸大其词,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错,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但不意味着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故答案为B

2A项,空间扩大不是结果,而是原因,其导致的结果是人格裂变。故答案为A

3A项,强加因果关系,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有一定的关系,但不一定是因果关系。B项,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于文无据。C项,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错,人在技术张力下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⑴B⑵A⑶A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起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起来时只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aero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

    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

晚钟送终了这一天,

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

农夫倦步长道回家,

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

第二是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

微风收木末,

群动息山头。

鸟眠静不噪,

我亦欲归休。

    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

    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节选自人教版必修5《谈中国诗》)

1)下列对中国诗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诗笔力清淡,词气安和,这是西洋读者对中国诗的印象。

B. 中国诗中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

C. 中国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音调比较单薄。

D. 中国诗是文明人的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中国诗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的观点。

B. 作者引用李白的《敬亭山》论述了中国宗教诗特别多的特点。

C. 作者把中国诗比作蛛丝网,把西洋诗比作钢丝网,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中国诗比重低于西洋诗的观点。

D. 作者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把深奥、复杂的问题传达出来,化深奥为通俗,化复杂为单纯,雅而不奥,俗而不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诗只是诗,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就像不管是中国人,美国人,还是英国人,总是人。

B. 作者认为,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的诗,早在几千年以前中国诗里就有了。

C. 因为西洋诗里有所谓中国诗的成分,所以,读外国诗总有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

D. 研究中国的诗,不一定能使西洋读者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

【答案】 1C

2B

3D

【解析】【分析】(1C项,中国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由此可知,音调像乐队合奏,说得是西洋诗,而不是中国诗,属于张冠李戴。故选C

2B项,作者引用李白的《敬亭山》论述了中国宗教诗特别多的特点错误,从文章第二段来看,作者引用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并不是论述中国宗教诗特别多的特点,而是论述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故选B

3D项,研究中国的诗,不一定能使西洋读者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错误,文章最后一段中说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故选D

故答案为:⑴C⑵B⑶D

【点评】(1)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材料一

    到底何为国学?胡适说:“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 省称为国学显然,胡适的定义外延过于宽泛,内涵不够确定,所以没有被广为采纳。后来大家把国学和我国的固有学术联系起来。钱穆提出:用意在使学者得识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事,以培养其适应启新的机运之能力。马一浮也指出:“今人以吾国固有的学术名为国学。这是与胡适不同的国学定义了。长期以来,学界使用的事实上是后一个定义。不难看出,只就这两个定义所涵蕴的范围而言,国学概念的界定,已经历了内涵收缩的过程。一个概念的成立,其涵义不应过宽过泛,否则将造成概念的流失。为此,马一浮又给出了国学新定义。他认为定义国学为固有学术,内涵还失于宽泛笼统,仍不易把握,使人不明白是何种学术。所以他提出:“今揩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可惜时人未予重视。

(节选自刘梦溪《国学辨义》)

材料二:

    国学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事实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也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现在不是都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吗?什么叫特色”?特色表现在什么地方?我觉得,特色最容易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都属这个范畴。这些东西也是能够交流的,所谓固有并不排除交流,这个道理属常识范围。以上这些学问基本上都保留在我们所说的国学中。其中有不少东西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中华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不但对中国人发挥影响,它的光辉也照到了国外。最近听一位领导说, 他在新德里亲耳听到印度总统引用中国《管子》关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话;在巴基斯坦他也听到巴基斯坦总理引用中国古书中的话。这足征中华智慧已深入世界人民之心。这是我们中国人应感到骄傲的。所有这些中国智慧都明白无误地表露了中国特色,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

(节选自季美林《谈国学)》)

材料三:

    究竟何谓国学?国学内容究竟何指?又该如何理解?迄今仍众说纷纭。理解的歧异主要表现在国学内容究竟指何方面。吕思勉说:“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又常有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等以区别东西洋之文化,实亦不然。吕思勉对国学并未就学术本身予以界定,只是较为概括地指出国学包含中国学术性质与变迁,尤为强调国学与西学并无绝然不同,而在这方面是有深意的。它表明吕思勉并不认同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反击了西化派认为国学与西学绝然对立,不可调和,而必以西学取代国学的观点。虽然就国学本身而言,吕思勉并未讲得分明。

(节选自姜寿田 《国学概念的提出与辨析》)

1)下列对材料中国学概念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胡适对国学概念的界定过宽过泛,会造成国学概念的流失。

B. 马一浮将国学确定为六艺之学,内涵确切容易把握,在国学界影响深广。

C. 季羡林认为国学要放在古今中外框架下考察,打破中国固有的观念。

D. 吕思勉指出国学里面也包含了西学成分,因此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梦溪认为,与胡适不同,钱穆和马一浮将国学和中国的固有学术联系起来,使国学概念变得明确,尤其是马一浮的国学定义。

B. 季羡林指出,国学虽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但与现在甚至将来的联系更为紧密;国学虽然诞生于中国,但照样能够影响世界。

C. 姜寿田认为,吕思勉虽然没有明确界定国学概念,却强调国学与西学有相通之处,从而反击了以西学取代国学的主张。

D. 总体而言,三则材料对于国学概念的阐述各有侧重,也可互补,国学既是本国固有的,也与世界相通,封闭中有开放。

3)比较马一浮和吕思勉对于国学理解的异同。

【答案】 1A

2B

3)同:都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学术,能彰显中国学术的性质。

异:马从学理上界定国学,更加强调国学的固有属性和纯粹性;吕从国学和西学得关系上阐释国学,更加强调国学的普适性,即国学与西学的相通性。

【解析】【分析】⑴B项,内涵确切容易把握,在国学界影响深广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可惜时人未予重视,可见影响深广一说错误。C项,“……打破中国固有的观念错误,该信息属于曲解文意,材料二中说的是所谓固有并不排除交流,并非是打破中国固有,而且国学就是一国固有之学术。D项,“‘国学里面也包含了西学成分,因此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错误,选项强加因果,且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也错误,材料三中说的是它表明吕思勉并不认同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并非国学不是古学,而是今学,选项曲解文意。故选A

⑵B项,但与现在甚至将来的联系更为紧密错误,材料二说的是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也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材料没有把国学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影响放在一起比较,更为紧密一说错误。故选B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比较马一浮和吕思勉对于国学理解的异同,然后到材料中找到马一浮和吕思勉关于国学的言论,再比较异同。马一浮的观点主要在材料一中,如他认为定义国学为固有学术,内涵还失于宽泛笼统,仍不易把握,使人不明白是何种学术。所以他提出:‘今指定国学者,即是六艺之学,用此代表一切固有学术,广大精微,无所不备。马一浮给出的国学定义,学理意味极深厚;吕思勉的观点在材料三中,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与外国绝对不同之学问也。....又常有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等以区别东西洋之文化,实亦不然”“并未就学术本身予以界定,只是较为概括地指出国学包含中国学术性质与变迁,尤为强调国学与西学并无绝然不同”“并不认同国学与西学是古今之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反击了西化派认为国学与西学绝然对立,不可调和,而必以西学取代国学的观点。找到这些内容之后,分析二人观点的相同之处,他们二人都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学术,能彰显中国学术的性质,接着分析二人观点之中的不同之处,由这些内容可知,马一浮是从学理上来界定国学,强调国学的固有属性和纯粹性,而吕思勉是从国学和西学的关系上来阐释国学,强调国学的普适性。

故答案为:⑴A⑵B

同:都认为国学是中国固有学术,能彰显中国学术的性质。

异:马从学理上界定国学,更加强调国学的固有属性和纯粹性;吕从国学和西学得关系上阐释国学,更加强调国学的普适性,即国学与西学的相通性。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不正确一项两项,如本题下列对材料中国学概念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有关国学的内容,再与选项进行比较。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当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找到材料中相关文字,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回答。概括材料主要内容的方法有:方法一:语句摘录法。通过摘录文中的中心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方法二:要点归纳法。把揭示文段中心内容的词语或者句子找出来,归纳组织成句子即可。方法三:层意合并法。先将文段分层归纳出层意。然后在层意的基础上提炼概括。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晶莹的泪珠

陈忠实

    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着。

    我要求休学一年。我写了一张要求休学的申请书。我在把书面申请交给班主任的同时,又口头申述了休学的因由,发觉口头申述因为穷而休学的理由比书面申述更加难堪。好在班主任对我口头和书面申述的同一因由表示理解,没有经历太多的询问便在申请书下边空白的地方签写了同意该生休学一年的意见,自然也签上了他的名字和时间。他随之让我等一等,就拿着我写的申请书出门去了,回来时那申请书上就增加了校长的一行签字,比班主任的字签得少自然也更简洁,只有同意二字,连姓名也简洁到只有一个姓,名字略去了。班主任对我说:你现在到教务处去办手续,开一张休学证书。

    我敲响了教务处的门板,一位年轻的女生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捉着长杆蘸水笔在一厚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并不抬头。我走到她的办公桌前鞠了一躬: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然后就把那张签着班主任和校长姓名和他们意见的申请递放到桌子上。

    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拎起我的申请书来看着,长杆蘸水笔还夹在指缝之间。她很快看完了,又专注地把目光留滞在纸页下端班主任签写的一行意见和校长更为简洁的意见上面,似乎两个人连姓名在内的十来个字的意见批示,看去比我大半页的申请书还要费时更多。她终于抬起头来问:

    “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就是的。

    “不休学不行吗?

    “不行。

    “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亲戚……也都穷。

    “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安排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谋划着让他投考师范学校,师范生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钱零花钱。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我拿父亲的话给她解释,企图消除她对我能否复学的疑虑:我伯伯说来,他只能供得住一个中学生;俺兄弟俩同时念中学,他供不住。

    我没有做更多的解释,我不想再向任何人重复叙述我们家庭的困窘。

    她放下夹在指缝间的木制长杆蘸水笔,合上一本很厚很长的登记簿,站起来说:你等等,我就来。我就坐在一张椅子上等待,总是止不住她出去干什么的猜想。过了一阵儿她回来了,情绪有些亢奋也有点激动,一坐到她的椅子上就说:我去找校长了……”我明白了她的去处,似乎验证了我刚才的几种猜想中的一种,心里也怦然动了一下。她没有谈她找校长说了什么,也没有说校长给她说了什么。她现在双手扶在桌沿上低垂着眼,久久不说一句话。她轻轻舒了一口气,扬起头来时我就发现,亢奋的情绪已经隐退,温柔妩媚的气色渐渐回归到眼角和眉宇里来了,似乎有一缕淡淡的无能为力的无奈。

    她又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一本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从笔筒里抽出那支木杆蘸水笔,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我看着那双带着忧郁气色的眼睛,忽然联想到姐姐的眼神。这种眼神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着的心平静下来,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得心力交瘁的灵魂得到抚慰,足以使人沉静地忍受痛苦和劫难而不至于沉沦。我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这个最简单的推理,而在校长班主任和她中间,她恰好是最不应该产生这种心情的。她是教务处的一位年轻职员,平时就是在教务处做些抄抄写写的事,在黑板上写一些诸如打扫卫生的通知之类的事,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记不住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休学一年没啥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搁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突然灰暗起来而没有再开口。

    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文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浆糊后贴在公文存根上。她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说:装好。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我把那张硬质纸印制的休学证书折叠了两番装进口袋。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又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塞进我的书包里,说: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

    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我听到背后咣当一声闭门的声音,同时也听到一声等等。她拢了拢齐肩的整齐的头发朝我走来,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和我同时走出学校大门。

    她这时才有一句安慰我的话: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我抬头看她,猛然看见那双眼睫毛很长的眼眶里溢出泪水来,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迅即垂下头避开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里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嚎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感觉到有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后来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发生过多少次这种酸水倒流的事,而倒流的渠道却是从十四岁刚来到的这个生命年轮上第一次疏通的。第一次疏通的倒流的酸水的渠道肯定狭窄,承受不下那么多的酸水,因而还是有一小股从眼睛里冒出来,模糊了双眼,顺手就用袖头揩掉了。我终于扬起头鼓起劲儿说:老师……我走咧……”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眼睫毛上滑落下来,掉在脸鼻之间的谷地上,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我再一次虔诚地深深鞠躬,然后就转过身走掉了。

    我今天终于把几近四十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的时候,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当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企望自己如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泉不致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哦……

(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亢奋的情绪已经隐退这句话中,亢奋的含义是指极度兴奋,竭力与校长陈情,为不让休学而做努力。

B. “而倒流的渠道却是从十四岁刚来到的这个生命年轮上第一次疏通的其中疏通能够表明因休学而产生的自卑痛苦、对未来前途担忧等压抑的情绪因得到理解和安慰而释放。

C. 文中画线的句子中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来充分具体的体现主要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D. 文中画线的句子中女教员希望一定要准时回来复学,体现了女教员对我的真切关心和期待。

2)文章第段写到班主任和校长有何作用?

3)结合全文,阐释晶莹的泪珠的多重含义。

【答案】 1C

2内容上:交代了班主任和校长在我休学证明上快速签字同意的情况。结构上:为下文写教务处年轻职员对我休学一事的高度重视和想努力劝说、帮助我的行文做铺垫。主题上:通过对比,突出教务处年轻职员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表达了对她的感激之情。

3年轻女教员为休学、为自己不能给予帮助而难过流下 莹透亮的眼泪。②“晶莹透亮的眼泪代表的是对弱者的同情、理解和关爱。这种纯真、无私的情感在各种欲望膨胀的当下尤显稀缺,它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

【解析】【分析】(1)文中画线句子为我把那张硬质纸印制的休学证书折叠了两番装进口袋。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又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塞进我的书包里,说: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其中折叠”“”“”“”“为动作描写,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为语言描写。这句话中没有心理描写。选项对手法的赏析有误。故选C

2)从内容方面看,没有经历太多的询问便在申请书下边空白的地方签写了同意该生休学一年的意见只有同意二字,连姓名也简洁到只有一个姓,名字略去了交代了班主任和校长很快同意我休学的情况;与下文教务处年轻老师对我的努力劝说,高度重视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情节结构方面看,使得内容连接,叙事更集中紧凑;为下文写教务处年轻职员对我休学一事的高度重视和对我的关爱做铺垫。从主旨情感方面来看主题上:校长、班主任的做法与下文教务处年轻职员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教务处年轻教员对的关心、爱护,表达了对关心学生的教务处年轻教员的感激之情。

3)从表层看,晶莹的泪珠,指年轻女教员为休学、为自己不能给予帮助而难过流下晶莹透亮的眼泪;从深层来看,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眼睫毛上滑落下来,掉在脸鼻之间的谷地上,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这泪是为一个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普通学生留下的,年轻女教员满怀爱心,关心学生,晶莹透亮的眼泪代表的是对像这样的弱者的同情和关爱。从主题层面来看,文章最后一段卒章显志,当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企望自己如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泉不致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联系现实,在各种欲望膨胀的当下,这晶莹的泪珠蕴含的情感尤显稀缺,这情感凸显高贵的灵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也需要这种真诚与关爱。

故答案为:⑴C

⑵①内容上:交代了班主任和校长在我休学证明上快速签字同意的情况。结构上:为下文写教务处年轻职员对我休学一事的高度重视和想努力劝说、帮助我的行文做铺垫。主题上:通过对比,突出教务处年轻职员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表达了对她的感激之情。

⑶①年轻女教员为休学、为自己不能给予帮助而难过流下 莹透亮的眼泪。②“晶莹透亮的眼泪代表的是对弱者的同情、理解和关爱。这种纯真、无私的情感在各种欲望膨胀的当下尤显稀缺,它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此题考查标题含义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68月,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2017929日,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和合肥全长2000余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京沪干线正式开通,通过北京接入点实现与墨子号的连接,是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重要基础。这条干线可满足上万用户的密钥分发业务需求,已实现北京、上海、济南、合肥、乌鲁木齐南山地面站和奥地利科学院6点间的洲际量子通信视频会议。

    安徽大学校长、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光力委员说,随着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的开通,以及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实力,也让安徽创新在全国范围内提升了影响力。20193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委员表示,目前,我国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已经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和较强的实力,甚至在部分方向上,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是,有些相关领域的优势也受到了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冲击。当前,量子信息科学已经进入到深化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各项关键技术的攻关,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性布局。潘建伟委员建议,尽快实质性启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312日)

材料二:

    这些年来,针对量子通信的质疑几乎从未中断过,甚至有人认为量子通信就是伪科学。对此,潘建伟回应,量子力学与人们的生活经验有很大不同,哪怕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于量子通信的先进理论都未必能很好地理解,所以公众才会对量子通信的科学性产生怀疑,担心这项技术不成熟。潘建伟进一步解释说,创新成果从产生到广泛应用,通常会经过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公众接触到一个全新领域的东西,最开始的反应通常是:不靠谱。比如最早的照相机,大家觉得魂魄被吸到相机里面去了,都不太敢用。所以早期的量子通信,有人认为是伪科学,当它发展比较成熟之后,又觉得这个技术还没有广泛应用,有疑虑。现在我们确实有很多创新性的成果已经走在世界前沿,我们应该有自信。不过,潘建伟也表示,目前,量子通信正处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转换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大量的科普工作。当量子通信被广泛应用后,大家觉得没什么稀奇了,创新过程也就完成了。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9311日)

材料三:

    2010年,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组实现了4个量子接口之间的纠缠,代表此前的国际纪录。此次,清华大学段路明团队首次实现了25个量子接口之间的量子纠缠,把世界纪录提高了约6倍。25个接口意味着,接口更多了,能把大家有效地连接起来。就像是在互联网里,用户更多了,把不同的内容都能包容进去了,为量子互联网构建的万里长征又往前走了一步。

    那科学家想要实现的量子纠缠是什么呢?量子世界有两个重要特性: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量子纠缠通俗理解常常被比喻为远程心灵感应,爱因斯坦也称其为鬼魅般超距作用。也就是说,两个量子纠缠,量子A状态改变可以对量子B产生影响,就像有心灵感应一样。有这样属性的量子纠缠,是信息传递、信息保密的最重要的基本资源,是实现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的基石。但有效的量子纠缠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有效的量子信息传播需要高纯度的纠缠状态。我们需要的纠缠是很纯净可控的纠缠,就像是两个人之间心心相印。段路明说。

(摘编自《新京报》,20185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五市和奥地利科学院6点间的量子视频会议的实现,是通过京沪新干线墨子号连接的方式完成的。

B. 安徽在量子研究方面走在了中国的前列,中国的量子信息科学领域在部分方向上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

C. 实质性启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和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是我国在进入到量子研究初步发展阶段的必然需要。

D. 照相机出现的早期,部分人不敢使用是因为他们内心的恐惧,担心可能会吸走他们的魂灵,这与人们对量子的误解相似。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量子通信深奥的先进理论,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能和普通人一样理解困难,因此它受到的质疑几乎没有中断过。

B. 创新成果的发展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任务和认知,当它被广泛应用后,人们习以为常,创新过程才算完成。

C. 清华大学25个量子接口之间的量子纠缠,比加州理工学院的纪录提高了约6倍,这说明量子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D. 量子纠缠如同远程心灵感应,两个纠缠的量子可以相互产生影响,但是有效纠缠并不容易做到,需要纯净可控。

3)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1C

2C

3材料一主要说现阶段量子信息研究取得的成就及主要任务。材料二侧重说明我国量子通信受到的质疑。材料三主要说量子纠缠的发展状况及其内涵。

【解析】【分析】(1C项曲解文意,实质性启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和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是我国在进入到量子研究初步发展阶段的必然需要表述错误,据材料一“‘当前,量子信息科学已经进入到深化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各项关键技术的攻关,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性布局。潘建伟委员建议,尽快实质性启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可知,尽快实质性启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量子信息科学……进入到深化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的需要,而不是我国在进入到量子研究初步发展阶段的必然需要。故选C

2C项夸大其辞,清华大学25个量子接口之间的量子纠缠,比加州理工学院的纪录提高了约6倍,这说明量子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说法有误,材料三中说清华大学段路明团队首次实现了25个量子接口之间的量子纠缠,把世界纪录提高了约6倍。25个接口意味着,接口更多了,能把大家有效地连接起来。……为量子互联网构建的万里长征又往前走了一步,根据这些信息可知,清华大学25个量子接口之间的量子纠缠推进了量子互联网的发展,但不能夸大它的作用为这说明量子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故选C

3)材料一第一段中“‘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京沪干线正式开通都表明了现阶段量子信息研究取得的成就;虽然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实力,也提升了影响力,我国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已经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和较强的实力,但是当前,量子信息科学已经进入到深化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各项关键技术的攻关,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性布局,所以潘建伟委员提出建议,尽快实质性启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这也是现阶段量子信息研究的主要任务。材料二中说这些年来,针对量子通信的质疑几乎从未中断过,甚至有人认为量子通信就是伪科学’”,面对质疑,潘建伟回应并进一步解释说,创新成果从产生到广泛应用,通常会经过三个阶段。目前,量子通信正处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转换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大量的科普工作。当量子通信被广泛应用后,大家觉得没什么稀奇了,创新过程也就完成了。所以材料二侧重介绍我国量子通信受到的质疑以及科技工作者的解释。材料三第一段中清华大学段路明团队首次实现了25个量子接口之间的量子纠缠,把世界纪录提高了约6倍。25个接口意味着,接口更多了,能把大家有效地连接起来。……为量子互联网构建的万里长征又往前走了一步的信息就介绍了量子纠缠的发展状况,我国量子纠缠推动了量子互联网的发展;第二段很形象地分析了量子纠缠的内涵,量子世界有两个重要特性: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量子纠缠通俗理解常常被比喻为远程心灵感应,爱因斯坦也称其为鬼魅般超距作用。也就是说,两个量子纠缠,量子A状态改变可以对量子B产生影响,就像有心灵感应一样

故答案为:⑴C⑵C

⑶ ①材料一主要说现阶段量子信息研究取得的成就及主要任务。材料二侧重说明我国量子通信受到的质疑。材料三主要说量子纠缠的发展状况及其内涵。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文本的能力。这类题型一般为选择题,选项的设置多选择文中易被忽视的词语。这就要求考生通读文本时注意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是一些副词(有些、一般、可能、将要等)。出题人针对这些地方,转换一种说法迷惑考生。所以考生需要针对选项和原文进行比对,找到含义的细微差别。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正答率。

此题考核概括、分析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考生可以在通读文本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到原文找到答案所在位置,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此类题目一般考查考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考生可以在通读文本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到原文找到答案所在位置,进行归纳总结。考生要注意筛选信息的顺序,每段都注意到,不要漏掉任何一点。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资治通鉴》是部怎样的书?

姜鹏

    ①作为一部篇幅长达二百九十四卷的煌煌巨著,《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详尽的。事实却并非如此。

    ②举一个例子,《资治通鉴》对前代的历史记载,以叙述唐朝的内容最为丰富。两汉四百余年,《资治通鉴》不过给了六十巻篇幅,唐朝不到三百年,却占据了八十一卷篇幅。但当一位读者尝试着在《资治通鉴》中寻找李白的踪迹时,他会发现什么?他会发现,《资治通鉴》中居然没有李白!那可是唐朝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资治通鉴》给予唐朝历史如此高的关注度,却为何只字不提李白?当你又试图寻找另一位唐代大名人杜甫,你会发现杜甫的运气比李白好一点点。因为杜甫的名字至少在《资治通鉴》中被提到了一次这也就意味着杜甫事实上在《资治通鉴》中也没有出现过,只不过被别人提到了一次。

    ③其实在《资治通鉴》里失踪的,不仅仅是李白、甫,还有很多跟他们同样大腕的中国历史名人。其他历史小名人,被《资治通鉴》遗忘的更是不计其数。这当然不是司马光的疏忽。如果真像清代学者李光地所讽刺的那样,《资治通鉴》的疏旷网漏吞舟,那它也不可能成为屹立千余年不倒的经典著作,更不可能和《史记》一起构成中国传统史学的双峰。显然,粗心出错的是李光地这样的读者,而不是司马光。

    ④司马光在《进资治通鉴表》中的一段话:“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表,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

    ⑤司马光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其实也已经能解答我们之前的疑惑,亦能反驳李光地的评价了。

    ⑥中国古人重视历史,其实被我们称之为二十四史的正史,在《资治通鉴》开始编修之前,已经完成了十九部。仅这十九部历史著作加起来,字数就达到一千五百万左右。这就是司马光在前段引文第一句话中所描述的情况,迁固以来,文字繁多。对于日理万机的皇帝,以及宰相等高级官员,怎么有时间把这些书读遍?所以,《资治通鉴》所记载的内容,绝大多数已被之前的十几部王朝史,和其他各类史学著作叙述过。但对于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著名历史事件,司马光同样会抱着极为审慎的态度,予以重新检查。检查的目的,除了进一步核对历史真实性之外,还要考虑以往的历史叙述,对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解读是否正确,是否真的有利于后人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⑦所以,司马光只记录那些影响到国家兴成败、百姓幸福指数的人和事,没有多余的篇幅留给文学、艺术以及名人事。李白、杜甫不见载于《资治通鉴》,符合这个标准,因为他们不是政治人物。司与相如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子虚赋》《上林赋》不见载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只选取他一篇短短的《谏赋》,也符合这个标准。因为《子虚》《上林》辞藻再华丽,也与治国无关:《谏猎赋的文字虽然相对平实且篇幅短小,却从一个角度提出了与治道有关的问题,故能被《资治通鉴》相中。

    ⑧当然,作为史学双壁之一的《资治通鉴》,人们总会将他与司马迁的《史记》相比较。《史记》文学性之强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其中的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但从史学角度讲,其真实性如何,却历代均有质疑。比如,今天人们所熟知的赵氏孤儿,故事蓝本也出自《史记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基本上已经被后来的史学家们否定,因其内在矛盾太明显,也与更早的典籍《左传》所记载的内容出入太大。司马光批评司马迁好奇 无疑,在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里面,他是最懂政治的。也正因为这样,宋神宗在为《资治通鉴》所作的序中写到:“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这也就是《资治通鉴》最大的特点。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区分《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差别,可以这样说:《史记》是(A)笔下的历史,《资治通鉴》是(B)笔下的历史。

    ⑨《资治通鉴》成书后,模仿、续写的作品很多,但没有一部能像《资治通鉴》那样成功。原因即在于,那些作者没有一个像司马光那样,有丰富的从政经验,以及敏锐的政治观察力。所以,在浩若烟海的传统史学著作中挑一部最适合于提炼治国理政经验的史书,那没有比《资治通鉴》更合适的作品了。

(有删改)

1    段加点词语网漏吞舟,所指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

2    根据第段内容,概括《资治通鉴》编修史书的量大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各填四字)。

3)对第段划线句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好奇一词,在这里褒词贬用,写出了司马光对司马迁含蓄委婉的批评。

B. “好奇是指司马迁选材会对传奇动人的故事充满兴趣,却忽略了真实性。

C. 司马光批评司马迁好奇的原因在于《史记》常常记载华而不实的故事。

D. 从政治角度而言,司马光认为正史的记载不应仅仅沉溺于精彩离奇的故事。

4)第AB两处空缺了词语,请根据上下文填写合适的词语。

5)本文说理充分,体现了学术论证的严谨性。请从论证方法角度简析第段的说理效果。

6)根据文意,推测下面两篇名家作品,哪一篇收录进了《资治通鉴》?请简要说明理由。

A)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B)屈原《国殇》

【答案】 1)《资治通鉴》遗漏了很多历史名人。

2)重新检查;专写治国

3C

4)文学家、史学家

5)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通过对《资治通鉴》对唐朝、两汉的记载加以对比论证,从而使《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并不是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详尽的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也更加强调、突出。通过《资治通鉴》唐朝、两汉数据的引用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6A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符合资治通鉴编写只记录那些影响到国家兴成败、百姓幸福指数的人和事,没有多余的篇幅留给文学、艺术以及名人事。

【解析】【分析】(1)题干中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网漏吞舟意思是:网里漏掉吞舟大鱼。由文本其实在《资治通鉴》里失踪的,不仅仅是李白、甫,还有很多跟他们同样大腕的中国历史名人。其他历史小名人,被《资治通鉴》遗忘的更是不计其数。整理即可。

2)本文第四段引用司马光的一段话。结合第五段司马光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其实也已经能解答我们之前的疑惑,亦能反驳李光地的评价了可知司马光的写作原则在第六、七段进行了分析。第六段《资治通鉴》所记载的内容,绝大多数已被之前的十几部王朝史,和其他各类史学著作叙述过。……还要考虑以往的历史叙述,对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解读是否正确,是否真的有利于后人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体现原则:重新检查。由第七段所以,司马光只记录那些影响到国家兴成败、百姓幸福指数的人和事,没有多余的篇幅留给文学、艺术以及名人事。……却从一个角度提出了与治道有关的问题,故能被《资治通鉴》相中。可知,专写治国。

3)找到画线的句子,然后结合上文《史记》文学性之强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其中的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但从史学角度讲,其真实性如何,却历代均有质疑。比如,今天人们所熟知的赵氏孤儿,故事蓝本也出自《史记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基本上已经被后来的史学家们否定,因其内在矛盾太明显,也与更早的典籍《左传》所记载的内容出入太大,可知C项错误,故本题选C项。

4)找到要填空的位置的句子,然后结合上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区分《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差别可知是对上文《史记》文学性之强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司马光批评司马迁好奇,无疑,在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里面,他是最懂政治的的总结。学生自行组织语言即可。

5)由举一个例子可知举例论证。由两汉四百余年,《资治通鉴》不过给了六十巻篇幅,唐朝不到三百年,却占据了八十一卷篇幅《资治通鉴》给予唐朝历史如此高的关注度,却为何只字不提李白?当你又试图寻找另一位唐代大名人杜甫……只不过被别人提到了一次。为对比论证,突出《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并不是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详尽。学生自行组织语言即可。

6)屈原的《国殇》文学性更强,由只记录那些影响到国家兴成败、百姓幸福指数的人和事,没有多余的篇幅留给文学、艺术以及名人事。可知,选A项。理由直接引用原文即可。

故答案为:《资治通鉴》遗漏了很多历史名人。

重新检查  专写治国

⑶C

文学家、史学家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通过对《资治通鉴》对唐朝、两汉的记载加以对比论证,从而使《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并不是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详尽的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也更加强调、突出。通过《资治通鉴》唐朝、两汉数据的引用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⑹A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符合资治通鉴编写只记录那些影响到国家兴成败、百姓幸福指数的人和事,没有多余的篇幅留给文学、艺术以及名人事。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有几种方法:(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2)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词语。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理解词语时,要特别注意联系语境理解;另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辨析词语的能力,主要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意等几个方面考虑。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品论证方法的能力。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踏莎行

寇俊杰

    春风萧瑟,乍暖还寒,阴雨蒙蒙,芳草萋萋。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来。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及两个随从一起推车。无奈车重人少,力量不够。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卸下。寇安说,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大家正一筹莫展,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故有此一问。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大家一起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寇准再三相谢。村民说,寇大人澶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

    寇准重新上车,已是满身泥水。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擦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心疼地说,原来在京师哪有这样的路?看你现在头发都开始白了,还要出来受这样的罪,你要是能把自己的性子收敛一些,何来被贬呢?

    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

    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澶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

    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

    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

    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不过你也别锋芒太露,出头的椽子先烂,想当年,你和太宗意见不合,太宗说不过你,生气地要拂袖而去,你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拽住他的衣服不让走,直到把他说服才罢休!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

    寇准只是得意地嘿嘿笑着,并不说话。

    宋夫人又说,不过,终归是伴君如伴虎。你这是第三次被贬了吧?皇上是个好皇帝,就怨你太耿直,连皇上的面子也不给。特别是上次被贬,有人揭发你酒后说了太宗的坏话,太宗不信,找你问一下。按说太宗也没当真,你随便找个理由太宗就能原谅。可你就是不辩解,不知道趁坡下驴,太宗给你梯子你也不要。人家是皇帝,你人家的军,结果被贬到了邓州。你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

    寇准说,我酒后可能真说了太宗的坏话,但那是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大丈夫做事要敢作敢当!我不后悔!

    唉!宋夫人叹了一口气,今上能当皇帝,还有澶渊之盟,你都是立了大功的,可皇上就怕你功高震主,你本该急流勇退,但你非但没有,还不知收敛锋芒,皇上这才免了你的宰相,把你贬往陕州。不过这样也好,朝中是非太多,你当个地方官,陕州离我们老家又近,我们还能过个安心日子呢。再不必像以前一样——我们赶紧往前走啊!

    踏莎行。寇准的脑海里忽然闪出这样一个词牌名。他叫寇安停车,从箱子里拿出笔墨纸砚,然后铺纸磨墨。他略一沉思,笔走龙蛇,写下一首《踏莎行》: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宋夫人本想寇准写的是反思过去,从此要淡出朝廷视野,远离政治旋涡,没想到写的却是难离难别、情深意切的情诗。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知道,想让寇准抛弃自己的信念真是太难了。如果皇帝用他,再危险他还是要回去的,可他又不会曲意逢迎,个性又那么张扬,虽然皇帝信任,但他由着自己性子来的做法,就是有一副好牌,也会叫他打得稀里哗啦甚至是性命不保!

    宋夫人含着泪看着寇准,寇准拉住夫人的手,坚定地点了点头。夫人知道,今后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更加艰险的道路!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写春风萧瑟、阴雨蒙蒙、芳草萋萋的场景,为下文故事定下感情基调,为寇准写出《踏莎行》作好铺垫,而且颇有诗意,吸引读者。

B. 驴车陷进泥坑后村民拜问寇准并帮助推车的情节,通过村民之口交代了寇准有功而被贬的冤屈,反映了百姓对寇准的感恩及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态度。

C. 寇准劝慰夫人说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与上文车子陷入泥中、推车后满身泥水的交代相呼应,结构可谓严谨。

D. 寇准借《踏莎行》表达对妻子难以割舍、相爱终老的深情。宋夫人流泪,表明她读懂了丈夫,被丈夫埋藏于内心的爱妻之情深深感动。

2)请以本篇小说为例,谈谈历史小说创作要注意的原则。

3)设置宋夫人这一形象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1D

2符合历史真实:重要场景、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必须真实,力求还原历史;如寇准澶渊之盟立功、三次被贬、寇准忠君爱国的正面形象等均有据可考。适度艺术虚构:在细节上通过艺术的虚构、想象,使历史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形象;如在雨中赶路、推车擦汗、夫妻对话等细节是虚构出来的。贴合当今时代:不能为写历史而写历史,要反映现实特点,解决当下问题;如本篇所表现的忠诚、耿直、超.然等依然有现实意义。

3从情节发展来看,借宋夫人的介绍,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使读者了解寇准被贬陕州的前因后果。从人物塑造来看,借宋夫人与寇准的对话,表现了寇准忠诚、耿直、豁达、坚定的性格特点。从主题表现来看,借宋夫人与寇准世界观的冲突,对比突出了寇准完美的人格操守。从读者感受来看,宋夫人对寇准的理解和提醒(表现夫妻两人的恩爱),使寇准被贬陕州的令人悲伤的故事涂上一层暖色。

【解析】【分析】(1D项,由宋夫人本想寇准写的是反思过去,从此要淡出朝廷视野,远离政治旋涡,没想到写的却是难离难别、情深意切的情诗。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知道,想让寇准抛弃自己的信念真是太难了。如果皇帝用他,再危险他还是要回去的,可他又不会曲意逢迎,个性又那么张扬,虽然皇帝信任,但他由着自己性子来的做法,就是有一副好牌,也会叫他打得稀里哗啦甚至是性命不保!可知,夫人双眼含泪是对丈夫未来的担忧。故本题选D项。

2)从文体来讲,对大家正一筹莫展,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故有此一问。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大家一起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寇准再三相谢。村民说,寇大人澶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可见作者选取的主人公历史上有依据,同时有虚构了路人和推车的情节。同时也突出了主题,对寇准大人的赞颂。结合全文进行总结即可。

3)内容上主要总结内容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擦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心疼地说,原来在京师哪有这样的路?看你现在头发都开始白了,还要出来受这样的罪,你要是能把自己的性子收敛一些,何来被贬呢?点出被贬。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澶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点明被贬原因。宋夫人又说,不过,终归是伴君如伴虎。你这是第三次被贬了吧?……结果被贬到了邓州。你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唉!宋夫人叹了一口气,今上能当皇帝,还有澶渊之盟,你都是立了大功的,可皇上就怕你功高震主,你本该急流勇退,……再不必像以前一样——我们赶紧往前走啊!点明被贬的原因,说明寇准的为人。由宋夫人本想寇准写的是反思过去,从此要淡出朝廷视野……如果皇帝用他,再危险他还是要回去的,可他又不会曲意逢迎,个性又那么张扬,虽然皇帝信任,但他由着自己性子来的做法,就是有一副好牌,也会叫他打得稀里哗啦甚至是性命不保!宋夫人含着泪看着寇准,寇准拉住夫人的手,坚定地点了点头。夫人知道,今后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更加艰险的道路!可知,宋夫人真心为丈夫担忧,也写出了寇大人的性格。学生自行总结即可。

故答案为:⑴D

⑵①符合历史真实:重要场景、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必须真实,力求还原历史;如寇准澶渊之盟立功、三次被贬、寇准忠君爱国的正面形象等均有据可考。适度艺术虚构:在细节上通过艺术的虚构、想象,使历史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形象;如在雨中赶路、推车擦汗、夫妻对话等细节是虚构出来的。贴合当今时代:不能为写历史而写历史,要反映现实特点,解决当下问题;如本篇所表现的忠诚、耿直、超.然等依然有现实意义。

⑶①从情节发展来看,借宋夫人的介绍,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使读者了解寇准被贬陕州的前因后果。从人物塑造来看,借宋夫人与寇准的对话,表现了寇准忠诚、耿直、豁达、坚定的性格特点。从主题表现来看,借宋夫人与寇准世界观的冲突,对比突出了寇准完美的人格操守。从读者感受来看,宋夫人对寇准的理解和提醒(表现夫妻两人的恩爱),使寇准被贬陕州的令人悲伤的故事涂上一层暖色。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此题考查把握历史小说创作要注意的原则。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此题考查理解文中人物的作用的能力。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推动情节发展。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知识类综艺一直都是电视台的杀手锏,隔三岔五来一次,总不会错。

    因为,人本身对知识就有着天然的渴望,通过从小到大的学习,每个人都储备了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类综艺就是拿出某一方面知识去考验答题者,但答题者并非万能,当出现观众知道答案而答题者答不上来的情况,观众的虚荣心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若出现一类无所不能、无所不晓的答题者,观众又会有一种极其强烈的崇敬之心,心生怎么可能。的五体投地之感。

    在各类综艺霸屏的现在,知识类综艺总还是能占据一席之地。无论社会怎样变迁,对于知识的渴求依然旺盛,我们抛开那些比赛类综艺,其他的类似介绍某一工种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介绍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等同样引起很多人极大的兴趣,这些综艺或者纪录片都蕴含极大的知识量,在看节目中学习,不也是老百姓一个小小的消遣吗?

    (摘编自《从<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聊聊国内知识类综艺节目》)

    材料二

    近年来,针对电视娱乐节目过多、跟风现象严重、内容质量不高等问题,相关部门下发了多项被业内称之为限娱令的相关政策。每有相关政策出台,伴随而来的是一大批节目面临调整。有一些节目制作者因政策转向,选择了向文化类节目转型,以保守者式进行所谓安全的制作。

    记者注意到,目前很多文化类节目收视并不理想,不少卫视刚刚摆脱唯收视率的极端,又陷入了无收视率的尴尬。如果说,曾经业内担心的是真人秀的泛滥因而质疑文化类节目到底有没有,那么当文化类节目兴起,同样需要提出到底好不好的疑问。毋庸置疑,文化类节目要努力提高节目质量,力求实现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的效果。

    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阚兆江曾表示:文化类节目的挖掘目前还远远不够。在他看来,一些文化类节目之所以受到质疑,一个重要原因是电视人思考不足,缺少应有的探索和努力,使得文化的呈现方式出了问题,把握文化含量、层次时忽略了大众传播的因素,忽略了节目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

    (摘编自《别让成综艺回归文化的动因》)

    材料三

    2017年文化类综艺节目核心选题比例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四

    《国家宝藏》能够成为网红,就是国为它从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八卦的视角解读国宝,而日本富士电视台的《我们一起学艺术》、英国数字频道CBBC的《terrible Fitzroy》能够在本土火热,也是因为他们将高冷的文化用喜剧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以色列Aroma的益智答题类文化节目《Who song》,通过让观众提问的方式来增强观众的参与,节目里选手需要作答的问题全部来自环形大屏上的场外观众。而德国的《Cilice Travel Show》则通过复原某一时代内容的特定背景,营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让观众跟随选手在不同时代穿梭。

    《朗读者》在播出期间设立了朗读亭,借此扩大自身的影响范围;《见字如画》将节目切割成短视频,并推出与你见字如面的社交应用,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而《国家宝藏》则将B站作为自己的热度发酵地,以此打破次元壁,引发全民热议。

(摘编自《从<中国诗词大会><一本好书>,文化类综艺的爆款方法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类综艺节目迎合了电视观众的心理,因此成为电视台的杀手锏,观众在满足对知识的渴求的同时,也获得了消遭和娱乐。

B.虽然日前很多文化类节目收视并不理想。但在限娱令之下,文化类节目由于制作方式相对保守安全,成为一些制作人的选择。

C.电视观众对于古诗词类的文化类节目怀有极大热情,电视人应在这一方面不断努力探索,提升节目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

D.《国家宝藏》能够成为网红,说明文化和娱乐并不是对立的,对于高冷的文化知识,寓教于乐的形式在今天显然更受人欢迎。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以《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等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走红,证明我们在知识类的综艺节目上做得很成功,

B.限娱令客观上促使综艺节目向文化类转型,一大批节目调整为各种文化类书目,其中涉及传统文化的居多,如戏曲、国学等。

C.文化类节目的兴起,解决当前电视人思考不足,忽略大众传播因素和节目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的问题。

D.当下,文化类综艺节目要努力提高质量,力求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一些国家成功的综艺节目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

3)近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请结合材料,简要说说应该如何把文化类综艺节目办得更好?

【答案】 1C

2D

3提升节目质量,要以文化影响力为终极目标,把握好文化含量和层次。形式上,以观众感受的角度切入,将文化与娱乐相结合,寓教于乐。重视观众的体验,增强互动性,提升观众的参与度。重视营销,借助各类媒体,推升节目热度。

【解析】【分析】(1C项,电视观众对于古诗词类的文化类节目怀有极大热情错误,根据材料三图表可以看出,26%的古诗词比例是文化类综艺节目核心选题比例,不是,不能得出电视观众对于古诗词类的文化类节目怀有极大热情这个结论。C错误。故选C

2A项,错误,以偏概全。《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等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走红并不能证明我们在知识类的综艺节目上做得很成功A错误。B项,错误。限娱令客观上促使综艺节目向文化类转型,有一些节目制作者选择了向文化类节目转型,不是一大批节目调整为各种文化类书目,也没有说转型到传统文化的居多,如戏曲、国学等B错误。C项,错误。根据原文在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阚兆江看来,一些文化类节目之所以受到质疑,一个重要原因是电视人思考不足,缺少应有的探索和努力,使得文化的呈现方式出了问题,把握文化含量、层次时忽略了大众传播的因素,忽略了节目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不是说文化节目兴起,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原文也说文化类节目的挖掘目前还远远不够C错误。故选D

3)题目要回答如何解决问题,只要找到存在的问题,用肯定的句式回答即可。如材料二的一些文化类节目之所以受到质疑,一个重要原因是电视人思考不足,缺少应有的探索和努力,使得文化的呈现方式出了问题,把握文化含量、层次时忽略了大众传播的因素,忽略了节目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材料四的从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八卦的视角解读国宝,他们将高冷的文化用喜剧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让观众提问的方式来增强观众的参与,节目里选手需要作答的问题全部来自环形大屏上的场外观众,通过复原某一时代内容的特定背景,营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让观众跟随选手在不同时代穿梭;还有设立朗读亭朗读亭,扩大自身的影响范围;推出与你见字如面的社交应用,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打破次元壁,引发全民热议等内容,结合这些语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⑴C⑵D

⑶①提升节目质量,要以文化影响力为终极目标,把握好文化含量和层次。形式上,以观众感受的角度切入,将文化与娱乐相结合,寓教于乐。重视观众的体验,增强互动性,提升观众的参与度。重视营销,借助各类媒体,推升节目热度。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2)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3)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进行概括。

2020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题分类汇编含解析(及答案)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