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发布时间:2013-08-19 11:36:51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寄宿生聚集的班级管理

摘要:寄宿生管理是中小学校的一项重点也是难点工作。普通中小学较全封闭式学校而言,管理难度更大,尤其是寄宿生多的学校。寄宿生聚集的班级应如何进行管理也就成为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琢磨的问题了。燃眉之急的事情是怎样管理寄宿生,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认为,通过提高自我管理促使寄宿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管理方式。

关键词:寄宿生 自我管理 习惯养成

我校位于粤北山区,是县城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从2009年开始扩招,把两个落后的镇级中学撤并过来,来自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大大增加,这些远离县城的学习品质和生活素养相对较低的农村学生都寄宿在学校,致使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寄宿生的管理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难点。提高寄宿生自我管理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自我管理及其意义

自主管理是指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达到自我发

展的一种管理模式。教师利用班级这一平台为学生提供和创造主动成长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地感知、体验、判断、认识、实践成功与受挫,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并不是单纯为了减轻我们老师的负担,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寄宿学生自我管理是寄宿生管理的基本要求。

自我管理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教师个别管理上的不足,又能充分利用学生本身资源,发挥班集体平行教育的力量。寄宿生管理中也是如此。

(二)寄宿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影响事物或事情发展的因素有内因也有外因。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因。对学生进行管理或引导进行自我管理,目的并不在管理本身,而是要让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受到教育。引导自我管理,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基本途径。通过外部的管理,强化学生行为,达到学生内部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有良好自我管理习惯的学生和班级,往往能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

(三)寄宿学生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形成集体观念。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但在目前的教育中,有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相当部分中小学生在家都是“小皇帝”,他们不用做任何的家务活,铅笔家长削好,上学、放学家长背书包,寄宿学生一周洗一次衣服(周末把所有换洗的衣服全带回家),大学生因生活不能自理或受不了“苦”而辍学的也为数不少……家长的“包办代替”致使孩子连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都没有,同时也剥夺了孩子实践的机会,不利于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在寄宿生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育现实中,我们也不难观察到,越是善于自我管理的学生,越是具有责任感和集体观念。

二、寄宿生自我管理的现状

(一)制度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差。

农村生活通常比较自由散漫,作息时间无规律,更谈不上所谓的遵守规章制度,尤其是“留守儿童”、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缺乏父母的看管与教育。这导致他们制度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差。如他们或因上网迟到、旷课,或爬围墙外出,或夜不归宿。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自我管理能力不强。

由于学校扩招造成学校人数的增加,生源除县城学生外,还有相当数量来自各个乡镇的学生,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农村学生缺乏良好的纪律、卫生、文明礼貌等行为习惯,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自我管理能力不强。

(三)家长关爱责任缺失。

农村寄宿生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和亲情关爱。一些寄宿学生家长外出打工,一年才回家一、两次,致使孩子长时间得不到亲情和关爱。这是造成部分寄宿学生性格怪癖,不合群,成绩不好,没有上进心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因为离开家庭刚开始独立生活,自制能力差,自理能力低。近年来,农村学校教育有了较大改观,致使农村家长过分依赖学校,一句“孩子到学校就交给你们老师了”就放弃了自身应尽的教育职责。

三、提高寄宿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学习规章制度,树立自我管理思想。

无规矩不成方圆”。新生入学第一周,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应组织寄宿学生学习学校寄宿生管理条例或各项规章制度并逐条向学生详细解释,让他们了解学校的要求及不遵守纪律带来的安全隐患、不良影响及相关处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思想进而自觉遵守纪律。

(二)细化规章制度,强化自我管理意识。

在学习学校寄宿生管理条例或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班主任应组织寄宿学生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讨论并建立起具体且利于操作的班级宿舍管理制度。绘制简要又带有清晰、客观的表现说明检查表,通过观察检查表监控学生在校的学习、纪律、行为习惯等。每个宿舍要设立有宿舍长,宿舍长具体实施本宿舍的管理。包括当天宿舍内务情况的记录、清洁卫生状况记录、午休和晚休的考勤及突发情况的记录等。宿舍长每天向班主任汇报,班主任要及时妥善处理。班主任在开学后的前一、两个月需要每天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跟踪和管理。这样在教师监督和管理下,逐步帮助学生规范行为,强化自我管理意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指导工作,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老师重在引导。如果离开了老师的引导,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操作,之前制定的班级宿舍管理制度,选出的宿舍长将会成为虚设,那么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在刚开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时候,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和引导,善于发现他们出现的问题,从而逐步地帮助他们积累自我管理的方法。

为了有效提高寄宿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就必须加强行动指导,在具体的行动细节中提供帮助和指导寄宿生进行自我管理。为此,班主任必须搜集多方“情报”,全面掌握寄宿生的自我管理情况,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动向实时了解。具体做法是:

1.精心培养班干部,搭建老师和学生的交通站。每个宿舍除了选出一个大胆、有责任心的学生作为宿舍长记录与汇报情况外,班主任还应在每个宿舍指派一名有正义感的、信得过学生作为“情报员”,以便第一时间了解寄宿生更真实的表现,更好地进行管理和处理一些问题,尤其是学生思想的疏导、学生之间矛盾的化解。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充分利用学生本身资源,发挥班集体平行教育的力量不露声色地向学生渗透着自我管理思想,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能力。

2、班主任要走进宿舍,深入了解学生,全方位地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班主任单方面无法处理的报告学校领导,由学校领导协调处理。

3、班主任要加强与宿舍管理人员的联系,通过宿舍管理员了解本班学生休息纪律和内务卫生情况,使自己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更有针对性,效果更显著。

4、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争取多方力量管理和教育孩子。平时,我与学生家长联系时通常向他们汇报孩子的在校思想、学习或表现,尤其是进步或取得成就的方面。通过阳光家访、电访让家长感受孩子成长与进步的喜悦。同时,班主任也告诉他们这与父母平时教育是分不开的,有着他们很大的功劳,以此让家长明白: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的职责也是家长自身应尽的教育职责。周末,我要求寄宿学生回家时书写请假条,回到家第一时间向家长和老师报平安,以此减少或杜绝寄宿生请了假却不回家而在网吧彻夜上网的现象,排除安全隐患。

(四)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是一手包办整个活动,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有些活动教师甚至可以大胆放手,由学生自己尝试设计活动方案,组织和策划整个活动,评价活动结果。这样既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五)召开主题班会讨论、反思自己行为,巩固自我管理成果。

1、班主任利用“晨会”和“宿舍长会”对做得好的给予正面表扬,实施赞赏教育,促使行为习惯正强化,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2、定期召开班级“讨论会”。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重新学习学校寄宿生管理的有关规定。对照规定逐一列举班级寄宿生存在的问题(包括思想、纪律、学习、卫生、宿舍内务管理等方面),谈谈目前存在问题的危害性,为学生改掉陋习提供建议,以逐渐减少存在问题,讨论如何把本宿舍建立成为班级乃至学校具有强的凝聚力的集体。同时,一起发现那些自我管理能力强,习惯养成良好的寄宿生,或自我发现自身存在的良好品质,做好正面宣传,为他人提供榜样。通过讨论手段,总结提炼好的方法,帮助学生内化为自我管理并使之成为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总之,只要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认真抓好班队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切实地帮助寄宿生做好自我管理,并不断地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那么我们的班级内宿生管理就能实现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从而实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标。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