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狂欢下的“娱乐至死”

发布时间:2019-08-06 11:08:18

微博狂欢下的娱乐至死
作者:尹召凯 谢鼎新
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12

        【摘 要】微博泛娱乐化的表现,就其原因,一为全民狂欢、公平发声所致;二为利益驱动、刻意炒作所为;三为顺应趋势、媒介发展推动。减少微博泛娱乐化的冲击需要增强把关人意识,提高媒介素养,完善相关法规。

        【关键词】微博 泛娱乐化 狂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已经势不可挡。微博既是自媒体舞台的新秀,又以其裂变式的传播特点慢慢俘获了广大网民的芳心,成为人们生活中随时地发布新鲜事、表达个人观点的必备工具。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方式极大地释放了人们的社会表达欲,为每一个人都安装了向社会喊话的麦克风

        多年前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在媒介领域可谓是家喻户晓,书中作者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微博狂欢舞台上的泛娱乐化现象更是将娱乐至死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传播的四大功能之一是娱乐功能。微博泛娱乐化是以自媒体为载体过度的娱乐化,它把原本的传播信息、社会教育、引导舆论的功能弱化,偏离了正常娱乐的轨道。我们知道,微博的信息是以裂变式和碎片式传播,慢慢我们会沦陷成为分辨、选择、处理信息的机器,为了净化阅读我们要学会信息减防,同样,面对微博泛娱乐化的来势汹汹,社会、媒体和个人更要学会娱乐减防,防止被娱乐精神过度消费。

        一、微博泛娱乐化的表现

        1、微博议程设置娱乐化

        “议程设置功能是在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以及拉斯韦尔关于大众传播的环境监视功能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提出的一个理论假说。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显著程度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大众传媒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对现实环境中的新闻事件进行有选择的报道,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传媒的议程安排,这是大众媒介对真实环境的重新建构和阐释。微博平台上的议程设置不仅是去中心化,更具有娱乐精神。2012元芳体航母style”的走红及雪姨的恶搞充分发挥了网民们无厘头的恶搞精神,2013年年初的陈欧体你方唱罢我登场,继续将娱乐至死的精神延续。同时在网络环境中,政治题材的议程设置也已被娱乐化,表哥杨达才事件,雷政富事件等都已被网民以低级娱乐的方式传播出来。

微博狂欢下的“娱乐至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