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樟脑”非樟脑 成分不同须分辨

发布时间:2018-10-11 15:14:29

“合成樟脑”非樟脑 成分不同须分辨

梅雨连天,蚊虫蠢蠢欲动。防虫防霉的最佳“日光浴”无处寻觅,阿姨妈妈们只好多买点樟脑丸塞进衣柜。“樟脑丸致癌,不能用!”家住闸北的新手妈妈黄小姐家里爆发了一场“樟脑丸大战”——年轻妈妈听说樟脑丸的刺激性味道致癌,十分担心对小宝宝不利;婆婆却觉得黄梅天买点樟脑球防霉,祖祖辈辈用了都没事。到底居家防霉利器樟脑丸能不能安心用?

  合成樟脑不是樟脑

  用樟脑防霉防潮,堪称中国老百姓“探秘自然”的智慧发现。传统的天然樟脑取材樟树枝条,樟树枝条中含有一种名叫莰酮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有挥发性,气味芳香,蚊虫闻后避之不及。不过,用樟树枝条萃取樟脑,费时费力,成本较高,产品价格贵,有些不法商家就动起了歪脑筋。

  “化学王国中有种叫萘的物质,外观、气味和莰酮相似,蚊虫闻了也会逃之夭夭。若制成樟脑丸的样子,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价格却很低廉。”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刘旦初告诉记者,市面上很多标注着“合成樟脑”的产品,多半是由萘构成。这种提炼自煤焦油的物质,根本不是模仿天然樟脑的化合物,而是廉价替代物,根本不能称为合成樟脑。

  还有的“合成樟脑”标注含有二氯苯。与萘相类似,二氯苯也是一种白色化学物质,有樟脑味,也能驱虫。不过,它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也有抑制作用,人接触高浓度二氯苯时,可表现出虚弱、眩晕、呕吐,严重时还会损害肝脏等。

  早在1999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安全型防虫蛀剂》中就规定,“适用于以樟脑或拟除虫菊酯为原料生产的衣物、布料、书籍类防虫蛀剂产品,不得使用萘和二氯苯作为原料”。

  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对1999年发布的防虫蛀剂标准重新修订,再次明确防虫蛀剂“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萘和二氯苯”。不过,据了解以上标准只属于产品的推荐性标准。这意味着,除了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产品被明确禁用萘或二氯苯外,对其他普通产品则没有强制性要求。

  谈萘色变也没必要

  更让百姓担忧的是,萘已被国际癌症组织列为致癌物质。不过,刘旦初教授建议,没必要谈萘色变。

  在有害化学物中,有一部分被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致癌物。根据一系列严格的动物实验,列入致癌物的化学物质被分成四类,一类对人致癌性证据充分,例如黄曲霉素、石棉、二恶英、甲醛等;二类致癌物分为A和B两种,两者的动物实验都比较充分,前一种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大,后种致癌的可能性小。“萘在致癌物队列中,处于二级B类,其致癌威力其实不大。”

  “虽然是致癌物,但并不一定就是有毒物。”刘旦初解释道,有毒化学物都经由严格的化学实验计算出明确的致死量,而致癌物并没有明确的有害剂量。特别是二级致癌物,更多是基于动物实验的一种推测。所以,对于含萘樟脑丸的致癌隐忧,不妨记住化学界的一句金玉良言:剂量决定毒性。“只要不是大量吸入或者食用,在封闭的衣柜内正常使用,一般不必担心。”

  当然,日常生活中还是尽量选用天然樟脑为好,不要图便宜买回伪樟脑丸。如果仔细分辨,市面上所谓的“合成樟脑”一般都非常白,不透明,闻上去香得有点刺鼻,闻多了口干舌燥;而天然樟脑白得相对自然,比较透明,有股自然温和的樟香味。

  “不过,就算是天然樟脑也要按照说明来使用,尽量不要让儿童接触,不可闻了又闻,更不能吃。樟木条中的莰酮是纯天然物质,但也不是绝对无毒无害。樟脑(或莰酮)的动物口服实验致死剂量较小,也不致癌,但误食也是有毒的。”刘旦初提醒说。

“合成樟脑”非樟脑 成分不同须分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