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文化的多元性

发布时间:2016-02-18 15:07:19

中国教育电视台

小记者论文

China Educational Television ( ETV )

No.57 middle school

澳洲文化的多元性

Cultural diversity

第七组:刘璐 李润 王秉基

Row seven : Liu Lu, Li Run, Wang-Bing Ji.

指导老师王琰 高雪静 于薇

Advisor: Wang Tan, Gao-Xue Jing, Yu Wei

2015 2

February ,2015

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五十七中学

小记者澳洲行论文

China education television 57 middle school

Journalist line paper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序章

第一节 研究动机

第二节 文献检阅

第三节 研究背景

第一项 澳大利亚的习俗与礼节

第二项 澳大利亚现存文化与土著文化的差异

第四节 研究架构

第一项 研究方法

第二项 章节安排

参考文献

致谢

写论文的日子是苦闷的,幸好在这段期间内得到许多人的支持与帮助,我才能在紧迫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首先必须感谢我们的老师,他们不厌其烦帮我们逐句阅读批改,这段期间多次烦扰老师,真的是既感谢又不好意思。

其次要感谢同学的支持更是这段期间不可或缺的写作动力。李润,王秉基等参与澳洲行团队的同学,在研究及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带来很大的实质帮助,谢谢你们。

最后,我要把这篇论文献给我的家人,我亲爱的爸妈以及姥姥姥爷,谢谢你们的陪伴与支持,我们是最幸福的一家人。

刘璐 20152

摘要

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 来自世界各地120多个国家、140多个民族的人们到此定居。因此,澳大利亚人口构成的多元化趋势使其文化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澳大利亚文化以土著黑人文化与早期的欧洲移民文化为中心, 吸收来自近现代移民为代表的世界各地文化元素, 形成了一种由诸多文化融合而成的新文化, 即融合型多元文化。

关键词:多元主义 西方 澳大利亚民族身份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 社会公正 民族主义 公民身份

第一章 序章

第一节 研究动机

澳大利亚(Australia),全称为澳大利亚联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人在17世纪初叶发现这块大陆,在短短300年时间中,澳大利亚的文化多元性是如何产生的呢?

其中一项重要因素是对外国学术人才的借重。澳大利亚的学术界常强调其学术研究的多元风气及学术环境的开放性,聘请并吸收许多外国的学术人才,中国研究亦是如此。在澳洲的中国研究形成过程中,除了澳洲学者本身的努力外,来自欧美的学者以及华裔学者亦构成了两股重要的力量,他们在行政领导、研究方法及人才培育等层面上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澳洲的转型经验:澳洲在历史文化上从「白澳」转向开放多元政策,在心态上从确保自己为欧美国家的一员走向世界,并进一步出现一种成为世界模范公民的自我期待;这种对开放性与世界性的

第二节 文献检阅

在澳洲文化多元性研究此一议题上,过去的研究文献并不多,但是有不少学者的论文。

相较于这些文献,本文以下的分析在发掘澳洲文化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在从个别学者的深入探讨来观察方面,则能补充既有文献之不足。另外,相较于过去文献,本文较重视澳洲政策此一因素的影响,在此探究澳洲文化的多元性。

第三节 研究背景

第一项 澳大利亚文化认同转型

对于澳大利亚文化性格的建立,黄源深在其著作中有精辟的见解 。他认为澳大利亚的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土著文化阶段、民族文化阶段以及多元文化阶段。土著文化即在澳洲延续四万年的原住民文化,虽然几近被随英国殖民的西方文明所入侵与扼杀,但仍对后来澳洲文化的发展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至于民族文化阶段则是从1788年英国进入澳洲的殖民文化开始,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演化,才逐渐发展成可称为「澳大利亚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格。就在其移民社会丰富内涵以及开放发展的趋势下,澳大利亚民族文化多元性渐成为其文化社会的重要成份。自70年代起,这种对多元宽容态度的提倡,便成为澳大利亚政府主要的文化政策方向。黄源深认为,澳大利亚的当代文化表现在社会层面上是粗犷豁达、平等实际、物质文明、浪漫无羁。这种民族文化融合了宽容多元的精神,在多元异种文化刺激下而能绽放出丰富的生命力。

18世纪经历圈地运动 及工业革命的英国,大量的农村人口为了谋生而集中到都市。然而过度拥挤的人口以及高消费使得谋生并不容易,都市里出现了大批穷苦的劳工及贫民。面对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与尖锐摩擦造成各种社会问题,都市里犯罪率不断上升,英国政府的对应方法则是不断加重及扩大刑罚严惩以期吓阻。为了解决监狱人满为患及都市人口过度拥挤的问题,英国政府开始将囚犯流放至美澳等地,且往往将底层民众所犯的轻罪加重判刑以符合流放标准。如此作法一方面可以舒缓都市人口压力及社会问题,二来又可以拓展海外殖民地。

由于在北美爆发脱离英国的独立战争,澳洲成为英国政府继北美之后替代流放罪犯的地方。1788年,英国派出由菲利浦提督(Arthur Phillip)率领的第一舰队载来首批移民抵达澳洲,罪犯及军人构成了澳洲这批最早移民的主要成员,其后在澳洲发现金矿后及移民奖励政策下,自由移民才逐渐成为多数,直到1868年全澳废除流犯政策为止,英国已经在澳洲流放多达168,000名罪犯。在今天,一般便以1788年作为现今澳大利亚联邦创建所能追溯到最早的一年。

这种罪犯流放史的经验,对澳大利亚民族的集体心理可能构成了深层的影响 1788126日,菲利浦提督在悉尼湾(Sydney Cove)举办了简单隆重的典礼,宣告英国新南威尔士殖民地的正式成立,后来更成为澳大利亚联邦的国庆节。然而对今天的澳大利亚人民而言, 1788年并不是一个纯然荣耀的一年。1788年是英国正式将势力伸入澳洲建立殖民地,同时也是首批发配澳洲之流犯抵达的一年;它象征的是英国的荣耀,而不是澳大利亚的荣耀。和怀抱梦想前往美国的清教徒相比,这些澳大利亚早期的移民特质也不一样。这些早年来到澳洲的人们并非为寻找新天地而来,而是一群被英国政府及社会所放逐到遥远荒陆的有罪之人和社会底层民众,他们是被迫待在澳洲的一群无奈的英国人。在这个背景下早期移民澳大利亚的群体自然较难积极发展出独立的自我价值及荣耀,他们的荣耀理当来自于大不列颠帝国殖民的延伸,然而却是原本在国内的社会地位、文化、生活水平都较为低落的一群。 澳大利亚在过去对母国的心态可以说是景仰却隐含有相形自卑的潜在意识,这使得他们早年似乎不断的在寻求英国的认同,并强调以身为不列颠人的身份为荣。这种自信的失落让他们可能特别意识到并强化在面对非西方文明时的优越感。

此外,在澳大利亚的早期移民建立其以白种移民为主社群组织后,便一直想象着一个脆弱的自我 。这种想象的来源因素很多,除了前所提及的政经历史发展因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其孤立偏远的地理位置所致。澳洲的偏远位置、晚起步的发展、相对稀少的人口,在在都让早年的澳洲白种移民感到不安,担心自己被西方遗弃。这种脆弱性的想象带来不安,使澳洲希望尽可能的以各种方式确认自己居于西方国家,并以身为大英帝国的一员为其归宿。而在外在物质的联系上,早期的澳洲移民时常必须依赖母国的接济,在经济开始发展后,与英国以及日后与美国的贸易,构成了经济上最大的支柱,而国防武力在二战前更是依赖英国的保护。在这种脆弱不安感和前所提及的自信相对失落的背景下,澳人便倾向于追求心理上的归属感及外部实质上的依赖,导出澳人比其他国家更在意确保自己身为优越西方的一份子,且与强大英美均维持好友。

澳大利亚对母国英国从崇拜并安于其传统关系,到产生不满与反思,在历史上有一次重大事件可作为转折点。澳大利亚早年在外交上仅关注于与母国的联系,对外并未有太多独立发展的外交政策,在外交制度上甚至由英国来代表澳大利亚。二次大战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日本南侵瓦解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防线已经兵临澳洲本土之际,英国首相丘吉尔否决了澳洲朝野的求援请求,还准备将澳洲在中东战场的精锐第七师军团调往缅甸支持。在危急时刻澳洲国会通过召回澳洲第七师的决议,出身工党的总理柯亭(John Curtin)并在激辩中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宣告澳大利亚认为太平洋战争对澳洲而言是一场主要的战争,澳大利亚应该要有自立的能力,并且在外交上将转而关注与美国的合作。太平洋战争确实引起了澳洲对自我身份的反思,澳大利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位于亚太的国家,而日本兵临城下与英国轻视帝国边陲战场的态度,强烈刺激了澳大利亚要保卫「自己」的这种想法,促成澳大利亚外于大英帝国的自我独立意识。

二战后澳大利亚转向追随美国,然而这种追随已经和过去从属英国的关系不一样,澳大利亚和美国在历史记忆中的政治位阶同属独立后的英国殖民地,美国像是澳大利亚的一个优秀的兄长。在这个时期,澳大利亚在政治上的主体性已渐崭露。二次大战结束后,澳大利亚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和欧美各国有了实质性的政治交流和平等地位。在冷战格局下,澳大利亚追随着美国以两大阵营对峙的观点来认识世界。1972年,工党领袖惠特朗(Gough Whitlam)成为澳洲总理,取代了战后长期执政有着亲英美传统的自由党,采取了反对越战等非亲美策略,开启了新澳大利亚外交政策上崭新的一页,同时白澳政策也在此时正式被废除。

不久之后,发生全澳震撼的政治事件,1975年工党的经济政策失误导致政治陷入僵局,惠特朗向时任总督一职的寇尔(John Kerr)请求参议院改选,而寇尔竟宣布以总督职权解除民选总理惠特朗的总理职务。这个事件确实激起澳洲民众再次对自我走出英国关系的省思。且在此之前英国加入欧盟的这件事,其实已经对澳大利亚传统亲英的人士造成相当大的打击。70年代,先是美国反传统的浪潮影响到澳大利亚新兴社会风气,且各国移民的大量加入,使得多元民族的现实打破了文化一元的情况,澳大利亚政府在80年代宣布采取「多元文化」作为正式的政策方向

澳大利亚所呈现的多元性似乎与美国不同,其既想要改变过去依附推崇英国文化作为唯一主流的立场,然而在自我价值相对薄弱下并没有很强的主体文化基础。由于他们不似美国拥有「美国精神」般的也有某种澳大利亚精神,或说澳大利亚精神是在后来才逐渐形成并以开放、多元和自然为期待,因此他们的文化主体性质可能更易接受各种外来的刺激影响。美国文化的多元性是将各种文化吸纳进美国这个主体,然而澳大利亚的文化主体则由于没有强烈的基本元素,而使得各种外来文化更容易生存且可能直接形塑文化构成,宽松开放的文化主体使澳大利亚能去追求展现出一种「世界性」特质的理想。

这种拥有多元性、开放性、世界性的自我期待,似乎存在于一个理想性的澳洲想象中,也一定程度落实在各学术领域之中。就中国研究来说,这些期待会反映出何种风貌呢?

第二项 澳大利亚现存文化与土著文化的关系

澳大利亚土著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夕阳下鲜红如血的乌卢鲁巨石,长有鹰眼的王吉纳神,爱搞恶作剧的精灵——米米人物和乌如鲁人物,独特的X射线绘画,神奇的墓柱与木雕……这一切无不为其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澳大利亚土著人相信祖先神灵在梦时代创造了世间万物。他们的歌舞、绘画、篮艺、雕刻充满了宗教色彩,反映了梦时代所发生的一切。

21世纪,作为世界悠久的艺术传统之一。土著艺术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澳大利亚的某些大学,课程开始之前都要表达对土著人给予他们土地和食物的感谢。在澳大利人的思想中,土著文明也是高雅,尊贵的。

第一项 澳大利亚的习俗与礼节

澳大利亚95%的居民是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华裔和华侨约20万。9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余信奉犹太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澳大利亚人办事认真爽快,喜欢直截了当,待人诚恳,热情,见面时喜欢热烈握手,称呼名字,乐于结交朋友 即使是陌生人,也一见如故。他们崇尚友善,并谦逊礼让,重视

公共道德,组织纪律强,时间观念强,赴约准时并珍惜时间。大利亚的城市都是现代化的城市,由于政府提倡栽花种草和注意保护环境 所以每座城市都建设得像花园一样。有些土著人不愿意住政府提供的住宅,而宁愿住在肮脏不堪的木屋里。澳大利亚人的服饰与西欧人一样,均为西装革履。澳大利亚人很讲究礼貌在公共场合从来不大声喧哗。在银行、邮局、公共汽车站等公共场所,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握手是一种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抱亲吻的情况罕见。澳大利亚社会上同英国一样有“妇女优先”的习惯,他们非常注重公共场所的仪表,男子大多数不留胡须 出席正式场合时西装革履,女性是西服上衣西服裙。澳大利亚人的时间观念很强,约会必须事先联系并准时赴约

最合适的礼物是给女主人带上一束鲜花 也可以给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澳大利亚人待人接物都很随和。有的时候在中国人眼里有些“轴,开车不变道,一道走到黑,按周发工资,几乎不存钱。

第二项 悉尼大学介绍

悉尼大学没有围墙,和附近的居民区、公园、街道、公路等设施融合在一起。我刚来的时候,真是糊里糊涂地就走进了学校,又糊里糊涂地走出了学校。由于没有围墙,标志性的校门也就没有了,因为“条条大路通大学”。

GREAT HALL是悉尼大学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古香古色的钟楼是学校里历史最久的一座楼,校长等大学管理人员都在这里办公。里面的大礼堂是举办各种活动的场所,另外还有一个小型博物馆。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阳光照在钟楼下的草坪上,钟楼顶部的旗子随风飘扬,钟声响起,那感觉就好像是到了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很多市民会选择在这里拍婚纱照,不过要预约,交大约25澳币(乘以6.5就是人民币了)的采景费。离GREAT HALL不远就是学校的图书馆——Fisher Library,也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拥有104间阅览室,302间机房,超过500万的藏书。悉尼当地的居民只要办个借书证,就可以进来借书。在图书馆里还可以看电影,就是借图书馆的视频资料,除了光盘,更多的是那种很老式的录像带,借来以后就可以在图书馆里专门的放映室看。我在这里发现了日本原版《机器猫》、宫崎骏动画片、韩国原版《我的野蛮女友》。图书馆还有中文书籍,比如张爱玲、池莉的小说。又转了一个书架发现还有中文期刊!不过这些都是为学习历史学语言学的同学准备的,多是汉语学习的杂志。唯一的“娱乐杂志”《大众电影》被放在一个非常明显的地方。这里的中文书籍本来是为国外学习语言学的同学准备的,但中国留学生也经常会来这里怀念母语。校区外边是叫做VICTORIA PARK的公园。有绿地、游泳池、池塘,很温馨。经常能见到学生坐在草地上看书,也有附近居民全家来过周末,安静地晒着太阳,或者在鸽子和海鸥的“包围”下野餐。因为这里的人平时就吃高热量的食物如薯条等油炸食品,鸽子和海鸥经常在街头“捡剩”。久而久之,便肥硕无比,飞都飞不动。海鸥则尤其凶猛,有人吃东西,它们就飞到跟前盯着,一直等,如果没有任何收获,还敢从人的手里抢——人和大自然之间可谓是非常的和谐啊!学校主校区(DARLINGTON CAMPUS)紧靠悉尼市中心,离中央车站和唐人街非常近,走路10分钟就可以到。唐人街是中国留学生去得比较频繁的地方,不是去旅游,而是去买菜!唐人街菜市场每周四到周日营业,下午六点关门,临近关门的时候,卖菜的大叔们会群起大吼“One dollarOne dollar!”这个时候也是买菜下手最好的时候,尽管人很多很挤。经常会见到很多没见过的菜,仅仅是知道个英文名字却不知道该怎么做,但因为卖菜的多是中国人,所以你可以咨询一下他们。可不要小看他们哦,他们报菜价都是三种语言的:普通话,粤语,英语,有的还会韩语。在唐人街,粤语是最通用的语言。唐人街的银行也是有中文服务的,所以让人头疼的办卡转账等等问题,就很好解决了。悉尼因为在南半球,跟国内的季节正好相反,78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而夏季,阳光很毒,皮肤癌高发,当地人管皮肤癌叫做NATIONAL CANCER(国家癌),这也是为什么澳大利亚的防晒霜卖得最好效果最棒。不管冬天夏天,阳光都很刺眼,因此墨镜和防晒霜是必备的。穿衣的话还是要参考天气预报,千万不要看别人穿什么来判断气温,再冷的天也会有人穿短袖短裤凉鞋,再热的天也会有人围着围巾。

悉尼大学是录取本地顶尖学生最多的大学——0.4%的学生可以被悉尼大学录取读法律,2.35%的学生可以被录取读IT4.95%的学生可以读商科。悉尼大学在新南威尔士州比任何一所大学都吸TOP5%高考学生,也就是说更多当地高考学生把悉尼大学当作他们的第一志愿。中国学生到悉尼大学大都选择商科或工科,这也是悉尼大学实力最强的学科。课程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只有修了基础课才可以修相应的专业课,选课十分灵活,前两周可以随时调整上课时间和更换课程。与国内不同的是这里是50分(100分满分)及格,最后的总分来自于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包括测验或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的综合评定。一次考试很失败就只能靠小组作业或者下次考试来弥补。不过我也听说有的人在期末考试之前已经拿到了50分及格分,期末考试居然就不去考了!悉尼大学有自己的餐厅。主校区图书馆附近有个WENTWORTH BUILDING,里边可以买到各种零食饮料,还有各种风味的饭菜。日式寿司普遍受到女生青睐,因为价格实惠且健康不会发胖。有种叫做“可爸爸”(KEBAB)的当地肉卷还算是比较填肚子的,做法极其简单,面饼把肉、番茄、生菜和酱汁一卷就可以了,可见当地人在吃法上相当简便。还有土耳其烤肉、披萨、三明治、汉堡等,从4澳币到10澳币不等,如果你有学生打折卡,可以享受优惠。洋快餐不健康而且容易吃腻,校外有家“大快活烧腊”饭馆倒是很火。8澳币左右的盖饭,量足又好吃。

情人港的焰火和皮特街的奢华悉尼除了标志性建筑悉尼歌剧院之外,情人港(DARLING HARBOUR)也是很著名的旅游景点,离悉尼大学很近。情人港是世界著名海港之一,每年新年倒计时或者其他大型活动,这里会人满为患,想看焰火的需要从下午就开始去那里占位子,不然到了晚上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不过占位子是个很艰苦的事情,每年12月是最热最晒的时候,晒一下午的滋味可是很难受的!除了新年,中秋的时候这里也会有焰火表演。因为在悉尼的华人很多,中秋也自然成了必过的节日之一,30澳币一小盒的月饼价格不菲,却是中秋气氛最重的一笔。位于市中心的皮特街,是南半球少有的几条名店汇聚的街道之一,与纽约第五大道、巴黎香榭丽舍大街、香港铜锣湾和伦敦牛津街并称全球五大顶尖名牌朝圣地。QUEEN VICTORIA BUILDING(维多利亚女皇购物大楼)是全球最漂亮的购物大楼,建于1989年,是复古和现代的完美结合。

第三节 研究构架

第一项 研究内容

澳大利亚教育

澳大利亚偏向自由教育风格

澳大利亚的礼仪,习惯与忌讳

第二项 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文本观察法及分析法,同时有借鉴其他人的研究资料,并以问答等方式作为辅助。

参考文献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

杜学增《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

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

毕继万《跨文化非言语交际》

王克非《从翻译史看文化差异》

朱永涛《美国价值观---一个中国学者的探讨》

参考网址

http://wenku.baidu.com/view/5a94584fcf84b9d528ea7a94.html

http://www.joy1996.com/au/newsinfo-2185.html

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96264-1.htm

澳大利亚文化的多元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