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培训材料: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高中语文教师培训材料: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的理论与实践
一、 为什么要细化解读课程标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现代学习方式正在一步步得到应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课堂教学随意性大,造成课堂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不透,没有强烈的目标意识,把教学目标当成了一种摆设,说在口头上,写在教案上,却落实不到行为上;部分教师甚至从来没有见过课程标准,有的教师上课甚至没有明确的目标,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同时,课程标准概括性强,理论性强,弹性较大而不具体,没有很强的操作性,多数老师都把它束之高阁,不闻不问……针对这种现象,郑州市教育局2008年提出要“扎实作好细化课标工作,全面提高教师学科能力。”将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科学设置教学目标,作为学科课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按照市教育局要求,我校教师认真研读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在细化的过程中注意把握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将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先细化为学段目标,再细化为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最后细化为课时目标。比如:课标摘引一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这样来分解课标:1正确地朗读,可以分解为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准重音,读准语调等;2 地朗读,可以分解为读的连贯,即不指读、不词化,读出速度,即不唱读、不拖音;3有感情 地朗读,所指很丰富,因为1 / 14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本身就是一个抽象而丰富的概念,可以分解为:读出心理的变化,读出态度的变化,读出心情的变化,读出精神的变化,读出认识的变化等等,这些变化都落实到语气语调的变化,即读准语气。

再比如:课标摘引二“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我们把它细化分解到各年级,可以这样分解;七年级侧重于训练记叙文的写作能力,字数不少于500字。八年级继续训练记叙能力的同时重点训练说明文的写作能力,字数600字左右。九年级侧重于训练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字数不少于600字。措辞和字数要求都有阶梯式变化。

这样细化的目的是明确目标实施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保障目标达成的有效性。细化课程目标,就是把《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个课时中去。
市教育局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细化课程标准的具体指导,请来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国家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成员崔允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到郑州七中做辅导报告,还在华东师大办培训班,培训骨干教师,我校全体中青年教师还参加了在外国语中学举行的全市语文教师细化课程标准的理论考试,并按市教研室分配的任务,分阶段开展了细化分解学期目标,细化分解单元目标和细化分解课时目标的具体工作。
二、如何细化解读课程标准
2 / 14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课程标准的细化解读是对课标中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入挖掘,是把课标的理念通过教学内容,变成可操作、可评价的若干点,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按照市教研室三步走的统一操作程序,具体做法如下:“确定目标”,形象的说法就是:教师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二是“落实目标”,就是你如何把学生带到那里去;三是“检测目标”,就是你如何知道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确定目标”是基础,做法是依据课程标准进行细化解读并确定课时教学目标;“落实目标”是关键,做法是依据郑州市的调节教学课型模式去逐条完成教学目标;“检测目标”是效果,做法是通过当堂检测了解学生对目标的达成情况。
我们以前的解读仅仅停留在了两个层面:一个是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一个是对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认知。但仅有这些依然无法把课程目标落实并体现在具体的一节课上,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往往用一些难以操作的词语:由于没有交代清楚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表现程度和行为内容这些要素,我们的课堂目标到底能否落实、落实到了何种程度就是一笔糊涂账。按照崔教授的讲解,课堂目标的表述应注意以下方面:行为主体——是学习者,不是教师;行为内容——知识、技能、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动词——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行为条件——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行为程度——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
3 / 14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细化分解课标的步骤有六步:第一步,分析关键词;第二步,剖析核心概念;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第六步,写出学习目标。下面以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为例来细化分解课标:
《湖心亭看雪》
教材位置: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 课标摘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二)阅读”8条:“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12条:“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首先细化分解为年级目标。八年级学习文言文的目标我们确定为:在积累文言知识的基础上,领悟作品内涵,品味作品语言。”
再细化分解为单元目标:本单元的目标我们确定为:“读懂文章大意,品味语言特色。”
最后再分解为本课的具体目标。分解方法和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析所摘课标的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从句型结构来看,这是一条“内容型目标”。(另有过程型、状态型等)
行为动词:“借助”“理解”“背诵” “领悟”“品味”。 核心概念:“基本内容”“作品内涵”。

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4 / 14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文言概念体系
一词多义(“是”“更”“一”“白”“大”“绝”
知识地位 重点 重点 重点 难点
基本内容 词语 古今异义(“强” 及作品内
文言通假现象(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客”] 特殊句子(倒装句“是金陵人,客此”、省略句“见难点
句式 余,大喜”“拉余同饮”“问其姓氏”
内容 整理形象(痴)及具体体现(大雪三日、是日更定写景 矣、独往湖心亭看雪)
主旨 景物描写(白描手法)(清新淡雅开阔静谧的特点)
主旨:表现整理清高孤傲的情怀和淡淡的故国之思。 白描的特点:简洁、真实、传神、不伪饰

重点 难点
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基本内容 及作品内
文言句式

整理形象及具体体现/5 / 14 概念体系
文言 一词多义/重点 词语 古今异义/重点
通假现象/重点 词类活用/难点 特殊句子/难点
适用行为动词 说出 说出 说出 辨别、说出
学生经验 前备经验较为充足 前备经验不足 前备经验较为充足 前备经验不足
翻译、辨析、前备经验不足
归纳、辨析、前备经验不足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内容 重点
写景 景物描写/重点 主旨 主旨/难点

白描的特点/重点



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

基本概念体系

一词多义/重点 古今异义/重点
确定行为条件 结合语境(说出) 结合语境(说出) 结合语境(说出)
学生经验 前备经验较为充足 前备经验不足 前备经验较为充足
内容 文言 通假现象/重点 及作品内

词语 词类活用/难点 文言句式
特殊句子/难点
结合语境(辨别、说出) 前备经验不足 结合语境(翻译成现代前备经验不足 汉语)、教师提示(辨析)、小组讨论(总结两种文言句式的特点)
整理形象及具体体现/朗读课文(归纳)、教师提示(辨析)、小组讨论(总结)

前备经验不足
内容 重点
写景 景物描写/重点 主旨 主旨/难点
白描的特点/重点

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
6 / 14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概念体系 适用行为动
行为程度 学生经验
基本内容 及作品内
一词多义/重点 说出 说出 说出
准确 准确 准确
前备经验较为充足 前备经验不足 前备经验较为充足 前备经验不足
文言 古今异义/重点 词语 通假现象/重点
词类活用/难点 文言句式
特殊句子/难点
辨别、说出 准确
翻译、辨析、准确(翻译)前备经验不足 总结
(比较)辨析、总结(规律)
整理形象及具体归纳、辨析、准确(归纳)前备经验不足 总结
比较(辨析)总结(主旨和白描的特点)

内容 体现/重点 写景 景物描写/重点 主旨 主旨/难点
白描的特点/

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写出学习目标
1.准确识记文言词“绝、客、强、白、一、是、更”等的词义 2、熟读课文,在教师提示下,80%学生能够背诵。
3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出整理的精神世界。(每个小组至少说出两个方面)
7 / 14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其中2是本文的重点,3是本文的难点。可用诵读法循序渐进的品读美景,用点拨法深化学生对白描的理解,从而化解重点;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突破难点。
看了以上内容,老师们可能觉得很不容易,其实,这只是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的思考步骤,第一次做的时候就是要详细按步骤做一遍,等到熟练以后,这六步只在心里做就行,关键是第六步的结果必须写出来。这项工作的确繁琐,但也的确对我们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市教研室的要求和学校领导的强力推进下,目前我校的每位语文老师都在扎扎实实地做着这项工作。
三、细化解读课标如何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细化解读课标做的再好,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细化解读课标最终是要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如果说细化解读课标是一株幼苗,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土壤,细化解读课标这株幼苗只有深深扎根课堂教学的沃土,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现在以《湖心亭看雪》为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细化解读课标
《湖心亭看雪》

第一部分、确定目标:(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①课标摘引 ②课标分析分解 ③确定学习目标。
8 / 14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1.准确识记文言实词“绝、客、强”等的词义 2、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出整理的精神世界
其中2是本文的重点,3是本文的难点。可用诵读法循序渐进的品读美景,用点拨法深化学生对白描的理解,从而化解重点;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突破难点。
第二部分、落实目标。(如何把学生带到那里去)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三个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自学释疑、品读文意 落实目标12 以学生活动为主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品悟痴情 落实目标23 以师生对话为主 第三环节:操作训练,品读美景 落实目标23 以学生活动为主

第一环节:学生自学释疑、品读文意
1.导入:
同学们,说起西湖,大家一定能想到一些古诗句,谁来说说呢?学生回答问题。今天让我们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欣赏雪后西湖的奇景,探寻整理的那份痴情吧。板书课题整理。 2、出示目标(学生齐读)
3检查预习,学生介绍湖心亭和整理。幻灯两张(湖心亭文字介绍和照片、整理)湖心亭文字介绍找一名学生读
1. 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水色山光,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2齐读整理简介。快速记忆一分钟。跟着老师一起说。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过去的生活如梦,回忆故国往事。 “仕”,是什么意思?明亡后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他深深地思念着明朝。整理9 / 14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这说明整理国破家亡,身在他乡。 4、学习生字与多音字,检查预习。齐读记忆。
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铺毡(zhān 喃喃(nán 更(gēng)定 (gèng有此人 (qiǎng 5、自由读课文一遍,找一名学生读书,要求不读错,不回读。 6、齐读课文一遍。
7请大家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不会的地方划出来。请同学老师帮忙。 (检查预习,提示积累重点词语):(幻灯) 是日更定:是,这。更定,晚上八点左右。 一小舟:撑,划。 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毳衣,毛皮衣。 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冰花一片弥漫。 上下一白:全白。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 强饮三大白:强饮,痛饮。白,酒杯。 客此: 客,客居,名词用作动词。 莫说相公痴:痴迷。 8找一名学生疏通文意。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品悟痴情

1、再次齐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整理形象的一个词语。引出——痴。 2、教师追问:哪些地方能体现整理的“痴”,“痴’’字,是贬还是褒,贬词褒用,对整理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与赞赏。
1)“是日更定”——整理为什么偏偏选择夜晚去赏雪?可见张岱与众不同的情趣。 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天地之间一片空旷、冷寂,肃杀,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整理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孤寂的心情。
10 / 14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3)“独往湖心亭看雪”——说明张岱是独自一人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见他的“痴”,表现他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引导学生追问:可是明明有舟子,整理为什么说是“独往”呢?(舟子只是送他去,并不上湖心亭)(从舟子的话可以看出,舟子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看雪的心情,不是他的知音)这个“独”字反映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4 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脱世俗的情趣,那有人懂吗?(有,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懂。)
5整理为什么不把这两人的名字写出来,而只写出他们“是金陵人,客此”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而突出金陵这个籍贯,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6)整理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 ①惊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也是整理的心声。“酒逢知己千杯少”一个“强”字,传达出整理的兴致之高。整理不直接写自己巧遇知音的惊喜,反写二客,足见整理构思之巧,韵味无穷。②感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整理不经意遇到了,但紧接着却又是无奈的分别并且难有后会之期。怎能不令人伤感!
3、四人小组讨论,在《湖心亭看雪》中,你读出了怎样一个张岱? 4、(学生再次齐读体味)。

第三环节、操作训练、品读美景

在“崇祯十二月”“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时分,三人在湖心亭看雪,可谓真正的“痴人”,那么,湖心亭的雪景值得他们如此“痴情”吗?请找出写雪景的句子。学生读。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四人小组讨论:这段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但写得很美。请你结合朗读体会,按照“ 我认为___ 词( 字、句)用得好,写出了______”的形式发言。(痕、点、芥、粒)
11 / 14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我认为“三个与”用得好,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我认为“上下一白的一”用得好,写出了雪后西湖全景和天地的空旷与博大。 我认为“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用得好,写出了万物的渺小,人的微乎其微。
我认为对比用得好,写出了宇宙的博大与人类的渺小,我们可以感受到整理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
我认为语言好,简洁自然,就像一个人素面朝天,真实不虚伪。
师小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就是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不加色彩,只用墨线在白底上作画。你们可曾听过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白描”就是“淡妆”,有时“淡妆”比“浓抹”更见风韵。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整理那种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的孤独、落寞之感慨,又有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
找学生背诵课文。

第三部分、检测目标。(是否把学生带到那里去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惟长堤一痕 (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④是金陵人,客 ( 2、翻译下列语句:
①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妆”(白描)如: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致远 《天净沙秋思》——(白描)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色彩渲染)
12 / 14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③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白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烘托)
4、文章描写西湖雪景,叙述了湖心亭奇遇,表达了整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
当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时,我们不知道张岱在想什么。但我们要感谢张岱,正是因为他的满腔痴情,让我们在熟悉的地方看到了别样的风情。也许当我们再去西湖看雪景的时候,心头会浮起那些美丽的句子。普希金说:“我用诗歌为自己造起一座非人工的碑。我想张岱在湖心亭也为自己造了一座非人工的碑。同学们,让我们伴随着这份沉醉,背诵这篇美文! 板书: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奇景(白描) 痴情
对于这篇文章,我的教学宗旨是以朗读贯穿始终,指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朗读课文,让每个环节都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进行,分体现语文课的读书特色,让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让读书成为本节课的一道风景线。
另一个教学宗旨是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都做到这一点,鼓励学生自学释疑,以两个主问题来设计教学流程,把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用学生的问题进行课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崔允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13 / 14
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为了扎实作好细化课标工作,全面提高教师学科能力。郑州市开展了语文课堂达标活动,我校的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细化解读课标的积极性。
此外我们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提出将这项活动与构筑高效课堂结合起来,在组织教师学习《高效课堂22条》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了由年级到学校的赛课活动,在赛课活动中要求教师以细化解读课标为统领,以课堂高效为目标,真正让课堂成为教师引导、学生成长的舞台,让细化解读课标活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以上内容只是我们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特别感谢市教研室老师的谆谆教诲,并给予我们如此宝贵的发言机会;感谢各位老师,恳请批评指正。


14 / 14

高中语文教师培训材料: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的理论与实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