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封建大家族的“笼中鸟”

发布时间:2018-03-19 18:00:12

论封建大家族的笼中鸟
作者:尚新玉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第04

         要:现代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描写封建家族的例子,作家笔下的封建家族犹如一只笼子,总有一些脑袋从笼子中露出来,反抗着衰败的家族、制度,这些笼中鸟有些最终飞了出来,有些则因无法摆脱笼子而死在笼子里。文章从笼中鸟的角度重点分析曹禺《北京人》中两个典型人物曾文清与愫芳的命运。

        关键词:北京人 笼中鸟 曾文清 愫芳

        现代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描写封建大家族的例子,尤其是封建家族衰落和解体的历程,甚至封建家族文化已成为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母题。作家以中国封建家族文化为背景,或批判,或哀其不幸,各具特色。巴金、老舍等作家通过长篇小说的形式叙述,如《家》《四世同堂》《憩园》,等等,曹禺则通过话剧向我们呈现封建家族及其冲突,如《雷雨》《北京人》。作家笔下的封建家族的牢笼中总有一些脑袋露出来,反抗着衰败的家族、制度,这些笼中鸟有些最终飞了出来,有些则因无法摆脱笼子而死在笼子里。本文即从笼中鸟的角度重点分析曹禺《北京人》中两个典型人物的命运。

        一、笼中鸟的解读

        家,本是无比美好的想象,是为人遮风挡雨的地方,是人的归宿。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家,那便意味着他失去了根。然而,家作为封建制度的具象化之一,尤其是作为家的延伸的家族,它意味着繁文缛节,意味着礼教制度,意味着压抑自我。它犹如一个牢笼,甚至是可怕的桎梏,束缚着里面的人。中国传统的家族伦理制度何以如此扭曲?

        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支柱,传统的家族伦理制度由周礼奠定,后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家庭伦理思想充实其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统治的需要,家族伦理制度不断演变,成为封建统治的需要,由此,家族伦理异化,也成为扭曲人性的工具。这种天理纲常经过历代统治者一次又一次的礼教普及和道德下移运动,从封建的大传统渗透到下层的小传统当中,窒息、压抑、扭曲着中国人的人性。”[1]等级森严的尊卑制度、不近人情的人伦规范越发压制了人性,化身为吃人的礼教

论封建大家族的“笼中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