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监督思考

发布时间:1713930223

一把手监视考虑

一把手作为一班之长,在指导活动中起着“头羊”和“首雁”作用。可以说,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事业成败与一把手有着直接联络。近些年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化,一些地方之所以会出现腐败串案窝案大案,与当地一把手带头腐败不无关系。一把手出问题,出大问题,出震惊国人的问题,已经是一个见怪不怪的问题。加强对一把手监视到了非重视不可的时候了。
一、落实监视难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们国家对地方党政一把手监视缺位的现象非常严重。正如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所讲的:共产党的官至我这一级,已经没有人可以监视了。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监视客体“一把手”自身的原因
有些一把手常常认为自己见识高于别人,不会犯错误,尤其不会犯大错误,监视对他们是多余的,总认为上级的控制、群众的监视、法纪制度是对自己的束缚,不愿承受来自各方面的监视,常常把自己置于监视之外。说到底,是因为他们没有心怀一颗平常心,把自己放在公仆的位置上审视自己、反省自己、监视自己,存有高人一等的思想,殊不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至于“一把手”中的腐败分子,其监视问题更无需赘述。他们一旦大权在握,便为自己谋私利,无视党和人民的监视。凡此种种,都给开展对“一把手”的监视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二〕监视主体的原因
目前,我们对“一把手”的监视主要来自上级部门、同级党的监视部门、指导班子内部和群众的监视。但在理论中,上级组织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视。“一把手”对上级组织多是报喜不报忧,再加上“山高皇帝远”,上级组织只有靠视察、汇报等理解情况。而迎接视察、汇报都是下面的“一把手”操纵的。所以,上级组织耳中听到的是“政绩”,眼中看到的是“成果”。在用人上往往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视。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愿监视。同级班子成员一起共事,“早上不见晚上见”,一般拉不开情面。即使发现“一把手”有违法违纪现象,也
15


就睁只眼闭只眼,不愿监视。“一把手”一手遮天,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视。从一些案件可以看出,下级一旦揭露“一把手”,不是被“穿小鞋”就是想法把你调走,甚至找种种理由让你下岗,用各种手段让你封口。就是纪委也只能管下级单位的“一把手”,根本不敢管同级党政“一把手”。因为他们是在同级党政和上级纪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他们的任用、提拔、调动、交流,客观上也受同级党政“一把手”的制约。一般群众知情少或不知情,无法监视。一般群众相对于“一把手”来说是绝对的弱势群体。且不说“一把手”干了哪些事他们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不敢去举报。这里包含几个因素:一是“一把手”违法违纪非常隐蔽,除了少数心腹知道,其余的人根本不可能知道。有的就是心腹也不一定知道;二是一般群众知道“一把手”违法违纪不知道如何举报,向谁举报;三是一般群众更害怕遭到打击报复。所以在现实中就形成了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群众监视虚位状况。
〔三〕监视体制的原因
目前,在我国对“一把手”监视制度不健全,缺乏强迫性。对主要干部,尤其是各级“一把手”的监视目前还没有一个好的方法。从纪律规定的内容看,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已出台的纪律规定达300多种,却出现现行的党纪和政纪的穿插特别多的问题,定性量纪的标准也存在差异,给严肃执纪带来不少困难。现行制度,还存在因新旧体制交替而出现的“真空”和“脱节”现象,如“一把手”是各极组织的主脑、核心,却没有一个约束“一把手”的系统的单独的纪律规定。从对“一把手”监视的方式看,现行主要是以同级监视为主,上级监视与下级监视相结合,党内监视与党外监视相结合,这种监视体制往往难以到达监视的目的。一是同级监视机构缺乏独立性,监视者受被监视者指导,缺乏权威性;班子成员因其命运掌握在“一把手”手中,或畏惧势力,或妥协顺从,不敢进展监视,从而使同级监视流于形式。二是上级组织对下级“一把手”的监视往往是鞭长莫及,对下级“一把手”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难以实现有效监视。三是人民群众对“一把手”的信息知道的少之又少,无法监视。
二、解决监视难的详细对策
25

一把手监督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