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下半场”:美联储加息节奏变化影响及应对措施

发布时间:2018-11-25

加息“下半场”:美联储加息节奏变化影响及应对措施

从“渐进式”加息到“正常化”加息

次贷危机后,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中率先实现复苏的国家, CPI和核心PCE曾先后于2010年、2011年就到达美联储的2%加息目标区间(图1。以泰勒为首的“鹰派”经济学家最早于2010年就提出美联储应当开始加息。进入2013年后,加息已构成市场主流声音,但美联储一直按兵不动,直至20151217日才决定加息。就在市场普遍预期2016年将频频加息时,美联储仅加息一次。2017年加息三次,有步入常态化加息节奏的趋势,但从时任美联储主席耶伦等多名美联储高级官员的公开讲话看,美联储是在“犹豫”中做出的加息决定。对照历次加息周期,本次加息的节奏显得异常缓慢,因此被业界称为“渐进式加息”或“鸽派加息” 2018年起,美联储对待加息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新一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被媒体称为“不是耶伦的耶伦”,预计将继续维持缓慢的加息节奏,但其上任后的多次公开讲话的风格却更趋鹰派,美联储的大部分官员也在2018年后纷纷表达了对美国经济强劲复苏、通胀稳步上行强烈的信心,声音较此前更加统一。这使得市场对2018年加息次数的主流预期从三次提高到四次。多加一次息本身对市场实际运行的影响有限,但美联储态度的转变却会产生重大影
响。按照美联储公布的点阵图,预计本轮加息过程将持续到2020年,目前正好时间过半。从历史上看,将加息过程往往伴随美元升值,大量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进而引发危机,但在本轮加息周期的上半程,这一效应并未体现。新兴市场进2018年以来市场均发生剧烈波动,情况最严重的是俄罗斯、阿根廷与土耳其,先后于4月、5月遭到“股汇双杀”与此同时,美元趋势由弱转强。种种迹象表明,加息的威力可能将于2018年开始显现。如果说本轮加息的“上半场”是缓慢的、非传统的“渐进式加息”,那么“下半场”的加息节奏及市场表现可能将与历次加息周期更为相似,可称之为“正常化”加息。 美联储加息节奏变化的原因 高位的资产价格不再成为美联储的顾虑。次贷危机后至今,美股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与企业利润改善的“双轮驱动”下持续上涨,走出超级牛市。2014年,道琼斯、纳斯达克和标普500等各大股指曾由于对加息的担忧长时间犹豫不前,但在耶伦公开表示将推迟加息后迅速反弹。2015年底首次加息后,美股再次调整,但缓慢的加息节奏再度提振市场。美联储意在通过缓慢“抽水”,逐渐过渡到主要依靠企业利润改善支撑股市稳定运行。然而随着美股屡创新高,美联储逐渐意识到由于担忧刺破泡沫采取的渐进式加息被市场过度解读,反过来进一步助推股市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泡沫确实存在,刺破泡沫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并且越早越好。
而从实际运行看,加息也不会成为导致泡沫破灭的原因。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2018年第一次FOMC会议前发表过多次“偏鹰派”言论,期间美股曾出现剧烈下跌,但在震荡后逐渐平稳,第二次FOMC会议决定加息后美股未出现明显波动,显示市场已逐渐消化加息节奏加快的预期。此外,尽管加息不断提升无风险利率,但美元逐渐明朗的回流趋势可进行一定程度对冲,特朗普税改政策对上市公司利润的改善效果也已在2018年第一季度报表中体现。因此,加息已不太可能引起美股的突发式的、剧烈的下跌,高启的美股价格已难以对美联储的加息操作形成掣肘。

通胀已接近目标区间。通胀率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观测的核心指标之一。历次加息均为通胀处于高位时所采取的应对“经济过热”的逆周期干预过程,在本次加息周期中美国通胀虽然在20102011年达到2%目标区间),但随后再次下降,并持续低迷,其根本原因是美国的贫富分化在量化宽松后的进一步加剧。量化宽松不仅改变当期财富分配格局,而且深远影响后续生产要素回报的分配,导致劳动力回报下降,低收入群体实际上并未享受到太多美国经济复苏的成果。这也直接导致特朗普在总统竞选时,获得大量?碜浴疤?锈区”的选票。美国居民的基尼系数在危机后显著攀升,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下降(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均为这一结论提供了支持。因此,通胀率尽管曾因持续
的经济恢复达到目标区间,但是又出现反复。从这个角度来看,美联储渐进式加息的选择是正确的。

尽管贫富分化难以短期改变,但通胀率2017年年中开始稳步上升,重要的原因是劳动参与率已停止下降的同时失业率仍在继续走低,预示用工短缺现象开始加剧。之前美国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创造65年新低,导致单纯以失业率缺口为政策考量可能高估美国经济的复苏程度。这也是耶伦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坚持渐进式加息的重要原因之一。劳动参与率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婴儿潮”一代逐步退休,以及一些未知因素导致部分劳动力退出市场。但劳动参与率自2017年年中开始反弹,后在62.7%左右稳定运行,同时失业率仍在继续走低。用工短缺现象加剧带来薪资上涨速度加快。美联储最关注的核心PCE20183月迅速由1.5%攀升至1.88%,已十分接近2%的政策目标。叠加特朗普税改、基建等刺激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地缘政治风险突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等因素,通胀率预计将继续稳步上行,支撑美联储加快加息节奏。

美国对中国状况的政策考量发生变化。从历次加息周期看,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货币政策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政策调整主要以国内经济数据变化为主要依据。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难以影响美联储决策。8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机、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美联储依旧持续
加息,甚至加息本身构成这些危机的外部因素。然而,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本轮加息周期中美联储史无前例地对中国给予充分的政策考量。耶伦及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曾多次公开表示,中国面临较大经济下行压力,是美联储2016年多次加息预期脱靶的重要原因,而中国经济在2016年底开始的超预期复苏,直接促成美联储2017年加息节奏的加快。中国经济与美联储的决策在本轮加息周期中体现出一种微妙的动态平衡:一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对全球经济影响举足轻重,如果中国经济状况恶化,可能造成世界系统性的危机,美国也不可避免受到波及,因此当中国经济存在下行风险时,美联储的加息决策存在顾虑;另一方面,一旦中国经济运行势态良好,美联储的加息节奏就会加快,由此导致的货币外流压力、汇率贬值压力、资产价格压力等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国经济上行。进入2018年,上述关系可能更多的体现为后者。中国经济经过两年的平稳运行,美联储不再担忧过快加息引发中国经济的剧烈波动进而引起全球性危机。同时,以中美贸易战为标志,特朗普政府已毫不掩饰压制中国经济发展的意图。因此在加息的后半程,美联储可能再次回归到以国内经济为主要考量的政策路径,甚至可能把加息当作与中国进行博弈的手段之一。 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未来有利率与美元同时上行的趋势,对新兴国家形成巨
大考验。中国经济运行相较阿根廷、俄罗斯等新兴国家更加平稳,出现危机的可能性较小,但利率和人民币汇率相较之前会承受更大压力,仍应引起足够重视。

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行政调控为辅应对利率长期上行。美联储加息引领全球步入货币新周期。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已于2017年先后加息,欧洲、日本也表示将逐步退出量宽政策。利率逐步上行是全球性、确定性的长期趋势。中国是否会加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我国目前处于“旧加息”与“新加息”并存,“旧加息”向“新加息”过渡的特殊阶段。“旧加息”是指尚未完全利率市场化,还存在最低存贷款利率限定这一行政调控手段;“新加息”指央行从2012后开始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逆回购利率等一系列市场“锚”利率的调控。美联储在20152016年的加息动作,央行并未立即跟随,但在2017年美联储的三次加息中,逆回购利率跟随两次,自主上调一次,2018年美联储首次加息后也立即上行,最低存贷款利率则始终未进行上调。逆回购利率目前已成为金融行业观测央行态度和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指标,承担的功能已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十分相似。公开市场操作相比行政调控具有较强的主动性、灵活性,调控效果温和等诸多优点,因此建议主要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要手段应对利率长期上行趋势,这也是我国利率调控机制改革的大方向。由于大部分商业银行实际执行的存贷款利率高于央行规定
的最低利率,因此即使政策性加息,对市场实际利率的影响微乎其微。但由于非金行业、广大普通投资者和普通居民还尚未习惯这一体系,因此必要时可适当上调存贷款利率,主要是通过调控预期防范资本大量外流。

关注美联储的预期管理,灵活运用多种借贷便利工具熨平利率短期波动。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快速发展,尽管我国尚未实现人民币资本账户自由可兑换,国内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波动已经对美联储预期管理效果较为敏感。市场预期以高盛、摩根、野村等知名投行对FOMC加息决议的预测,以及芝加哥交易所利率期货价格为代表。美联储的加息决议有时候会符合市场预期,有时则出乎市场预料。国内货币市场利率一般在FOMC会议召开前上升;果加息动作符合市场预期,利率一般当日在“靴子落地”后短期见顶;如果市场未普遍预期,则利率短期见顶的时间一般会推后。央行应对美联储的预期管理效果保持关注,重点关注FOMC会议召开时间前后的市场波动,灵活利用SLOMLFSLF等借?J便利工具进行有效对冲,避免国内市场短期利率的剧烈波动。

稳定人民币预期,避免汇率过大幅度波动。随着加息政策效应显现,美元走强,人民币面临的贬值压力可能大于“上半场”。尽管人民币自2005年起就建立以一篮子货币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美元指数成分也不包括人民币,但自2016
年年中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美元指数呈现较高同步性,即人民币与美元币值呈高度负相关关系。结合中美近年逐渐升级的贸易摩擦及背后所反应的大国博弈,这一规律实际在历史上有迹可循,并应引起足够重视:日元兑美元汇率大约从8485年开始与美元指数呈现高度同步性,期间美国对日本发动多次贸易战,直至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二者走势才再度分化。如果说本次贸易战是美国终于将压制中国发展的意图暴露在纸面上,图3表明或许从2016开始,“修昔底德陷阱”已经开始主导大量外汇投资者的交易思路,人民币与美元呈此消彼长关系。如果美元成功走强,再加上美国已于2018615日正式宣布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人民币将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中国应对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供给侧改革,不因外生冲击而动摇既定的政策路线。首先应继续稳步推进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允许汇率在一定区间内双向波动,同时保持对人民币汇率适度干预的主动性,避免汇率过大幅度波动,干预和调控目标应更加强化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的稳定性,淡化人民币与美元的关联度。其次,继续对国内资产价格进行调控,尤其是房地产市场,避免房价过快大幅上涨,稳定人民币预期。再次,继续推行稳健降杠杆与金融强监管政策。出现危机征兆的新兴国家无一例外呈高杠杆、高负债率特征,加息仅构成资本外流、汇率贬值的外部因素。因此,
维持合理的杠杆水平,优化内部经济结构,维持金融系统稳定,是保证新兴国家安然渡过美元加息周期的根本之道。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全球视线月度资讯

美国参议院限制特朗普关税权力只具象征意义 7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8811的压倒性表决结果通过了一项针对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非约束性提案,寻求限制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加征进口商品关税的总统权力。

日本缺工行业要靠外国劳动力才能维系

711日,日本总务省发布的截至201811日的人口动态调查显示,外国人口同比增加约174千人,达2497千人,创出新高。

美国和俄罗斯可能会联手干预原油市场

7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建议美国和俄罗斯可以合作来缓解石油市场的动荡。自2017年以来,俄罗斯与OPEC和其它产油国合作,负责全球近一半的石油供应。 IMF维持今明两年全球增长3.9%的预测

7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更新版本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维持4月时对2018年和2019年全球经济增3.9%的预测。


土耳其最新货币政策严重打击市场信心

724日,土耳其央行的货币会议决策为暂不加息,持基准一周逆回购利率在17.75%不变,隔夜贷款利率与隔夜拆解利率也分别保持在19.25%16.25%不变。 欧美贸易谈判对中国是重要的观察窗

725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访问美国并会见美国总统特朗普,寻求说服特朗普放弃对欧盟钢铝产品以及汽车征收高关税。

美国有意与日本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72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代表莱特希泽在美国国会参议院拨款委员会上表示,有意与日本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香港外汇基金上半年投资收入大减80%
727日,受累于环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外汇基金于2018年上半年投资收入按年大减80%其中,股票投资由盈转亏,外汇收益亦大跌。


加息“下半场”:美联储加息节奏变化影响及应对措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