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散文《我不是个好儿子》赏析

发布时间:2019-07-31 09:13:01

贾平凹散文《我不是个好儿子》赏析
作者:柳广霞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10

        散文《我不是个好儿子》出自鬼才贾平凹之手。他的笔触虽不如朱自清般清新亮丽,不如莫言般魔幻现实,但在情感上却细致入微、极富哲理,在形式上以拙为美、生动朴实。该文是作者在病榻上写的,饱含了浓厚的情感,凸显了独特的风格,是他个人对母亲的怀念,也可以视作一代人对子欲孝而亲不待的坦诚忏悔。

        《我不是个好儿子》记述了他和母亲之间的感情,表现了那个特定年代下的亲情文化。散文都偏爱叙事,该文同样是由一些事件展现的。但却不是情节曲折新奇的事件,而是一些见怪不怪的小事,阅读时读者甚至会依稀觉得自己经历过。母亲每次到城里小住,总是为我和孩子缝制过冬的衣物,棉花垫得极厚,总害怕我着冷,结果使我和孩子都穿得像狗熊一样笨拙。她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嫌吃油太多,来人太多,客厅的灯不灭,东西一旧就扔,说:日子没乡下整端。最不能忍受我们打骂孩子,孩子不哭,她却哭,和我闹一场后就生气回乡下去。这段文字全是小事件、小细节,是常人不屑于写出的,但正是通过这些描写,一个普通农村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样朴实的描写,唤醒了读者沉睡已久的乡土情结。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文中的母亲是广袤大地上无数坚强的母亲形象的缩影。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老实、本分、善良、勤劳简单四个词,概括出了中国女性最传统、最优秀的品德。父亲去世后,我原本立即接她来城里住,她不来,说父親三年没过,没过三年的亡人会有阳灵常常回来的,她得在家顿顿往灵牌前贡献饭菜。”“每年院里的梅李熟了,总摘一些留给我,托人往城里带,没人进城,她一直给我留着,平爱吃酸果子,她这话要唠叨好长时间,梅李就留到彻底腐烂了才肯倒去。母亲一定会对父亲的离去而忧伤,也一定会对儿女们因为离家在外而落寞,对父亲的厮守、对儿女们细致的关爱令人垂泪。

贾平凹散文《我不是个好儿子》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