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呼唤思想性

发布时间:2019-08-15 13:29:00

中国电影:呼唤思想性
作者:翁淮南
来源:《党建》2011年第04

        电影是时代思想的表现,国家精神的反映,民族文化的象征。面对中国电影票房去年突破百亿元大关,在票房、明星以及炒作等时髦话题过后,一些电影的思想性不足问题引起大家关注——

        中国电影突围之后的思考

        去年故事影片产量已高居全球第三,总票房跻身全球十大市场。但一些影片存在粗制滥造、商业化过度和思想性不足等问题

        国运昌盛、文运必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电影呈现大发展大繁荣新景观。目前,国产电影年产量超过400部,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有大幅提升。一大批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精品力作正在涵养着社会,丰富着生活。同时,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影片、演员和导演,不断走向世界舞台,展示着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着中国文化软实力。

        尤其是值得骄傲的2010年,中国电影更是实现多项突破:全年故事影片产量已高居全球第三,仅次于印度和美国;全国城市影院总票房较2009年增长63.9%,已跻身全球十大市场。去年年中《唐山大地震》以6.73亿元的成绩刷新国产片票房纪录,而年末的贺岁档,更是在百亿赛道上一路加速。甚至有人预言,今年票房将突破150亿元。

        在肯定中国电影取得辉煌成就同时,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指出思想品位很出色的电影还不多等一些具体问题。

        有些粗制滥造,内容同质化严重。一看就有点眼熟,看到开头就能想到结尾,这是当下不少人走进电影院的感受。当卡梅隆用12年时间打造的《阿凡达》票房急速蹿升的时刻,从以低俗的媚态讨好观众的各类山寨喜剧,到乐此不疲反复打造的续集、翻拍,电影界出现诸多粗制滥造和盲目跟风现象。有的电影连名字几乎是复制的。一家媒体评选的去年上半年十大烂片中,此类片占了6部之多。

        有些商业化过度,离现实生活较远。反映当下现实题材的电影,特别是满足观众心灵需求、引发情感共鸣、有可能形成历史文化记忆的作品不多。去年上映近200部电影,其中喜剧片、动作片和言情片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过分商业背景下,一些电影或部分电影镜头变成了对欲望的过度迎合,展示的是人性的琐鄙、血腥的恐怖、床笫的欢娱。对此,观众不满意,制片方以我们只负责娱乐大众,不负责艺术审美探索之类来搪塞。

中国电影:呼唤思想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