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及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14-12-01 08:23:37

文学常识及名词解释

神话的分类:

创世神话,始祖神话,再创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部落战争神话

经诗: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的笙歌。内容涉及的时代上起西周初期,下至春秋中叶。作者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平民百姓。最初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始称《诗经》。全面的反映周代的社会风貌,深刻揭露了社会矛盾,描绘了人民的婚姻、爱情和劳动生活,统治阶级的荒淫丑恶和政治的黑暗。句式多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形式,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

庄子》:

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内篇是战国宋人庄子所作,其余出自庄子后学

在先秦说理散文中最有文学价值,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万物一齐的思想

艺术特征

寓言为主的创作,意出尘外的想象,富有诗意的语言,形象诡异的论辩

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追求奇特

意出尘外的想象

在明确内在主旨的统领下,以各种寓言,从不同角度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避开逻辑判断,作抒情诗般的寓言总结。不仅表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也反映了对现实的认识,充满批判精神,是其情感迂回的流露

地位

秦汉以来的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下发展

金圣叹称为天下第一奇书 鲁迅称“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贾谊:

西汉杰出的政治家、辞赋家、散文家。政治上主张逐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巩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等。

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气势纵横,文采斐然,代表了汉初政治散文的最高成就。

辞赋《鹏鸟赋》、《吊屈原赋》有名是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品

继承了《离骚》的怨刺传统

两汉乐府诗:

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两汉文学的精华在于乐府和古诗

乐府的概念

朝廷设立的音乐管理机构。乐府诗歌,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搜集、保存并流传下来的两汉诗歌

乐府涵义的演变

1.两汉 音乐管理机构称为乐府

2.魏晋南北朝 汉代乐府机关所唱的称为乐府 。乐府成为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3.唐 内容属于批判现实的讽刺诗称为乐府。这些诗已与音乐没有关系

4.元以后 入乐的词、曲称为乐府

乐府诗的搜集和分类

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录汉至唐的乐府诗,共分为12类,包含汉乐府的有4类:

①郊庙歌辞,是由文人创作的专供朝廷祭祀享用的乐歌。

②相和歌辞,是流行于南方的俗乐,多为江南楚地的民歌。

③鼓吹曲辞,是武帝时吸收北方民歌的新声。主要用作军乐,乐器主要用短萧。

④杂曲歌辞,是指声调已经失传的无所归属者,其中有不少文人抒情言志的作品。

汉乐府的创作精神

有感而发——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经一脉相承。描绘丰富多彩的社会

思想主题

1. 苦与乐的深刻揭示

2. 爱与恨的坦率表白 上山采蘼芜

3. 乐生恶死的充分展现,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哀叹

汉乐府的影响

由四言诗向杂言诗、五言诗过渡

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后代的叙事诗,在体裁分类上,一般都归附于乐府体。

许多名篇,直接以歌、行为名

思想方面的影响

1缘事而发(汉乐府民歌) 2、借古体写时事(建安曹操等人的古体乐府)

3、即事名篇(杜甫的新体乐府) 4、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

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

1、 用人物的行动、对话、心理描写、细节刻画来塑造形象。

2、 生活镜头的选取、情节的曲折、故事的完整、形象的特色。叙事详略得当。创作寓言诗

3、 对来自异域的新鲜事物有尚奇倾向

叙事详略得当

1、 详于叙事,略于抒情

2、 详于服饰,略于容貌形体

3、 详于中间过程,略于首尾始末

汉代文人五言诗:

起源

先秦带五言的诗歌秦汉五言民谣汉代五言乐府民歌文人创作五言诗

东汉以后,文人诗创作出现新局面,五言取代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

兴盛的原因

社会生活的需要

形式上的优越(四言诗受字数限制,只适合表现简单直率的事物和情感)

西汉书籍记载了五言歌谣

代表 这些作品是从班固过渡到建安五言诗的重要桥梁

1.班固的咏史》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且是最早的咏史诗

2.张衡是班固之后五言诗的大家。《同声歌》在东汉五言诗中别具一格,借鉴民歌,措辞奇妙

自张衡始,东汉五言诗形成了以抒情为主的基本走势

两人都对乐府诗有所继承。班固的五言质朴,长于叙事。张衡的五言华美,长于抒情

3.秦嘉的赠妇行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东汉五言诗进入繁荣期

魏晋南北朝概论:

魏晋南北朝文学总体特征

                   东魏→北齐

汉  魏     北方十六国→北魏  

末  蜀  西晋          西魏→北周

建  吴                     隋

安        南方东晋 →宋→齐→梁→陈    

196........................(约400年)............................589

包括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太康文学、东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等阶段。

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环境

1. 战乱和分裂是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2. 由于政权的频繁更迭,统治集团为了争夺权力,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

3. 思想文化界的特点 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

对魏晋文人的价值观念、思想作风、人生态度、审美意趣、文学风格,都产生重大影响

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创作中,成为该时期的文学特色。文学家族大量涌现

魏晋士人谈玄论道,其语言的机智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1)想象力的丰富

2)词汇的扩大

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

4)故事性的加强

5)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道教对文学的影响 出现许多游仙诗

主要特征——文学的自觉

1. 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门类,探索文学的特点文学的分类文学的创作规律以及文学的价值

2. 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较细致的区分,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辨析意识

3. 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4. 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即189年汉献帝即位—232年曹植去世,即东汉末年、魏国初年的文学。

建安与历史上的建安196—220)不同,建安文学因其主要时期在建安时期,故称。

(一)曹操

1.反映汉末的社会动乱、人民疾苦。(用乐府记时事 蒿里行

2.表现统一天下的雄心和进取精神。(用乐府抒壮怀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现存最早的山水诗

(二)曹丕 燕歌行 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诗

(三)曹植

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在诗歌史上做出很大贡献,五言诗在他手中完成了乐府民歌文人诗的转变

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抒发政治抱负,感情乐观、浪漫,信心洋溢。

后期: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充满受压迫的苦闷,表达渴望自由和怀才不遇。

艺术特色

辞藻华美,讲究韵律和对偶。工于起调,善为警句和比兴。

建安七子

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玚和刘桢。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和刘桢。

作品内容

多反映社会动乱、人民疾苦,表现作家积极奋发的进取精神和对人生的哀叹

艺术特色:慷慨悲凉。由于建安作家都有抱负、激情,故“慷慨”。作品又多反映人民疾苦,对人民甚为同情,故悲凉。二者结合,即为慷慨悲凉

建安文学在内容、艺术上特点的总和,后人一般用建安风骨来概括。

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 抒情长诗《西洲曲》代表着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大部分保存在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主要有吴歌和西曲。

内容较狭,多情歌,清丽缠绵,充满水乡景物和市井气息。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

采集民间歌谣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纵情声色的需要

吴歌流行于江南之间,多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共326首。

西曲流行于荆、郢、樊、邓之间,多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城市,共142

兴盛原因

1、地理原因(环境幽美) 2、经济发展(经济充裕) 3、思想观念 4、贵族好尚

后世影响

南朝民歌的兴起及其在上层的流播,把新鲜血液输入到文人创作中

从鲍照到齐、梁的文人诗,雅俗结合渐渐成为主导方向

唐以后,南朝民歌继续影响着文人的创作。如李白的很多短诗,就是学习南朝民歌。

到清为止,模拟南朝民歌的现象,始终没有断绝过。

吴歌 女子的吟唱。以清新浅近的语言,细腻缠绵的情感,柔弱哀怨的风格,真实再现了江南女子的爱情问题,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主题 爱情的渴望、爱情的欢乐、相思的痛苦、坚贞的爱情、对负心男子的怨恨、婚姻不自由的苦闷

西曲 更多表现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和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

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 体制短小,多五言四句。语言清新浅近,明朗巧妙

2. 色彩浪漫,基调哀伤。情感细腻缠绵

3. 大量运用双关,是吴歌的显著特点

1)同声同字的双关。 子夜春歌自从别欢后,双音不绝响,黄蘖而春生,苦心随日长。

2)同声异字的双关。 等。

永明体

文学史上把产生于齐武帝永明年间的讲究声律和对偶的诗称为新体诗,又称“永明体”为唐代格律诗的出现及其繁荣奠定了基础。

四声搭配,对偶,用典,避免,八病,古体诗过渡到格律诗重要环节

小说源流: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志怪、志人、博物

唐代文学概论:

唐代是文学全面丰收的时期

《全唐诗》

《全唐文》

传奇小说的高峰

词的发展

诗的成就最高

唐代文学兴盛的原因:

1、 大一统的唐帝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1) 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物质基础

(2)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民族自信心的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上促进了文人的创作(史学,经学,书法,绘画)

2、 中外文化的交流

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文学风格多样化,各种文学流派的创立,新的文学样式的产生和发展

(1) 佛教对唐文化影响很深

(2) 外来音乐影响

3、 庶族地主阶层势力扩大,诗歌成为他们踏上仕途、表达思想的主要手段

4、 南北文风交融

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四杰都属于一般士人中有文才且自负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心中充满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人下的雄杰之气。

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的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四杰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广泛,风格清俊,能真正反映中下层士人的风貌和追求

明确的文学主张:反对绮靡文风,追求刚健骨气。注重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诗中体现出宏大的气势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四杰的成就

1. 主题的开拓 2. 风格的转变 3. 新体的运用

创作形式

1、七言歌行 卢、骆。气势宏大,视野开阔,神采飞扬。趋向辞赋化,抒情夹以议论,篇幅或长或短,句式参差不齐,宫廷走向市井,开拓了主题。

2、五言律绝 王、杨。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表现出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之情

盛唐诗派:

盛唐的诗人群体

山水田园诗人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一、 孟浩然

曾怀有济时用世的愿望。孟诗更贴近生活,常出现“余”“我”。语言自然纯净,比王维的诗更淳朴

二、王维

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创作以开元末年张九龄罢相为界,分成两个时期:

前期诗歌 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追求开明政治,批评黑暗现象,写过一些关于游侠、边塞的诗,表现那个时代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写景壮丽,气象开阔;写人昂扬,英勇豪迈。

后期诗歌 不满现实,转向消极隐逸,以焚香禅诵为事,寄情山水田园,写隐居终南的闲情逸致,抒发隐逸情怀,开一代风气。

将色彩、线条、构图等绘画的表现形式以及音乐家对声音的表现技巧、诗人的情思和禅意全面运用于诗中,境界空明,有宁静之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其山水田园诗有卓然的成就

创作特色

1、自然平淡。善于在动态事物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表现丰富的色彩层次感

2、诗中有禅意。诗中充满了佛家空无寂灭的哲理,后人称之为诗佛

3、写独坐时的感悟

盛唐边塞诗人 描写边塞的战争和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名利矛盾,多七言歌行

边塞诗:描写边塞的战争和风土人情,共同点是豪爽俊丽、风骨凛然的风格,创造出清刚劲健之美。

盛唐边塞诗的繁荣:

1. 出现大批边塞诗人,包括高适、岑参这样的代表作家

2. 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广;从质量上说,许多作品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3. 形式多样,体裁完备,五古、五七绝、五七律、七言歌行,百花齐放,空前未有。

一、高适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向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二、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抒发为国安边、建功立业的抱负,表现了强烈的入世精神。

写边疆将士的乡思边愁。

描写域外的奇异风光和风土人情。

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

同:慷慨激昂,豪迈雄奇;都有到边塞立功报国的英雄气概和悲壮豪气;写边疆的奇特景观;都擅长写歌行体。

异:

1. 主题

高: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苦卓绝,还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

岑:除了军旅生活的作品外,还写异域风光、民族关系、音乐舞蹈

2. 风格

高:慷慨刚健,悲壮沉郁,豪迈中有朴质深沉

岑:瑰奇峭拔,雄壮中有俊逸奇丽

3. 手法

高:夹叙夹议,直抒胸臆

岑:以景传情,寓情于景,擅长描绘,色彩华丽

4. 继承传统

高:直追汉魏风骨,质朴刚健

岑:融合了六朝以来注重文采的诗歌传统,辞采华茂

七绝圣手王昌龄

豪爽俊丽、情思缜密。做诗不全凭情感,讲究立意构思。观察问题敏锐,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之涣 凉州词二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崔颢 《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

文学常识及名词解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