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行 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2019-11-07 20:01:02

桐庐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并理解字词如火如荼、巍然矗立、窥见、遐想……,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游记内容,赏析品味课文细腻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赏析品味课文细腻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桐庐。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云雾迷蒙,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

2出示的图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桐庐的奇丽风光。

3解题

桐庐隶属浙江省杭州市,地处钱塘江中游,富春江斜贯县境,全县面积182959平方千米。桐庐始建于公元225年,1958年分水县并入桐庐县。桐庐是浙西地区经济实力第一强县,有中国民营快递之乡国际花园城市荣誉称号。桐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钟灵毓秀之地、潇洒文明之邦的美誉。北宋名臣范仲淹感慨于这片土地的奇山异水,赞之为潇洒桐庐,并写下了传世名篇《潇洒桐庐郡·十咏》。

潇洒桐庐郡十绝

·范仲淹

潇洒桐庐郡,乌山山霭中。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

潇洒桐庐郡,开轩即解颜。劳生一何幸,日日面青山。

潇洒桐庐郡,全家长道情。不闻歌舞事,绕舍石泉声。

潇洒桐庐郡,公余午睡浓。人生安乐处,谁复问千钟。

潇洒桐庐郡,家家竹隐泉。令人思杜牧,无处不潺湲。

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

潇洒桐庐郡,千家起画楼。相呼采莲去,笑上木兰舟。

潇洒桐庐郡,清潭百丈余。钓翁应有道,所得是嘉鱼。

潇洒桐庐郡,身闲性亦灵。降真香一炷,欲老悟黄庭。

潇洒桐庐郡,严陵旧钓台。江山如不胜,广武肯教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随着柯灵的脚步来一次畅快的旅行

4板书:桐庐行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与柯灵相约,与美景相遇,我们要了解他,就要先读一读课文。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节奏,可以让学生轻声跟读。

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1)我理解,我运用

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示例:春节期间,文艺节目多得令人目不暇接

矗立高耸地立着

示例:大街两旁矗立着高楼大厦。

嶙峋一般形容山势峻峭、重叠、突兀的样子,也指人或动物消瘦露骨,如瘦骨嶙峋 。现也指人刚正有骨气。

示例:爷爷尽管瘦骨嶙峋的但精神状态很好每天吃的比我还多。

缅想:缅怀

示例:一个拥抱的间隔,恰恰是我对的缅想解冻之时。

如火如荼:火那样红,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示例:三月里的樱花已经悄然开放,开的如火如荼,极其美丽。

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课文,要求语气、语调。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你感受到什么?并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景色美 人情美 格式美

设计意图听配乐朗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动情诵读初步感知文章的情感,为进一步感悟情感做铺垫。

三、再读文章,感悟情感

1文章的标题为桐庐行,联系全文的内容,找出作者中所提点的游踪,想一想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

1从杭州出发

2从钱塘、富春溯江而上

3过了富阳

4船转过山脚

5站在山顶

6渡水过桐庐

移步换景: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2文章第二段说钱塘上游的富春江,早就给我许多幻想了,直到最近,才算了却了这个无关紧要的心愿,其中心愿指什么为什么说无关紧要文中有何照应

作者对富春江的美景向往已久,想去观览一番。在国家不靖时候,这样的心愿当然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国家安定,天下太平。所以文中说抗战期间,从杭州到所谓自由区的屯溪,这是一条必经之路而祖国偏又如此多难在这次抗日战争中,桐庐曾经几度沦陷等句。

3文章中说富春江最好的地方在桐庐到严州之间,出名的七里泷和严子陵钓台都在那一段;可是我们到了桐庐就折回了,没有再往上去。到此游览是我已久的愿望,为何折回

那边不太平,据说有强盗。强盗指当时的侵略者。

4文中第八段是从哪一个观察点来描写桐君山的段尾说:我不知激动他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联系文章,说说你对这种情感的理解。

从第八段描写的内容看,其观察点应是在山顶。文中也有交代,站在山顶,居高临下这是日本侵略者一种感叹中国山河壮美,而中华儿女英勇不屈、誓死保卫,因而无可奈何的情感。

设计意图在反复的诵读中,让学生充分把握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句

同学们动情的朗读,思考问题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一株不知名的花树,众醉独醒,开得正当令庙后的一株石榴,寂寞中兀自开得绚烂,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句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树”“石榴以人的灵性,暗示了作者坚强清醒、特立独行的人格,流露出作者不屈于情势的情怀。

2清早启碇,沐着袭人的凉意,上面是层云飘忽的高空,下面是一江粼粼的清流,天连水,水连天,交接处迎面挡看一道屏风似的山影。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把此处的山的倒影比作屏风似的山影,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3在这次抗日战争中,桐庐曾经几度沦陷,缅想敌人立马山头,面对如此山川,而它的主人却是一个坚忍的、不可征服的民族,我不知激动他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这句话写出了桐庐的多灾多难,表达了面对如此的山川的热爱及国家必胜的信息。

难点探究:

从下面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简析《桐庐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简析《桐庐行》的构思技巧。

3简析《桐庐行》的语言特色。

1这篇游记虽明快却含着忧虑,饱含着一个清醒的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作者描写的富春江沿岸的景色、风物是艳丽的雄奇的优美的明快的,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倾心热爱之情;第二,祖国河山如此之美,却在战乱中历尽劫难,时代、环境如此多难,此中流露出作者深深的忧患意识。

2《桐庐行》是一篇游记,其构思行文特点非常鲜明。作者以游踪和情感两条线索串起全文的内容。两条线索在开篇时分别交代,行文中各司其职、互相映衬又相辅相成,游踪串起了沿岸的景点,线索清晰。情感线索开篇提起,然后贯穿全文,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抒发于景物的描写之后,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文章的感情以喜悦明快为主,中间表达了对时代、祖国多灾多难的忧患。情感起伏有变化,具有鲜明的层次感。文章结尾处,游踪和情线合一,数年来梦想的富春江,怎算看过了。……愿将此留供低回,作他日直溯上游的印证吧,使行文前后照应,结构浑然一体。

3柯灵的散文,既追随五四新文学的道路,又继承了深厚的古典文学传统,语言典雅清丽,词藻秀美,极富特色;句式错落有致、灵活多变;将文言和白话、书面语和口语熔为一炉,旧词新用,文言活用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真地赏读中,细细地体会文章的各种美(语言美、情感美……),从而自己的审美体验。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桐庐行》是一篇游记,其构思行文特点非常鲜明。作者描写的富春江沿岸的景色、风物是艳丽的雄奇的优美的明快的,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倾心热爱之情。但是,这篇游记虽明快却含着忧虑,饱含着一个清醒的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2大家知道哪些赞美桐庐这一代风光的?

宿桐庐馆同崔存度醉后作 ·白居易

江海漂漂共旅游,一尊相劝散穷愁。

夜深醒后愁还在,雨滴梧桐山馆秋。

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刘嗣绾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富春 ·吴融

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

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

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凤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再次了解文章内容,收集古人赞美大好江山的诗歌,拓展视野,积累写作素材

六、作业布置。

1收集书写美景的散文

2完成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中,我努力营造了一个情感的氛围,用优美的图片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了正面的激励,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这堂课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多关注学生,多与学生交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提高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桐庐行 优秀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