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表层下的深层忧伤(一)

发布时间:2019-01-24 21:26:55

美丽表层下的深层忧伤()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忧伤

摘要:沈从文的《边城》,初读使人感觉优美无比,细品却感觉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情,有深厚的悲凉底蕴。究其主要原因:其一,人心多虑,命运无情,矛盾之中深蕴悲凉。其二,人性向善,生命多爱,却彼此隔膜而心生忧伤。其三,生活单调,环境闭塞,使人心落寞而惆怅。而沈从文对人生人性痛苦感悟后内心的忧伤正是《边城》一切忧伤之根源,《边城》的忧伤内蕴令人警醒和反思,《边城》同时也就有了深层而独特的美感。

《边城》是一部小说,但它更是一部关于人生人性人情的社会大书。沈从文先生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①本着这样的创作意图,作者以他生花的妙笔、纯真的感情、对家乡的挚爱,首先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湘西优美恬静的自然风光,而生活在这世外桃源的人们,是一群未曾被现代文明污染善良的人”——十六岁情窦初开的翠翠和她年逾古稀的外公、慷慨豪爽而又热情诚实的天保兄弟。在《边城》的故事中,每个人的身上都笼罩着人性至善至美的光环。但细细品味,字里行间,却常常有一种似烟如雾的淡淡的悲情向你袭来,那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忧伤之情。

一、美丽的表层

《边城》是沈从文表现故乡湘西风情作品的典型代表。美丽的湘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湘川黔三省交界之处,是汉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沈从文20岁去北京讨生活之前是在家乡度过的。是湘西玲珑剔透的山水孕育了他的才情,人性甜美的凤凰小城赋予他柔顺多情的个性。自幼好奇的沈从文,不仅熟悉家乡的一切,更具有一种永远的难以割舍的深厚情感。沈从文在远离家乡的都市讨生活,其境况是艰难的,他所耳闻目睹的都市生活也与家乡的一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边城》中想要表现的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实际上正在遭遇现代文明的侵袭。当沈从文又一次回家乡的时候,他已经深深地感觉到,他内心深处那个用情感建造起来的希腊小庙正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一步步走向坍塌。因此,沈从文所倾力表现的人生形式只是一个美丽的梦境,他对故乡风俗人情的刻意描写实际是一段追忆——对童年记忆中的美丽故乡的深情怀想。正如汪曾祺说:《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②《边城》中的一切都是想象的、虚构的、缥缈的、朦胧的,亦真亦幻,只可意会不可具象。他所展露的每个人物,也都好像雾中之花,仅有一副模糊的轮廓。

按照中国传统美学观点,自然的写实的美是一种清晰的明朗的令人可感可触的美,想象的虚构的美往往是抒情的模糊的朦胧的亦真亦幻的。沈从文所理想化的湘西世界,正是这样一个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美妙境界,他的艺术构造使他成就了一件文学艺术的精品。这里一切是谐和,光与影的适度配置,什么样人生活在什么空气里,一件艺术作品,正要叫人看不出是艺术的。”③《边城》中的人物全是可爱的,他们是一群远离了城市污浊的善良淳朴的人们,有着厚道而简单的灵魂,在自然的日里长养着的纯真美丽的翠翠,饱经风霜、厚道尽职的老船工,健壮如虎热情诚实的天保兄弟,豪爽慷慨的船总顺顺等。《边城》的人心全是向善的,他们的心力全用在别人的身上:成人之美。他们对生活没有过分的奢望,只是在大自然所恩赐的青山绿水田园诗般的桃花源里一代代自然的生息繁衍,过着平平静静而又平平淡淡的自足自满的生活。这是沈从文的理想所在,是他为自己所创造的一个美丽的梦境。与作者笔下优美的风光和善良的乡民相互映照的还有主人公翠翠那美丽的梦——翠翠的梦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妙龄少女对内心深处朦胧爱情的热情向往和现实表露。所有这一切,都是作者在《边城》中所著力表现的美丽表层——“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二、深层的忧伤

沈从文认为城里人不能真正体味他的作品,他说: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④汪曾祺也说《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著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⑤。这种悲剧感就是掩藏在美丽表层下的深层忧伤。

爷爷的忧伤围绕着翠翠而展开。爷爷是个穷苦的摆渡人,他年逾古稀,阅尽人生沧桑,又经历了老年丧子之痛,生活和岁月留给他的是无所不容的胸襟,是对于不幸、挫折淡定从容的沉稳。爷爷就像一棵历经千年的老树,岁月已馈赠于他伤痕累累的皮肤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任何的刀削斧斫对他来说都不应该构成重大的伤害。但恰恰相反,对翠翠婚事的过度操心和担忧使老人最后在一个风雨之夜撒手人寰。爷爷的忧伤是伴随故事始终的。女儿女婿为情而死的悲剧,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对于与他相依为命的翠翠,他关心备至,爱怜有加,翠翠是他人生全部的理想和希望,是冥冥之中那个为情而死的女儿的托付。他害怕翠翠走上那个可怜女儿的老路,但冥冥之中又感到翠翠正在走她母亲的老路,内心常常充满了忧伤和矛盾。他要为翠翠找一个能够托付终身的人,但也要找一个翠翠心里喜欢的人。他为翠翠的婚事操心,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尽力促成爱情的实现。当他意识到事情向相反方向发展的时候,心急如焚,以至做出了不合时宜的事情。老人在傩送处得不到回答又遭到顺顺冷遇,心里所受的打击是惨重的,伤及灵魂而又无处诉说,在重重的打击下老人死在了暴风雨之夜。大爱无边,惊天地泣鬼神!老人死了,山洪暴发了,白塔倒了,古老的渡船也漂走了。这个忧伤的老人辞世时还带着深深的孤独、寂寞和忧愁。

翠翠的忧伤是一种情无所依的心绪,是成长中的烦恼。翠翠是大自然的女儿,是湘西美丽的山水哺育了她。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湘西的清风丽日、茶峒的青山绿水、碧溪岨的竹篁白塔,使她健康秀美、纯洁如玉、超凡脱俗。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性格也便有了微妙的变化:少了一点率真,多了一些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分羞涩。翠翠有了青春期少女们同有的心事。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绪,翠翠成长中的烦恼和忧伤悄然而至。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翠翠)于是胡思乱想: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一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把烟杆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就忽然哭起来了。无端的烦恼,无来由地哭。看到黄昏优美的景色不免感到薄薄的凄凉,烦恼得无可奈何就胡思乱想,即使看见不相干的事情也会无来由哭。翠翠心底的忧伤可见一斑。翠翠的忧伤是一种典型的有所思而不知所以,有所待而无由得之,情无所依、无所释怀的孤独惆怅的心理反映。她之所以想离家出走,放肆大胆地离开爷爷,潜意识里正是希望生命能发生点什么,来打破眼前的单调与孤寂,这其中所蕴含的孤寂与落寞之情是要我们仔细阅读才能品味出来的”⑥。翠翠恋爱了,但翠翠的爱情是那样的朦胧和飘忽。她并没有得到心爱的人明确表白,甚至连一个暗示也没有。翠翠的爱情似乎只是一串梦,她只能在梦中才能品尝到爱情的甜蜜。在梦中希冀爱情的来临,但现实中她内心依然是那样的孤寂和无奈。作为一个爱情故事的中心,翠翠对围绕着她所发生的一切浑然不知:天保外出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也忧愁而死。这一切,都是在一个局外人(杨马兵)告诉她以后,她才如梦方醒,整整哭了一个晚上。故事的结局是:翠翠凄凉地守候着渡船,孤独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这孤独的等待、凄凉的守候将意味着什么!作为一个故事,翠翠爱的悲剧已接近尾声,但作为一个人生,这爱的悲剧才刚刚开始,在人生漫长的岁月里,只有她一个人独自品味这分孤独、凄凉和深深的忧伤。



美丽表层下的深层忧伤(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