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俞穴功能详解

发布时间:1714173066

五俞穴功能详解
肝经的五俞穴
肝经的“井”穴是“大敦”穴(大脚趾尖靠近二脚趾的侧端,甲根边缘的凹陷处);属“木”。此穴多采用艾灸的方法,主治:疝气、阴痛、阴缩、尿血、崩漏、月经不调、小腹痛。
肝经的“荥”穴是“行间”穴(在第一和第二脚趾之间的凹陷处),属火。这个穴位在中里老师的书中也做过详细的介绍,配合“太冲”穴(大脚趾和二脚趾缝隙向足背方向4厘米处)向“行间”穴方向推按,能起到消除肝脏郁结之气的作用;具有疏肝、利胁、调理肠道和治疗疝气等功效。如:口苦、牙痛、口腔溃疡、腮肿、舌尖长泡、两肋胀痛等均可归它治疗。
肝经的“俞”穴是“太冲”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向足背方向大概三个横指处),属土。它在中医上有时也叫“消气穴”。当你发烧无汗的时候它可以帮你发汗;当你紧张的时候它可以帮你舒缓;当你昏厥的时候能将你唤醒;当您抽搐的时候能帮你解除痉挛。
肝经的“经”穴是“中封”穴(勾脚尖,在脚脖子上有条大筋会突出来,就在内踝骨和这条大筋之间的凹陷处),属金。“中者,正中也;封者,封堵也。”意思是肝经的血气到达此处后会变得流速缓慢,温度也会变冷。主治:腰痛,遗精,疝气,阴茎痛,胸腹胀满,小便不利,黄疸,足冷,内踝肿痛等症。
肝经的“合”穴是“曲泉”穴(屈膝,大腿后面绷劲时有条筋,就在筋和膝盖内侧骨之间的凹陷处),属水。“曲者,隐蔽也;泉者,泉水也。”意指肝经气血的会合之处。因为

肝属木,“曲泉穴”属水,水又能生木;所以,此穴既能滋阴又能祛湿,在中里老师的书中把它说成是“杞菊地黄丸”和“二妙丸”的综合体,真是“一语破天机”啊!主治范围也很多,配合肾经、脾经的穴位还能治疗:阴挺、阴痒、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产后腹痛、遗精、阳痿、疝气等妇科和男科疾病。
心包经的五俞穴
心包经的“井”穴是“中冲”穴(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用于治疗昏迷、中暑、心绞痛等。
心包经的“荥”穴为“劳宫”穴(握拳,中指尖下),属火。主治发热无汗、口臭(腥味)、晕车、虚喘等症。意为“劳累了去宫殿里休息”,当感觉到疲惫气短时按按“劳宫”穴会很快恢复体力。
心包经的“俞”穴是“大陵”穴(五指并拢,掌心对着自己,手指尖朝上时在腕部会出现两条筋,此穴就在腕横纹两筋中间缝隙处),属土。它也是心包经的“原穴”,因为心包经属“火”“火生土”;因此,此穴不但能管理心脏还能调理脾胃。如胸肋疼痛,急性胃疼,消化不良,呕吐等都是它的治疗范围;配合“劳宫穴”还可治疗心绞痛和失眠等症。
心包经的“经”穴是“间使”穴(在掌心下腕横纹中点向大臂方向四横指,两条筋的凹陷处),属金。“间者,间接也;使者,指使、派遣也。”是指心脏有病时它可以间接的给你传递信息提起你对疾病的注意的意思,也可以说它是心脏派出来的求救使者。它就像“牛黄清心丸”一样可以化痰清淤,醒脑开窍。主治:心痛,心慌,胃痛,呕吐,烦躁,癫痫,疟疾,腋下肿大,肘部痉挛,手臂疼痛等症。

五俞穴功能详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