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与否治疗退变性腰椎疾患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8 01:50:18

作者:刘成恩,李人河,樊仕才,胡志强,李玉春,陈英,李兴邦,汪亮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对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与否术后病人的疗效比较分析,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在老年退变性腰椎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退变性腰椎疾患需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a组先行椎弓根钉钉道灌注稍黏稠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每钉道2~3ml后进行常规椎弓根钉固定加植骨融合术,b组常规椎弓根钉固定加植骨融合术,分别对术中椎弓根钉把持力以及采用joa临床腰椎手术评分系统、x线片滑脱复位的boxall标准及椎体间骨性融合的cook等标准对疗效进行综合评定。结果40例患者都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随访8.4个月。a20例患者中术后全部主观满意,术后采用joa评分标准评价,总体优良率为90.87%,术后x线片根据boxall指数标准,复位优良率为100%,植骨融合率100%,植骨融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为3.7个月;b20例患者中有17例术后主观满意,满意率为85%,术后采用joa评分标准评价,体优良率为81.56%,术后x线根据boxall指数标准,复位优良率为80%,植骨融合率80%,植骨融合时间为3.2~8个月,平均4.8个月,1例术后3个月因椎弓根钉松脱施行骨水泥强化加增粗椎弓根螺钉翻修术,术后主观满意。结论椎弓根钉经骨水泥强化后的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术式,可明显减少术后内植物的失效,提高初次手术的成功率。术中应注意防止骨水泥的外渗漏,减少骨水泥固化过程中发热对周围组织的灼伤;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比较。
老年退变性腰椎疾患大多是因为骨质疏松及椎旁软组织的松弛所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老年退变性腰椎疾患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对于症状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大多数外科医生主张行手术治疗。从过去的椎板切除减压加关节突外植骨融合到目前的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等,临床效果优良率显著增加。但是随着手术量的增加,临床也常有因椎弓根钉内固定松脱病例的报道。对于椎弓根钉松脱的翻修手术仍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为了提高初次手术的成功率,对于老年退变性腰椎疾患的患者,在施行plif手术中,有医生采用骨屑或
骨条填充钉道后再行椎弓根钉的植入,有的采用加大固定螺钉的直径以期获取椎弓根钉更大的把持力,但稳定效果不清楚。pfeifer[1]报道用骨屑或火柴棍状骨填充钉道并不能明显增加螺钉的轴向拔出力,单纯加大螺钉直径也不能提高椎弓根螺钉在骨质疏松椎体中的稳定性。随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广泛应用于临床,也逐步被推荐用于脊柱外科的椎弓根钉内固定[2]。樊仕才等[3]的尸体标本实验数据统计表明,椎弓根钉经骨水泥强化,能明显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抗疲劳能力以及固定强度。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的作用目前已得到许多学者和专家的认同,现就我院自20067月至20095月采用经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的plif手术20例与常规plif术式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7月至20095,共收治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40,均有明显的腰腿痛症状及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术前x线片显示腰椎均有不同程度的滑脱,动力位x线片显示滑脱椎体间存在明显不稳定,ct扫描显示滑脱椎体间椎间盘均有突出,1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其中男7,年龄62~73,平均66.8;33,年龄58~70,平均63.3岁。随机分成ab两组,a20,女性17,男性3,l4~5l5s1ⅰ度滑脱19,伴有椎管狭窄8,伴有狭部裂1例,l4~5ⅱ度滑脱伴狭部裂1;b20,女性16,男性4,l4~5l5s1ⅰ度滑脱19,伴有椎管狭窄症7例,l5s1ⅱ度滑脱伴狭部裂1例。
1.2手术方法
b组采用常规plif术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保留棘突全椎板切除减压及侧隐窝扩大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术后卧床4~6,双下肢直腿抬高功能训练。a组在置椎弓根钉前每钉道注入稍黏稠流体pmma骨水泥,骨水泥溢至骨面止,2~3ml
若超过3ml仍未到骨面,应注意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即将椎弓根钉拧入并调整钉的位置,确保连接杆的安装,然后施行与b组相同的常规plif术式。对于合并狭部裂的患者,先将狭部裂椎体游离的椎板切除,直视下用探入器探出钉道后注入pmma水泥约2ml溢至椎弓根骨面止。注入骨水泥前一定要保护好椎管内组织及周围软组织。
1.3随访方式及内容
全部病例均采用术后门诊复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8.4个月。所有病例术后6个月内每月复诊一次,若有不适随诊;随访内容为:患者的主观满意度、术后症状及腰部的活动度、术后腰椎正侧位x线片,术后3~6个月摄一次腰椎动力位x线片,6个月植骨未融合的,继续每月门诊复诊一次。
1.4评价方法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术中、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主观满意的比较及术joa评价、x线片boxall指数比较、术后植骨融合率及融合时间比较等综合评价。joa评分系统[4~5](0~29,满分29,小于10分为差,10~15分为中,16~24分为良,25~29分为优,随访评分低于术前说明无效。手术疗效=[(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75%以上为优,50%~74%,25%~49%为可,25%以下为差。x线片boxall指数标准[6]:相邻椎体后缘整齐,柱生理弧度恢复,椎体间高度达正常。椎体间骨性融合采用x线片cook[7]标准:可见融合节段间有连续性骨小梁所形成的骨桥,椎弓根钉及椎体间植骨区无硬化、透亮带,同时在动力位x线片上融合节段无相对移位,三者缺一即视为未能成功融合,或原融合节段间形成假关节。按标准分为融合、固定(固定在位、融合节段无骨小梁形成和失败。腰部的稳定性采用术后动力位x线片进行对比分析,即术后固定节段过伸位片与过屈位片进行比较,固定节段上位椎体的下后缘与下位椎体的上后缘有无距离的改变,无改变说明固定节段稳定性良好,反之则存在微动或松动的可能。

2结果ab两组患者均得到有效的随访,随访期6~18个月,平均8.4个月。a20例患者术后主观均满意,满意率为100%,术后joa评分总体优良率为90.87%,术后x线片boxall指数标准复位率为100%,植骨融合率为100%,融合时间为3~6,平均3.7个月。术后腰椎侧位动力位片显示,20例病例中,固定节段过伸与过屈位片的椎体后缘均维持不变,随访至6个月时有1例出现活动后腰部脆弱无力,有疼痛不适,动力位x线片出现上一节段不稳定,典型病例为一62岁男性患者,像学资料见图1~2b20例病患中,术后有17例主观满意,满意率为85%,术后joa评分总体优良率为81.56%,2例术后症状改善,1例术后无明显改善,术后x线根据boxall指数标准复位优良率为80%,植骨融合率为85%,植骨融合时间为3.2~8个月,平均4.2个月。其中1例植骨吸收,1例植骨固定,2例术后有椎间隙的丢,术后腰椎侧位动力位片显示,固定节段过伸与过屈位片椎体后缘不能维持不变,上位椎体下后缘与下位椎体上后缘比较,过伸位上位椎体的下后缘比过屈位下位椎体的上后缘向后滑移约1.5~2mm,其余动力位片固定节段都能维持不变。1例内植物不良在术后第87天弯腰时出现松脱而行翻修手术,术中采用骨水泥强化并加粗螺钉直径以提高螺钉的把持力,术后患者主观满意。术后两组随访结果见表1~4。表1两组病例术前及术后随访至6个月joa评分结果,2两组病例术后主观满意及joa评定指标结果,
3两组病例术后boxall评定指标结果,
4两组病例术后cook评定指标结果(
3讨论
3.1术中比较分析
老年退变性腰椎疾患主要是因骨量的减少以及脊椎周围软组织松弛所致的腰椎间不稳定、

小关节的退变增生,许多患者只有通过手术才能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常规术式在复位过程中大多因骨质疏松不能完全复位,在提拉过程中因骨与钉的接触面积有限,把持力不够,滑脱的椎体不易复位,强行复位易出现松脱现象,用椎板钩在同一平面加强椎弓根钉固定可显著改善固定刚度且不受骨质疏松影响[5]。但对于退变性滑脱患者,主要的手术方案是椎管减压以及植骨融合,无法同时使用椎板钩进行加强。采用pmma骨水泥强化后,因骨水泥为流体,可渗透到骨小梁间,形成许多伪,再在椎弓根钉的挤压作用下,骨水泥的伪足明显增加,骨水泥固化稳定后,-水泥-钉形成一体,椎弓根钉经骨水泥强化后,可显著增强椎弓根螺钉的轴向拔出力、抗屈强度,从而减少周期横向负荷,即通过骨水泥强化,不仅能提供脊柱的即刻稳定性,还能显著增加固定节段脊柱的抗疲劳能力[6~8]a组手术中在器械固定过程中感觉螺钉的扭距力显著增加;a组平均手术时间150~180min,b组常规术式延长15~30min,主要增加向钉道内灌注骨水泥过程及骨水泥的固化稳定过程所需时间;a组平均术中失血量400~800ml,b组常规术式350~800ml无明显差异。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与否治疗退变性腰椎疾患临床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