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风雨任平生

发布时间:2019-08-17 06:04:37

一蓑风雨任平生
作者:李云辉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7

         要:苏轼一生坎坷,多次遭贬,且越贬越远,最后客死他乡,可谓不幸之极。然而,他却在多舛命途中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诗文,开创了气度恢弘的豪放词,成了北宋最有成就的文人,成了千百年来老百姓最喜爱的词人。这到底是为什么?我想,这不但与他横溢的才华有关,更与他卓尔不群的人格、乐观豁达的性情有关吧!

        关键词:苏轼 命运 性情 感悟

        作者简介:李云辉,女,19685月生,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7-0016-02

        在众多的古代文人中,有一个我特别敬重的人:他多才多艺,才华横溢,深厚广博,诙谐幽默;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胸襟坦白,不拘小节;他清高孤傲,飘逸不群,谦虚谨慎,率真自信;他热爱生命,关怀百姓,又享受生命,善待百姓,亲切热情、慷慨厚道。——他就是苏轼。

        首先我仰慕苏轼的多才多艺,善诗词文,能绘画,其次我感叹他一生多次遭贬的多舛命途,然而我更佩服他在人a生磨难面前所表现的乐观与豁达。甚至对于我来说,苏轼的最大亮点不在于他在诗词文上取得的成就,而是他卓尔不群的人格、乐观豁达的性情。让我们慢慢走近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神宗熙宁二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任为杭州通判。神宗元丰三年(1080)御史台兴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祐初,哲宗年幼,高太后主政,苏轼受到太后特别的器重,官至礼部尚书。但苏轼又不赞成司马光等尽废新法,因政见不合,就主动请求出知杭州、颍州等地。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改元绍圣,罢元祐党人,苏轼于绍圣初年(1094)四月以讥斥先朝罪贬知英州,八月又贬惠州,再贬儋州。在儋三年,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徽宗朝立元祐党人碑(罪人碑),苏轼碑上有名。高宗朝才得正名,赠太师,谥文忠。

一蓑风雨任平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