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典诗歌结构在电影《寻访千利休》镜头剪辑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18-07-25 05:57:38

论古典诗歌结构在电影《寻访千利休》镜头剪辑中的体现

摘要:古典诗歌与茶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特征的事物,但其现在被运用到日本电影《寻访千里休》中,阐述了日本茶道的美和精神。此片运用了古典诗歌的结构表现了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千利休。本文通过对古典诗歌结构在电影《寻访千里休》影片中镜头剪辑中的表现进行分析,进而对《寻访千利休》整部电影进行点评。

关键词:古典诗歌;《寻访千利休》;镜头剪辑

前言:古典诗歌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化的象征和代表,其融集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古典诗歌朗朗上口并极富韵律,有着严谨的结构,几千年来被人们所传诵。虽然古典诗歌为我国古典文明的代表,但是它依然在被世界所借鉴,尤其是我国邻国——日本。日本在电影《寻访千利休》中借鉴了古典诗歌的结构,运用镜头剪辑,将千利休的事迹传于世人。影片一段一段都切合了古典诗歌的结构,如同一汪清水,缓缓流入每个观影人的心中,将千利休的角色也深入地植入到每个人的脑海。古典诗歌结构到底有何特点,其在《寻访千利休》中到底做了怎样的运用,本文则通过论述的方式对影片中镜头剪辑的古典诗歌结构特点进行阐述。希望通过此文可以与同行业者进行交流,并通过此文为同行业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国的镜头剪辑事业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一、首尾呼应

首尾呼应是古典诗歌最为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用首句做伏笔,在结尾又照应前文,对前文进行总结和照应。整首诗歌的内容在这首尾之中尽情发挥,但却不会给你突兀之感,而是所有的内容都在这首尾呼应之中。前面做了交代,后面有了回应,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这样读者看到的诗歌是完整的一个整体,前后贯通、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读者掌握整首诗的脉络。

《寻访千利休》影片的镜头剪辑也运用了这种古典诗歌结构。影片以千利休的切腹为始,镜头开始拍摄淅淅沥沥的雨,一座简单的宅邸内,茶道宗师千利休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千利休坐在屋檐下,面色没有恐惧和胆怯,继而代之的是毫无惧色的沉静。当切腹刀刃渐渐逼近之时,妻子的一句问话,引起了千利休的万千思绪:“在您有生之年,有没有一个您一直念念不忘的人…”进而让影片逐步进入叙述的内容。镜头通过对细雨的远景拍摄,来衬托“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肃杀风景、悲怆之感。之后给千利休妻子全景,赶路的脚步,未说千利休之切腹,已知有不好之事发生。影片用妻子的“行踪”让观众看到千利休静坐屋檐之下,根本无从看出“大祸临头”的事态。镜头此时对千利休一个远景,然后由远景慢慢拉至近景,从远景看到的妻子和千利休至近景拉近看清千利休的面容,从之前的“脚步匆匆”到现在的“无风无雨”,镜头的剪辑既给了一个转折,又让人感觉到意料之中。影片中镜头的运用如同古典诗歌结构的首句,通过首句引出下文,通过电影镜头的剪辑、切换,引出千利休的切腹之因。影片在最后又回到千利休切腹之景,身穿白衣的千利休依然面无惧色,依然安静如宜。切腹之事在千利休看来也要做到尊严和美感的融合。镜头此处运用中景,既没有特意夸大千利休的面部表情,也没有特意做作而疏远,给人的感觉恰到好处,表现了千利休的从容不迫。即使马上就要走入到另一个世界,千利休也要将茶道精神进行传承,在狭小的空间里,完成了切腹的“使命”。镜头在狭小空间里拍摄,却不会给人憋闷的感觉,反而能够深刻体会到千利休的茶道精神。影片的结尾正应了古典诗歌结构中的首尾呼应。影片的结尾恰好就是影片开头的延续与总结,与影片开始的镜头遥相呼应,让每个观影人看到的是一部完整的影片。

首尾呼应在《寻访千利休》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使影片具有了整体性,融会贯通性,观众在看影片的时候能够充分感觉到影片的清晰脉络和连贯的情节。这样观众看到的影片便是一个“整体”,对千利休的了解也会更加全面。

二、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是古典诗歌结构的又一个特点。开门见山结构在古典诗歌中的应用能够让读者直接进入诗歌的主题,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精神,明晓作者意图。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寻访千利休》影片的镜头剪辑也同样运用了开门见山的诗歌结构形式,让《寻访千里休》影片直入人心、沁人心脾。影片开头用千利休切腹的叙事方式进行拍摄——千利休切腹之事本就没有原因来解释,这个切入点便是引起人们集中注意力的关键。之后由其妻子的一句话:“在您有生之年,有没有一个您一直念念不忘的人…”引出影片的后续情节,这也正是影片的开门见山之处。影片的镜头没有絮絮叨叨的平铺直叙,直接就用黑幕白字告诉观众下面要讲的故事是千利休切腹的二十年前。影片一幕幕的叙事方式也是通过字幕的方式告知观众的,这样清楚明了、简单易懂,非常符合影片的主题。影片每一段叙述,镜头给的都是直入的拉近镜头,没有过多的铺垫,而是直接进入到故事本身。镜头通过远景近景的切换将事件表述明白,没有过多的赘述。但每一段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那就是千利休对美的追求。比如影片在对千利休切腹前二十年的描述中,信长看遍人们拿来的物品,并对各个喜欢的物品进行了标价,此中间一直穿插着一双急匆匆的脚步。镜头运用双脚的特写,拍摄了一个人物赶路的着急情绪。但影片并没有让观众等太久,很快镜头就转入拍摄到千利休进入信长府邸,管家说了一句“怎么才来”,千利休却不急不忙道:“还稍微有点早呢”。之后镜头的拍摄停留在千利休的全景拍摄,只略微几个动作,便让信长将所有的金子倒到千利休的面前。此时镜头拉近完整的给方盒一个特写。想必观众看到此也不禁练练赞叹,好美的一汪明月。天上的月亮与盒中的装饰交相辉映、共成一色、美的自然、美的巧妙。这一段故事影片所用镜头没有太多的繁杂无用镜头,每一个镜头都用的巧妙并且毫不罗嗦、简单明白,简简单单将一个一个事件叙述清楚。这也正应了古典诗歌结构中的开门见山结构,也应和了千利休所提倡的简约之美,可谓是古典诗歌结构与影片内容的完美结合,不增不减恰到好处。

开门见山的古典诗歌结构运用到影片《寻访千利休》中,能够让观众直接抓住影片所要表达的内涵,能够通过直接、有力的冲击力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能够让观众更加直观的了解千利休的生平事迹,能够让观众对影片的重点明白无误。该影片运用的开门见山式的镜头剪辑是影片的成功之处。

三、层层深入

层层深入是古典诗歌结构中非常突出的特点之一。所谓层层深入,顾名思义就是一层比一层深入,诗歌的内容由浅入深,一环扣紧一环的结构形式。次结构形式能够使诗歌的结构更加严谨,调理更加清楚,内涵更加深刻,通过一层一层的引入,揭示诗歌所要表达的寓意,也让读者能够通过表面的语言文字,理解到整首诗歌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寻访千利休》影片的镜头剪辑对于层层深入的表达则可以说是淋漓尽致,整部影片都是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将观众引入到千利休的世界中。影片所进行的层层深入,并非像观众所想的那样,一点点引导观众,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叙述方式进行的。《寻访千利休》影片是用片段的方式展现千利休的生平,因此,每一个段落每一个镜头所表达的寓意不同,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镜头表达,展现千利休深刻的审美观和崇高的茶道精神。影片最开始展现的千利休对美的欣赏是对自然的运用,比如影片对方盒所映的满月的近景,此时千利休的审美也许确实是很美,但是还没有达到一种精神的境界;之后烛光映双鸟,落樱茶道等事件的叙述,影片则开始使用近景远景交替的镜头切换方式,似乎也在昭示千利休境界的提升。千利休对自然景物的运用固然出神入化,但是能够将固定不变得“死物”通过一些手法的运用,使之“活化”,则可以说是千利休境界的提升。在千利休举办大茶会之时,镜头整体运用的大篇幅的长镜头,将茶会的繁华一览“镜”中,也将千利休的地位从侧面做了介绍,千利休对世人的影响此处可见一斑。最后镜头一转,由之前的安静祥和变成为喧哗吵闹,导演此处正是要揭示千利休的过往,呼应千利休之妻所提出的问题:“在您有生之年,有没有一个您一直念念不忘的人…”,镜头呈现的场景也由严肃、安静替换为活泼、喧嚣。千利休年轻之时也是一个“纨绔子弟”,花天酒地无所不会。但是千利休并非通常的“公子哥”,他有自己的抱负,一直痴迷于茶道的千利休最大的愿望便是跟随武野绍鸥学习茶道。在从师过程中遇到了他命中的女子——高丽来的姑娘。再遇到高丽女子之后,画面整个镜头都是欢快的、热闹的,镜头表现的也正是千利休的心境。直至后来女子死去,所有的换面急转直下,镜头所表现的又是一个下雨天,此时千利休的心已经死了,相比较之后切腹,此次高丽女子的死才是对千利休致命的打击。层层深入的表现方式也是古典诗歌结构特点的灵活运用,镜头剪辑的层层深入表达方式将整个影片推向高潮和极致。

层层深入的表现方式让整部影片不再只是停留在对千利休查到造诣的赞美,更重要是的深入到千利休的心理,通过镜头画面的表达,将千利休的心理转变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和勾勒,观众对千利休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千利休审美的认识,而是看到了千利休的成长,看到了千利休的内心世界。

结语:

古典诗歌的特点运用到电影中,将电影的表达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镜头剪辑运用古典诗歌的特点,可以将整部影片拍摄的更加深入灵魂。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影片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影片的欣赏,让心灵得到一次洗涤,让灵魂得到一次升华,让感官享受到一次视觉的盛宴。日本电影对古典诗歌特点的运用可以说比我们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反倒是我们应该借鉴和学习日本的这种影片拍摄手法和镜头剪辑方式。取人之长去己之短,日本借鉴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我们也可以借鉴日本拍摄影片的角度和手法,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让我国电影事业更上一层楼,让我国电影镜头剪辑技术更加纯熟,让我国的文化产业更加丰富,让我国的文明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平. 中国古典诗歌互文修辞结构研究[J]. 北方论丛,2014,03:60-66.

[2]查清华. 古典诗歌鉴赏:从美学结构把握门径[J]. 中学语文教学,2014,09:1.

[3]谢昕潭. 浅析影片《寻访千利休》电影语言中禅宗美学的体现[J]. 电影评介,2014,22:38-39.

[4]谢昕潭. 浅议视觉语言中禅宗美学的体现——以电影《寻访千利休》为例[J]. 电影评介,2014,Z1:40-42.

[5]小船问鱼. 《寻访千利休》:以背离重现传统[J]. 电影世界,2014,09:101.

论古典诗歌结构在电影《寻访千利休》镜头剪辑中的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