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精品

发布时间:2018-07-10 14:08:32

单元总复习与小专题梳理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阶段特征

1956年到1976年是中国共产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艰苦探索的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69月到1957年底):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经济上“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政治上党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此开展了整风运动,但由于在反右派斗争中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从而修改了“八大”的正确论断。

第二阶段(1958年初到1960年秋):经济上党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政治上1959年又发动了反右倾斗争,从而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许多“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下去,导致了三年严重困难的局面。

第三阶段(1960年冬到1966年春天): 经济上党中央制定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上召开七千人大会.为在“反右倾”运动中被错判的大多数人平反,但在政治、思想和文化领域,“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终于导致“文革”的发生。

第四阶段(19665 月到197610月):是文革十年时期。文革的发动是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它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建国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文革”时期,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而且党和人民最终战胜了两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文革”。

二、重要历史概念

(一)、中共七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共八大比较

1.会议召开的时机方面。

都召开于历史重大转折到来之前。七大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七届二中全会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八大在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前夕。

2.中心内容方面。

都正确地分析、预见了新的历史时期将出现的新情况。七大指出中国将面临两个前途,即光明的前途与国民党一党专政的黑暗前途;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将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历史作用方面。

都为新的历史时期及时制定了正确的任务。七大提出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八大提出集中力量解决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4.实践效果方面。

都具有从理论上探索在新的历史时期指导革命或建设的实践作用。但是七大指导了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七届二中全会指导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而八大的探索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几乎未能发挥,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

三、重要历史知识

(一)、中共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有利条件。

(1)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2)“一五”计划顺利实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3)苏共二十大”后,我党开始破除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注意按照我国国情,总结本国建设经验。(4)印度支那实现停火,国际局势趋向缓和,周边地区提供了一定的良好环境。(5)中国共产党有崇高威信,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极高。

2.不利条件。

(1)党和人民对经济建设理论上认识不足,实践上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并且已经出现一股冒进势头。(2)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全盘否定和批判,帝国主义乘机掀起世界性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给人民群众造成不同程度的思想混乱。

(二)、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9)

1.召开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社会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已处于执政党的地位,将担负起领导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重任。为了全面总结11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正确分析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制订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方针政策,急需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2.大会的主要贡献。

(1)正确分析了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提出了新形势下党和全国人民的总任务,制订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3)在经济建设上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3.地位和意义。

这次大会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它科学地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正确地分析了形势,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它的功绩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经验不足,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上的理论和思想还不够成熟,八大的正确方针在党内未能牢固确立,一些重要的思想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或者没有充分坚持下去。因此,八大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曲折。

(三)、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理论。

(1)提出的背景: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的涌现,使得我们党不得不去思考并努力解决这样一些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正确地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些问题的处理与解决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巩固与发展,是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

(2)理论的提出:1957年春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基本要点有三:①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理论;②阐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原则和方针政策;毛泽东提倡和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政策;③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原因。

(1)党缺乏经验,对国情、经济规律认识不足。

(2)革命战争年代习惯做法的影响。

(3)骄傲自满,夸大主观意志,急于求成,好大喜功。

(4)毛泽东的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破坏了集体领导。总之,是“左”倾错误不断发展的恶果。

(5)“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是片面追求工农业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经济计划,制定不切实际的高指标。

2.人民公社化的指导思想和特点。

(1)指导思想: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实质上仍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

(2)特点:基本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和经营范围大,所谓公就是指集体化、公有化程度高——“共产风”为主要标志;实际上是“一平(穷富拉平),二调(无偿调拨)”;

3.影响。

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标志的倾错误严重泛滥;②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③生产者的积极性被严重挫伤。

(五)、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

1.农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1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具体含义在于:八字方针以调整为重点,主要是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比例关系失调问题,特别是调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关系,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得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同时还要“巩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成果,使其向纵深发展:以少量的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使其成龙配套,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提高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2.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1)背景:国民经济调整工作起步以后,中国共产党内一些干部对于当时严重困难的经济形势估计不足,对贯彻执行八字方针不够坚决果断。因此1961年的调整工作虽取得一些成就,但步子不大,尤其是工业战线调整的收效甚微,整个国民经济仍处于严重困难之中。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加强团结,加强民主集中制,动员全党继续纠正“大跃进”以来的错误,更坚决地执行八字方针,中共中央决定于1962年初召开一次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

(2)召开:1962年春与会者有中央部门,各中央局,各省市、地、县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一些重要厂矿和部队的负责干部共7188人,故称七千人大会。

会议的主要成果: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号召全党认真贯彻八字方针,切实抓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②为“反右倾”斗争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③大力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实事求是的党的优良作风。

(3)意义: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使国民经济自1962年起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

(六)、十年探索的成功与失误,并分析取得成功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成功之处。

(1)在政治上: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国内形势,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

(2)在经济上: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2.失误之处。

(1)在政治上:随着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强调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矛盾,从而逐步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轨道。

(2)在经济上: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及公有化的程度和规模,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严重破坏了综合平衡,造成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重大失误。

3.十年建设成就取得的原因

(1)党在该时期虽然犯有严重的倾错误,但是正确的方针、政策仍然占主导地位,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及时纠正错误。(2)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3)八大正确方针的指导。(4)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5)总体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整风运动,积极听取党内外人士的批评和建议。(6)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国民经济。

4。经验教训。

(1)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2)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邀查首位。(3)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可超越生产力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面追求高速度。(4)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5)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的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四、单元相关专题

(一)、十年建设时期倾错误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当时的倾错误主要有两个:一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下阶级斗争的认识问题;二是社会主义建没中的规模速度问题。我党在这两个问题上一再发生严重错误,而且两方面相互影响,使探索充满了曲折。

这一时期滋生倾错误的原因有:(1)历史传统的影响。中国封建专制存在时间长,封建家长制思想很容易侵蚀党的机体.致使民主法制意识淡薄,易出现盲目服从。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一直用阶级斗争学说来指导革命,用群众运动的方法解决问题,难以很快转变观念。(2)急于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迫切需要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3)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想尽可能纯洁革命队伍。(4)民主、法制不够健全。尤其是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反右倾”斗争两次运动更使正常的言路被堵塞。(5)国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峙尖锐,于是想加速建设社会主义以便对抗资本主义。

典题例证

(2018·南昌)中共党内从1958年至1978年出现了连续20年之久的“左”倾错误,其原因是

①背离了八大关于社会主义阶段主要矛盾的论断

②为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而始终盲目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③中国文化的落后和民主的缺乏

④个人崇拜的盛行

A①②④ B ②③①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建设

l1942年整风运动

(1)背景: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封锁,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1941年到1942年,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困难的局面。目的: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

(2)内容: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

(3)意义: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背景: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2)内容: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对全体共产党员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以下决定:禁止给党的领导人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名,以防止对个人歌功颂德的现象。

3.建国初期三反运动

(1)背景:新中国建立初期,有些国家机关和企业的工作人员贪图享受,经不起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犯了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错误或罪行。

(2)内容:在国家机关和企业工作人员中,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3)作用: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41957年整风运动

(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中共八大提出了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目的: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2)内容: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

(3)结果:在整风过程中,有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进攻。针对当时的情况,毛泽东和党中央发动了一场群众性的反击右派的斗争。但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造成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恶果。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三次 “左倾错误及其原因和教训

1.三次倾错误:(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出现的王明的倾冒险主义错误。(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后出现的政治战线和经济战线的“左”倾错误。(3)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2.产生根源:(1)第一次主要是大革命失败后对敌强我弱的形势认识不清。(2)第二次是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忽视了客观规律。急于求成。(3)第三次主要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

3.深刻教训:(1)无论是领导军事斗争、政治斗争,还是经济建设。都要根据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2)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贪大求全,盲同求快。(3)领导者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发扬民主作风.不能主观武断地决定一切。

五、单元兼小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据此回答13题。

1.中共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有 (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②“一五计划的完成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苏联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借鉴

A①③④ B ①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任务

C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D.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3(2018·浙江五校)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经开展了两次整风运动,这两次整风运动都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 ( )

A 艰苦奋斗的作风 B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C实事求是的路线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9571960年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失误。据此回答48题。

41957年整风运动转为反右派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 )

A. 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向党提出批评意见

B.党中央整风运动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

C.党中央对当时阶级斗争的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

D少数右派分子向党猖狂进攻

5(2018·南昌)观察右图宣传漫画,它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运动中 ( )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运动

6(2018·苏锡常镇)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71959反右倾斗争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

A.严重损害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的民主生活

B使经济领域的错误进一步发展

C.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D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发展

8(2018·海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政治运动连续不断。对反右派斗争与反右倾斗争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右派斗争使国家的建设事业蒙受损失

B反右倾斗争纠正了大跃进倾错误

C.反右派斗争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

D反右倾斗争错误批判了彭德怀

三年的经济困难促使中国共产党正视存在的严重问题,努力纠正政治、经济上“左”的错误。据此回答911题。

9.下列措施中,针对大跃进运动恶果而实行的是 ( )

A 进行整风运动 B推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C.开展反右倾斗争 D 召开八届十一中全会

10(2018·中山)总结这一时期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改革调整的经验教训,我们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按客观规律办事,避免倾盲动

经济建设必须高速度、快节奏 改变农村产业结构是改革的关键

A 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

1957

43.3

31.2

25.5

中的比例

1960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对以上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9561957年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较为成功的时期。据此回答1214题。

12(2018·临沂)中共八大的路线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中共八大 ( )

①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规定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1957年,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 ( )

A.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B.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D.巩固发展三大改造的成果

14(2018·天津)建国后,全党于1957年又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提前进人社会主义

B.纠正社会主义建没过程中“左”倾冒进的错误

C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D.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 元帅物资优先运输

1958年以后,经济领域的倾思想开始上升.急于求成。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据此回答1517题。

15(2018·潍坊)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合理调整工商业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6.下列关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它是大跃进的产物,实质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大跃进

B.企图通过人民公社,使中国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

C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 人民公社最突出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17(2018·徐州)通过右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

①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以高指标为标志的倾错误严重泛滥

③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19571966十年建设时期,沟通新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铁路枢纽的城市是( )

A.武汉 B兰州 C成都 D_贵阳

19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我们的方向,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 )

A.党中央忽视客观规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B.党和国家加快改造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党和政府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

D.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而急需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0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的含义是( )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 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211960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

A.克服严重的自然灾害 B巩固反右倾斗争成果

C.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的问题 D 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22.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一批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A 善于改革 B崇尚节俭 C.勇于创新 D 乐于奉献

23.下表是19581961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情况。

\\产量

时间\

粮食产量

与上一年相比

1958

4000亿斤

1959

3400亿斤

减少600亿斤

1960

2870亿斤

减少530亿斤

1961

2950亿斤

增加80亿斤

表格中1961年粮食产量的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

A各地都建立了一大二公的农村人民公社

B.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

C.周恩来同志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批极左思潮

D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倾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

24.阅读以下统计表

19491962年我国工业和农业国民收入发展趋势示意图

依据统计表和所学知识回答:

(1) 从统计图表中可以看出,19491953年新中国的工业、农业国民收入都呈增长。请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它们增长的原因。

(2) 19531957年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图中可见,工业生产呈增长趋势。请回答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取得的主要成就。

(3) 依据统计图,说明19581962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趋势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

(4)分析以上发展变化,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9)

材料二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 内部的主要矛盾。

——中共中央八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 (19585)

材料三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在本质上,依然是政权问题,就是资产阶级要推翻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则要大力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人民日报社论《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1967116)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二,从1956年中共八大到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有哪些变化?影响如何?

(2) 据材料二、三,从八大二次会议到文革,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又有哪些变化?在实践上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6.阅读下列材料:

全国几千万人上阵,大搞小(小高炉)

(土法炼钢铁)、群(群众运动)

这是(小土群)在炼钢铁

接受毛泽东等检阅的红卫兵和群体队伍 林彪等外逃时,飞机在蒙古国温都尔汗坠落。这是飞机的残骸

请回答: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建国后党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哪两次错误?

(2) 结合史实说明党是怎样纠正这两次错误的。结果如何?

(3) 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三、问答题

27.洋务运动时期、辛亥革命期间、20世纪中叶,中国都曾启动过工业化进程。这几次工业化进程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指出这几次发展进程的不同结果及产生这些不 同的原因。

28、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简要叙述建国后中共是怎样领导农民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结合这一阶段我党实施的政策,分析我国粮食产量在1952年、1957年迅速增长、1960年下降、1962年又有所恢复的变化原因。

29、.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党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先后作出了哪些论断?结合史实高度概括作出这些论断的原因。这些论断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分别有哪些?

六、单元练习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C

C

D

C

A

D

B

B

A

C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C

C

C

C

A

B

C

D

D

D

D

二、 材料分析题

24 (1)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进行了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为农业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为恢复国民经济奠定了经济基础;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城市和农村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

(2)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成就:建成了一批重要的工业项目,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3)19581960年呈下降趋势;19601962年呈回升趋势。下降的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生产遭到破坏。回升的原因: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在农村工作中纠正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党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生产开始恢复。

(4) 国家独立、统一,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经济建设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国民经济各部门要按比例协调发展才能有更快的发展等。

25、变化:中共“八大”认为国内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过严重扩大化的反右派斗争,八大二次会议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认为社会主义建成以前,阶级斗争始终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影响:干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受到挫折。

(3) 变化: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关于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进一步发展,认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本质上依然是政权问题,要进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文化大革命。影响:文革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灾难,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26(1)“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2)1960年,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倾错误,会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经验教训,结果虽然调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问题,但没有改变错误的指导思想,致使左”倾错误继续发展;1976年,粉碎四人帮1978年,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3)认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保障,正确的指导思想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工作的核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三、 问答题

27不同特点:洋务时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没有产生新的生产方式;辛亥期间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较快,但没有与反帝反封建结合起来;20世纪中叶在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前提下,把社会主义道路和工业化结合起来。

不同结果:洋务时期没有能够使中国富强起来,但使中国开始了工业化的起步;辛亥期间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但使中国的阶级结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了基础。

不同原因:洋务运动是由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洋务派发起的,受制于外国列强;辛亥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受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具有局限性;20世纪中叶新中国在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在彻底实现了民族独立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化。

28道路原因(1)人民政府引导农民组织互助合作。(2)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使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变化原因:1952年我党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恢复生产,因而大幅增产;1956年底我党引导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其生产积极性高涨,19571958连续两年稳定增产;1960倾错误泛滥,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加之自然灾害严重,粮食产量大幅下降;从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1962年粮食恢复性增产。

29(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中共八大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反右派斗争时,党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使反右派斗争严重的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认为在社会主义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使“左倾”错误最后发展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革”十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3)“文革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正确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形成厂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经验教训: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要正确认识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最新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精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