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

发布时间:2011-10-19 14:25:23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大禹“走遍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挖开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的描写中体会到大禹的顽强意志。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古代有个伟大的人物,他一心解救被洪水围困的黎民百姓,十三年锲而不舍,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因此,他一直受到炎黄子孙的崇敬和景仰,并给他抹上了一层神话色彩,他就是禹。

1.出示生字“禹”,读准字音。

2.禹究竟做了什么好事,到今天人们还是念念不忘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大禹治水》,板书:大禹治水。

读题,读准“治”,说说“治水”的意思。教生字“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要求:标出小节序号,画出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 检查自读情况,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及时正音。

三.范读课文,感知课文内意

1. 听老师再把课文读一遍,思考:写了关于大禹的什么事?

2. 出示填空题: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 ),吃尽( ),走遍( ),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成了人们心目中的( )。

3. 练说,指名说。

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洪水泛滥的情况吧!(课件

3、引读课文:这滔滔的洪水一路咆哮而来,它来到田野,农田被 ,它来到村庄,房屋被 ,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只好拖儿带女,四处流浪,再也没有了幸福的生活,老百姓们

4. 指导朗读: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和对其控诉。

学生自读、指名读

5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滔滔、淹没、冲倒)理解“无家可归”(老百姓因为洪水没有住的地方)

6指名读、齐读

五.小结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六.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已教)、洪、姓、理、形、被、制、伟”,指名读。

2、说说你一下子记住了哪个生字,用的什么方法?

3、范写,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生字词

滔滔 制服 千辛万苦 无家可归

察看 安定 千山万水 代代相传

2. 联系课文选出词语说话

3.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 过渡:“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禹为什么要治水,他治水怎么会成功的呢?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过渡:泛滥成灾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大禹见到这样的洪水,会怎么想呢?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治理洪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禹是怎样做到的呢?

1.自由朗读2自然段

2.提问,讨论

1)出示一组词语:走遍、挖通、察看、引导,让学生按顺序排列一下,从而揭示大禹治水的全过程。

2)理解“千辛万苦”、“万水千山”

引导启发想象:他吃了多少苦呀!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请你想想,当他渴了……,当他饿了……,当他累了……,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尽了……。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他走遍了……。当他遇到高山,不管多高,他……;遇到大河,不管多深,他……,他的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他……。

禹就是坚定!(齐读第二句话。)

3)不仅这样,禹还干了什么?把许多条大河挖通,许多座大山劈开,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是多不容易啊!再想象一下,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苦难?

4 面对强悍的洪水,禹没有退缩;面对大河大山,禹也没有退缩,在经历千辛万苦之后,他终于成功了!让我们齐带着佩服的心情读好这一节。

3. 引导探究

1)禹是用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引导”洪水流入大海)

2)为了能把洪水引入大海,他走遍千山万水,察看水流和地形。

什么样的“看”叫“察看”?为了把洪水引入大海,他还带领老百姓挖通大河,劈开大山。

3)禹终于治好了洪水。他这个“引导”洪水的好方法,是怎样想到的呢?(介绍禹的父亲鲧的故事)

4)比较鲧和禹不同的治水方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十三年。其间,传颂着一个非常著名的小故事。

1.指名朗读3自然段。(三过家门而不入)

2.禹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呢?他当时可能是怎么想的?

3.禹的儿子逐渐长大了,他多门希望见到自己的父亲啊!对于父亲,儿子有多少问题想问问母亲啊!现在你就做禹的孩子,老师做母亲,你有什么问题就来问吧!(师生想象对话)

4.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5.指导朗读

四.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过渡:在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十三年后,结果怎么样了?让我们来看一看。

1.理解“制服”、“安定”。

2.出示图片,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4.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5、是的,他不愧后人称它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会儿在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

6.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心情齐读最后一小节。

五.总结

利用板书小结

1.《大禹治水》这个故事,讲了禹为了引导洪水流入大海,吃尽了千辛万苦。他整整治水十三年,这么多年来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终于把洪水制服了。从此,这个伟大英雄的名字代代相传。

2.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个著名的古代传说故事。课题中的:“大禹”,他的名字本来是一个字“禹”,为何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现在是怎么理解这个“大”的呢?(因为禹不但能吃尽千辛万苦,还聪明、富有智慧,而且无私奉献、忘我忘家,所以我们尊称他为“大禹”)

3.像“大禹治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去搜集一些读一读,《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

六.布置作业

1.填空

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

2.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千辛万苦

15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代代相传

大禹治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