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讲课教案

发布时间:2015-04-12 08:41:31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征的原因?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3)通过学生讲长征经过,讲红军故事,搜集、演示长征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长征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长征的意义,长征精神。

2.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长征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学生课后把长征经过预习好,准备上课讲述。

2.教师准备:

阅读教材,钻研教学参考书,结合学科专业刊物以及有关的最新研究信息和成果,完成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

多角度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红军不怕远征难》。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用视频《十送红军》导入。以红军过草地的图片为主页,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师:出示幻灯片

1、你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

这首歌曾被用做哪部大型革命历史电视连续剧的片尾曲?

学生回答:《十送红军》 长征

师:作为新中国的儿女,我们都应该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因为这是一部倾注了红军战士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历史,没有这段历史,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习新课:

课堂讨论: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讨论。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准备并讨论两个问题。

如果你是历史学家分析长征的原因。

如果你是地理学家分析长征的经过。

师:作为历史学家的你,你是如何分析长征的原因?

生:纷纷举手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给予点评。

师:我们一起来看两则材料。

师: 出示材料

1)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概况

次序

时间

敌我力量对比

结果

第一次

1930

2.5:1

胜利

第二次

1931

7:1

第三次

1931

10:1

第四次

1932

4:1

第五次

1933—1934

6:1

失败

2)毛泽东曾指出:“王明问题的关键、症结之所在,就是他对自己的事考虑得太少,对别人的事却操心得太多了

师: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

生:答略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长征的原因。

师:(1)王明倾错误。(2)错误的军事指挥。(3)敌强我弱。

师:在1934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人员8万多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情况。

师: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师: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红军,请你给大家讲讲长征的经过,经过了哪些主要省份,哪几条江河,并在此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生: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湘江→贵州→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吴起镇→会宁。

生:走过广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

生: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

师:回答的很好,都能从图中找出。

师:引导学生共同学习长征的经过,教师点击图以动态的形式显示长征的路线,已便学生加深印象,使抽象问题直观化。

接下来我们共同探讨在长征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件。

师:让学生观看长征初期的情况湘江战役(看视频资料)

师:遵义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会议内容是什么?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生:回答

遵义会议(1935

解决了当时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问题

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就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呢?

师:遵义会议之前,博古的左倾错误指挥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失利。如果任由他指挥下去,红军仍然很危险。而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全权负责指挥军事。实际上就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最后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所以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所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师:1921—1935 14 出现了错误,经受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挫折。

1935—1949 14 在以毛泽东为在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加明确这次会议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毛泽东是个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师:四渡赤水这场战役到底是怎样进行的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答略

师:四渡赤水之战打破了蒋介石妄图在川滇黔围歼红军的计划、取得了红军战略转移中从被动走向主动的决定性胜利,为完成伟大的长征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红军四渡赤水之战,极其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我军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是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

师:出示《飞夺泸定桥》的图,由学生来说说红军当时在这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答略

我们今天哪怕一分的安宁和幸福也是革命先烈用十分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师:硝烟弥漫的战场似乎把我们带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顽强,如果说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主要是与人斗的话,那么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时就是和地斗、和天斗!接下来请一些同学说说爬雪山,过草地的情况?

生:答略,有的讲《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的故事。

师:指图讲述193510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让学生看有关会师的视频资料。

师:长征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的胜利,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以上学习,接下来我们作为后人一起来从走长征路。(教师展示长征路上的图片,一起重温所学内容)

师:同学们,让我们从七十年前的征途回到今天的课堂!重温了长征这段历史,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先小组交流交流。

生:答略

师: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留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是长征精神,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学生自由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师:学习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当你受到挫折打击的时候,不防想想英勇的红军战士,相信你会在对比中得到一股新的力量,会更勇敢地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告别了长征,送走了红军,留下的是那永放光芒的长征精神。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播放歌曲《十送红军》。

五、教学反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有三部分内容,即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由于新课标删除了部分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难度加大。本课中,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情况,教材一点都没有交代,所以在课上必须要提供一些资料来充实本课。本课的重点是遵义会议和长征的经过,难点是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和长征胜利的意义。要讲清红军长征的路线图,要理解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的原因,还要讲清楚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所有这些,都需要好的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要让课堂起来、让学生起来,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为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在导入这节课时, 通过电视剧长征的片尾歌曲《十送红军》的视频来导入本节课,一是引入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对长征有更直观的印象。二是通过对视频中的画面和歌词提出设问,引入了要学习的内容,引起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真相的兴趣。看到长征中和一些画面学生们既能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又比较轻松地记住了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等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知识,减轻了学生们的课业负担。

   二、提供资料,激发兴趣

    由于书本上的内容较少,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记忆,我精心准备了一些资料,如历史图片、地图、影片等。图片有赤水河金沙江”“遵义会议旧址大渡河”“泸定桥过雪山过草地等,地图有动态长征路线图等,这些资料的加入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起来,为了说明问题,我设计让地图动起来,如长征路线图,我边讲边点出箭头,到重要地方时播放与之相关的图片。这样至少有两个好处: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可以通过图片拉近学生与红军的距离,便于红军的形象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

诚然,在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整堂课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上欠妥:新课导入时教师讲得不够生动;学生参与程度不够活跃;课堂组织讨论的有效性还有待加强;新课讲授时与前面知识联系的不够密切,从而历史的延续性体现的不够突出,力争在以后的工作中弥补。

《红军不怕远征难》讲课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