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乐曲介绍--渭水情

发布时间:2015-12-18 10:17:06

作者简介

任鸿翔先生(1942-1999)陕西蒲城人,教授.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历任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主任.副院长兼附中校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民族音乐艺术委员会主任.全国琵琶研究会陕西组副组长.1958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从师于平湖派琵琶大师杨少彝习琵琶,1966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任先生长期从事琵琶的教学和琵琶曲的创作.在琵琶演奏与教学中努力继承发扬平湖派琵琶艺术风格特点他整理的由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平湖派琵琶13首》是研究了平湖派传人的演奏艺术,加以他本人的实践.体会.理解.集几代人之结晶,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以成为学习演奏或教授平湖派艺术的重要范本之一.《平湖派琵琶曲13首》并被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浙江卷》全部收录.

  任鸿翔先生创作的琵琶曲《渭水情》,以严谨的结构.分明的层次.强烈的对比.简洁的手法.优美的旋律而广为流传.1989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山城杯电视大赛中获优秀创作奖.他创作的《明妃怨》.《雁》都在中国琵琶学会天韵杯琵琶曲比赛中获奖.他创作.移植的琵琶二重奏《柳青娘》.《赶牲灵》.《王三姐赶集》等分别选入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琵琶曲集》各集中.他的论文分别发表在西安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学报上,如《平湖派琵琶艺术美学思想初探》.《集真善美于一体的琵琶曲-----〈平沙落叶〉》.《琵琶教学法谈片》.《论琵琶弹挑》.《艺术实践再高等艺术学校的地位与作用》等.

在近现代琵琶曲创作品不乏多声的琵琶作品,但大都受乐器本身的局限和演奏技法的缺憾,学习者很难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复调作品,重奏曲的创作、移植、改编正好是针对这一实际的补充。音乐的本质就是谐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民间音乐经常充满着合奏精神,经常具有多声音乐的传统,民间音乐的旋律结构就基本本质而言并不是单声它总是力求采用复调音乐形式。该书中所编选的重奏曲有的是具典范意义的复调小曲,有的是用赋格形式创作的优秀作品,有的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重奏曲,它们都具有多声的意义。

《渭水情》 任鸿翔创作于1984年。乐曲以秦腔牌子曲《永寿庵》为素材,运用了西北地区风格的音阶曲调,着力反映了对故土的怀念之情。乐曲开始在下属调上,奏出明亮的号角性音调,明朗而开阔。紧接着运用正调慢板,呈示出主题。这是借鉴了秦腔苦音的旋律因素,因而带有强烈的西北风格特征。琵琶运用长轮为主,结合推挽、打、带、绰注、吟等技巧,听来优美而亲切,深沉而细腻,表现了对故乡无限的眷恋与思念之情。然后转入快板,铿锵的扫弦以及运用快夹弹、长轮、分弹、凤点头等多种手法,表现了渭水两岸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人们乐观爽朗的精神面貌。最后再现的主题更富于动力,情感也更为丰满。

琵琶乐曲介绍--渭水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