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1

发布时间:2020-03-23 20:19:44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鸽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使弈秋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

(2)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教诲。 不如。

2C

3 只听弈秋的教诲。 是因为他的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课外阅读。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自度其 何不试之以

B度 无自也。

C郑人有且置者 遂不得

D

5解释“之”字在句中的意思。

(1)反归取________

(2)何不试以足。________

(3)至市而忘操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D

5 代词,代尺码。 代词,代鞋。 动词,到。 代词,代尺码。

6 (郑人)来到集市上,可是忘记了带尺码。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7这个寓言说明了书本上的东西和经验并不一定可靠,从客观实际出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8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____》,孔子是___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盘(   )

(2)为汝多乎?(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章,完成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列子·汤问 儒家

2.(1)yú (2)shú zhì

3.(1)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2)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3)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4.(1)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2)一儿从大小角度(视觉)看问题;另一儿从人对阳光的感受(感觉)看问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①壳入口。或 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③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并:连同。②坐:因为,由于。③强(qiăng):本文中指 “勉强”

9“北人”自护其短的说辞,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 )

A强词夺理 B无所不知 C有理有据 D铿锵有力

10关于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下列表述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各地有各地的风俗、特产等,要做到都了解,不然会闹笑话。

B因水土环境.气候条件等不同,所以菱角在南方生长在水里,而到了北方却生长在山上。

C对于菱角,“北人”的吃法是一种创新,不应耻笑他。

D面对没接触过的事物,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不能为了面子而胡乱说话。

1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A

10D

11他是一个不懂装懂、爱面子而最终闹出笑话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ɡuī),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①匡(kuānɡ)衡:西汉经学家。②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③穿壁:在墙上凿洞。

1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衡乃穿壁引其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篇文言文讲的是哪则成语故事?(选一选)( )

A囊萤映雪 B凿壁借光

14你认为匡衡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匡衡就在墙上凿洞引来邻居家的亮光。

13B

14匡衡是一个刻苦读书、聪颖好学的人。

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5解释加点的词。

(1)而时远也 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初出 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

(1)我以日始出时人近。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2)及其日中如探。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17联系课文,翻译句子。

(1)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两小孩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一儿认为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出原文作答)

19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有道理吗?你认为该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 正午。 寒凉。

16 距离、离开。 往、到。 热水。 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17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谁说你有智慧呢?

18 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19都没有真正的科学依据。太阳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因此运动是相对的。

文言文阅读

道旁苦李

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看道边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⑨。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尝:曾经。③诸:众。④游:玩。⑤子:果实。⑥折枝:压弯了树枝。⑦竞:争着。⑧走:跑。⑨信然:真是这样。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尝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 曾经和很多小孩子一起玩。 (这棵)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21我认为王戎是一个聪明、善于观察思考的孩子。

古诗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多知(zhì)乎?”

22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1)问其______

(2)我以日始出时人近______

(3)孔子不能______

23一词多义。

①问其故 其: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 其:__________

24句子翻译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_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答案】

22 缘故 距离 判断

23

24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 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把手>伸<向>热水一样烫人;这难道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25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6 视觉 触觉 知识无尽、学无止境 独立思考、探索真理

课内阅读我最棒。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使弈秋二人弈_____

(2)思弓缴而射之_____

(3)为是其弗若与_____

(4)非____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7 教诲 引、拉 聪明才智 这样

28只听弈秋的教诲

29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阅读理解。

孟母诫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辍然②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日:“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④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缀然:突然中止的样子。③喧:遗忘。④引:拿来。

30这个小古文蕴含的道理是( )

A母亲要教育孩子 B教育孩子要用暴力 C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不能半途而废

31解释加点的字。

其母________ 以此__________

3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0C

31 正在 告诫

3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遗忘。

阅读理解。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3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曾子妻之市 ②听父母

B①其随之而泣 ②今欺之

C还 ②顾反为杀彘

3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妻市 之:往 B,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市反 适:往 D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35解释加点的词。

1 ______________

(2)烹彘也 _______________

3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3C

34D

35 阻止 于是,就

36 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

37曾子有必要杀彘。因为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桃园结义

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国,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国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思,天人共我!”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38根据意思写文中词语。

共同合作,互相帮助。_______ 背叛道理,忘记别人的恩情。______

39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文章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在______(地点)结义的故事,其中_______(人物)最大。这篇文章选自名著《_______》。

41该名著中还有哪些小故事呢?请再写两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8 同心协力 背义忘恩

39 玄德、云长一齐答应说:“如此好极了。” 向上可以报效国家,向下可以让老百姓过上舒坦的日子。

40 刘备 张飞 关羽 桃园 刘备 三国演义

41过五关折六将、刮骨疗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吃菱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売入ロ。或曰:“啖菱须去売。”其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日:“北方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42解释加点字。

(1)席上__________ (2)以清热也________

4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北方亦有此物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北人在吃菱中犯了哪些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2

43 北方也有这种食物吗? 前面的山上和后面的山上,什么地方没有!

44不会吃菱,吃掉了菱角売;说菱长在山上。

45北人无知而又虚荣,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贻笑大方。这告诉我们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而说谎,只会让自己显得更加愚蠢。

文言文理解。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吾剑所从坠(这)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代词,代指剑)

C不亦乎(糊涂)

D求剑此(像)

47翻译下面的句子。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这个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6A

47楚国有个乘船渡江的人,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赶紧在剑从船上掉下的地方刻了个记号。

48讽刺了那些不会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人。我明白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变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每小题4分)

越西有独居男子,编木为庐,力耕以食。久之,菽粟盐酪,俱无仰于人,家有群鼠,夜则鸣啮至旦。男子积憾之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故恼之目不能瞑,男子曰:“此阴类患物。何暴之甚!”遂持火四焚之。鼠死庐亦毁,次日酒解,怅然无所归。

注释菽,豆类,酪;奶制品。累累然:络绎不绝的样子。阴类:指夜间活动的动物。

49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哪一项?

A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态恼之目/不能瞑

B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态/恼之目不能瞑

C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态恼之/目不能瞑

D一日酒醉/归始就枕鼠百态/恼之/目不能瞑

50越西独居男子这一人物的推断,下列哪一项是?

A勤劳能干 B聪明智慧

C嗜酒如命 D仇视社会

51以上文为材料,可以用来论说下列那个话题?

A学习 B诚信

C福祸 D理智

【答案】

49C

50A

51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竭泽而渔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

(注释)①竭:使……干涸。②薮(sǒu):指野草。③田:通“畋”,打猎。

52“竭泽而渔”中,“渔”的意思是(  )。

A捕鱼 B捕鱼的人 C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 D

53对“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理解正确的是(  )。

A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B欺诈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C欺骗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D欺骗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勉强可行,以后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54从这则成语故事中,我懂得了_____的道理。

【答案】

52A

53A

54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着眼于长远的发展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癝食以数百人等。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5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齐宣王使人吹竽__________     一一听之__________

56翻译下列的句子。

癝食以数百人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5 喜欢,爱好

56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

57本文的主人公是南郭处士,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是要有真才实学,不要混水摸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江行日记一则(节选)

[明]袁中道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注释]①沙市:今湖北荆州。②雪子: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常呈球形或圆锥形。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③敲戛(jiá):轻轻地敲打。④铮(zhēnɡ)铮:文中形容雪子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音。

58“欲”的意思是________;“亦”的意思是__________

59“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衬托出____________

60文中说“亦复有少趣”,联系上下文,你觉得“趣”在何处?(至少写出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读一读,下面句子停顿合适的是( )

A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B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C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答案】

58 想要

59 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 雪很大

60一是“景趣”,雪子敲击铮铮有声,暗窗红火,有颜色有温度;二是“情趣”,“任意看数卷书”,心情闲适,岂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吗?

61A

阅读短文。

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6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之楚__________     此数者__________

63翻译下列的句子。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2 想要

63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64这个故事说明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扬州清明(节选)

张岱

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监门小户,亦携肴核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则席地饮胙

[注释]①展墓:扫墓。②监门小户:一般平民人家。③肴核:肉类和果类食品。④饮胙(zuò):扫墓之后,参与祭祀的人分食祭品。胙,古代祭祀时用的肉。

65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城中男女出 毕:_________

(2)饮胙 席地:________

66说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张岱的这篇文章反映了明清之际扬州人扫墓的哪些习惯?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清明当日,要拜扫先人的坟墓。

B一日可以扫多处坟墓,不辞往复。

C祭祀先人,须备肴核纸钱。

D祭祀完毕,祭品要留给先人享用,扫墓的人不能食用。

【答案】

65 都。 坐在地上。

66即使有些人家有许多墓要扫,也一定要在当天扫完。

67D

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人生小幼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①节选自《颜氏家训》。②专利:专一而敏锐。③固:所以。④坎壈(lǎn):困顿,不得志。

68七岁时所学和二十岁以后所学,会有什么不同呢?请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69翻译: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下面诗句表达的意思和选文所讲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答案】

68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69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一而敏锐。

70B

文言文阅读

得过且过

五台山有鸟,名曰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毛羽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若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7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

(1)比____ (2)自鸣曰____ (3)得过____

72翻译下面的句子。

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请说说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1 到了 于是,就 姑且

72等到了冬末严寒的时候,(它的)羽毛脱落了。

73①得过且过,以为能过得下去便姑且混下去。要是人鱼像寒号虫,那叫没出息!②我们要力争上游,不能得过且过。③人处在顺境总有忧患意识,在逆境中要有坚定的战胜困难的勇气。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陶侃:东晋名将。②贼:伤害。③执:抓住。

7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______ 2______

75以下与“执而鞭之”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推门而入 B出淤泥而不染 C不约而同 D不劳而获

7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这则故事中,陶侃的做法表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4 拿着

75A

76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77陶侃是一个忠实农耕、珍惜粮食、严于执法的人。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78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两小儿__________

(2)我日始出时人近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日中如探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不能__________

(5)为汝多__________)(__________

79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8 争辩,争论 认为 距离 热水 判断 通“智”

79因为他们判断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标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

80“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很复杂,因为孔子被公认为“多知”之人,理应知道答案,但他却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81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82对待事物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看待,不能只停留在一点上,要实事求是,虚心思考。

文言与文化。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3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除了这篇文言文,我们还学过文言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4“惟弈秋之为听”的意思是__________。“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句话是______句。

85文中弈秋教的两个徒弟表现各异,一人“________”,一人“______”。(用原文填空)

86读了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3 学弈 两小儿辩日 伯牙鼓琴

84 只听弈秋的教诲 设问

85 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86读了本文,我明白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87“其人自护其短”中的“其人”指的是什么人?( )

A其他人 B北人 C问者 D北人和问者

88文中的北人为什么要“并壳入口”?( )

A因为这样吃味道更好。

B因为煮熟的菱角很烫,这样吃可以避免烫伤。

C因为他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壳。

D因为“并壳入口”的吃法是南方的风俗。

89下面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菱角一般生长在南方。

B菱角属于土产品。

C菱角生长在前山和后山。

D南方人吃菱角不需要去掉壳。

90你觉得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7B

88C

89A

90文中的北人不懂装懂,还强词夺理,是一个可笑的人。

课外阅读。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曾参,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 ②之:到,去。③女:通“汝”,你。 ④顾:回来。⑤彘:猪。 ⑥适:往,到。 ⑦特:只不过。⑧待:依赖。⑨子:你。 ⑩遂:就。

91当曾子的妻子阻止曾子杀猪时,曾子是怎么说的?(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这则语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写出你积累的与本文表达的教子观念相同的名人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1曾子说:孩子年纪小,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听从父母给予的正确教导。如果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92示例:做人要讲诚信,尤其是家长,要以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出诚信的表率,让孩子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93示例: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94根据课文内容,选出每句中“之”字的含义。

之: A.弈秋的教导 B.天鹅 C.他,这里指前一个人 D.的

(1)通国善弈者也。_______ (2)一人虽听_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_______ (4)虽与俱学。_______

95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_______的语气。朗读“曰:非然也”应该读出_______的语气。

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

96用“____”在文中画出描写两个学生学习状态的句子。

97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4 D A B C

95 B D

96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97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恃聪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学不好的。

文言文阅读。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枝,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歌,声振林木,响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讴(ōu):歌唱。②穷:穷尽。③弗:不。④饯(jiàn):以酒食送行。⑤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⑥抚节:按着节拍。⑦悲:悲壮。⑧响:声音。⑨遏:阻住。⑩行云:飘浮的云。乃:于是。谢:认错。

98“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99“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这里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薛谭“辞归”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反”又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01这篇文言文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下列各项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B不耻下问,要虚心向所有人学习。

C触类旁通,学习要讲究方法。

D不畏艰难,学习要迎难而上。

【答案】

98 以为,认为 返回

99 (秦青)打着节拍,唱着悲壮的歌,歌声使周围的树木都颤动起来,天上飘浮的云朵都停了下来。 夸张 秦青的声音嘹亮、动听

100 自以为把老师的本领学到手了 意识到自己骄傲自满了

101A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102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1)谏:____________

(2)三旦:____________

(3)善哉:____________

103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 )

A习惯早晨锻炼。 B用弹弓打黄雀。

C观察螳螂捕蝉。 D引起吴王注意。

105根据文言文的内容,补充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人→____________→蝉

106关系图讲述的就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成语中与它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 )

A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C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答案】

102 劝阻。 三天早晨。 很好。

103 吴王问他:“你这是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

104D

105 黄雀 螳螂

106D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07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填序号)

(1)天帝使百兽______A.使:让。 B.长:长大。

(2)虎以为遂与之行______A.然:对的。 B.故:故意。

108翻译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9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与这个成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

【答案】

107 A A

108 现在你吃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令啊。 老虎不知道百兽是因为害怕自己才逃走的,以为是害怕狐狸。

109 狐假虎威 仗势欺人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路遇先生

余儿行路中,遇先生,鞠躬行礼,正立路旁。先生有命,儿敬听之;先生有问,又敬答之。俟先生去,然后行。人皆称为知礼。

(注释)①余儿:我的孩子。②命:命令,吩咐。③俟:等到。

110说说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1)鞠躬行礼 鞠躬:__________

(2)人皆称为知礼 知礼:__________

111在路上遇到老师时,该怎么做?请把文中相应的句子画上横线。

112读了这则小古文,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0 弯腰行礼 懂礼节

111鞠躬行礼,正立路旁。

112要尊敬师长,懂礼貌。

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13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5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3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114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别,而是在于是否专心致志。

115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持聪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学不好的。

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 )一猫伏缸上。

( )急跃起,全身皆湿。

( )缸中有金鱼。

( )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

116将小古文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并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117这篇小古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8“欲捕食之”中的“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全身皆湿”中的“皆”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

1162 4 1 3

117一只猫想要捕食缸中的金鱼,却不小心失足掉进了缸中,它急忙跳起,结果全身都被打湿了。

118 代词,它,指缸中的金鱼 全,都

读《管宁割席》,完成练习。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捉:拿起来,举起,握。②轩冕: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③废书:放下书。废:停止。④席:坐具,坐垫。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119翻译下面的句子。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本文写了两件事,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从《管宁割席》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管宁是一个( )的人。

A淡泊名利、非常清高 B爱恨分明、勤学好问

【答案】

119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120 管宁和华歆两个人在菜园锄地,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将其视若瓦石,华歆却将金子捡了起来,然后丢出去了。 管宁、华歆曾经一同读书,有个穿着华服坐着大马车的人从门前经过,管宁依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

121A

读《徐孺子赏月》,完成练习。

徐孺子赏月(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尝:曾经。②戏:玩耍。③邪:文言疑问词,有时也作“耶”。④瞳子:瞳仁。

122理解字义。

(1)“人语之曰”中“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无此,必不明”中“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

123与译文“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会更加明亮呢”意思相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24你认为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

A不正面直接回答,而是借助“眼有瞳仁”来回答。 B顺水推舟,回答问题简洁、明了。

C回答问题委婉,起到了含沙射影的作用。

125我觉得徐孺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答案】

122 他,徐孺子 瞳仁

123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124A

125聪明、机智、风趣

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26这篇短文的作者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

127请将短文中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128请用“/”划分朗读节奏。

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

1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使弈秋二人弈。______

(2)思弓缴而射之。______

(3)为是其弗若与?______

(4)非也。______

130翻译下列句子。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6孟子

127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128思/援弓缴/而射之

129 教导 引,拉 智力 这样

130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虽然他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131因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另一个人却三心二意,所以效果不同。

课外阅读。

小儿不畏虎

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

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自若:神情不紧张。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④寻:副词,随即,不久。⑤去:离开。⑥被:施加,给……加上。

132写出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虎视久之。____

(2)虎亦寻去。____

13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5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

136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______

A.望而生畏   B.虎视眈眈

C.无知者无畏、初生之犊不怕虎

【答案】

132 仔细。 最终。

133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儿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 老虎从山上跑来,妇人慌忙跳进水里面躲起来。

134因为妇人知道老虎的威力,畏惧而躲避到水中;两个孩子不懂得老虎的威风,无所畏惧,令老虎悻悻而去。

135置二小儿沙上

136C

课内阅读展示。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37解释加点的词。

(1) 弈秋之为听。__________

(2) 思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

(3) 虽与之学。__________

138读下面的句子,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打“√”。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思援/弓缴/而/射之。( )

(3)使/弈秋/诲/二人弈。( )

139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______的语气。朗读“曰:非然也”应该读出______的语气。

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

14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

【答案】

137 只,单 引,拉 一起

138(3)√

139 A C

140 弈秋是全国下棋最好的人。 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第一个人好吗?

141B√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①株:砍掉树干剩下来的树根,即“树墩子”。②耒:即“耒耜()”,古代耕地用的农具。耜用来翻土,耒是耜的把。

142指出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兔触株——古义:_____ 今义:_____

②而为宋国笑——古义:_____ 今义:_____

143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2 步行 自身 身体

143他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了。

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②炳烛:点燃烛火。③安:怎么。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44短文中,晋平公已经________岁了,担心自己学习________

145画横线一句话中的“少”“壮”“老”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6写出下面一句话的意思。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7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4 70 已经晚了

145 少年 中年 老年

146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

147活到老,学到老。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文言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 )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 )将至,思( )而射之。 虽与之( ),弗若之矣。为是其( )弗若与?曰:非然也。

148在括号里正确地填上课文的内容。 

149解释加点的字。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150《学弈》选自《_______》,讲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__________不同,所以学习的结果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_的道理。我还想到了一句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8诲 专心致志 鸿皓 援弓缴而射之 俱学 智

149 不如 因为

150 学弈 学习态度 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51文中用___的方法叙述两人学弈的态度。

152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3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答案】

151对比

15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53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食:吃。②子:你。③无敢:不该。④长(zhǎng):为首领,执掌。⑤逆:违背。⑥以……为:认为是……⑦信:诚实。⑧走:逃跑。⑨遂:于是。

154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虎百兽而食之____  A.要求,请求 B.寻求,寻找 C.帮助

(2)虎以为____ A.正确,对 B.这样 C.然而

155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正确的解释。

A.它们,指代百兽          B.它,指代老虎

C.它,指代狐狸 D.它们,指代老虎和狐狸

1____

(2)虎以为然,故遂与 ____

(3)兽见皆走 ____

156下面对句子“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敢不走开吗? B看看百兽和我不离开吗?

C看看百兽看见我敢不逃跑吗? D看看百兽见到我是不是离开?

157这则寓言讽刺了_______的人。

【答案】

154 B A

155 A C D

156C

157仗着别人的威风,招摇撞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司马光勤学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患:担心。②既:已经。③息:休息。④俟():等待。⑤讽诵:背诵。⑥及长:等到年龄大了。⑦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⑧寝:睡觉。

158结合句子,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主编《资治通鉴》 ________

(2)俟能讽诵乃 ________

(3)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________

159对“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等他长大了,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

B等他长大了,读了哪些古代书籍,他依然记得很清楚。

C依靠他强大的记忆,长大了,还记得安放书籍的地方。

D依靠他强大的记忆,等到他长高了,拿得到(家中放得高)古代书籍。

160下列选项中能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161“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这句话运用____的手法,表现了司马光____________的特点。

【答案】

158 曾经。 停止。 有时。

159A

160D

161 对比 学习勤奋刻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笑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①酒酣: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②诣:到……去。③曷:同“何”,什么。④坐:犯罪。⑤固:本来。⑥避席:离开座位。⑦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⑧圣人:才德极高的人。⑨熙:同“嬉”,开玩笑。⑩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

162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王晏子酒(赏赐,给予) B齐人固盗乎(擅长)

C相似,其实味不同(只是,仅仅) D寡人反取焉(生病,疾病)

163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表示加点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缚者曷为者?(呢) B齐人固善盗?(吗)

C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吗) D寡人反取病。(吧)

164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5楚王想要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地进行反驳后,楚王为什么笑着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6文中有两处描写了楚王的笑,“王视晏子笑曰”中的“笑”是楚王_____的笑;“王笑曰”中的“笑”是楚王______的笑。

16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

A面对楚王发难,晏子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进行驳斥,使楚王陷入尴尬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了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作用。

【答案】

162D

163D

164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165楚王无法解释被缚者入楚为盗的原因,自作聪明,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得自我解嘲。

166 得意、嘲讽 自嘲

167D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68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①诲:________

②俱:________

169在上面的语段中找出描写那个人不专心学习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

170用自己的话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8 教导 一起

169二二念墨听之,一心以为叠魈将至,思援弓熟曼是之。

170不注意听老师讲.一心只想着如何去射杀天上的鸿鹄,所以会这样。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7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宋人有耕田_____  复得兔_____

172翻译下列的句子。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1 希望

172兔子不小心撞到树上,折断了脖子而死。

173读了《守株待兔》后,我们懂得了:凭侥幸心理办事,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结果将一事无成。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74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175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B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176两个小孩分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问题的。

177“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4语言

175B

176 大小角度(视觉角度) 人对阳光的感受的角度

177不能。因为这是那时的人类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不是无所不知的。(答案不唯一)

阅读短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7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使弈秋二人弈 _____________ (2)非_____________

(3)思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 (4)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_______

179写出下列句中“之”的意思。

(1)弈秋,通国善弈者也 _________ (2)一人虽听 _________

(3)思援弓缴而射 _________ (4)虽与俱学 _________

180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为/是其智/弗若与 D通国/之善/弈者也

181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本文学弈这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8 教,教授。 这样。 引,拉。 因为。

179 的。 指弈秋的教导。 它,指鸿鹄。 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180A

181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182说明了同样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结果就会不同,所以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