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文化底色,创建特色学校

发布时间:2015-04-13 19:29:41

打好文化底色,创建特色学校

    “教育要改革,理念必先行”。中小学要坚持特色办学理念、走特色办学之路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学校的现实生存的迫切需要,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开展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有许多的感悟,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引导,扎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经典文化、课程文化、科研文化、环境文化等一系列文化建设培育特色学校的精气神,努力开拓,不断创新,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彰显文化底蕴,提炼精神特质,蕴育人格素养,在学校文化建设底色上创建办学特色。下面是我的点滴感受。

 一、经典文化底色蕴特色之魂

    中华经典诗文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蕴高远,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诵读中华经典,不仅能通晓人生智慧,更能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我校以经典文化底色蕴特色之魂,全力营造“书香校园”的环境,让校园处处弥漫经典书香。以“诵读中华经典,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经典活动,让广大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经典阅读的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努力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构建师生理想的精神家园。

 

根据教育局对活动类课程安排的指导意见,我校结合实际,每天早晨安排课前二十分钟时间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让经典陶冶学生情操;从活动类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节课进行写字教学,夯实学生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写字水平。

 二、传统文化底色植特色之根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可谓包罗万象,涉及到人们生活领域中的各个方面,

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学校教育之根。我校依托石州特色文化,让学校文化这棵大树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为此,我校将创建特色学校的主题定位为“文化濡染心灵礼仪修身立人”

让文化濡染学生心灵,这一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把文明礼仪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学生文明素质,形成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氛围。

 1们把具有乡土艺术特色的剪纸引进校园,请民间乡土艺人来学校教学,有助于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展。

 2我校依托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寻找石州文化、感悟石州文化、实践石州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并结合学生的德智体美等表现,评选“文化之乡好学生”以此为载体,带动各项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活动,从而开发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以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增长知识,开发潜能,提高整体素质。

 三、环境文化底色展特色之神

    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如同特色建设的外衣,也应该彰显学校的个性,显示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特色。环境营造着文化氛围。师生自创的标语,定期公布竞赛成绩的板报,教室里学生自创的剪贴画报,„„看上去漫不经心的几笔,其实是师生精心思考后留下的浓重画笔。

    我校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规划,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特点的显性标志。

 1、在教学楼主体位置设置大型标语,展示学校特色建设主题和办学理念。

 2、结合学校环境构筑三条“德育墙”,除设置守则、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外,在学校前院创建以“石州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长廊,彰显本土文化和特色活动。

 3、在宣传栏内开辟作品栏,悬挂学生的剪纸、美术、书法、电脑作品、手抄报等;布置“文化石州”展室,展示学生收集、整理、创作的本土文化作品,让学生在实践中品味本土文化的精髓,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

  4、教学区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名言警句,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如校训、校风等内容,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

 四、礼仪文化底色现特色之气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为此,我校在开展经典诵读、写字教学、口算等基本办学特色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选择“文化濡染心灵,仪修身立人”特色办学切入点,把开展“寻找石州文化、感悟石州文化、实践石州文化”活动与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机结合,让我们的学生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文明的礼仪举止,两者相得益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成为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1、从“把话说好,把路走好,把课上好,把字写好,把操做好,把地扫好”

起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好习惯(做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的养成将有助于孩子们一生的成长。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活动,离不开这些最基本的行为动作。虽然每个学生的行为动作都不一样,但是总有个规范。因此,我们将“六好”大行动的要求挂在德育墙上,将具体细则下发每个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逐步使之内化为学生的个人习惯。

 2、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好习惯。孔子曰:“道之以正,齐之以礼”。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我们发挥广播站、校园网、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要求学生知晓与养成如下礼仪:称谓礼仪、问候礼仪、尊师礼仪、同学礼仪、升旗礼仪、穿着礼仪、行走礼仪、集会礼仪、赛场礼仪、餐桌礼仪、待客礼仪、做客礼仪、假日旅游礼仪等。通过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从他律走向自律,由被

动走向自觉,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

 五、课程文化底色养特色之血

    一个学校的人文精神必然是体现在师生所有的工作和生活当中的,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几个优势项目上,是不可能以此为契机建设特色学校的。因此,我们决定以课程文化建设为中心,全面拓展特色学校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特色学校建设离不开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离不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我们积极开设以“乡土剪纸”为主要内容的“艺术篇”校本课程,另一方面,我们认真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及各年级学生特点,积极开设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篇”和开展礼仪教育为主题的“礼仪篇”等多种内容的校本课程,创编校本教材,不断塑造师生的创造品质,打造学校文化品牌。我们注重在活动中锻炼人、培养人、造就人,不断增加学校活动文化的内涵。近两年来,除定期的写字比赛外,我们在师生中还开展了“书香溢校园”读经典活动、走进石州、文化石州、手抄报评比、口算比赛、文艺会演等大量的活动,使学校的活动课程内容不断充实,品位与效果不断提高,从而有效推动特色学校的建设。

     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但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总结,那么,我们的特色学校建设和与之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不断跃上新的台阶,素质教育也一定会在新时期不断深化。

 

打好文化底色,创建特色学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