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戏剧社团的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3-02-17 18:35:56

“春柳社”:是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1906年底成立于日本东京。由赴日留学的李叔同与同学曾孝谷一起发起组织。“春柳社”成立后不久排演了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第三幕。19076月,春柳社吸收新成员后,在日本东京演出了林纾、魏易翻译的《黑奴吁天录》,这是第一次由国人创作并演出的话剧,标志着中国文明新戏的正式开端。本社以研究新派为主,他们所要创造的是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的,适应现代文明需要的,主要是借鉴西方的,以语言、动作为主药表现手段的,这种新剧传到国内又被称为“文明新戏”中国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与创造正是由此开始的。辛亥革命后,春柳社成员陆续归国。1912年初,陆镜若载上海邀集欧阳予倩等人成立了新剧同志会,正式从事职业演剧。它始终保持着春柳社的宗旨和传统作风,因此可算作“后期春柳”。文明新戏:又称为新剧,指话剧中渗透戏曲因素的表演,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1907年,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运动的影响下,组织话剧团体春柳社,改编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话剧,在表演上有严肃的艺术追求。辛亥革命前后,新剧团体很多,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辛亥革命后,新剧繁荣,以演家庭伦理戏居多。“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其原因有:一是新剧商品化,迎合小市民趣味,内容庸俗低下,二是新剧都是幕表戏,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分场的故事梗概,由演员上台随意发挥,艺术水平和演技很难提高。“五四”文学革命批判堕落的文明戏,一些戏剧家提出“爱美剧”口号,中国话剧运动由此进入第二个阶段。天知派新戏/进化团”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第一个专业话剧团,由任天知发起组织。191011月成立于上海,1913年解体。主要成员有汪仲贤、陈镜花、王幻身、钱逢辛、萧天呆、顾无为、陈大悲、李悲世等。进化团曾打出“天知派新剧”的旗帜,主演剧目有《新茶花》《黄金赤血》《共和万岁》等。以宣传革命、反对封建统治为首要职责,把戏剧的教化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天知派新戏在戏剧表演上的特点:专设言论派小生,追求现场的宣传、鼓动效果,强调演员的即兴表演,演出采用幕表制,没有完整的话剧剧本,只要简
单的提纲。他们赴南京、芜湖、汉口等地公演,赢得了很高声誉,对推动新剧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国剧运动”:1925年,余上沅、赵太侔、闻一多、熊佛西、张嘉铸等人,他们在留美期间就曾商量改革中国戏剧之事,回国后即在1926年决定发起该运动,并获得新月社的徐志摩、梁实秋、陈西滢、叶公超等人的支持。他们主张从整理与利用旧戏入手去建立"中国新剧"。他们组织了中国戏剧社,并在当时徐志摩主持的《晨报副刊》中,发行了十五期的〈剧刊〉,发表多篇文章,包括关于建设国剧的主张计划、对剧本、舞台、演员的讨论以及对西方戏剧家的引介等,后来并由余上沅将这些文章编成了《国剧运动》一书作他们主张的总结。国剧运动对中国戏剧的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他们的设想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由于不适合当时社会的需求,终未能实现,但仍作为一种选择而在现代戏剧思想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爱美剧:中国五四运动后兴起的非职业戏剧运动,简称爱美剧。爱美剧系英文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余的,爱美剧指业余演剧。19211月,汪优游在五四新思潮推动下,针对文明戏商业化的弊病,首次提出脱离资本家的束缚、仿西洋组织一个非营业性质的独立剧团的设想,并与陈大悲等13人成立了民众戏剧社。不久,陈大悲著《爱美的戏剧》,遂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于是爱美的戏剧迅速取代已经没落的文明戏,成为20年代初期中国话剧活动的主流。爱美的戏剧运动以学生为主体,中心在北京、上海。它是现代话剧在中国舞台上最初的尝试,在批判文明戏的基础上,介绍西方戏剧的学说与方法,对中国话剧进行了革新。因而是文明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产物,从理论上使新的戏剧观念进一步完善、具体化,主张教化的娱乐等等。小剧场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验活动,后风行于欧美与日本,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戏剧取代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戏剧,从而占据剧坛主导地位

中国现当代文学戏剧社团的名词解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