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22 13:09:40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亲历、探究、感悟——《雨巷》教案一、教材地位及作用《雨巷》是高一语文课本第一册诗歌单元的第二课。学习《雨巷》体会典型意象所营造出的优美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实现多方位情感的体验,从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二、教学目标⒈知识和能力目标:朗读品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中心意象,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整体基调,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多方面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诗歌内涵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雨巷》,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诗人的正确认识,对作品的共鸣。三、教学重(难)点⒈通过朗读与鉴赏,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整体基调;⒉分析意象,在把握意象的基础上了解其象征意义,提高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感悟诗歌意境的能力。四、教法与学法教法①.情景导入法:情景的创设一直以来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一种手段,它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时空距离,也为教学的开展做感情上的铺垫,尤其是诗歌的教学,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②.朗读感悟法: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即可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诗歌的情感又可以让学生充份欣赏诗歌的音乐美。③.交流探讨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想象,质疑,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中,就能很快突破难点,在意象和象征意义中寻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④.拓展迁移法:通过拓展与迁移,指点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得到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学法①.自主诵读法: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艺术,是情感的载体。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②.联想与想象法:《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在品读中,要注意诗歌的情与景,境与情的不同层次的理解,重视联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③.合作和探究法:诗歌是隐喻性很强的艺术,由于阅读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限制,个体有时无法正确的解读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小组的合作与探究正好弥补了个体的不足,引导学生到学习小组中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是个有效而简单的方式。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课开始之前,我们先看一段视频好吗?播放舞蹈《小城雨巷》的视频同学们,《小城雨巷》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生答:烟雨蒙蒙,雨巷深深,舞者跳舞优美····(二)走进诗人戴望舒对于江南、对于雨巷,无数的作者、诗人都曾经描写过、抒发过对她的浓厚情感。其中有一位近代的诗人,因为一首描写雨巷的诗被称为“雨巷诗人”。这位诗人就是戴望舒。介绍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笔名戴梦鸥、江恩、艾昂甫,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诚挚。《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三)体味全诗,整体感知⒈让我们走进《雨巷》,去感知诗人的内心世界。播放《雨巷》配乐朗诵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