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教案三

发布时间:2019-04-08 13:45:05

2019最新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教案三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授课内容《动物的行为》包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等等。动物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课标要求是能区别动物的先天、后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能举例说出动物的行为,目的就是要学生对动物的行为有一个强化认识,能比较熟练地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为随后具体认识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做好感性铺垫与科学方法训练。教材在课后增加了部分阅读内容,目的是丰富动物行为内容,是教材内容得到延伸与拓展。

二、教学目标制定
  1、学会用具体的实例说明动物的行为,掌握动物行为的概念;
  2、根据学习内容合理分工协作,学会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根据学习任务熟练使用网络查找资料的技能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4、在明确学习任务的情况下,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利用网络途径进行超媒体的文本查阅与交流,进而完成自我评价。
  5、养成良好的网上浏览的习惯;体验网络交流的乐趣等。

三、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动物行为的概念、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联系与区别,这是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由此设计的课件主要由这部分内容展开,并通过相关知识点的网址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这是常规教学难以达到的要求。满足了那些求知欲旺盛的学生需求。
  因为学生过去只对动物的行为有一些粗浅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所以他们对先天与后天行为的联系与区别常常认识不清,过去的经验经常干扰学生的判断,所以把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联系与区别作为难点,在课件上不但增加了大量图片,部分视频文件,而且设置了一系列讨论的课题以便学生合作交流。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认识通过各种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与科学性动物行为有一定差距,往往是能说出大致含义却不能清楚辨析,这就需教师在网络课件上设计一系列富有针对性讨论课题供学生有效地分析、思考、辩论,对重难点内容应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等手段来强化感性认识,纠正以往认知的缺陷。
   五、教学准备:

上课前收集一些有关动物的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资料及有关的图片、故事等以便课上表达交流。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六、教学过程:

(一)以切身观察情景导入:

1.屏幕展示:自己拍摄的自家一群小鸭子跟在一只老母鸡身后学老母鸡走路捕食的样子。(说明:这只老母鸡从未孵出过小鸡,自从买了这群十只站都站不稳的小鸭子,它就将它们当做了自己的孩子,晚上就展开双翅把小鸭子拥入身旁,俨然的鸡妈妈。)

2.提出问题:一般情况下鸭子和鸡不会这么亲密,但我家的老母鸡和小鸭子却做到了,这是为什么呢?

生讨论得出:动物的有些行为是后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学习逐渐表现出来的。

师总结:这个行为叫做学习行为。如果仅仅依靠本能生活,动物将很难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所以动物必须要学习,正所谓“适者生存”引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

动物的学习行为

〈一〉[你说我说]

如:鹦鹉学舌。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畅谈动物如何学走路学捕食学叫唤等学习行为的例子。

〈二〉[走进自然]

1、小学语文课本故事视频资料:“一只乌鸦口渴了”

结论:动物也有思维性。在恶劣的环境下知道动脑喝到水。这与平时的经验积累和学习是分不开的。

2 .媒体展示自拍动物园的小猴子爬树折柳枝的情景。

当游人反复递给一只小猴子香蕉并取得默契后,又伸手折了一根柳条递给它。小猴子在反复拿了两次后,竟然自己也窜上了柳树折起了柳条。它的这一行为带动了园内的好多小猴子都做了起了,一时柳树遭殃。

总结: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又叫后天性行为。

适时讨论: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大不大?(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自然环境)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展示实例分析。

〈三〉回归文本资料,指导学生列表比较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的社会行为

师: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我们知道,人类立足社会就不可能不与周边的人和物打交道,而交流用到的最直接最广泛的形式便是语言。其实动物的语言也是很丰富的,正所谓“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不论是个体生活的动物还是群体生活的动物,个体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时常需要交流信息。

[听一听说一说]

请同学们听一段录音,然后说出动物个体间传递了什么信息。并且试着模仿自己熟悉的几种小动物的声音。

(播放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录音:蝉鸣、蟋蟀鸣、蛙鸣、羊叫、狗叫等。)学生能够准确地破译动物的语言。

媒体展示动物进行信息交流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评析出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如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等。

(三)、归纳总结:

通过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认同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拓展检测:

1.有一次,动物行为学家把经常用来作动物行为实验的黑猩猩领进实验房内,然后,行为学家离开房间。在门外驻足5分钟,它通过门上的钥匙孔向屋内观察,发现黑猩猩正在通过此孔观察他。请问:

1)黑猩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性行为?为什么黑猩猩会产生这种行为?

2)本结果证明了什么?

2.你听说过“狼孩”吗?一个小时候被狼收养的孩子。当她被人从狼群中救出后,总是不喜欢穿衣服。她喜欢像狼一样叫唤,还会咬人。科研人员努力教她学习说话,可她直到死前也没有学会说一句话,她也不喜欢吃熟的东西,仍爱吃生肉,最终死于生肉引起的消化道感染,当时只有十多岁。

从这个故事中,你对人类的学习行为有什么新的认识?这对你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有什么启示?

3.下列动物的通讯是动物的哪类"语言"在起作用?

(1)在异窝小猪身上涂抹该母猪尿液,该母猪自觉给异窝小猪哺乳。

(2)雄蝗虫用后足与翅摩擦吸引雌蝗虫。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生活现象入手,成功之处在于通过自己拍摄的画面直接打动学生的心灵,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兴趣盎然的在交流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生存环境的思想。

2019最新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教案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