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尺

发布时间:2023-04-15 18:17:28

漫談中國古代的尺:中國尺度的演變,自秦漢以來,屢增無減。秦始皇統天下度量衡時的一尺約等於現在的23厘米左右。經過各朝演變,至明代時增至32厘米,清代甚至出現了長達35.3厘米的尺。一般的古尺在一端均有小圓孔,用于系絲繩。有的一面刻紋,有的兩面都刻。正面多刻單位度標,每一度標,或以短線,或以圓點來標明。傳世和出土的古尺,以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骨尺和象牙尺為最早,分別長16.915.8厘米,刻十寸,每寸刻十分,說明我國在三千多年以前,長度記量就採用了先進的十進位製。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洛陽金村東周墓中曾出土過一件銅尺,正背兩面無刻度,僅在一側刻十1
寸,據實測尺長23.1厘米。這件銅尺後被美國人福開森購得,福開森在他寫的《得周尺記》中說:“其形如西域所出之木簡,一端有孔,可以系繩,分寸刻於其側,惟第寸有分,其餘寸無之,當五寸之處,並刻交午線。”此尺後被福開森贈給金陵大學保存。漢尺出土較多,以種類分,有銅尺、象牙尺、石尺、木尺、骨尺、漆尺、鎏金刻花尺、鐵尺等,甚至還有玉尺。出土的漢尺中,木尺數量最多,但大多數都殘損不全。漢承秦製,出土的60余支漢尺長度一般在2323.7厘米之間。其中以滿城漢墓出土的錯銀鐵尺為最精,該尺長23.2厘米,正、背面各等分十寸,其中一邊第三寸內為三等分,第五寸內為五等分,第七寸內為七等分,第九寸內為九等分。東漢尺形製以幾何紋、鳥獸紋為代表,以紋飾分割寸格。此外還有鎏金銅尺、彩繪骨尺、龍鳳紋銅尺、竹尺、木尺等,其中竹、木尺多出於新疆、甘肅、廣西等地。19563月在長沙東郊東漢墓出土的銅尺,長23厘米;而19578月在長沙南門外東漢墓發現的銅尺,則長23.6厘米;19599月在浙江紹興西南東漢古墓中又發現一把漢銅尺,只殘留寸格五道,推算該尺長為24.08厘米。可見同朝代,尺寸的長度也有所不同。這期間尺的形製都比較簡朴,多以線紋為分、寸刻度,以圓圈為尺星,很少刻有其他紋飾。魏晉南北朝至宋元明清,也均有各類尺出土或傳世,其長度則各個朝代稍有不同。尺背有的陰刻花紋,有的刻銘文,不盡相同。刻線講究者,以金銀鑲嵌,或以漆畫之,以刀陰刻是最普遍的。特別罕見的是一件出土於南京升州路建築工地的一口古井內的西晉象牙古尺(圖124.32.6、厚0.6厘米。長條形,兩面刻度,均只佔尺面的一半,另一半為素麵。刻度的部分分五等分,每分應為一寸,以3個圈點紋分割,寸長2.32.5厘米不等。在第五寸左右兩端五分的分度線位置,各2

中国古代的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