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0-05-28 11:00:27

评述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

单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作者:石建东

摘要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暂时后退现象,并不意味着这一趋势的改变;社会主义的挫折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结论的改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在竞争中并存并不意味着二者的“趋同”和“融合”。必须用历史的眼光、辩证法的眼光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社会主义 历史经验 发展趋势

前言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空前严重的挫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在世纪交替的重要历史时期,国际风云变幻,世界格局日趋多极化,迈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运动作为20世纪世界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建立了永不磨灭的伟大历史功绩,为2l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深人研究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基本走向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 历史长河中的某种暂时反复并不意味着历史大趋势的改变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都是一个螺旋型前进、波浪式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从加世纪初在苏联诞生以来,出现了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到1924年列宁逝世为第一次高潮,此后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从1945年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为第二次高潮,从那以后社会主义一直处于低潮)。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落后,先天不足;内部存在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残余;外部不断遭受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遏制和打压;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探索实践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正如列宁说的,社会主义不是(彼得堡)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而是一座崎岖险峻人迹罕至的高山。毫无疑问,21世纪社会主义也将是一个迂回曲折的发展过程。不能把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暂时后退现象,当成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世界历史发展大趋势的改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更替。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是生产的社会化,可是这种社会化生产是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条件下实现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占有方式并没有随着生产的社会化而发生相应的变革。于是就形成了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促进资本主义矛盾的不断加深,引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危机和冲突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资本主义矛盾。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当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艰难的、曲折的、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过程。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发生的演变,的确是当代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严重的挫折。但这既不能掩盖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已经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也不能抹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光辉,更不能改变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从来都是一个充满斗争的曲折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中,出现某种暂时的复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曾发生许多次王朝复辟。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尚且如此,以消灭剥削压迫为其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个过程必然更加艰难复杂,出现某种暂时的倒退,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了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这种社会主义运动中暂时的复辟、倒退,改变不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总趋势。

不能把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看成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苏东剧变,使世界上原执政的15个共产党有10个丧失了政权,非执政的共产党力量也锐减。然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不但没有消亡,反而顽强地生存着、发展着。一方面,执政的共产党顶住压力,继续坚持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他们在总结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和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欣欣向荣与苏东社会主义的崩溃形成了鲜明对照,虽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总体上讲是处于低潮,但中国社会主义却是高潮。社会主义中国已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另一方面,非执政的共产党经过动荡和分化后,许多党坚持了下来,有的还有所发展。他们根据本国国情,努力探索复兴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整个世界范围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奋斗目标的共产党组织仍存在于各个国家,他们在总结苏东剧变教训的基础上,调整传统的战略策略,力求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践相结合,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他们对社会主义复兴道路的新探索必将带来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高潮。

二. 社会主义的挫折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不意味着“两个必然”结论的改变

1,要把不同的社会制度放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加以观察和比较。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运动的,都有着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过程。如果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以静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就难免会犯局限性和片面性的错误。我们只有以历史的眼光,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进行分析研究,才能正确认识目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从而解开一些人思想上的疑问。从历史的角度看,资本主义最终取代封建主义,建立起一整套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在欧洲大约经历了三四百年的漫长岁月。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以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起点的,当今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一不是在残酷剥削本国人民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野蛮侵略、残酷奴役、疯狂掠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社会主义制度诞生至今才80多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能不说是极其短暂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前,大多数都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或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位,生产力的水平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落后得多。彻底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前进路途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与风险。社会主义制度在80多年的实践中已经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显示了它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但这还仅仅是初步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必将日趋完善,它的优越性必将更加充分显示出来。

2.要以辩证的方法即发展的联系的方法对社会制度进行观察和比较。一是作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就是把不同置于同一阶段上进行比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不仅明显优于旧中国任何时期,而且优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同期水平。大量事实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历史的证明,现实的表现。二是作动态对比。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当代资本主义也在变化、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特征,仍然有一定的生命力,但这些新变化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最终灭亡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克服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能够推动生产力更迅速地向前发展,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三是作系统对比。两种社会制度不仅要比经济发展现状,而且要比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文化和道德风尚;不仅要比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且要比现实生产力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不仅要比社会现象,而且要比社会本质。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两种社会制度的全貌,才能准确地衡量社会的进步与差距。

三.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在竞争中并存不意味着趋同融合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既不是绝对互不关连的,但也不会趋同和融合,而是在“交叉”中发展。在当代,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交叉”,彼此互相影响,并且相互借鉴和学习,出现一些相似的现象。但这决不是两种制度的趋同和融合,每一种制度都会继续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较量,谁也没有吃掉谁,目前它们都在竞争中并存,处于相持状态。一方面,社会主义在前进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难以想象的问题和困难,这个新生的社会制度虽然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但还不够成熟,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另一方面,现代资本主义经过自身的改良和政策的调整得到了发展,尽管其固有矛盾并未消除,但各种矛盾已有不同程度的缓和,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之中。从当前的力量对比看,资本主义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占有优势。从8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形势出现了转折性变化,冷战结束,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两种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斗争与较量,由过去注重军事对抗转向政治对话,转向经

济科技领域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但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颠覆和消灭社会主义始终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国际敌对势力的既定战略,他们的本性决定了这种企图是不可能改变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使西方敌对势力认识到,用武力颠覆和征服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可能达到其目的的,于是他们改变手法,在继续保持其军事威慑力量的同时,把重点放到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上。他们利用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遇到某些困难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扩大开放和对外交往合作的时机,加紧进行政治、思想、文化渗透,与我们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如果我们对此估计不足,掉以轻心,那是十分危险的。两种社会制度不能“趋同”,不仅因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将长期、尖锐地进行下去,而且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从经济制度上看,资本主义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按资分配,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和追求高额利润。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从政治制度上看,资本主义国家是少数剥削者对大多数劳动人民实行专政,其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国家是多数人对少数人实行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其目的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从意识形态上看,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体系,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社会主义国家提倡的是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为指导的。从以上两种社会制度基本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

主义社会同资本主义社会是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可能“趋同”。资本主义决不可能取代社会主义、“同化”社会主义,因为那是完全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

四.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

1.社会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国家特色和民族形式。过去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那种“一种模式、一条道路、一个中心、赶超阶段”的况将被克服。各国左翼政党和理论界将依据本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历史传统、民族特色、文化习俗以及本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创造适合本国国情的多种多样的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表现为道路的多样性、方式的多样性、体制的多样性和策略的多样性。苏东剧变后的形势表明,各党独立自主的倾向进一步发展,更加强调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建设具有本国、本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搞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越南搞的是“越南特色”,古巴搞的是“古巴特还有“朝鲜式的社会主义”或“主体社会主义”等等。各国党对本国发展阶段的估计上、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方法上,由于强调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纠正了过去“左”的错误和估计,更是变得多种多样、更接近实际了。

2.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成为21世纪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0世纪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表明,马克思当年所设想的计划经济和产品经济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其实施的主客观条件尚不成熟。把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发展。国外“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过程中,在理论上已沉淀出丰富的思想成果,并将有望不断更新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及生机勃勃的经济发展势头,则表明它在理论上的重大贡献和在实践上的示范作用。凡属市场经济,一些固有的经济规律和机制是相通的。但是社会主义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重大的区别。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运作的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属初创阶段。因此,21世纪将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探讨提供广阔天地。

3.社会主义与科技革命相结合。21世纪的社会主义将充分考虑到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能否高速发展科学技术,速发展生产力,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存亡。而发展生产力,创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和使劳动人民享受到高度的物质 文明则是社会主义的使命。

在冷战结束后的新的世界格局中,国际竞争的主要战场已转到经济和科技领域,军事较量已退居次要地位,科学技术是当今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低是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主要标志,谁具有科技领域上的优势,谁就具有对世界经济、政治事物的发言权。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将人类社会带到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充分运用后发优势,抓住时机,借助新科技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力量,把自己的生命力建立在依靠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上,把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只有与科技革命新变化相结合,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4.社会主义与世界潮流相结合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不是封闭型的社会主义,而是开放性的社会主义。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西方的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并非普遍适用于全球,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西方的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国际分工,另一方面,要注意经济安全,学会趋利避害。

5.社会主义要加强社会主义国际联合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本身的要求和全球化的客观挑战,决定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国际联合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资本已经实现全球化,资本的力量已结为一体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共产党普遍遭受国内外强大的压力,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力量就不能处于分散状态。加强各国共产党之间的协调、团结与合作,成为各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以及各国共产党要加强联合,交流经验协调政策。在积极交流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得失、吸收借鉴他国的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有本土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还要把关注的视野越出国界,不能只局限于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对人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与社会主义的发展相一致的解决对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趋利避害,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受益,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同时将所有进步的、反资本主义的、民主的社会政治力量联合起来,争取建立一种反对资本主义的全球性的网络,具备跨国协调能力,使得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也实现国际化,在国际上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近些年,社会主义国际联合已经开始一些有益尝试,苏东剧变后,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左翼力量连续召开各种地区性国际会议。欧洲各国共产党,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对社会主义重新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与探索,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加强,形成了对欧洲政治产生巨大影响的大左翼联盟。西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多次举行以资本主义、全球化、工人运动为主题的国际会议或研讨会,此外,它们还加强了同环保组织、工会、人权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开展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历史上社会主义的国际联合曾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但也留下深刻教训。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的国际联合应是对历史的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要采取各国党之间松散的双边和多边会议研讨的方式,不能建立高度集权的国际联合。过去那种高度集中的指挥中心的组织方式将被社会主义政党松散、自由的国际间的研讨和论坛所取代,突出独立自主和民族特色,摈弃“统一性”的国际联合。

6.社会主义要加强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各国执政党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执政作风和执政效率的竞争,世界政治从本质上讲是政党政治,政党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作用逐渐表现出来。共产党的执政水平与执政能力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密切相关。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政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必须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党的领导作用和执政能力的降低或削弱,导致了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演变,是苏东剧变给我们的最大警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同执政绩效的大小、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否呈正相关关系:执政能力愈强,执政绩效愈大,执政地位愈巩固,反之亦然。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充分认识和全面把握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政党的执政能力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积极主动的竞争力。主要是指执政党与其他政党、政治组织竞争较量的能力。一个成熟的执政党,应该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意识,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丰富开发执政资源,改进执政方式,优化执政形象,实践执政宗旨,完成执政使命,从而保持自己的执政地位;二是积极主动的抗风险能力。主要是指执政党运用政权的力量不断化解自然的和社会的风险、经济的和政治的风险、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三是执政党自身的调节力。主要是指在执政过程中,执政党能够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种体制和机制,通过自身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苏东剧变后,中国成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状况如何,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20049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中心议题,这在治国理政55年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首次。突出强调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求得国家长治久安而迈出的坚实步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的对外开放,我们必须改变长期所习惯的执政行为和思维方式,调整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法。

7.社会主义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最主要的教训之一就是既没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也没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了解资本主义,盲目自大,搞阶级对立,阵营对抗,你死我活,急于消灭资本主义。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虽仍然是世界上一对基本矛盾,但它不是主要矛盾,整个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是由它来支配和左右的。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长期并存。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国家虽然“道不同”,但不同国家却有一些“共同利益”。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它们既有尖锐对立的一面,又有广泛合作的一面,既有矛盾和斗争,又可以相互借鉴和合作。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从社会主义实践中借鉴经验教训,也在不断调整改革,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总体状况还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国家更要学习其他国家的长处,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成为新时期的主旋律。

总结:

时代特征要求战略调整、与击学者认为,时代和国情一样,是每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都必须认清和把握的,是制定战略和策略的基础。而每一个时代都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特定时代的历史规定性从而区别于其他时代。改革之初,邓小平提出时代特征土题是和平与发展。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时代特征有了不少新的内涵,当今时代有了诸如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数字时代等等之类的新概念。这些新概念都不同程度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与会学者认为新的时代特征和变化要求世抖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模式应有所调整和转变,从“一条道路、一种模式、一个巾心,一个阶段”的传统模式战略,转变到:强{|封从本国国情出发,各地多样多形式地发展社会主义,不再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看成是偷袭,而是强调继承和台作;坚持人类的理想,不再把推翻资本主义社会为己任,而是以建设发展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的优势窭证影响资本主义;不再强调在全世界发动国际_其产主义运动,建立共产国际,是强调社会主义发展具有国际性,利用国际性来发展社台主义等模式。也有学者认为,在对时代特征问题的认识上,讲与时俱进,要搞清时代特征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和平与发展,还要了解邓小平提出的时代背景,更多的从多角度多方而认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同时也不能简单地蜕,革命与斗争的特征不存在了,两个时代主题是连续的,不是简单的断裂,一下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不是说革命和斗争的东西俱不复存在了,在局部和地区依旧有战争、矛盾冲突。认识时代特征,也要注意把和平与发展同战争与冲突联系起来,还耍从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邹品元 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1272

2常光民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 科学社会主义 2001-1

3】许耀桐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特点 石油政工研究 2005-3

4 王敏旋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2-5

5薛新国 国外社会主义新探索及发展趋势 观察与思考 2002-7

6于海 冷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691

(收稿时间:2010-5-28

评述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