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18-09-19 16:31:39

产业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县扶贫办产业带动促贫困村增收致富的典型材料

  自去年以来,县扶贫办根据上级扶贫开发政策,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部署,在贫困村注重以调整结构、创建组织、整合资金为突破口,采取撬动工商资本,捆绑使用各类资金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组织,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截至到目前,已为45个贫困村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220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近百项。其中: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5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62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650万元,通过产业带动、规模发展,我县先后涌现出了祝南良村、朱庄村、卢庄村、刘洪宇村等扶贫开发亮点村10余个,辐射了群众达万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孟店乡卢庄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现有农户262户,人口1176人,其中贫困人口770人,耕地1936亩,农民靠种传统的麦子、棒子吃饭,2016年人均收入仅1020元。扶贫开发进入新十年,该村被定为十二五重点扶持的贫困村。近年来,村两委班子抓住国家扶贫扶持机遇,引导农民转观念、调结构,创建股份合作组织,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从一个贫穷落后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扶贫亮点村。

  卢庄村的产业带动不能不说是XX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缩影,是通过引入工商资本、壮大农业合作组织、捆绑使用资金、整合部门资源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行之有效途径之一。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清了产业发展思路

    农民的根本出路,关键在于从种植传统大宗作物调整到设施种、养上来。为尽快转变农民延续几千年种植传统麦子、棒子的陈旧观念,选一条好的发展路子,帮建一个可持续增收项目。县扶贫办先后多次组织乡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到本市的肃宁、XX县及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并在县电视台开辟了《转观念、调结构、促增收》专栏。通过观摩典型、学习先进,卢庄村两委班子意识到,传统种植,只落个白受累、不赚钱。通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进行广泛征求意见,同时结合本村土质、水源等情况,最后选择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并制定了发展规划,明确了具体目标和实施措施。

  二、创建组织,整合资金,加大了扶贫投入力度

  为使产业发展规划得以全面实施,在县扶贫办大力支持下,村两委班子带头创建了股份合作组织,即卢庄村绿硕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吸纳大股5个,吸收村民小股86个。一是对规划项目区内既没有劳力,又不愿种地的,通过协商把土地流转出来,年亩转租费800元。对有劳力,但是又不愿转租的户,通过地块调整,从而实现流转;二是对缺乏建棚资金投入的户,可带着土地入股,根据拿出土地多少,确定股份占比。贫困农户除土地参股,可带扶贫项目补贴资金,一并入股。三是按照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原则,年终将按合作社章程,根据入股土地及资金占比,进行分红。同时,为确保剩余劳动力有活干,促进土地流转户增收,一方面优先照顾流转户到合作社打工,多增加一份收入。另一方面,引导剩余劳动力通过参加劳务技能培训,外出打工,有效解决了土地流转户的再就业问题。项目区规划总投资684万元,集中流转土地500亩,新建春秋大棚120个,日光温室10个,新打机井1眼,架设低压线路改造800米,新新修配套道路1500米。项目建设先后两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0万元,合作社投入400万元,国家安全部投入84万元,整合涉农部门投入120万元,整合放大扶贫投入9倍。

  三、强化管理,提升品质,打造了产业扶贫亮点

  在创建卢庄村绿硕种养专业合作社基础上,申请注册了绿硕产品商标。合作社按照科学化、规模化、规范化的生产经营理念,逐步实现六统一,即统一大棚设施建设、统一育苗栽培、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产品检测,统一标识销售,全面推进蔬菜园区整体发展。常年聘有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专家教授,对种植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同时加强蔬菜的培育、种植、施肥、采摘、销售一体化管理。并成立了完善的监管监测体系,杜绝农药使用,施肥以沼渣及沼液为主,已全部实现了肥水一体化滴灌设备棚室全覆盖,打造绿色无公害蔬菜葡萄品牌。去年一期建成的120个春秋大棚,配套机井1眼、架设低压线路改造800米、道路1500米。蔬菜种植品种有黄瓜、辣椒、西红柿、茄子、甜瓜及各种叶菜;葡萄种植品种有红芭拉蒂、维多利亚、红无核、玫瑰香等;果品种植有樱桃、蜜桃、甜石榴等。仅蔬菜一项实现利润240万元,棚均效益2万多元。通过整合撬动资金、不断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卢庄村的设施蔬菜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全村年农民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1020元增至2016年的5000元。村民卢文进全家5口人,去年建了1个春秋大棚,种植优质葡萄并间作西红柿、甜瓜等蔬菜品种,当年就实现效益2万元,人均收益4000元,全家走上富裕之路。同时,合作社还吸纳了本村及周边村200多人就业,使他们在家门口就挣到了现金收入,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卢庄村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扶贫开发亮点村。异地扶贫案例分析

  中国异地安置扶贫案例分析

  刘

  1 中国异地安置扶贫概况

   背景 异地安置扶贫,是通过自愿移民搬迁的方式,解决部分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群众 的贫困问题,是中国扶贫开发一项的重要举措。这是因为在中国高寒地区、沙漠化、 石漠化等地区,或是常年严重干旱缺水;或是地表水渗透严重,无法利用;或是高 寒阴冷,有效积温严重不足;或是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恶劣 的自然环境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贫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贫困加剧的陷阱, 使得这些地区不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在常规扶贫政策难以取得效果或成本太高的 情况下,异地安置扶贫就成为缓解当地环境压力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 径。 中国的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是从三西地区开始的。1983年,国务院成立专门机构, 拨出专项资金,开展三西地区农业专项建设,在中国首开区域性扶贫开发之先河。 鉴于定西和西海固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地矛盾突出,有些地方开发条件很差,而 在河西地区和宁夏沿黄灌区尚有后备农业资源,可以通过兴建水利工程开发土地,三西建设提出了有水路走水路,水路不通走旱路,水旱路都不通另找出路的方针。出路就是移民搬迁。由于组织措施得力,三西移民基本实现了一年 搬迁,两年定居,三年解决温饱的目标,同时对扩展迁出地区的生存空间起到了一 定作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非常明显。这项工程对解决全国特困地 区的温饱问题起到了示范作用。

  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中,有相当部分居 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区,使用常规的扶贫方式就地开发,成本高、 难度大、易返贫,而且会进一步增加生态环境压力,政策效应和投入效应明显不足。 为此,中国政府决定,在扶贫攻坚中推广三西经验,采用移民搬迁的办法。1994 年出台的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明确提出,对极少数生存和发展条件特别困难 的村庄和农户,实行开发式移民。 ”1996年, 《中共中央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 温饱问题的决定》 也指出,对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少数特困村, 要按农民自愿 的原则实行开发式移民。 2001年颁布并开始实施的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把稳步推进自愿移民搬迁作为扶贫开发、解决温饱的重要手 段之一,并明确要求加强领导,确保移民搬得出来、稳得下来、富得起来

  。自90 代中期以来,继甘肃、宁夏之后,河北、山西等23个省也先后开展了扶 贫移民搬迁工作。据各省扶贫部门数据统计,从1983三西地区实施扶贫移民 搬迁开始,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23个省 (区、市) 共搬迁移民约万人 理论依据 异地安置扶贫是基于人口迁移理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人口迁移理论认为, 在一定时期内,人口与自然环境之间需要保持相对平衡,如果这种平衡长期得不到 有效保持,必然导致整个系统被破坏。在人口和自然环境中,人口是相对活跃的因 素,阻止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根本途径是控制人口数量,即把人口数量保持在与自 然环境相适应的范围内。比较极端的情况是,当环境不适于人口生存时,采取人口 迁移的办法解决尖锐的矛盾。 人口迁移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其基本动因在于资源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水 平的差异。历史研究表明,除非为了躲避战争、瘟疫、种族纷争与迫害等可能导致 的大规模非自愿迁移,无论是采集渔猎时代的逐水草而居,还是追逐土地资源的农 业迁移,以及工商业时代人口向城市的集中,都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这种因为追 求经济利益产生的迁移一般都是自愿迁移,通过迁移,移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

  2

  会有所提高。 两个基本问题 每一次人口迁移都有两个基本问题是不能回避的:一是是否需要迁移,即在就 地解决问题和异地解决问题两者之间做出合理决策;二是如何进行迁移,即迁移的 对象如何确定,采取分散迁移还是整体迁移,迁移到何处,以及需要采取哪些必要 手段确保迁移取得预期效果。 在中国开发式移民中,对第一个问题所采取的决策是显而易见的。在很多落后 地区,生产力发展滞后,环境严重超载,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往往非常脆弱,有 些地区甚至濒于崩溃。例如在一些偏远封闭的大山区、深山区和高原牧区,由于人 口密度小,居住分散,难以形成有规模的社区,一个社区往往只有几户十几户人家, 发展二、三产业缺乏基本的人口规模,只能维持原始的小农经济。同时,由于山高 坡陡,河川阻隔,社区之间,社区与外部之间的交流十分困难。这种封闭的环境同 时塑造了封闭的心理和保守的观念,导致了自然与文化上的双重封闭。这在西南石 灰岩地区最为多见。广西大化县的七百弄乡不足2万人,分布在700多个农场,每个 农场()平均只有5户人家,而且村屯之间山崖阻隔,来往不便。改变这种状态,首 先要解决水、电、路基础设施的

产业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