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省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赏析(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06-02 10:39:06

专题05 古诗词赏析(原卷版)

【江西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甲)春尽

[唐]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入闲易有芳时恨,地胜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乙)春尽

[宋]郑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6.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

B.甲诗首联写诗人因“惜春”而连日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

C.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千的景象。

D.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宜人之景。

7.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

B.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

C.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

D.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江西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京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7年江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山 行

[唐] 项 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 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2019年江西省赣北联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注释)①唐代五原县属盐州,今为内蒙古五原。中唐时,这是唐和吐蕃反复争夺的边缘地区。李益曾为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府,居边塞十余年。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色彩明丽,景色诱人。第二句诗意突然一转,“旧是”二字暗示出五原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曾沦陷于胡人的铁蹄之下,任其践踏。

B.颔联两句说,五原之夜,明月皎皎,笳鸣声声,诗人看到一群倚剑天外的英雄策马而来,保卫边疆。

C.颈联写饮马泉由冬到春的变化,暗喻收复后与收复前的今昔不同。过去的饮马泉冰冻一片,坎坷难行;而今已是春天,寒冰解冻,绿水分流。

D.尾联两句直抒胸臆,“恐惊”二字,写出了诗人怕回首往事功业未成的沉痛心情。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局势、边防的安危紧密结合,水到渠成地把全诗的思想感情收结起来。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八句,几乎一句一个画面,生动和谐地组成了一幅“过五原”的大画卷:有景色,有人物;有眼前的,有过去的;有近处的,也有远处的;有看到的,也有听到的和想到的。

B.笳鸣,是古时的军号声,其悲壮苍凉的音调,有力地烘托出塞外之地空旷、辽阔的意境,最能拨动久于军旅生活的爱国诗人的心弦。

C.同激昂高扬的盛唐边塞诗相比,李益这首诗欢欣重于忧伤,希望多于失望,情调大相径庭,这是不同时代风格的体现。

D.此诗为七言律诗,主要抒写诗人在春天经过收复了的五原时的复杂心情,语言优美精炼,节奏和谐鲜明,格调含蓄深沉。

【2019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注释)①挂席:与“扬帆”同义。②郭:外城(古代城市建筑分内、外城)。③香炉峰:庐山最有名的一峰。④远公:东晋高僧慧远,曾在庐山隐居修行。⑤尘外踪:远离尘俗的踪迹。⑥东林精舍:慧远隐居时居住的寺庙。

6.下面对诗歌的解释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的意思是诗人乘船千里,竟然都没有遇到一座名山。

B.颈联写作者曾经读过慧远禅师的传记,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

C.全诗按照乘船远航---泊舟浔阳---探访庐山的顺序叙事描写。

D.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7.下面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描写浓墨重彩,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异曲同工之妙。

B.诗歌中的“挂席”和“泊舟”照应了题目。

C.“都未逢”和“始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见到庐山的惊喜之情。

D.最后一句,“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

【2019年江西省铅山县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古诗词,完成各题。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②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③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后投笔从军以功封定远侯。④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的一项是( )

A.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感奋人心。

B.颔联描写边塞积雪连绵,寒光万里;朦胧的曙色中,旗幅高扬,猎猎翻飞。

C.颈联两句,上句写防守,下句说进攻;从地形和人事两方面写出了边防军队的意气昂扬,表现了唐朝军队有力有利的气势。

D.尾联连用了两个典故“投笔吏”“请长缨”抒发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

7.下列对诗歌赏析的一项是( )

A.首句用一个“惊”字,既传达出远道而来的诗人的特有感受,而且领起下文的景物描写。

B.颔联中“寒”、“曙”两字颇重要:它们传达了一种既含杀气又有点莫名兴奋的情态。

C.诗中多用实字,但全然没有堆砌凑泊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有气脉空灵之妙。

D.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境清新秀丽,格调高昂,有盛唐气象。

【2019年江西省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浑身无着处,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向浮瓜沉李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注)①老去浑身无着处:语本苏轼《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②浮瓜沉李:语本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的生活。③后:类似今日口语中的“啊”。

6.下列对词的内容的理解,的一项是( )

A.开篇点明词人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调。

B.“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流露出词人暮年颓唐的心境。

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词人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D.“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两句,词人说自己并不是好酒贪杯,而是吟诗作赋才如此,充满无奈的自嘲。

7.下列对词的赏析的一项是( )

A.“老去浑身无着处,天教只住山林”两句正话反说,实则词人闲居山林是迫不得已之举,蕴含着郁愤不平之气。

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无着处”,寓示词人一辈子被荒废。

C.“试向浮瓜沉李处”一句化用典故,为全词明白如话的笔调增添了一些典雅。

D.本词语言平淡,不作雕琢,却把词人一身的感慨和愤懑表达得淋漓尽致。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2019届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3月份)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①寄黄几复③

黄庭坚②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④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⑤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⑥溪藤。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②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③黄几复,名介,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交情很深,黄庭坚为黄几复写过不少诗。④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⑤蕲():祈求 ⑥瘴(zhàng)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溪:相当于“烟”。

6.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了作者所居住的地点,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

B.颔联作者回忆了十年前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故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友人。

C.颈联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友人的为人和处境。

D.尾联尾联以“想见”领起,写了友人人老仍然刻苦读书,并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

7.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的孤单寂寞,借酒消愁。

B.颔联“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突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颈联作者暗示着“友人有治国救民的才干,一心为国,为什么还得不到重用”的不平之意。

D.这首诗巧用对比,匠心独运,凸显了诗人情感,富有感染力,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江西省高安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韩驹(宋)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注释:①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②顾藉:顾念。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切题,写冬日的气候物色。这是一幅黯淡凄寒的冬暮图景,处处显得萧瑟残败。

B.颔联续写冬夜倦鹊、飞鸿的活动。“倦”字不但写出觅枝的乌鹊困惫的情态,而且表现出其长时间求栖息却无枝可依,翻飞绕枝的孤凄处境。

C.颈联由写景转入议论,写想要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约期,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

D.尾联进一步抒写老来的心境,说眷念微官是少年时的事,如今老病交加,怎能为此挂心呢?这里的老、病、愁都与寒冬暮景有内在的联系。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抒写了一个困顿失意的士人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境遇与心情,情调低落。

B.诗的前四句都是写景,但景中含情,满目暗淡萧瑟,哀凉孤苦,已或多或少流露了诗人的心境。

C.颈联诗人将愁与老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在调侃中带有无可奈何之意,写得很活,把寻常叹老诉愁语全都抹绝,有强烈的新鲜感。

D.“飞鸿摩月堕孤音”中“摩”“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着力刻画,不但描绘出声音的自高而下,而且传达出听者心惊神凄的感受。倦鹊与飞鸿象征着贬谪中的诗人孤苦无依的身世。

【江西省南昌市2019届九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唐]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①除夜:除夕。②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后亦多泛指四川。③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羁,寄寓异乡;危,艰危困苦。④残雪:残余的积雪。⑤孤烛:一支烛。这里并非实指,而是说在这除夕之夜,孤烛独照,自己更感到成了离家万里的异乡人了。⑥僮仆:未成年的仆人。亲:亲近。⑦岁华:年华。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离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三巴路”言路途遥远,“万里身”表地域艰险。

B.颔联中,“夜”点明了时间为除夕,“乱山”“残雪”点明了所处的环境,表现了羁旅之苦。

C.颈联表现了诗人由于长期客居,与亲人骨肉远离,情感渐疏,而与僮仆朝夕相处则越发亲近的无奈现实。

D.尾联中“明日”二字紧扣题中的“除夜”,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异乡的漂泊之苦,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核心是一个“悲”字,表达了诗人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等诸多纷杂的心绪。

B.颔联写山用一“乱”字,写雪用一“残”字,既点明了时令,也写出了诗人纷杂的心态和凄冷的心境。

C.颈联用笔巧妙,明写“僮仆”之亲,暗指“骨肉”疏远,陈述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拮据困窘。

D.全诗语言朴素,抒情细腻,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感人至深。

【江西省南昌市2019届九年级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南湖早春

(唐)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南湖:彭蠡湖,即鄱阳湖。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当时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呈现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阳光返照早春的鄱阳湖岸。

B.颔联描绘了一幅杏花漫野、湖水阔远、水苹茂盛的美丽图景。

C.颈联描写大雁低飞,略显慵懒、笨拙,黄鹂出展歌喉,舌涩口拙,尚不能婉转高歌之态。

D.尾联间接抒情,点明诗人心情消沉郁闷的根本原因是衰老多病。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颔联中色彩对比鲜明,红绿相映,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

B.前三联都是写景,先动后静,动静相生,使全诗视觉与听觉。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

C.诗歌着重选取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鹂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意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

D.诗歌以乐景衬哀情,用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南湖早春美景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深切悲哀。

【江西省铅山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6.下面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开门见山,介绍相逢的背景。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

B.从“问姓”到“称名”,从“惊初见”到“忆旧容”,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交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的细节。

C.颈联写与表弟相见后有无穷的话要说,以致一直从晚上述说到天亮的钟声都敲响了的时候。

D.尾联由实返虚,想象第二天在秋山重重的巴陵古道送别表弟的情景。

7.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主要是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来写自己和表弟的“相逢”的,从“问姓”到“称名”,从“惊初见”到“忆旧容”等词可以看出。

B.“语罢暮天钟”既表现二人交谈的时间久,也表现了交谈的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写出人情谊的深长。

C.“沧海事”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D.尾联通过巴陵古道、重重秋山的描写,直抒胸臆,强烈地抒写了对对方的惦念之情与关切之情。

2020年江西省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赏析(含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