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

发布时间:2020-05-20 09:50:19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

解读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解: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获利(有利),根据句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滋润、施惠的意思。

译文:

最完善、最完美、最崇高的人就是象平凡的水一样的人。

水的特性是善于滋润惠泽天下万物,默默地养育万物生灵,却从不与天下万物生灵竞争利益;她善于留处在众人厌恶不愿意居住的潮湿低洼的地方,沉静悠然地荡漾流淌,因此,水的这种美德,是最接近于大道的。

水有七种美德特性:留处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心胸空灵博大善于包容天下万物而不拒,就像深广无边的渊薮那样,与万物相处、与人交往应时而动、应时而至,说到做到,坚定不移且恪守信用而不违约违时;在对待政治上,能够秉承水柔志刚、方圆融通之德,遵循水滴石穿的以柔克刚精神,恰当和谐地解决治理好国家政务;在处理一般事务上,善于依照自然之道,顺势而为,尽职尽能,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采取行动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借时而为,取得成功。

正是因为始终时刻坚守水的这种不与众人竞利的谦逊虚下的美德,动静行止都无怨无悔,自觉遵循自然大道和万事万物的自身发展规律,所以世间的万物众生,谁还会怨恨她(具有崇高美德的水)呢?

解读:

在这一章里,老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探寻大道的途径和方法。本章的核心是老子以水喻道说道、借水体道释道、借水性水德水道昭示人性人事和人道,借水德水道而对天下芸芸 。教化人们与自然相处,或者治国理政、处理日众生行不言之教常事务工作,都要善于像臻善臻美的水那样,始终持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性和人格,默默地帮助施惠与他人而不求回报,众人众生不愿意去的地方,自己可以去,众生众人不愿意去做去干的脏差累活或危险的事情,自己可以去做去干,始终谦逊虚下,虚怀若谷,功成弗居,别人不怨恨自己,自己也无烦无恼,,无痛无苦,逍遥自在。

每次阅读、体验本章节的时候,都禁不住击掌咏叹:老子的这一章阐述,简直就像一首绝妙好诗,用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老者,又像一个超然世外的浪漫诗人,面对着天下苍生,将他体验的水的至善美德,用最朴实无华、最简洁精准的语言,怀着一种深深的大爱厚爱,娓娓道来,言极近意极深又极远,极通俗而又极易懂。仿佛在不经意之间,老子就向天下万民透漏了了一个认识天下万物的天机诀窍秘密和道理:那就是大道虽然恍兮惚兮,看不见摸不着,渺然而若存,好像神秘莫测,深不可知,也无法知道。其实是可以通过我们身边的一些比如象水这样普通而又常见的事物,去体察体认和了解的。

那么,老子又是怎么知道和懂得这一认识了解大道的方法和秘密的哪?这件事让我一直苦苦思索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淮南子.缪称训》这篇文章,才知道老子是从他的启蒙老师商容哪里受到启发才知道的这个道理。传说商容是帝辛贤臣,他精通天文地理,博古殷商礼乐礼仪,老子就拜商容为师。商容这位老先生可了不得,他不仅博学渊深,而且还特别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进一步启迪本来就聪明绝顶的老子。据史料记载,商 :容当时只向老子问了三个问题,就让老子洞悉了体道识认的天机

第一个问题商容问道:不论什么人,经过故乡时都要下车,你道这是为什么吗?老子答道:这是表示人不论如何腾达,都不应该忘记家乡、忘记本。商容点头表示赞许。

第二个问题商容又问道:人从高大的树木旁经过时,要弯腰鞠躬,这又是为什么?老子答道:在高大的树下弯腰,表示敬老的意思。商容十分满意,

第三个问题:商容然后张开嘴让老子看,又问道:我的舌头在吗?老子答道:

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了摇了摇头:没有了商容问道:这是为什么呢?老子答道:舌头还存在,是因为它柔弱,牙齿掉光了,那是因为它太刚强。

商容进一步教诲说:要记住,水虽是至柔之物,但滴水却能穿石,舌头虽然没有牙齿的坚硬,但舌头却能以柔克刚。最柔软的东西里,蕴藏着人们不容易看见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甚至能够穿透世上最坚硬的东西。现在我已经把天下最根本的道理都告诉你了。

读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在本章中,老子不正是在用他的老师教给他的方法循循善诱地告诉我们认识宇宙大道的方法吗?!这真是 ,真是令人欣喜若狂啊。由此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想,老子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宇宙万物,写出《道德经》这洋洋五千言,向天下众生阐述透露认识宇宙大道的方法和秘密,这都是受了商容老先生的教育和启发啊!如若不信,在读《道德经》的时候,你会不断看到老子始终都在用这种方法,源源不断从不同事物、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向我们反复阐述大道的认识方法和道理。

弄明白了老子认识求索宇宙大道的方法,回过头来,我们再谈本上善若水。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在本章中,老子开篇指出:接着分析原因:首先总体概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接着就从七个方面给我们列举了水性水德的七种美德特性,最后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借水德水道教化给我们为政处事和做人的人道”“ 夫唯不争,故无尤。

那么我们该怎样来认识水性的这至美至善的大德呢?

一是水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谦逊虚下的品性。那就是善低处、善包容、善惠仁、讲诚信、理善政、勇尽责、动有时。他选择的方向始终是利人厚人却不与人争利,别人不愿意去的,他去;别人不愿意干的,他干,并且无怨无悔,不讲任何条件,不求任何汇报,苦事难事不论,急难险重危险不虑,心里只装着别人,就是没有自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二是水至柔也至刚并且具有坚忍不拔、水滴穿石、以柔克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所以最终她能笑到最后、取得成功,并能达到不争无尤的崇高境界。

三是水具有包容万物而来者不拒的胸怀。不论急涛奔流、潺潺细涓、还是静水流深,不论清溪浊水,还是垃圾污垢,他都能一视同仁、虚怀接纳、从不因自己的好恶而有所选择接受或拒绝,他就像巍峨高山一样,不辞碎石尘埃故能成其大;就像深不可测的大海一样,不辞细流成江河湖泊故能成其深。

四是讲诚信守信用。就像潮汐一样,汛期一到,准能如期而至;汛期已过,如期而归。从不拖延,也不贪恋。

五是具有园转融通的特性。不论政务事务,只是依照着大道的自认本性顺势顺时而为,就像大禹治水那样,总是善加因势利导,或像 ,滋润万物无怨无悔,有路就走,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抽刀断水水更流、无路圆融变通,最后走通,绝不会出现李白那样,借酒浇愁愁更愁的尴尬局面;也不会向鲧治水那样,只知道用息壤堵截洪水,而不懂得如何疏浚淤塞的河道,让水就势顺。所以,他能很和谐地处理好不论国家大事,还是日常事务。

六是水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难得机遇,顺势而为,自然而然轻松获得成功。天不与我我我不取,时来运转顺势为,她不违时抢机遇,也逾时不错过机遇,她只利用唾手可得的难得机遇。

水性如人性,水德如人德。虚下就低、包容寰宇、忘我无己,惠人不争,如果象水这样,怎么还会遭人嫉妒和怨恨那?

若想进一步了解水的美德,请参照阅读《庄子秋水篇》原文和译文,仔细体味庄子用他那汪洋恣肆的生花妙笔描写的秋水之德 ,也许你就会明白老子为什么会说上善若水”“为什么会选择借用水德妙喻大道真理 《庄子秋水篇》原文和译文------- 附: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曲之土,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底的尾闾泄漏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而海水却从不曾减少;无论春天还是秋天不见有变化,无论水涝还是干旱不会有知觉。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数量来计算。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哪里会自以为满足而自负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的石间孔隙存在于大泽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碎和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号称事物的数字叫做万,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它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自满与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涨时的洋洋自得吗?

(完整版)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