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成长快马加鞭

发布时间:2016-09-04 16:26:01

快马加鞭促成长 传承文化正当年

——参加“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第三期主题研修班随感

重庆复旦中学 熊晓娟

七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但阻挡不了我们复旦中学四位老师进京求学的欣喜,也阻挡不了我们对睿智成长的渴望。

2014711日至14日,“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第三期主题研修班在京举行。这是一场名师荟萃,胜友如云的盛会,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从教十三年来规模最大的专业研修。大讲堂以“语文学习与优秀文化传承”为主题,提出了“语文应该回到母语的本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大论题,发出了增加古典文学作品在中小学教材中比重的倡议。

大讲堂由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语言文字报编委会副主任徐功明,语言文字报主编李世江,语言文字报《教师周刊》编辑部主任苏瑞霞共同主持。他们的主持幽默风趣,点评恰到好处。讲堂的演讲者既有德高望重的国家语委会副主任柳斌,北京科教创新书刊首席顾问郭永福,教育部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张世平,也有引领语文教育教学领域的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饶杰腾,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清华大学附小校长窦桂梅,还有影视界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方青卓,网络最火的“长辫子老师”郭学萍,更有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作出卓越成绩的全国特级教授崔秀琴,翟京华等名家前辈。专家名师们悉心传授,与学员们分享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让学员们悟得最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通过为期数天的学习研讨,我获益颇多,从中真切地感受到“成长”二字的深刻内涵,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我学习培训的心得体会,就是幸福感、责任感和迫切感。

一、增强了对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曾几何时,听见有老师戏谑“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有老师抱怨教师这个职业的千般苦,万般累;有老师感慨自己为何付出这么多,收获这么少……

与许多同仁一样,我曾经也对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的职业定位和价值心生迷茫。这次学习培训,方青卓、窦桂梅、翟小宁、崔秀琴和刘艳华等名师前辈的演讲和教诲,好似醍醐灌顶,甘露滋心,增强了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幸福感。

讲堂上,方青卓老师用她一生的演艺生涯和情感经历告诉我们:语文让我快乐!窦桂梅老师的报告《当语文老师的精彩》妙趣横生地向我们讲述了她怎样百转千回地走上语文老师这条幸福之路。这些名师前辈的亲身经历让我感受到,当一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是多生累劫修来的幸运和缘分。

从今以后,我深信,教师是最奢侈的职业,拿青春生命说事。要兢兢业业,以身作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知道付出不求回报是神仙的境界,付出总有回报是人们的愿望,付出没有回报是上天的考验。

从今以后,我深信,教师这一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教师需要体面地生活,更需要人文精神充实生命。教师应该受到尊重,应该感受到价值取向的实现,应该对学校有一种归属感,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幸福感。

从今以后,我深信,教师要敬业乐业,将自己的幸福与学生的幸福紧密相连,将自己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有机结合,将自己的成功与学校的成功融为一体,在与学生的心灵交流中体悟内心的快乐,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德识才学。要以崇高的信念照亮生活,要在平凡的教育过程中不断升华精神境界,提高教育智慧,提升教育能力。

从今以后,我深信,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语文老师这一职业修炼到位,让男老师变得丰神俊朗,女老师变得端淑清雅。

从今以后,我必定将教师职业作为追求幸福的阶梯,从中体会到那些只为谋生而工作的人所不能体会的乐趣。

从今以后,我必定将教师作为获得成功的途径,兴趣盎然地享受因为把爱好作为职业而收获的成就感,不再有煎熬,不再有迷茫。

从今以后,我必定将教师职业作为感恩生命的方式,因为它教会我很多人生道理,比如幸福,比如感恩,比如真诚,比如上进,比如仁爱,比如孝顺……

二、增强了对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传承文化,必须从母语抓起。

拿破仑说过,真正的征服是对文化的征服。语言文字,作为一个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战分子希特勒咆哮道:“消灭一个民族,首先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从他们的学校教育下手。”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坦言:“如果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和他交流,触动的是他的思维;如果用一个民族的母语和他交流,触动的则是他的心灵。”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里教给我们一个真理:爱我祖国并爱我语言!

由此可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心灵的声音,是文化的基因。这富有灵性的文字,有呼吸,有情感,有生命,有灵魂。感受一种语言文字的魅力,就是在感受一个民族文化的呼吸,情感,生命与灵魂!

英国近日发布《面向未来的语言》报告表明汉语重要性名列第四。国家教育部强调语文作为母语的基础性和重要地位要加强。虽然教育政策的最后改革方案尚未尘埃落定,但语文学科在中考和高考中所占分数都将大幅度提高,已成定局。

面对如此丰富的母语,我们又怎能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亲切地去吟咏,深情地去品味,自由地去书写,骄傲地去领略母语世界的美好风光。

一个人爱国的最好表现莫过于学习母语。因此,我们师者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用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点亮课堂教学的明灯。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当自觉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认真培养学生对汉语的热爱和自豪感,生活中应当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处处散发出温文敦厚的优雅气质。

习总书记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可见抓好传统文化必须要早,才能入心入脑,起到重要的教化作用。台湾人的儒雅与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台湾人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大学阶段一直将《三字经》、《弟子规》和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的学习贯穿始终,才呈现世风朴实,经济发达的局面。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重视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

学习语文,特别是文言文,是打开民族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古文基础差,国民语言功底不足,就难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亡国不可怕,可怕的是忘掉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现实问题是:文言文已经沦为鸡肋。有段子挪揄道:学生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现实社会中,学习文言文就是文化倒退的观念早已甚嚣尘上。

华夏三千年来,一直秉承文白两种语言。五四时期文白之争以白话的胜利而结束。现代语文的言语标准应该是文白相济的雅正互补。但是,现代文字的“粗鄙化”,在网络语言、商业语言的冲击下出现的垃圾化趋势,提醒我们加强文言文的学习应用已经刻不容缓。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一种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促使我大声呼吁:古文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起,这是振兴人文的大事。应当让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唐诗、宋词等等成为学生们晨读晚诵的主要内容。用国学去熏陶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细胞。

三、增强了对阅读经典的迫切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如果人类只满足于肚子是饱的,忽略了脑袋是空的,这无异于普通生物的低级追求。

关于书籍的格言警句,古今中外不可胜数。高尔基说:“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雨果说:“书,是这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

从大的方面讲,热爱知识和书籍的民族,一定是强大的民族。一组数据表明,先进发达的国家民族,一定具有酷爱阅读的优良传统。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64本,芬兰人60本,荷兰人55本,日本人40本,韩国人25本。美国克林顿总统执政时期开始实施每人每年读50本书的阅读计划,现在仍在实施。而在中国,近几年多个机构调查得出人均每年读书4(2008)6.6本(2011年),4.77本(2014年)。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对比啊!应当引起我们全社会的高度警觉了!

从小的方面说,阅读对学生的现实意义也可谓非常重要。人大附中今年高考文科和语文学科的高分考生群体,语文单科140分左右的高材生无一例外地告诉我们,语文成绩不是“刷”题“刷”出来的,而是“泡”出来的。怎么泡?大量阅读,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由此可见,关系到学生命运的高考改革的方向是——爱阅读的考生更能拿高分。

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浮躁年代。各种千奇百怪的海量信息让人头昏脑涨。但是,资讯信息并不能代替书籍,一目十行并不能代替深度阅读,电子刊物并不能代替纸质经典。现代人喜欢快餐式阅读,喜欢电子阅读,喜欢碎片式阅读真是让人忧喜参半。有目共睹的是,全中国的大部分人都中了手机的毒,在任何场合都看见大量的低头一族疯玩手机忘我无觉的风景。网络阅读已经吞噬了青少年的视觉和心灵,诱致生命荒芜,几近沦为精神沙漠。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对传统的阅读方式有了更深更新的体会,增强了对阅读经典的迫切感。我认为,民富国强的背后,一定有一种文化力量在推动着,那就是阅读的力量;中国人发明了造书的纸,但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少。“碎片式”的浅阅读正在代替整本的经典阅读。读书的质量和数量决定了内涵的发挥!在努力追求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该让阅读像一日三餐一样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让阅读带给我们知识,带给我们乐趣,它是一种享受,一种心灵的沐浴,灵魂的洗礼。

从我自身来说,务必要养成好读书的儒雅风尚。每天都应该抽点时间看书,看散发墨香的纸质书,看自成体系的整本书,看流传千年的经典,让阅读成为一种必需的生命过程。一个有功底、有思想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多读书。因为真正的教学内力取决于读书的质量与数量。教学方法是常教常新的“流”,知识内功才是永远不息的“源”。

为期数天的学习培训结束了。时间虽短,意义深远。我曾经一直在思索教育的终极意义和目的却百思不得其解。通过名师前辈的现身说法和精心点拨,迷茫的我渐渐明白,教育就是为学生的未来点燃智慧的灯、幸福的灯,为学生的人生播下自强不息的精神种子,打下厚德载物的心灵根基。这也是我们教师的幸福和价值所在。学习培训期间,我写了一首所谓的诗词,算是对我学习培训生活的感悟和总结吧。

《诉衷情·桃李》

七月骄阳聚京城,桃李香满门。传道授业解惑,国粹当传承。

百家言,千秋史,万象生。水木清华,老树新枝,彰显精神。

让成长快马加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