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古代民歌)

发布时间:2015-10-30 11:13:32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古代民歌

一、教学设计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针对高中学生,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和人生的密切关系。

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欣赏模块中的第二单元,本单元的内容要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材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共分四节内容。由于本单元内容比较多我把教材进行了整合,把民歌的概况、特点等基本知识作为第一节的内容, 之后再欣赏不同区域的民歌,今天我们要上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民歌的接触比较少,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但是他们思想活跃动脑动手的能力都很强,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正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民歌概况,特点,分类,形成民歌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与创作歌曲的区别联系等基本知识。

2、通过实践对歌曲进行创编。

过程与方法:

1、以中国民歌《关关雎鸠》为主线,通过小组竞赛、探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地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

2、通过引导让学生对歌曲的创编,增强自主创编的能力。

3、通过探讨,让学生对祖国的民歌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

4、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民族文化。

五、教学重点难点

点:由于学生对中国民歌接触比较少,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知识,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点:1中国民歌的分类和特点及与创作歌曲的联系与区别。

2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演活动。

六、教学方法:探究法、合作法、讲授法、竞赛法、比较法。

、教学设计

1 民歌的概况

民歌:劳动人民在古代或者近代时期创作带有自己民族风格的歌曲,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
今天我们所说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年代的民歌,所指的是主要以木吉他为伴奏乐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

2民歌的起源
远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在狩猎、搬运、祭祀、娱神、仪式、求偶等活动中开始了他们的歌唱。

3民歌的体裁:按照它的体裁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

号子(劳动号子) 山歌 小调(小曲)

4民歌的内容:
民歌曲的内容大致分为:
1劳动歌曲:如《军民大生产》《船工号子》
2爱情歌曲:如《康定情歌》《关关雎鸠》
3仪式歌曲:如婚丧嫁娶使用的音乐
4乡村或城镇歌曲:《沂蒙山小调》
5叙事歌曲:《孟姜女》《蓝花花》

5、民歌的发展

乐府:中国传统诗歌诗体的一种,与古体诗、近体诗构成古典诗歌中的三大类。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

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较《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

一、组织教学

播放《关关雎鸠》学生步入课堂

营造音乐学习氛围

二、导入

播放《关关雎鸠》视频

引导学生去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今天的课题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介民歌的基本内容

观看幻灯展示的课题《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三、交流与探讨

民歌的起源体裁、内容以及流传方式及其特点

请同学们思考民歌的产生、流传方式、分类及其特点。

同学随着音乐哼唱、归纳总结

通过竞赛、比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1、 秦时期的民歌及特征

课件展示民歌关雎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硕鼠》 这是一首农民反抗统治者残酷剥削的诗。农民负担重,无法忍受,因而发出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愤怒和控拆,并以大家所憎恶的“大老鼠”比喻他们,十分形象而贴切地揭露了他们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同时发誓要离开这些剥削成性的寄生虫,去寻找没有剥削的理想“乐土”。正如当今之人遇有不得志时也要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一样。

先秦音乐
先秦时代的乐器:比如:骨笛、编钟,瑟、古琴、陶埙等。
先秦时代的舞蹈有:《扶犁》《葛天氏之乐》《阴康氏之乐》
《六舞》《六小舞》《九歌》《结风》《激楚》
这些音乐内容大约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世间百态

2、乐中国传统诗歌诗体的一种,与古体诗、近体诗构成古典诗歌中的三大类。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

乐府的内容:“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较《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

课件展示民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教师总结

随着音乐哼唱、感受民歌的不同音乐风格,学生相互讨论,总结归纳

民歌按体裁分类

教师提问民歌按体裁分哪几类?

三种体裁分别具有哪些特点?

课件展示三种不同体裁的民歌,教师进行引导

归纳总结

学生回答三种体裁

随着音乐哼唱,探讨其特点

通过竞赛、研讨、总结等方式充分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显示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思考与创作

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民歌与创作歌曲的联系

教师提出问题: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给出范围让学生思考

多媒体展示《恨歌

归纳总结

学生小组探讨研究,归纳总结。

总结民歌与创作歌曲的联系,为以下的即兴创作环节做铺垫

组织学生唱几首熟悉的民歌

给出要求让学生进行创作

学生齐唱几首中国民歌

进行简单的歌曲创编

学生展示并表演

通过实践让学生真正体验中国民歌的魅力

五、归纳与总结

提出本堂课教学的目的

再次以中国民歌《关关雎鸠》为背景展示课题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教学反思

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发、内容、特点等必须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

2、 音乐作品的选用要慎重,必须通俗易懂、适合当代中学生

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古代民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