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与罗浮山

发布时间:2011-10-05 15:46:10

葛洪与罗浮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葛洪仙迹遍江南,他为诸多名山增辉。拙文葛洪在广东指出,葛洪除在广州和罗浮山炼丹外,在广东始兴、德庆等地均有葛洪遗址。在国内,还有杭州西湖旁的抱朴道院,亦称葛仙庵、抱朴庐,相传为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设炉炼丹修炼之所,旧时与黄龙、玉皇合称西湖三大道院。抱朴之名,来自道教教义,即保守本真,不为物欲所诱惑,不为世事所困扰,雍容超脱,所谓行道归朴,有点返朴归真的味道。抱朴也是葛洪的自号,足见其平生志向。广西都峤山是我国道教第20洞天,相传葛洪也曾在山中炼丹。公元357年至361年,葛洪云游三清山,在此节庐修道,三清福地至今还留着他当时炼丹留下的痕迹。在湖北省鄂州市洋澜湖畔有葛山,而葛店比葛山更为出名。葛店在鄂州市城西,相传葛仙人骑梅花鹿云游天下,曾栖息于此,炼丹采药,医治群众疾病,故得名葛仙镇,后又称葛店



  博闻深洽 著富班马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勤而无获矣。这是葛洪在治学上的一句名言。葛洪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祖父在三国时代曾是吴国的大官,父亲也做过吴国的大官,投降晋国后,还做过中等官吏。葛洪十三岁那年,父亲死于太守任上,家庭失去经济支持,只有和两个哥哥种地过日子。后遭兵荒马乱,葛洪家的财产和先人留下的书籍全部丧失,更激发起他读书的决心。葛洪从小就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没有书,就到处向别人借书来读,无钱买笔墨,就拿木炭在地上练写字。他有时上山砍柴卖钱来换取纸笔,抄书诵习。有时要跑一二百里地去借书,求情说好话。从16岁读儒家的孝经论语等书开始,广泛地阅读了许多书,从经书、史书到杂文,凡能借到的书都认真地读。后来还学习望气卜卦



  葛洪经过长期的刻苦自学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据《晋书》中的葛洪传介绍,葛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这就是说,葛洪的学问很丰富,在江南是无人可比的,他的著作比班固和司马迁的著作还多。《晋书》里列举他的著作有,《抱朴子》内篇116篇,碑诔诗赋100卷,移檄章表30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10卷,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使杂事310卷,金匮药方”100卷,肘后要急方”4卷。一个人有这么多的著作,抄述了310卷书,可以想像他是很勤奋的。由于历史较长,时局动乱,葛洪的许多著作多有失散,这给全面、深入地评价葛洪带来一定困难。经过专家的认真考证,认为至今有书并确信是葛洪所著的书至少有下述四种:《神仙传》、《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肘后备急方》。



  穷九丹术 化学先驱



  现略举数点以说明葛洪对化学的贡献:



  一、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丹砂即硫化汞,加热即分解得到汞和硫。汞与硫磺化合又生成硫化汞。这实际就是化学中的分解化合反应。采用硫化汞制水银,葛洪是最早详细记录这一反应的人。



  二、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大概指含硫酸铜的胆矾,以曾青涂铁即以铁器和硫酸铜的溶液起作用,铁置换了硫酸铜里的铜,故铁的表面附有一层红色的铜。葛洪进而说:外变而内不化



  三、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为铅。这是说铅可以变为铅白,即碱式碳酸铅,铅白又可以变成赤色的铅丹,即四氧化三铅:铅丹则可以变还为铅白,最后回复为铅。这表明葛洪对铅的化学变化作过系列实验考察。



  四、取雌黄、雄黄,侥下,其中铜铸以为器复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雌黄指As2S3,雄黄指As2S2,它们加热后均能升华。葛洪这段话就是对升华试验的描述。



  五、《抱朴子黄白》记载,葛洪大概曾制得外表象黄金、白银的几种合金,可能里面有不同比例的铜、铅、汞、镍等元素。



  六、《抱朴子仙药》明确记述了制取单质砷的方法:又雄黄……饵服之法,或以蒸煮之,或以酒饵,或以硝石化为水乃凝之;或以玄胴肠裹蒸之于赤土下;或以松脂和之;或以三物炼之;引之如布,如白冰。西方化学史家们都认为是1250年德国的马格耐斯(Albertus Magnus)以雄黄为原料首先制得了砷。葛洪用雄黄、松脂、硝石三种物质炼制得到砷。这里所述的炼砷原理即以氧化剂将含硫化砷的雄黄转变成氧化砷,再以富碳化合物,在高温下还原生成砷。



  七、《抱朴子金丹》太乙金液丹提到有效的溶金方法。此方含汞、三价铁盐、醋酸、硝石及玄明龙膏(是一种含氢氰酸的植物果实)等组分,确实可以溶解黄金。欧洲一直到十八世纪才知道用氰化物络合法溶解黄金。



  王明先生曾指出:葛洪在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初步孕育着物种变化的思想不能不归功于科学实验和细致观察。葛洪是道教丹鼎派最重要的倡导人之一,他开创了中医药中矿石入药的先河。所以,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 在地地道道从中国穿出来的。" 炼金术是中世纪的一种化学哲学的思想和实践,是当代化学的雏形。在谈论炼金术时不要忘记,炼丹术在八世纪是由中国传到阿拉伯,而当时的西欧还是一片黑暗。



  寻常草石 救治黎庶



  葛洪拜鲍靓为师。鲍靓魏晋时在广州任南海太守,他是最早把道教丹鼎派传入岭南的人物。鲍靓的女儿鲍姑,亦精于医道,从小深受道教影响。由于鲍靓器重徒弟葛洪,便把18岁的鲍姑许配给他,那时葛洪年过四十了。此后夫妻共同研究炼丹与医术。



  鲍姑一生几十年都是在广东度过的,为了采药、行医,她足迹遍及南海、番禺、博罗、惠阳等地。她的医术十分高明,老百姓都亲切称她为女仙鲍仙姑。后鲍姑患急病而死,后人在越秀山下建鲍姑祠纪念她,她用过的井被称为鲍姑井,又叫虬龙古井。可惜现在这祠和井都不复存在了。而三元宫内却建起了纪念她的鲍仙姑殿。鲍靓后来将女儿葬于罗浮山,山上的黍珠庵是为纪念鲍姑而建的。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隋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等,虽不是针灸专著,但却对针灸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经络早在《内经》就有了论述。但把经络循行,以绘图形式表现出来,使得经络由抽象的论述,变成直观的图画,在《内经》中并未发现记载。历代经络图谱从现存资料来看,最早记载有经络图的应是晋代。晋代医家葛洪《抱朴子杂应》中有这样一段话:又多今人以针治病,灸法...... 葛洪所著《抱朴子内篇遐览》中曾提到有《按摩导引经十卷》,惜已佚。但在《养性延命录》中,曾转引导引经部分内容曰:“……平旦以两掌相摩令热,熨眼三过,次又以指搔目四眦,令人目明。……又法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又法摩手令热,雷摩身体,从上而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热头痛,百病皆除。导引经的上述内容曾为许多书籍所推崇、引用。隋代的《诸病源候论》每卷之未,都附有导引按摩之法。当时,自我按摩作为按摩的一个内容十分盛行,它的广泛开展,说明按摩疗法重视预防,注意发挥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



  《肘后备急方》是葛洪完成的多种医学著作中至今留传于世的唯一一书,他原先著作《金医药方》100卷(已失传),因卷帖洽繁,不便携带,乃将其中救急、多见、简要实用的部分摘成《肘后备急方》3卷。本书在流传过程中,经梁朝陶弘景增补,改名为《肘后百一方》后来金代杨用道等再行增补一次,更名为《肘后备急方》今天看到的就是这个本子。



  在这本书的序文中,葛洪写道:诸家各作备急,既不能穷诸病状,兼多珍贵之药,岂贫家野居所能立办,因此,他决计选录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这种为方便贫苦患者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肘后方》现存8卷,14卷讲内病,包括心腹病、伤寒、时气、中风、水病、发黄等急性病;56卷讲外发病,包括痈疽、疮疥、耳目等病);7卷讲的是他犯病,包括虫兽伤、中毒等病;第8卷则是介绍一些备急丸散和牲畜病。书中突出之点是对某些传染病的认识达到了很高水平。葛洪对一些传染病还提出了预防方法,现在看来也很科学。总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是我国医药史中的珍贵文献,被誉为古代的中医诊疗手册



  青蒿素它是从晋葛洪《肘后方》有关绞取青蒿汁可治疗疟疾的记载获得的研究思路,1986年,青蒿素获得一类新药证书,其后双氢青蒿素也获一类新药证书。这些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发明奖和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肘后方》记载了他对各种病症长期观察的结果,其中有许多是医学文献中最早的记录。例如对沙虱病的记载,他在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把它的病原、病状、发病的地点、感染的途径、预后和预防都弄得较为清楚,还指出此病见于岭南,与今天临床所见竟无二致。葛洪首创地应用狂犬的脑敷贴在被狗咬伤的创口上,以治疗狂犬病的方法。狂犬脑中含有抗狂犬病物质,到19世纪法国巴斯德才作了证明。书中对天花(天行斑疮)症状、结核病(尸注、鬼注)等的记载,都是医学文献中最早的记录。他不仅明确记载了病状和发病过程,还明确无误地指出它们的传染性。所以,称他为传染病学专家,实不为过分。



  兼收儒墨 道术相依



  葛洪是道教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魏晋以前,道教理论缺乏体系。葛洪首次提出以的概念作为道教思想体系的核心。他开宗立言,对传统道教学说去伪存真,兼收儒墨名法各家之长,集丹鼎派仙道学说之大成,创岭南道教一派。葛洪在中国宗教史和学术史上卓有建树。他入罗浮时,《抱朴子》已经成书,因此,葛洪入罗浮山主要是从事炼丹,以实践《抱朴子内篇》理论,同时进行其他著述。



  我们要充分认识葛洪在道教理论上的贡献。一方面,他认为仙可学致,认为通过内修外养可取长生乃至成仙,他因此成为道家丹鼎派的代表人物。另一方面,葛洪沿用了《老子》的哲学范畴,同时给这些哲学范畴注入了神仙道教的内容,构建起道教的神秘主义本体论,这是葛洪道教学说的哲学基础。葛洪的道教理论还融入了儒家的纲常名教,宣扬道教徒应以忠、孝、全、信等儒家纲常为本,以修德行。因此可以说葛洪是道教开创时期官方道教理论的奠基人。



  葛洪所说的道家,就是指神仙道教。所谓神仙道教理论体系,即体现于葛洪《抱朴子内篇》。葛洪的神仙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吸收玄学思想,以为宇宙本原;2、不尊老子泛论,独尊还丹金液。葛洪反复论证神仙的存在及可学、可求,肯定其非虚妄之说;3、有因无而生,形须神而立。葛洪认为形须神而立,固形乃可以留神,神不离身,则可以永生;4、不必求速登仙,最好是止家不死。葛洪认为从人情而论,还是不汲汲于升虚为好,若幸可止家不死,作活神仙,就最美了;5、为道当先立功德。(神仙理论体系之确立http://www.taoistessay.org/articles/177/1/



  洞天福地 罗浮仙境



  道教的十大洞天分别是:



  第一, 王屋山洞,号小有清虚天。在王屋县(今山西垣曲、阳城和河南济王屋山洞,号小有清虚天。在王屋源等县之间);



  第二, 委羽山洞,号大有空明天,一作)。在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三、 西城山洞,号太玄总真天。未详所在,陶弘景《登真隐诀》疑在终南太一山,杜光庭云在蜀州;



  第四、 西玄山洞,号三玄极真天。亦莫知其所在。杜光庭云在金州;



  第五,青城山洞,号宝仙九室天。在青城县(今四川都江堰市);



  第六,赤城山洞,号上玉清平山(《天地宫府图》一作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唐兴县(今浙江天台);



  第七,罗浮山洞天,号朱明耀真天耀,一作)。在博罗县(今属广东);



  第八,句曲山洞,号金坛华阳天。在句容县(今属江苏);系上清道坛,茅山宗本山;



  第九,林屋山洞,号左神幽虚天(《天地宫府图》作龙神幽虚之洞天)。在洞庭湖口,而杜光庭则称在苏州吴县(今属江苏);



  第十,括苍山洞,号成德隐玄天。在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主峰在临海县境内)。



  三十六小洞天是相对于十大洞天而言。《天地宫府图》云: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序》引《龟山玉经》则谓,三十六洞天别有日月星辰灵仙宫阙,主御罪福,典录死生,有高真所据,仙王所理。三十六洞天一词,始见于东晋上清派道书。《真诰稽神枢》云: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三十六小洞天依序是:霍桐山洞、东岳太山洞、南岳衡山洞、南岳衡山洞、北岳常山洞、中岳嵩山洞,第七,峨眉山洞,名虚陵洞天。在嘉州峨眉县(今四川峨眉山市)等。



  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理,其间多得道之所。据《云笈七签》卷廿七所载:第三十四福地是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东晋咸和年间(326-334),葛洪到罗浮山创建了白鹤、都虚、孤青和酥醪等4座道观。南北朝时萧誉把佛教引上来。全盛时期罗浮山上有91822庵之多,其中影响较大的道观有冲虚、白鹤、黄龙、九天和酥醪等;佛寺有华首、明月、龙华、宝积和延祥等。故有神仙洞府之称。



  冲虚道观是罗浮旅游风景区的主要景观,可以它为中心,依次顺着线路游览南观、华首、黄龙观、延祥封、卓锡泉、五龙潭、九天观、白瀑布和酥醪观等风景点。



  冲虚观位于罗浮山东麓,朱明洞南。观坐北朝南,主体是一套四合式庭院的木石建筑结构,包括山门、正殿和两廊,加上附属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为4400余平方米。晋咸和中,葛洪至罗浮山炼丹,从观者众;遂置四庵,山南的为都虚,又名玄虚,后改名冲虚。晋义熙初始为词,唐天宝中置守祠十家,宋元佑二年哲宗赐冲虚观匾额。清嘉庆七年观毁于兵燹,由道人陈圆琅重修。光绪年间又由住持募化重修。观内的三清殿,供祀道教的最高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还配祀葛洪,伴以黄野人和传说中的巡山哑虎,另还配祀被仙化了的历代岭南道家朱灵芝、华子期、鲍靓、苏元朗、罗万象、单道开、轩辕集、黄励等。冲虚观为岭南历史最久且最为着名的道观。历代在岭南活动的道家,大多都驻足冲虚观,,更使冲虚观名声卓著。



  据全国道教协会副会长赖宝荣介绍,冲虚观有1600多年的漫长历史,留下了大量古迹,名人遗址、古塑、古井、古木、古牌、古匾、古刻如繁星点缀冲虚观内外,而且大多保存完好,所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30座重点宫观之一,在广东仅冲虚观获此殊荣。解放后,周总理曾亲临罗浮,特批用20两金箔对三清神像刷新。文革时,周总理明确指示保护冲虚观,使其得以逃脱浩劫。



  从冲虚观往西乘车约20分钟即到黄龙观。车盘山而上,仰望,山腰处的黄龙观宛若在云深之处。一座古朴典雅的牌坊,雕梁画栋,迎客入山。



  黄龙观是罗浮山建筑最宏伟的道观。长廊殿宇、互相勾连,巍峨宫观与青山白云、奇峰灵岩融为一体。黄龙观后山,有朱砂井及另一洗药池等遗迹,相信亦与葛洪有关。



  黄龙观是清代康熙年间冲虚住持张妙升所创建。建筑时间不足300年,但观址却是葛洪西庵故址,以承袭葛洪仙名。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黄龙观后的古树被砍伐烧炭,观中铜铁之物尽被收去炼钢。到文革期间,黄龙观殿宇尽毁,只有败瓦残垣遗在草丛中。



  1992年春,香港青松观与博罗县政府签订了重建黄龙观协议书,拨巨资在原址重建黄龙观。这一浩大工程耗资5000多万元。199510月初八下午二时黄龙观举行盛大的开光庆典,此后这里又增建了黄龙大道、慈恩亭和大型牌坊,至今耗资已超亿元。



  广东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博罗县作家协会主席鄔榕添指出,黄龙观上的一块匾额题道罗浮山第七洞天这一题刻一下子把罗浮山在我国道教上地位整整下了一个等级。他还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罗浮山第七大洞天。(南方都市报,2006.06.27第七洞天实指第七小洞天,即峨眉山洞。就是说,把大洞天降为小洞天。真是既表错情,又自我矮化!依我看,叫罗浮山第七大洞天,也不太确切。因为罗浮山内有洞天奇景18处,这样叫法可能被误为罗浮山中的第七大洞天。因为罗浮山是道教的第七大洞天,不如就称罗浮山洞天



  重塑名山 任重道远



  罗浮山的知名度之所以与日俱增,得益于葛洪的名气。但罗浮山目前仍存在文化内涵不足、旅游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处于游无文化、住无星级、食无特色、娱无档次、购无精品的粗放经营状态。几年前张德江到惠州视察时就指出罗浮山在文化底蕴挖掘和文化建设方面的欠缺。为此博罗县委、县政府对如何打造葛洪文化品牌进行了研究,认为要以全新的文化视角,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提升罗浮山的名气和品位,擦亮罗浮山品牌。



  和20年前相比,罗浮山风景区多了东纵纪念馆,增加了一处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景区附近多了许多商店和娱乐设施,在墙上增贴老子的道德经,在观内多设数处功德箱。几年过去了,打造葛洪文化品牌的进展不尽人意。



  要打出葛洪文化品牌,还要旅行社和导游的配合。如某旅行社罗浮山一日游,在主景区冲虚观,导游让大家自行参观,在车上和冲虚观中未听一句有关葛洪事迹的讲解,导游既没有带大家看就近的炼丹灶和洗药池,更没有参观葛洪墓。与罗浮山宗教文化旅游专线:游览白莲湖-会仙桥-冲虚古观-炼丹灶-冼药池-东坡亭-飞来石-仙人床-登狮子峰-黄龙观,显然不同。



  改变游无文化,还要从小事做起,现以参观黄龙观为例。重建黄龙观费资超亿,但景点简介书却未认真勘误。如文中有可媲美飞流直下三千的香庐,应是化用李白《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此处香炉乃指香炉峰。简介中香庐显然为香炉之误。还有简介中多处出现在一行的首字为标点符号,此为排版的大忌。如用电脑打字本来可以自动调节,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开展宗教旅游已成为旅游新时尚之一。在广东,佛教旅游当推六祖惠能之旅,道教旅游则首推葛洪之旅。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大洞天已经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有的已辉煌不再,而广东罗浮山形势良好,罗浮山已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潜力巨大。据介绍,佛山仙湖葛洪文化园也将以葛洪道教养生文化为主题,围绕道教文化道教养生中医养生四季养生做文章,集中展现葛洪生平足迹、事件、贡献、道家养生思想的葛洪纪念馆和以展现养生饮食文化为内容的药膳餐厅。两个旅游点同打葛洪牌这就需要协调。据悉,罗浮山将树葛洪塑像,迎接四方宾客。不禁咏道:火炼千石成黄白,水洗百药驱病灾。抱朴骑鹤归紫府,道存幽洞迎宾来。

 

葛洪与罗浮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