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全史》看清朝的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15-11-21 08:32:38

从《清朝全史》看清朝的历史变迁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入主中原并建立的大一统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清朝统治者为东北的爱新觉罗氏。从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到1912年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历时276年,共有十二帝。清朝灭亡,这也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

在这一时期,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局面得到巩固,中国的版图基本上已奠定,同时君主专制也被发展到顶峰,资本主义萌芽也开始出现。但是清朝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政策、思想停滞,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也使得清朝成为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

一. 满族源流

提及清朝,就不得不说到满族。满族又自称“满洲”(在满语中所指的是“高贵、贵胄”之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名族。

(一) 先秦时代

在先秦时期,满族的先祖称为肃慎族。

肃慎族,是东北最古老的名族之一。《竹书纪年·五帝纪》中说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虞,即舜帝;夏,即公元前2100年建立的夏朝。也就是说,早在4000多年前,肃慎族人已定居在白山黑水之间(泛指东北地区)。

肃慎族在人种上属蒙古人种,与中国远古居民有着血缘关系。在华夏族共同体形成的同时,肃慎族的共同体也在形成。综合人种学资料、考古学资料和民俗学资料,目前出土的安图人、西团山文化和莺歌岭文化,距今约3000年,相当于西周,很可能是肃慎族所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

(二) 汉晋时期

挹娄便是肃慎族系在汉晋时期继肃慎称号后使用的第二个族称。公元5世纪以后,改号勿吉。挹娄族称出现于公元前1-2世纪时(西汉),“挹娄”这一词语,关于其含义有两种说法:其一,音近通古斯语“鹿”,为鹿之意;其二,音近满语“叶鲁”,为岩穴之穴的意思。

与秦汉时代相比,挹娄的活动范围仍在今辽宁省东北部和吉林、黑龙江两省东半部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内,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到南北朝那段时期,挹娄势力逐渐衰落,而与挹娄为同一近亲群体的勿吉势力兴起,虽然史书对勿吉记载见多,但挹娄还是存在的。

(三) 南北朝

在前文的介绍中,我曾提到勿吉这个词,没错,勿吉便是南北朝时期满族先祖的族称。

勿吉源于诸稽,是“窝集”的转音,满语为“森林”之意,东北人叫“树窝子”。勿吉人,就是林中人。在气候寒冷的东北地区,森林既是人们的好住所,也是他们狩猎、采集的好场所。

南北朝之初,勿吉人在松花江一带定居,一度加入了挹娄族。在长年征战中,挹娄族消耗了本部的实力,难以驾驭旧肃慎地的各个部落。5世纪初,勿吉人踏进了奴隶制的门槛,他们很快取代了挹娄族,成了肃慎文化、挹娄文化的继承者和光大者,从此名声享誉中原。而这一时期的勿吉人也与中原有了更加密切的联系。

(四) 隋唐时期

在中国的历史上,隋唐时期属中古时期,从时间上看它承前而启后,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当然这一时期呢,也是中国政治、经济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尤其是唐朝,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唐朝所拥有的先进政治体制、繁荣经济、发达的文化,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人类文明历史上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而在隋唐时期,满族先祖的族称为靺鞨。隋唐时期的靺鞨已拥有七大部落。其中以粟末这一部落最为强大,然而之后却败于高丽,随后依附于隋朝,逐渐与当地汉人融合,而白山、安车骨等部落则降于高丽。唐灭高丽之后公元696年,当地的靺鞨人和高丽遗民趁契丹人判唐时回归故土,其中由粟末首领大祚荣带领的一部到达了靺鞨故地,建立震国,后又不得不依附于突厥。公元707年,唐招抚大祚荣,双方和解。大祚荣被封渤海郡王,到第三世时,大钦茂被晋升为国王,与唐的关系愈加密切。渤海王国受中原文化影响,逐渐完成封建化,政治经济在不断发展,但从大玄锡开始已然走向了衰微,后被契丹打败,国亡。

(五) 宋辽时期

宋辽时期,满族先祖称为女真族。而女真族的形成与崛起则是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

辽代时,女真族分布范围较广,不同区域的女真族有着各自的名称,比如生女真、熟女真、鸭绿江女真、完颜部等等。随着女真族的不断壮大,辽王朝感到了不安,不仅派重兵防御,还不间断的打压女真族。

(六) 金朝

金朝是女真族所建立的中原王朝。女真建立金国之后,由于自身的不断强大,和不堪辽国的压迫,便开始了伐辽、建金、攻宋的征程。金朝历经十帝,最为鼎盛时期曾一度统治了大半个中国。经过中原文化的影响,金朝汉化明显,政治经济逐渐封建化。

(七) 元明时期

元朝时期,大多数的女真人成为汉人,彻底融入了汉族中。而明朝初至明中叶,未融入汉族的女真族被分为三个集团,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女真人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逐步统一女真族,,后努尔哈赤成大汗,沿用为国号,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八子皇太极继位,改女真族满洲族,满族逐渐形成。

二. 清朝的建立

(一) 清军入关

皇太极继大汗位之后,于1636年改国号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清太宗。1643年,皇太极驾崩,年幼的福临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掌控权力。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直抵京城,最终解除了明王朝在京的全部武装,明朝灭亡。之后,清统治者改变方针,称为明朝报仇,招降明王朝残余势力,共同绞杀农民起义军。同年520日,吴三桂遣人送书,请兵。吴三桂之一举动对于多尔衮而言无疑正中下怀,随后多尔衮以优厚条件引诱吴三桂率众而归,吴三桂同意并与多尔衮通过书信密切联系。由此看出,满汉贵族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军,已然勾结起来。

清朝势力逐步打压李自成农民军,最终被迫退出北京。依旧是1644年,在10月间,福临进驻北京,1030日,即皇帝位,标志着清王朝统一政权的确立。

(二)各地抗清斗争

满族贵族集团入关后,一方面拉拢汉族的上层,另一方面对汉族广大人民和中小地主采取民族高压政策。在这种民族高压政策下,广大人民成为主要受害者,同时也危及到了汉族和其他民族各阶层的利益。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在全国各地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清斗争,其中以李自成大顺农民军的抗清斗争尤为突出,但最终还是败于清军。

1644619日,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但这个政权毕竟还是太腐败了,清军势如破竹地攻下南京,弘光政权覆灭。紧接着清军南下,南明几个剩余政权不可避免地走上覆灭的道路。

把抗清斗争坚持到最后的是郑成功领导的海上武装。郑成功抗清部队与清朝一直对峙着,在经历了数次的失败后,郑成功决定暂避清军的攻击,把方向转向收复台湾,作为积蓄力量、继续抗清的基地。在收复台湾之后不久,郑成功便病逝了。但抗清斗争并没有就此打住,在清朝,大大小小的抗清斗争此起彼伏。

三.清朝的早期统治

(一)对以满洲贵族为核心的满汉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

1采取措施维护满洲贵族特权

为了维护满族贵族的特权,清朝统治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贵族垄断,汉族官僚不能参与,不仅如此,清朝在中枢机构中重用满族的贵族和官僚。虽说越到后来汉族官僚不断增多,地位也不断提升,但满族贵族依旧紧抓中枢机构的权力,从而保证满族贵族在政权上的特权地位。

2.笼络控制汉族地主阶级

满族统治者在入关之前已经确定了笼络和利用汉族降官、降将的基本方针。在入关以后,以“复君父仇”来号召,将汉族官僚的怒火转移到农民军身上。清朝统治者还以一系列的措施来表示对汉族前政权的“宽大”和“恩礼”,以此来减缓汉族官僚对新政权的抵触情绪。为了更好地拉拢汉族地主和知识分子,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尊孔活动。通过笼络汉族官僚,清朝统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巩固满族贵族的特权地位,因此,拉拢和压制是相结合的。所以在清朝统治逐步稳固下来后,态度便严峻起来,采取一系列措施压制汉族官僚。

(二)清初的经济政策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1.清初社会经济的恢复

清朝初期,由于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全国各地呈现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为了恢复社会经济,清朝一定程度地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也鼓励农民开恳荒田。这些措施呢,使社会生产有所恢复,阶级矛盾也有所缓和。

2.圈地、投冲和逃人法

在经济有所恢复之后,清王朝为了维护满族贵族的特权地位,在经济上实行了圈地和投充,夺取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达到加强统治的目的。

为维护满族统治者的利益,清朝政府还制定了严禁奴仆逃亡的“逃人法”,这一政策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动荡,这实质上是反映了封建农奴制与封建租佃关系并存的矛盾。

3.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和皇权的加强

清朝入关之后,它的制度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经济上封建租佃制逐渐取代封建农奴制,政治上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皇权也在日益集中。在这样一个背景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也在不断地加深。

四.鼎盛的大清帝国

(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清朝的司法制度

1.中央集权与皇权的加强

鳌拜,我相信各位应该对这个人并不陌生,在康熙即位之前,鳌拜的权力已经很大,康熙对鳌拜也已相当的不满。康熙即位以后,苏克把权力归还给康熙,随即鳌拜便极其强硬的方式明确表明自己不愿意交出政权,还诬陷苏克,要挟康熙,那时连康熙也无法改变鳌拜的决定。鳌拜清除了自己的政敌,其权势也愈加强盛,严重影响到了皇权。康熙不愿意当一个傀儡皇帝,便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与鳌拜对抗,随着各大势力转向康熙,形势对鳌拜越来越不利,最终康熙清除了鳌拜集团。其实,这仅仅是清朝加强皇权的其中一个例子而已,清朝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又何止这一个而已。

皇权的加强有利于统治,但这还不够,中央集权的加强对于清朝皇帝而言,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云南、广东、福建的三个藩王手握重兵,野心也越来越大,最终开始对中央发难,这就是史上的三藩之乱。康熙随即派兵平定三藩之乱。在这一件事以后,中央集权也日益加强。

2.清朝的法律

清军入关以后,依然沿用《明律》,1647年制定《大清律》,这是清朝第一部成文法典。然而,《大清律》在最初并未得到认真实行1707年对清律进行修订,但依然没有正式颁行,直到雍正五年再次修订以后才得以正式公布,清初修订法律的过程长达一百年,因此,律例所载十分详尽而严密。

(二)农业经济的发展

1康熙年间的农业政策和清初赋役制度的改革

清初,顺治一朝,在农业上也曾采取过三饷加派减免赋税奖励垦荒等一系列措施,但却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并没有很大的收获。康熙在位时,对于恢复农业生产,增加国库收入,巩固统治政权十分重视。在减免赋税方面,康熙帝加大减少的程度和范围,减轻了农民负担,收效明显。在“奖励垦荒”方面,修改了顺治年间的“垦荒条例”,加大奖励力度,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垦荒大见成效。

清朝入关之后,便开始了对赋役制度的整顿和改革,但当时由于农民军势力方兴未艾,清朝统治者重编赋役全书的企图未能实现。顺治十四年,《赋役全书》编成,开始实施。清朝统治者尽管颁布了许多法令,实施了各种改革,仍无法清除赋役制度和征收手续上的混乱,只能说这些措施对于赋役不均的状况有所改善。其中,起到一定作用的措施便是“摊丁入亩”。

2.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在各族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下,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人口也在明显增长。由一些数据可以看出,经过顺、康两朝七八十年的恢复发展,到康熙期,农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背景下,农产品也日益商品化。

(三)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进程

1.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种类繁多,产品精美,历史悠久,技术和工艺水平也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在明末清初,经过长期的战乱,一些手工业基地受到了严重破坏。知道康熙中期以后,封建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手工业同时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手工业的生产工具在进步和革新,分工更加细密,其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的种类也更加繁多,这些都促进了手工业方面的发展。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也有所增长。工场手工业的进一步扩大发展,必将与封建主义产生严重的冲突。当然,当时的工场手工业并没有强大到与封建主义所抗衡,所以在清朝呈现出一种极为复杂、极为矛盾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

2.大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随着社会分工不断扩大,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以及一些市镇也日益繁荣起来。到康、、乾时期,一些城市已经称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工商业城市,比如,扬州、苏州、江宁、杭州、佛山、广州、北京、汉口等。

(五)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明清之际,是一个社会大变动时期。随着清王朝统治的巩固,产生了大量的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学作品。这一时期,尽管诗人、词人、散文作者人数很多,但总的说来,已是强弩之末,无法与前代相比拟。然而,戏剧和小说却得到了突出的发展,比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形成了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五.衰落的清王朝

(一)沙俄早期对中国的侵略与中国反侵略斗争

十七世纪,波雅科夫、哈巴罗夫入侵我国东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覆灭了哈巴罗夫留下的斯捷潘诺夫侵略军,但战争并没有就此结束,俄国对中国进一步侵略扩张。清政府多次的交涉和警告都无济于事,俄国侵略行动变本加厉,清王朝忍无可忍,经过两次雅克萨战争,俄国败,两国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二)内外交困的局面形成

虽然在清朝,对外交流还是存在的,但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贸易数量是很微小的。

英国迫切地想要打开中国市场,在收效甚微的情况下,罪恶的鸦片交易开始了。鸦片的走私在不断地残害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为此,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这一举动引起了英国的怒火,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严重危害了中国的主权问题,自此,天朝的大门被彻底打开。

上面说到的是外患,要说对于清朝而言内患那便是太平天国运动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却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动摇了清朝经济基础,标志着农民革命的新阶段。

(三)走向覆灭的清朝

清朝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又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人民爆发了反抗运动,义和团运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清王朝也曾因此实行了百日维新,却最终失败。就连有所成效的洋务运动也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宣告破产。之后,孙中山带头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191211日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的助推下,宣统皇帝退位,清王朝宣布灭亡。也因此,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结束语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是我们读也读不完的最好的书籍,了解中国历史,才能去真正了解中国,了解启封后文化底蕴。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我也很喜欢清朝的历史。

对于清朝历史,我虽然有所涉猎,但却远远不够,没有人规定学英语的就不用学历史了。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历史的了解不容忽视,我在此呼吁大家去读历史,读中国。

参考文献:

[1]稻叶君山.《清朝全史》.但焘编译.青花典藏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M]

[2]百度词条.清朝

[3]稻叶君山.《清朝全史》.最新经典珍藏版.三秦出版社[M]

从《清朝全史》看清朝的历史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