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内动力柴油机零部件故障模式和判断标准资料

发布时间:2020-07-01 14:50:25

一、起动机 1

二、发电机 2

、转向泵 3

四、增压器 5

五、机油泵 7

六、喷油器 8

七、喷油泵 9

八、提前器及齿轮合件常见故障模式 10

九、离合器压盘及盖总成 11

十、空压机 13

十一、活塞环 14

十二、气缸套 15

十三、活塞 15

十四、离合器从动盘 17

十五、曲轴前后 18

十六、水泵 19

十七、机油冷却器 20

十八、曲轴止推片 21

十九、柴油滤清器 21

二十、高压油管 22

二十一、低压油管 22

一、起动机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

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

处置

异响

轴衬

磨损

第一步:拆下起动机,通电试验检查,如起动机转动正常且无异响,则为其它原因,需继续检查。

第二步:目测轴衬磨损明显并手感轴晃动大,则判定为衬套磨损。

第三步:盘动齿圈一周,观察齿圈齿是否有齿损坏现象,损坏的要修复或更换齿圈。

第四步:检查飞轮壳内有无异物。

1. 通电试验时有异响为零件制造原因

2. 衬套磨损为零件制造原因。

3.齿圈损坏为零件制造原因。

4.用户没有及时清理维护,机内粉尘太多-用户责任

1. 换总成

2换衬套。

3修复或更换齿圈。

4.清理起动机和飞轮壳内杂物。后装复。

齿圈

损坏

空转

起动转速低

单向器

打滑

通电起动,检查发动机和起动机的转动情况:

1、如无异响,起动机转动而发动机又不转的,说明是单向器打滑故障。

2、如起动时发动机转动,但转速较低,此时应该用万用表测量起动时的起动机的端电压:

(1)24V电瓶下降到19V以下或12V电瓶下降到9V以下,说明起动电压不足,应检查线路搭铁点和电瓶。

(2)如电压足够,说明是单向器打滑。

1、 零件制造原因

2、起动电压不足;导致起动转速较低,启动无力

1)电瓶已损坏;或搭铁不良。汽车厂责任或者用户责任

2)如电压足够,线路无异常,零件制造原因;

1、更换起动机

2、 处理方式:

1换电瓶或对电瓶充电;修复搭铁点;去除油漆。

2)更换起动机

起动机常转动

磁吸开关

开关粘连

钥匙开关复位断电后,起动机还在转动。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电磁开关或起动机

起动继电器

粘连

起动继电器触点粘连-汽车厂责任

更换起动继电器

钥匙开关

粘连

钥匙开关粘连-汽车厂责任

更换钥匙开关

起动机不转动

定子

烧坏

卡死

拆下起动机通电试验,如起动机不转,则起动机坏;如起动机能转动,说明是其它原因,应进一步检查线路、保险等。

按喇叭不响和开大灯不亮,考虑电瓶问题。

电机损坏为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起动机

转子

碳刷

碳刷架

磨损散架

电磁开关

失效

接通起动机电路时电磁开关只有很小的动铁芯摆动的声音

电磁开关失效-供方责任

更换电磁开关

点火开关

断路

按喇叭不响和开大灯不亮,考虑电瓶问题。万用表检查电瓶电压大于24V

点火开关失效汽车厂责任或用户责任

点火开关

电瓶

电瓶失效

按喇叭不响和开大灯不亮,考虑电瓶问题。万用表检查电瓶电压大于小于24V。

电瓶失效汽车厂责任或用户责任

电瓶

断裂

端盖

断裂

拆下目测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起动机

起动机空转,发动机不转

打滑失效

接通起动机电路时其转速很高,发出“嗡嗡”的高速转动声音,但发动机不转

单项齿转动,-供方责任

检查单向器锁紧力矩

缓冲弹簧断裂或太软

起动机拌有齿轮撞击的尖叫声(铣齿),小齿轮不能与飞轮齿圈啮合

小齿轮不能与飞轮齿圈啮合-供方责任

更换缓冲弹簧或单向器

装配

齿与齿间隙过大

现象同上项,小齿轮啮合前已发出高速旋转声调整距离

齿轮间隙过大,无法啮合-供方责任

调整间隙(行业标准为3-5毫米

齿轮

倒角和硬度不达标

现象同上项,小齿轮发出高速旋转声,无法啮合

齿轮异常磨损,无法啮合-供方责任

更换飞轮齿圈和单项齿

二、发电机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

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

处置

不发电

皮带

松动

检查皮带轮是否松动。

用户没有做维护。

调整皮带

充电指示灯

励磁电流不足

首先要区分是电机问题还是线路问题。电机问题是电机供应商责任,线路问题是汽车厂责任:

因电机有带调节器与不带调节器两种,其检查方法有点不同,须区分对待。区分标识为:带调节器的充电机有“D+(或L)”输出端(接线柱或插片),不带调节器的没有该端子,却有“F”接线柱(或插片)。

一、调节器的电机的检查方法:

把电机上原F端上的接线拆除,用导线把电机的B+和F端短接,然后起动发动机,用万用表测量充电机的B+端,同时加油门使发动机转速升高,如电压在发动机转动前后无变化或不能达到28V说明电机已坏,需更换电机修复-供方责任

如电机电压能达到28V以上,说明电机没有问题。应继续检查汽车上的调节器、线路是否有问题。-汽车厂责任

二、带调节器的充电机的检查方法:

1、电机上原D+接线柱(或插片)的接线,用3W~5W的试灯(要对应电压等级)接在电机的B+和D+接线柱上。

2、打开钥匙开关到“ON” 运行档接通电源,此时试灯应发光,如不发光则为充电机已坏(确定试灯没烧B+端有电瓶电到),需要更换充电机修复。

3、如试灯发光,则起动发动机,加油门使发动机转速升高至额定转速,此时试灯应熄灭,如试灯不熄灭、或出现闪动、变暗等,说明电机已坏,需要更换电机修复。如试灯熄灭,再用万用表测量充电机的B+电压,如电机电压高于28.8V,说明电机调节器损坏,需更换调节器修复。如电压在28.8V以下,说明充电机没有问题,应检查充电指示灯、线路等线路是否存在问题。

第一步

1、换保险、重新接插接头。

第二步:

1、更换调节器或充电机

21)、更换仪表中的充电指示灯到25W灯泡或更换仪表总成。

2)、更换充电机。

充电指示灯

烧坏

调节器

烧坏

线圈

烧坏

整流板

烧坏

电压不稳定

接线头

松脱

1、起动发动机,用万用表测量电机B+电压,如果电压是忽高忽低,为线路或电瓶问题,要检查线路或电瓶;

2、如电压大于30V,说明电机调节器坏。

1、接线头松脱或电瓶烧坏造成-汽车厂责任

2、充电机调节器故障;-零部件制造问题

1、重新紧固接线头;或更换电瓶

2、更换同厂家同型号的充电机

电瓶

损坏

短路

异响

卡死

轴承

异响

卡死

1、检查皮带张紧力;

2、拆下皮带,用手转动充电机皮带轮,如有异响、卡死、卡滞,说明轴承损坏。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充电机。

三、转向泵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

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

处置

方向重,异响

接头或管路

油路进空气

从转向泵进油口拆开进油管,看是否有油流出。

皮带张紧度

进油接头、管路不密封进入空气-汽车厂责任

皮带过松-用户责任

排空气,复紧接头、处理管路。

调紧或更换皮带

方向重

转向泵

缺油

检查转向油箱内机油量,确认是否油量过少

1、用户不及时加油,用户责任

2转向油内部泄漏。-零部件责任

3、管路、接头破裂、密封不严漏油-汽车厂责任。

加足转向油,有泄漏时必须排查泄漏原因。

油灌

油管

进油不畅

检查是否有以下情况:

1、滤网、油管是否阻塞或吸油管径太小;

2、运行时油管吸扁

3、油箱出油口与泵进油口的高度差是否大于200mm

4、转向油内有异物。

5、管路打折、存在真空。

1、 油管\虑网堵塞,用户责任

2、 油管变软-汽车厂责任

3、 高度差不够-汽车厂责任

4、 油管内层橡胶脱落-汽车厂责任

5、 打折处存储大量空气-汽车厂责任

1.清洗油箱、管路及换油管

2、换油管

3、加高油箱

4、换油管

5、优化管路走向,减少弯曲,避免打折。

安全阀

安全阀卡

检查安全阀:打开安全阀螺堵,用清洁的尖嘴钳夹住滑阀,轻轻提出,卸开安全阀帽(注意调整垫片数量);取出安全阀座、阀针、弹簧等,看是否有异物;

1、阀座、阀针间有污染物、油脏、有颗粒)-用户责任

清洗修复

2零件制造原因

研磨修复。

滑阀

滑阀卡

检查滑阀:若滑阀取出困难,即为杂物将滑阀卡住,这时可边用清洁汽油冲洗滑阀孔,边轻轻摇动滑阀,一般情况下可取出。

有脏物,滑阀卡死,取不出-用户责任

清洗修复

油液脏或杂质将阀拉毛-用户责任

用砂纸抛光修复

零件制造原因

用砂纸抛光阀芯修复

定子曲面

定子磨损

打开后盖,取出后配流盘和转子、定子、叶片、观察各接触面是否有划伤,严重划伤、烧结等情况。

1、 油液脏-用户责任

2、 定子早期磨损或正常磨损-供方责任

3、 性能参数不匹配-汽车厂责任

换泵

配流盘

配流盘擦伤、磨损

转子槽

叶片槽磨损

拆检,目测

1、转子硬度不合格-供方责任

2、油液脏-用户责任

3、不匹配-汽车厂责任

转子端面

叶片卡

拆检,转动,检查油液

转子槽有毛刺-零件制造原因

油液脏及有金属小颗粒造成-用户责任

漏油

骨架油封

前油封漏油

目测油箱油面是否降低,有没有外部泄露

零件制造原因(油封质量问题) -

更换油封或换泵

阀帽

阀盖漏油

目测

密封圈失效-零件制造原因

换密封件

未上紧螺母-汽车厂责任

复紧螺母

工艺孔

漏油

目测

铸造件砂眼疏松或堵塞未堵好零件制造原因

换泵

泵体

砂眼

目测

疏松、气孔零件制造原因

换泵

泵体后盖

漏油

目测

O”形圈失效零件制造原因

换密封件

转向泵

与齿轮室或空压机接合面漏油

加工面粗糙变型-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

装配不当,压坏垫片-云内装配责任

换垫片涂胶

接头

接头漏油

目测更换前擦干净漏油部位,启动发动机怠速运行2分钟,中速运行3分钟,运行时来回打方向,停机后查看接头周围是否有油污,更换密封件或上紧接头

如与转向泵泵体接头处未有渗漏则是外接管路密封不严-汽车厂责任

拧不紧、垫圈或“O”圈损坏-装配责任

上紧或换“O”形密封圈

零件制造原因(泵本身带有垫圈或“O”圈损坏)

上紧或换“O”形密封圈

断轴

断裂

拆下转向泵,简单判定:不泵油,转动轴头,如感觉很轻,可能是花键部位断轴。

零件制造原因

换泵

轴承窜动或松动

前端轴承

轴承损坏

用手扳动轴头或齿轮,如感觉轴承松动或窜动,可判断为轴承散架或损坏

零件制造原因

后壳体卡环处裂

泵体后部卡环处

后盖裂

拆下阀体看滤网是否堵塞

1、如液压油脏,滤网堵塞,则是由于先滤网堵塞,再后盖裂,属于用油不当导致。用户责任

2、如液压油清洁,则是零件制造原因

四、增压器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

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

处置

引起增压器故障的因素很多,在维修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考虑各方面进行检查,逐一排查后才能最后确定故障原因。

对发生增压器故障时首先注意检查整车的油(油量、油压、油质和进回油情况)、气(进、排气是否顺畅、进气是否干净、进气是否满足发动机正常工作要求)和配置(空滤布置及大小是否符合要求、增压器的进、排气管路支撑不合理导致车辆运行中对增压器增加外力而发生擦壳、断轴、壳体裂等故障)。

冒蓝烟、

无力

增压器

窜油

第一步:检查压气机壳内腔、增压器到发动机之间的进气管内壁,是否有机油。如有机油,说明已窜油,则进入以下检查,以确认窜油的原因:

1、清理干净压气机内腔以及增压器到发动机之间的进气管内的油迹。

2、拆掉增压器进气口的进气管(即断开增压器与空滤的连接,增压器直接从大气取气),起动发动机,运行35分钟,重新清理干净所有油迹。

3、怠速3分钟,然后逐渐加大油门,发动机在高转速下连续运行10分钟,观察是否还有机油窜出。

二、第二步:(一)、做完以上第二步所有步骤,如果没有机油窜出,说明增压器本身没有问题,应检查是否是以下因素引起的窜油:

1、增压器回油是否通畅:如果回油不畅,则中间壳内机油过多,机油将漏到压气机壳内.视情况而定

2、检查进气是否顺畅:如果进气不畅,进气负压大;机油因负压被吸到中间壳。进气不顺畅可能由以下因素引起:

1)进气管路打折,或发动机工作时胶管吸扁,汽车厂责任

2)进气管路有过多灰尘,空滤脏或堵塞。用户责任

(二)做完以上第二步所有步骤,如果还有机油窜出,说明增压器本身质量责任

(一)1调整或更换回油管

(一)21)、

改进进气管路;

(一)22)、

清洁进气管路、增压器内腔、更换空滤滤芯;

(二)1、更换增压器

(二)2、排除回油不畅或进气不畅故障。

擦壳

压气机叶轮及压气机壳内表面有明显擦壳痕迹;转子轴总成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过大;用手转动叶轮,不灵活,有发卡。

使用保养原因:

1、 油质差、脏,有杂质或结胶,油路内有杂质;或发动机长时间不使用,未进行预润滑。用户责任

2、 发动机缺机油 用户责任

进气不洁原因:检查进气管路内壁、压气机内腔及叶轮表面,这些部位灰尘多,说明是进气系统原因引起:

1)空滤质量差,用户责任

2)空滤安装不当,过滤效果不好。汽车厂责任

3)进气管路短路。汽车厂责任

如没有第二步的外部因素,可认为是增压器本身责任

更换增压器

擦壳

崩裂

增压器壳

擦壳

崩裂

检查整车上连接增压器的进、排气管路确认支撑是否合理。

连接增压器的进、排气管路支撑不合理,汽车厂责任

整改支撑、换增压器

压气机叶轮崩裂

叶轮

崩裂

1、 进气管路是否密封不良,空滤是否短路

2、 是否是装车时异物进入进气管路。

3、 是否是维护保养时异物进入增压器前进气管路。

1)异物从进气管或空滤器进入用户责任

2)装车时不小心掉入,又没有取出汽车厂责任

3)维护保养时不小心掉入,又没有取出用户责任

更换增压器,同时保证进、排气管路清洁干净

漏油

发动机无力

冒蓝烟

转子轴

断轴

1、机油原因:

1)油质差、脏,有杂质或结胶,油路内有杂质;或发动机长时间不使用,未进行预润滑。用户责任

2)发动机缺机油用户责任

2、进气系统原因:

检查进气管路内壁、压气机内腔及叶轮表面,如果这些部位灰尘多,说明是进气系统原因引起:

1)空滤质量差,用户责任

2)空滤安装不当,过滤效果不好。汽车厂责任

3)进气管路短路。汽车厂责任

3、如无以上原因,可认为是增压器本身责任

1、更换增压器并排除机油方面的原因,避免再次出现;

2更换增压器,同时处理进气管路,更换质量好的空滤;确保进气系统无问题。

3、更换增压器

转子轴

卡死

1确认故障:转子轴转不动,完全卡死

2、查找是否有外部原因:检查机油,是否存在机油过脏或油品差的情况。

1、机油原因引起用户责任

2、增压器供应商制造责任。

排除机油原因,更换增压器

五、机油泵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与责任判断

处置

机油压力低

机油泵

轴瓦间隙大

1.检查发动机主轴轴瓦间隙。

2.检查油压仪表及传感器。进行更换或维修

3.检查机油粘度是否过低,检查冷却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更换机油、排除冷却系统故障

4.检查油位是否在合理,检查油泵吸油盘滤网是否堵塞。加注机油、清洗滤网。

5.检查限压阀弹簧及限压阀内部是否垫脏。增加调整垫片或更换弹簧

6.检查进出油管是否拧紧或松动,管路有无堵塞。疏通管路,正确连接出油管。

1.主轴轴瓦配合间隙过大-装配责任

2.仪表或传感器失效-汽车厂责任

3.机油牌号不对或机油失效粘度过低、冷却系统失效油温过高-用户责任

4.油底壳内机油量油位偏低、吸油盘滤网堵塞-用户责任

5.限压阀弹簧疲劳失效,或限压阀密封面垫脏-零部件质量问题

6.进出油管未拧紧或松动不密封或油道堵塞-装配责任

1.更换轴瓦

2.更换仪表和感应塞

3.更换机油

4.清洗吸油盘

5.更换机油泵

6.紧固、更换密封垫片,清洗油道

油压表低失效

传感器失效

机油不足

限压阀失效

油道堵塞

无法启动

启动后无油压

机油泵

机油泵卡死

1.检查油底壳中金属碎屑是否过多,拆开油泵看油泵中是否有金属碎屑。清理油泵内腔或更换机油泵。

2.检查油泵安装螺栓有无松动,观察轮齿是否磨损异常。调整齿轮安装间隙,将把合螺栓上紧。

3.检查驱动齿轮有无断齿现象。

4.检查油泵内腔有无螺钉垫圈等异物,检查齿轮及油泵内腔有无严重磕碰挤压伤。

5.以上1-4点正常,机油泵传动轴断裂,机油泵内部卡死。属零部件质量问题

1.发动机拉瓦后,瓦的金属碎片随机油泵重新吸入而产生卡滞或卡死,轴被强行拧断。-视情而定

2.安装机油泵总成时传动齿轮的啮合间隙调整不当或安装的螺栓没有拧紧或未达到扭矩要求而致使传动齿轮旋转时而产生位移,使传动齿的啮合无间隙压迫机油泵主动轴运行,造成疲劳性扭断泵轴。-云内装配责任

3.凸轮轴上传动机油泵的驱动齿轮断齿,造成顶撞、顶断泵轴。-凸轮轴责任

4.大修发动机当中,装配吸油盘与机油泵时,异物进入两者之间而产生卡死。-用户责任

5.以上4项无问题,属机油泵质量问题

1、紧固、修复处理

2、更换机油泵和相关损坏件

机油泵轴断

无油压

异响。

机油泵

壳体破裂

1.检查发动机连杆、曲轴等部位有无异常,

2.检查油泵各部位有无撞击痕迹。

3.检查驱动齿轮轮齿有无折断现象,齿检查断口处有无缩松、夹渣、气孔现象。面有无明显磕碰伤。

4若以上1-3项正常,则属机油泵自身质量问题。

1.发动机其它部件发生严重的机械事故,撞击在机油泵上或进出油管上造成机油泵壳体断裂。-其他原因

2.机油泵安装时定位套或定位止口没有放落到位,就紧固螺栓而造成机油泵壳体被压断裂。-装配责任

3.机油泵安装时紧固螺栓没有拧紧或没有达到扭力矩要求,使用一段时间后螺栓松动,造成传动齿轮无法正常啮合而产生顶撞,顶断机油泵壳体-装配责任

4.机油泵壳体铸造存在质量问题,断口处有明显的气孔缩松或夹喳现象。-零部件质量问题

更换机油泵和相关损坏件

断耳断裂

断止破裂

机油泵

转子破碎

1.拆开油泵检查转子有无碎裂现象。

2.检查机油泵转子有无异常磨损现象

1.异物进入机油泵卡滞后,造成机油泵转子或齿轮的碎裂。-用户责任

2.机油泵使用的时间过长或运行里程较长,使泵齿轮或转子磨损严重,造成失效断裂。-机油泵质量问题

3.车辆严重超载,机油泵转子或齿轮材料疲劳性失效而断裂。

更换相关损坏件

六、喷油器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

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

处置

功率下降

冒黑烟

起动困难

油耗高

油嘴偶件

雾化不良

油质检查

调压试验:

S型喷油器压力19.5±0.5

P型喷油器压力24.5±0.5

1、 油质-用户责任

2零件制造原因

1、清洗、更换柴油

2、调整,如不能修复则更换偶件

冒白烟

功率下降

发动机抖动

卡滞

油质检查

调压试验

:偶件针阀是否有金属粉末

1、油质-用户责任

2零件制造原因

1、清洗、更换柴油

2、调整,如不能修复则更换偶件

壳体开裂

壳体

漏油

目测或调压试验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喷油器

无力

抖动

烟大

异响

启动困难

缸盖渗油

紧帽

密封不严

①通入高压油试验

②用手拧动紧帽,看是否松动?

零件制造原因

先松后再上紧修复,如不能解决则更换

漏油

进油接口

密封不严

1、检查高压油管螺母是否松动

2、检查进油接口处是否变形

1、没有紧固-云内装配责任

2零件制造原因

先松后再上紧修复,如不能解决则更换

七、喷油泵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

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

处置

漏油

喷油泵体

裂纹

擦干净漏油部位,让发动机运转5分钟(其中怠速2分钟,中速3分钟)后观察是否漏油,确认漏油后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喷油泵

砂眼

零件制造原因

前油封

漏油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油封,无件换油泵

油门轴

漏油

零件制造原因

优先考虑修复

输油泵

垫片损坏

手油泵损坏

擦干净漏油部位,让发动机运转5分钟(其中怠速2分钟,中速3分钟)后观察是否漏油,

1、确认漏油后拆下输油泵(先排除力矩不足)观察垫片是否损坏,

2、确认漏油后拆下出油阀接头观察O形密封圈是否有毛刺等,

3、确认漏油后拆下出油阀接头观察是否存在裂纹,

4、确认漏油后拆下输油泵(先排除力矩不足)观察垫片是否损坏

擦干净漏油部位,让发动机运转5分钟(其中怠速2分钟,中速3分钟)后观察是否漏油

5、拆下凸轮轴确认断裂情况

零件制造原因

优先考虑修复或换垫片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输油泵

出油阀接头

O形密封圈损坏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O形密封圈

裂纹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出油阀接头

调速器垫片

调速器垫片损坏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垫片

提前器

漏油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提前器

溢流阀

密封不好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溢流阀

突然熄火

凸轮轴

断裂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喷油泵

异响

提前器

异响

中速运转发动机,确认为提前器异响后拆开提前器观察是否磨损或弹簧松动断裂。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提前器

游车

调速器总成

游车

运转发动机,检查发动机各转速情况,如存在转速忽高忽低,则说明发动机游车

零件制造原因

先修复,修复不行时换泵

飞车

飞锤

飞车

拆下调速器盖观察飞锤销轴看是否脱落或断裂。

零件制造原因

先修复,修复不行时换泵

柱塞

飞车

1、齿条卡死在大油量位置

高速不停油

2、调速器卡滞

零件制造原因

1、更换柱塞偶件

2、调整修复

起动困难

检查起动油量

起动油量不够

上油泵台架检查起动油量

零件制造原因

用户自行调整不当

修复

油门手柄轴

发卡

扳动油门轴检查是否费力

零件制造原因

先修复,如不能则更换

无力

输油泵

内漏

检查单向阀是否密封

零件制造原因

先修复,如不能则更换

油门

油门不到底

油门手柄

①检查油门是否到底

②如已经到底则检查喷油泵

①油门没有踩到底-用户责任

②调速弹簧变软-供方责任

①踩到底

②调整调速弹簧弹力

喷油泵

油量不足

平路无力检查标定点油量

零件制造原因

2 用户自行调整不当

修复

爬坡无力检查扭矩点油量

零件制造原因

用户自行调整不当

修复

八、提前器及齿轮合件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

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

处置

冒黑烟

提前角

点火时间不正确

1、检查油泵与发动机联接螺栓是否松动位移

2、检查发动机供油夹角是否符合要求

3、出现误差,按要求调整

供油时间过早或过迟导致的发动机不正常工作-云内装配责任

功率下降

不着

熄火

油耗高

水温异常

怠速不稳

敲缸

齿轮室异响

断裂

异常磨损

破碎

1、提前器齿轮及配对齿轮是否磨损齿断裂

2、提前器飞锤断裂

3、提前器飞锤松旷(弹簧预紧力)

4、齿轮销、飞锤销断裂

5、弹簧断裂

6、偏心轮碎

7、出现以上问题需要更换提前器

1、提前器磨损严重-

2、装配不当锥孔异常损坏的-装配责任

2、排除装配责任的,锥孔键槽损坏,属于零部件锥孔加工质量问题

3、提前器与油泵联接螺母拧紧力矩小-装配责任

4、提前器其它零件损坏-零部件质量问题

非正常磨损

提前器两飞快卡死

1、提前器飞锤不回位,两块之间有间隙

2、弹簧有预紧力

3、提前器有异物、不清洁

4、运动部件有阻滞

5、用柴油清洗提前器

6、在偏心轮及端面处加入20号机油充分润滑

7、更换润滑机油

提前器运动件不灵活、发卡

油泵在旋转过程中,飞快在离心力作用下带动偏心轮工作,两偏心轮转动间隙被机油里杂质卡滞。-用户责任

九、离合器压盘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

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责任判断

处理方式

引起离合器故障有使用操作因素、日常保养因素、整车配套因素、离合器本身因素等多方面,所以对离合器故障维修前,要求从了解司机操作习惯整车的日常保养检查整车的离合器分离系统拆变速箱检查分离轴承机构检查离合器的顺序,来了解和检查分析引起离合器故障生产的根源,再针对故障根源进行维修。

打滑

发抖

分离不清

离合器盖及压盘总成

弹力不足

检查离合系统各零部件是否有异常

分离系统出现故障,引起离合器打滑,发抖,从而出现“弹(压)力不足” 假象,实际上压盘是没有问题的.-汽车厂责任

对分离系统进行检查及维修处理;

离合器确实存在压力不足,压盘表面磨损:

压盘压紧力不足,

1)拆开离合器观察孔,看有无磨擦片磨屑、是否有烧焦味;

2)目测离合器从动盘磨损情况,测量从动片厚;

3)用手拨动分离拨叉,是否有卡滞、分离轴承(座)不回位、分离轴承座与导向套筒之间配合松扩等异常情况;

4)拉手刹试车(空档着火发动机,拉手刹,踩离合挂一档,边慢慢加油门边慢慢放离合)

(只要是判压紧力不足、弹力不足的必需按上面1、2、3、4点方法检测、判定。

1)有大量磨屑和有烧焦味则证明离合器已经烧坏;-用户责任

2)、从动盘磨擦片磨损到距铆钉头0.5mm以下,离合器压紧力会降低,更换从动盘拉手刹试车:-用户责任

3)分离轴承座卡死不回位,车辆运行时,分离指顶着分离轴承造成离合器压紧力降低;汽车厂责任

4)如果发动机熄火,证明离合器压紧力符合要求;反之压紧力不足,拆检从动盘磨损情况。

了解司机操作程序及载重量,要求司机规范操作等。

更换压盘总成

发抖

不分离

打滑

分离爪

分离爪不平

分离指是否磨损严重,

磨损严重的进行以下几个相关项目的检查:

1、分离轴承座是否缺油:缺油导致磨损后无法快速回位,轴承长时间运转而磨损、卡滞

2、检查分离系统油管内径是否过小以及油管是否打折:油管内径过小或打折,造成液压油流动不畅,踩踏板有反弹感、分离不清,并且离合器回位慢,导致打滑、发抖

1分离轴承座没有黄油加注口,属汽车厂设计不合理

2有黄油加注口而不加黄油,属用户保养不当。

1、更换离合器盖及压盘;更换磨损及卡滞的分离轴承及轴承座;要求用户最长时间为每半个月加注一次黄油

2、更换离合器盖及压盘;更换磨损及卡滞的分离轴承及轴承座;对油管内径过小或打折进行整改。

汽车厂设计不合理

分离爪变形不平:

分离指变形引起的分离爪不平,主要是零件制造原因引起,故障表现为:

1、分离爪磨损不严重,但在离合器装配情况下各分离指高低不平;

2、要求服务站检测最高与最低分离指之间的差值(自由状态):小于1.5 mm控制;

零部件责任

更换新的离合器盖及压盘。

检查分离指根部是否有异物堵塞

异物堵塞分离指根部-用户责任

清除异物

断裂

1断裂部位在与分离轴承接触部位

分离系统出现故障引起的。汽车厂责任

1对分离系统故障进行维修处理

2、更换新的离合器盖及压盘

2、其他部位

零件材料问题

分离不清

异响

发抖

打滑

压盘

平面不平

压盘平面严重磨损引起不平

压盘平面出现严重的磨损、坑槽、烧坏等不平

离合器分离系统故障引起离合器打滑、磨损变形、磨擦面不平-汽车厂责任

1、更换离合器压盘总成

2、对分离系统进行维修处理;

压盘平面磨损不严重但平面不平

检查压盘平面,平面磨损不严重,但压盘平面出现高低不平

零件制造加工问题

更换离合器盖及压盘

断裂

1、检查压盘,压盘磨擦面被严重磨损、烧黑并断裂

2、检查压盘,压盘磨擦面磨损不严重,没有烧黑烧兰或只有轻微的烧黑烧兰等现象,但压盘断裂成二块或多块

1、离合器分离系统出现故障,引起离合器打滑、烧损,高温而断裂-汽车厂责任

1、对分离系统进行检查及维修处理;2、更换相关件

2、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相关件

烧坏

压盘平面磨损、烧坏:

1、检查离合系统各零部件是否有异常

2、检查离合系统各零部件,确认分离系统无问题后, 按“盖及压盘总成第1小点”来检查压盘的压紧力是否满足要求。

离合器分离系统出现故障,离合器打滑,发抖,引起离合器磨损,烧坏-汽车厂责任

1、对分离系统进行检查及维修处理;2、更换相关件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相关件

松脱

检查离合系统各零部件,确认分离系统无问题后,有可能是压盘自身质量引起零件松脱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相关件

发抖

异响

干涉

检查离合系统各零部件是否有异常

分泵有效行程过大,引起离合器分离时分离指与从动盘减振窗口干涉-汽车厂责任

对分离系统进行维修处理

分离不清

粘连

向用户了解,整车是否存放过长时间没有开,或是停车中离合器进水?

飞轮或压盘生锈引起飞轮或压盘与从动盘粘连-用户责任

踩住离合器踏板,用撬棒将粘连的从动盘与压盘(或飞轮与从动盘)撬分离即可

十、空压机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

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

处置

窜机油

打气慢

云内空压机:皮带传动为-3DEQ1404102-C004系列,齿轮传动系列主要是D系列

检查确认空压机本身是否窜油:

将空压机进、排气管拆下,空压机运转10分钟,将排气口擦净后,在距离空压机排气口50mm处用滤纸收集1分钟,观察滤纸上的油迹

1有雾状的油迹或少量分散的微小点状油迹,是允许的, 空压机本身没有窜油;需要进入第二步检查外部因素.

2、如果油迹形成片状,则空压机已窜油;需要进入第二步检查是外部因素引起,还是空压机本身因素。

进气系统

窜机油

检查进气管路和空滤是否存在以下不合理:

1、进气管打折或吸扁,进气负压大而窜油

2、空滤堵塞(用户没有按要求保养),进气负压大而窜油。

3、第一步,油迹形成片状的前提下:空压机进气口、气腔及进气管有粉尘,进气管路短路或空滤失效、短路,进灰尘后先早磨,后窜油。

1、进气管路配置不合理-汽车厂责任

2、空滤堵塞或进气不清洁-用户责任

1、整改,使进气顺畅

2、更换空滤。

3、换空压机,同时清理、整改进气系统

空压机

窜机油

排除进气管路和空滤的不合理情况,空压机窜油:

1.活塞环磨损,开口间隙变大

2.活塞环与缸套异常磨损、拉缸等

1、活塞环开口间歇过大,

2、缸套与活塞环异常磨损,

3、活塞环断

更换空压机

测量活塞环的磨损开口间隙

不打气

气压不足

打气慢

缸套

目测

零件制造原因

换件

连杆

拆检

零件制造原因

换件

曲轴

拆检

零件制造原因

换件

阀片

断裂

松脱

1、拆检:拆开空压机缸盖,观察阀板上的阀片是否变形或断裂。

2、试漏:空压机在打气时用肥皂水涂缸盖表面,观察是否有气泡出现。

3、拆检:-3D和EQ140松压阀拆下,用压缩空气吹,观察松压阀顶针是否能运动自如

4、C系列松压阀拆下,观察松压阀中的O型圈是否损坏。

1阀片干净断裂:零部件质量问题

阀片脏断裂:用户责任

2砂孔、裂纹-零部件质量问题

3松压阀卡滞或O型圈损坏-零部件质量问题

更换空压机缸盖

缸盖

沙孔

-3D和EQ140松压阀

失效

C系列柱塞式松压阀

异响

连杆瓦

松旷

检查轴瓦是否异常(磨损、断裂等)

检查连杆螺栓是否松动

零件制造原因

换件

异物

异响

检查活塞顶部是否有异物或异物压痕

异物进入-用户责任

除异物、修复或更换损坏件

联轴机构

磨损

断裂

目测

装配力矩不合

装配不同轴

零件制造原因

换件

轴承

散架松旷

用手转动轴承

零件制造原因

换件

漏油

空压机

砂眼

裂纹

目测漏水、油、气,或外形明显砂眼、裂纹

无外力损坏:零件制造原因

外力产生的裂纹-用户或汽车厂责任

换件

-3D

EQ140油封

漏油

目测:从油封处观察,看是否有油迹,有油迹则可判断为油封漏油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油封或前盖板

十一、活塞环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

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责任判断

处置

窜气

窜油

冒烟

磨损

1、检查进气系统:空滤是否失效,进气道是否存在较多灰尘。

对空滤等进气系统保养不足引起。-用户责任

更换相关件

2、检查是否缺油、缺水,机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经常出现水温高导致开锅。

缺机油或缺冷却水,或油质差引起引起高温,导致磨损。-用户责任

3、如进气系统无异常,

仅仅活塞环磨损

活塞环制造原因

活塞环槽与活塞环磨损

活塞与活塞环各50%责任

活塞、活塞环和缸套均磨损

活塞、活塞环和缸套原因-活塞环、缸套各35%责任活塞30%责任

断裂

1、检查进气系统:空滤是否失效,进气道是否存在较多灰尘。

对空滤等进气系统保养不足引起。-用户责任

2、如进气系统干净,活塞环无积炭情况下,活塞环断裂。

活塞环制造责任

度层剥落

3、检查活塞环是否有剥落现象

活塞环制造责任

十二、气缸套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

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

处置

窜油

窜气

气缸套

磨损

1、检查进气系统:空滤是否失效,进气道是否存在较多灰尘。

对空滤等进气系统保养不足引起。-用户责任

更换相关件

2、检查是否缺油、缺水,机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经常出现水温高导致开锅。

缺机油或缺冷却水,或油质差引起引起高温,导致磨损。-用户责任

3、如无以上情况

1、仅仅缸套、活塞环磨损-50%责任

2、缸套、活塞、活塞环均磨损-活塞环、缸套各35%责任活塞30%责任

异响

油水混合

断裂

1、检查缸套是否出现裂纹

零件制造原因

异响

拉缸

1、检查发动机是否高温,润滑油的使用情况,是否缺水等。

2、检查进气系统是否堆积灰尘导致活塞环是否卡死。

3、检查活塞环是否断裂,缸套是否在断环处局部拉伤。

4、如无以上情况

1、用油不当,水路堵塞导致发动机高温引起拉缸-用户责任

2、活塞环卡死引起拉缸-活塞环责任

3、活塞环断裂引起拉缸-活塞环责任

4零件质量问题

穴蚀 腐蚀

穴蚀腐蚀

1、没有使用云内说明书要求的防冻液。

用水或冷却液不当-用户责任

2、其他缸套穴蚀情况

设计原因和材料原因

十三、活塞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与责任判断

处置

避免故障产生的使用注意事项:

1.在更换活塞时,活塞的型号必须与发动机的机型相符

2.活塞、活塞销缸套应在相匹配的的尺寸范围内装配使用,同一台发动机活塞应在同一质量组内。

3.在更换活塞时,必须对活塞、活塞环、活塞销、缸套等相关的部件进行清洗去除杂物。

4.活塞在装机时应注意装配方向,必须按规定的方向安装。

5.活塞以及相关配合件,在安装过程中不得出现磕碰划伤。

6.活塞环装入环槽后,应将活塞环槽内注入适量的润滑油,活塞环应能灵活转动。但安装方向,不能装反。活塞环的开口应按规定错开一定的角度,以免出现窜油、窜气

7.活塞销与活塞销孔常温下为间隙配合时,将活塞销和活塞销的表面涂抹清洁的润滑机油对准方向推入即可,不得硬行打入,以免挤伤销孔。活塞销与活塞销孔为过度配合或过盈配合时,装配时应将活塞在机油中加热(一般需加热至80-120度),使活塞销能顺利推进即可,不得强行打入。

8.在更换活塞后,必须按照发动机使用说明的要求进行初期磨合和保养(禁止怠速磨合超过10分钟),以保证活塞与其相关件的磨合达到最佳状态,使发动机的机械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9.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发动机的使用说明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烧机油

窜废气

活塞

环槽磨损:

环槽明显变宽,环槽平面出现台阶。

1、检查是否缺油、缺水,机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经常出现水温高导致开锅。

2、如无上述原因,活塞自身材质问题,

1、在环槽内运动形式复杂,特别是第一环还处于高温、高压下,易造成严重磨损;-试情况而定

2、环与环槽之间润滑不良,使两者发生金属接触,当环槽处的温度和压力均超过了粘着磨损的临界条件时,则发生了粘着磨损-用户责任

3、活塞自身材质硬度不够,导致磨损-供方责任

更换相关件

偏缸

活塞

活塞偏缸:活塞在气缸内发生偏斜现象,活塞出现局部的不均匀磨损

1、检查曲轴连杆轴径中心与主轴径中心的平行度

2、检查连杆是否弯曲,

3、检查机体是否变形,主轴孔与缸孔是否偏移

4,检查缸套安装定位是否偏移

5、检查曲轴是否变形或者是加工超差。

6、检查轴向间隙是否过大,比如曲轴止推片异常磨损、连杆大头左右间隙超差等。

1、曲轴连杆轴径中心与主轴径中心的平行度超差;-视情况判

2、连杆弯曲、扭曲或连杆小头孔与连杆大头轴承孔的中心线不平行或不在同一平面内;-连杆责任

3、机体变形后,主轴承座孔中心线与各缸套安装孔中心线不垂直;-机体责任

4、缸套的安装定位圆与内孔同轴度超差或安装不当造成缸套倾斜或变形;-装配责任

5、曲轴变形后,其主轴颈与连杆轴颈中心线不平行或不在同一平面内而造成连杆倾斜;-曲轴责任

6、曲轴轴向间隙过大带动连杆偏向一边或轴颈锥度过大使曲轴和连杆沿轴颈锥度方向产生轴向力。视情况判

更换相关件

拉缸

活塞

活塞拉缸:活塞表面有明显拉伤痕迹

1、检查是否缺油、缺水,机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经常出现水温高导致开锅。

2节温器卡滞

3、漏水

2、测量缸套是否失圆.

3、若以上1-2项正常,考虑活塞膨胀量过大所致。

1、裙部与气缸的间隙过小,刚性低的裙部局部区域变形过大-供方责任

2、气缸套变形失圆较大-缸套责任

3、冷却系统出现故障造成冷却不良或失效,使活塞承受的热量不能及时传出而使本身膨胀过大-视情况而定

4、活塞与气缸套之间的润滑不良或形成干摩擦,这样摩擦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用户责任

5、发动机的长期处于超负荷下运转-用户责任

6、发动机“三滤”维护不当或失效,有异物进入气缸内,导致活塞产生拉缸现象-用户责任

更换相关件

烧蚀

穿孔

熔顶

活塞

活塞烧蚀顶部烧蚀:表面呈梨树皮状或蜂窝状,严重时出现孔洞;

燃烧室口或头部边缘烧熔(成一凹坑),严重时表面熔化、顶部烧穿。

1、检查喷油提前角和是否合理,提前器是否卡滞。

2、检查喷油器喷油压力是否在规定范围。

3、询问用户载重情况和运行时间。

4、检查是否缺油、缺水,机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经常出现水温高导致开锅。

5、检查柴油是否为劣质。

6、若以上1-5项均正常,考虑活塞材质问题。

1、喷油(点火)提前角过大,发生爆震燃烧,反复冲击顶面。产生的不正常燃烧易引起活塞顶面烧成小凹坑或环岸边缘烧熔。装配责任

2、喷油器故障(如喷射不良、喷油量过大、燃烧压力过大、安装不当等)或喷油嘴出现二次喷油及滴油现象时,后燃严重,引起活塞过热烧蚀。严重时有击穿现象发生 -喷油器责任

3、发动机长期在超负荷下工作,活塞热量不能及时排除使其局部温度高于材料熔点而熔化; 用户责任

4、发动机散热不好或燃烧温度过高,导致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视情况判

5. 使用的燃油辛烷值或十六烷值偏低。用户责任

6活塞材质不合格,高温时熔点降低,导致融化,强度不够穿孔-供方责任

更换相关件

开裂

裂纹破碎断裂

破裂

活塞

活塞的挡圈槽外侧裂纹或断裂

1、检查活塞销与连杆小头滑动是否良好;

2、检查活塞销孔内是否有异常磨损。

3、检查曲轴、连杆、活塞销是否断裂,缸套是否破裂

4、若无1-3项现象,考虑活塞自身强度是否过低。

1、活塞销和连杆小头在滑动不良或烧伤等事故的发生时,连杆弯曲作用在活塞销方向的推力使挡圈向槽外推进,从而造成挡圈槽损伤;-装配责任

2、活塞销刚性不足而引起弯曲量过大时,活塞销端面的推力反复作用于挡圈,造成挡圈槽损伤;-活塞销责任

3、当其它零件出现问题,如:缸套支撑肩出现断裂后活塞撞击缸套上断口造成活塞销侧向窜动过大、活塞销出现断裂后其端面会撞击卡簧内侧,均可导致卡簧槽外侧撞击断裂;-视情况判

4、活塞材质不合格,强度过低。供方责任

更换相关件

活塞

销孔开裂:销孔裂纹或开裂

1、检查是否缺油、缺水,机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经常出现水温高导致开锅。

2、检查活塞销与活塞销座是否有过紧现象

1、活塞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活塞销的刚性不足、受力变形过大,使活塞销座处产生应力集中,造成销孔开裂;-活塞销责任

2、活塞与活塞销配合间隙过大,使活塞的销座孔与活塞销发生碰撞,造成销座疲劳开裂-活塞和活塞销各50%责任

3、活塞外圆有拉毛或抱缸迹象;-视情况而定

4、发动机超负荷运转,使活塞销孔承受的压力过大,易造成活塞销孔疲劳开裂。-用户责任

5、活塞自身铸造隐形裂纹-供方责任

更换相关件

活塞

活塞破碎断裂

1、检查是否缺油、缺水,机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经常出现水温高导致开锅。

2、活塞顶部是否与缸盖撞击(顶部呈光亮现象)

3、活塞避让气门槽是否超出界限(气门避让坑被撞击下沉)

4、若以上1-3项均正常,考虑活塞自身强度

1、活塞由于某种原因出现拉缸,严重时将导致活塞破损,处理不当时可造成捣缸事故. -视情况而定(冷却水不足用户责任、节温器故障-节温器责任,水泵故障-水泵责任)

2、活塞顶面受到持续撞击后,易在活塞最薄弱的油环槽处产生疲劳断裂-气门责任

3、由于气门锁片脱落,气门掉入气缸,造成活塞顶面损坏,严重时活塞破碎,造成捣缸事故-气门锁甲责任

4、由于润滑不好,发动机发生抱瓦现象,连杆不能正常运动,使活塞所受的侧向力增大,导致活塞损坏;--用户责任

5、活塞自身材质强度不够或隐形裂纹,-供方责任

更换相关件

活塞

活塞顶面开裂

1、检查提前角是否在规定范围,供油系统零部件:提前器、喷油泵、喷油器是否有故障等

2、检查柴油是否为劣质柴油

3、询问用户是否严重超载长时间运行。

4、若1-3均正常考虑活塞材质问题。

1. 发动机超负荷运转,导致活塞及相关件的变形量过大,而造成活塞顶面的疲劳开裂;-用户责任

2.燃烧系统工作不正常或发动机负荷过大时导致活塞顶面的温度梯度增大,从而造成活塞顶面的热开裂-提前器、喷油器或者喷油泵责任

3.活塞材质不合格,导致高温强度降低;供方责任

4.如果燃料中含有硫、钒等元素,则会引起高温腐蚀,从而加速裂纹的发展。-用户责任

更换相关件

活塞

环岸断裂: 在第一和第二压缩环之间的活塞一侧,有较为明显的环岸破裂。

1、拆检,检查活塞环是否断裂

2、检查活塞环是否装反

3、检查活塞环岸是否有自然裂纹

1、活塞环槽底存在尖角或铸造缺陷而引起应力集中;-供方责任

2、活塞持续受到撞击或发动机在运转中出现爆震;

3、活塞环粘着后,环开口端发生上下震颤;-活塞环责任

4、活塞环槽与活塞环配合间隙超出限值,在活塞上下往复运动过程中,活塞环与活塞环槽平面之间产生剧烈的碰撞;视情况而定,活塞和活塞环各50%责任

5、装配不合理,使活塞正常的运动受阻。-装配责任

更换相关件

十四、离合器从动盘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

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责任判断

处置

异响

发抖

分离不清

1、减振弹簧

断裂

碎裂

检查离合系统各零部件,确认分离系统无问题后,有可能是从动盘自身质量引起零件断裂或碎裂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相关件

松脱

检查离合系统各零部件,确认分离系统无问题后,有可能是从动盘自身质量引起零件松脱。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相关件

打滑

发抖

分离不清

2、磨擦片

磨损

烧损

剥落

检查离合系统各零部件是否有问题,确认分离系统无问题后,有可能是从动盘自身质量引起磨擦片磨损或剥落

离合器分离机构出现了故障引起离合器从动盘打滑烧损等故障-供方责任

对分离系统进行维修处理;更换相关件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相关件

发抖

分离不清

3、从动盘总成

变形

检查离合器分离机构是否出现了故障;确认分离系统无问题后,有可能是从动盘自身质量引起从动盘的相关零件变形(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用一根直尺竖起,用塞规测量)

离合器分离机构出现了故障引起离合器从动盘打滑烧损变形等-供方责任

对分离系统进行维修处理;更换相关件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相关件

十五、曲轴前后油封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

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

处置

漏油

前后油封

假性漏油

1、前油封检查:

拆曲轴皮带轮之前,先检查漏油的具体部位,检查皮带轮的螺栓孔处是否有油漏出;然后拆开皮带轮,检查油封外圈及唇口(内圈)是否有油漏出,曲轴键槽、皮带轮螺栓孔内是否有积油。曲轴皮带轮栓与曲轴皮带轮结合面是否有油。

2、后油封检查:拆开飞轮齿圈总成,检查飞轮壳内部是否有油,油封外圈及唇口(即:油封内圈)是否有油漏出。

1、如油封外圈及油封唇口处无漏油现象,则为假漏;应查找其它原因。

2、如果油封外圈或唇口(内圈)有油漏出的:

A、行驶里程<2500公里属于装配责任,

B、行驶里程>2500公里属于零部件制造责任。

1、针对故障点处理。

2、更换油封

老化

拆下旧油封,与新旧油封进行手感对比,唇口教硬无弹性的属于油封老化。

零部件制造责任

更换油封及相关件

变形

1、没拆下油封前,察看油封与连接件是否存在一边有缝隙,一边无缝隙现象。

2、拆下油封后,目测故障件是否存在严重变形。

3、从发动机废气孔进行加压,对油封密封部位加压,刷肥皂水,如果连续不断冒泡的

如果油封外圈或唇口(内圈)有变形的:

A、行驶里程<2500公里属于装配责任,

B、行驶里程>2500公里属于零部件制造责任。

更换油封及相关件

外圈

漏油

检查油封外圈是否有刮伤现象。

磨损

检查油封唇口是否有磨损

1、有灰尘进入,产生磨料磨损→用户责任。

2、曲轴加工面粗糙有毛刺导致磨损的→曲轴责任

更换油封及相关件

十六、水泵总成

第一步,首先确定认为漏水的部位:

(1)垫片漏水(是水泵自带垫片还是水泵与机体连接垫片?)

(2)壳体砂眼漏水

(3)壳体裂纹漏水

(4)水管连接处漏水

(5)水泵水封漏水

第二步,如果认为是水封漏水,还需要做以下检查,以确认水封是真的漏水,还是允许的正常泄漏?起动发动机,观察泄水孔,当出现含液、间歇性滴液,泄漏量小于2滴/10分(或报修车辆停车地面没水)时,为正常的泄漏;漏量大于3滴/10分,或报修车辆水泵泄水孔下方有明显滴水痕迹,或报修车辆停车一会地面有一小摊水时可认定为水泵水封密封失效。

第三步,如果确认水封已漏水,需同时检查是否是轴承损坏后引起的水封漏水(判定轴承是否损坏,一般手转动看是否卡死、擦壳,也可以拆开盖板进一步判定)

特别注意:水泵故障的描述,尽可能按下表里的术语。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

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

处置

泄水孔漏水

水封

水封漏水

按“水泵漏水故障判定总则”第二步进行检查以确认水封是真的漏水,还是允许的正常泄漏?

1、水泵水封在工作时摩擦面含液,属于正常的泄漏

2、如确认水封真的漏水,属于零件制造原因

1、不需换泵,说服用户即可

2、换泵

轴窜动间隙变大

轴承

轴承损坏(或断轴)

第一步,确认故障

用手拉拔或转动水泵皮带轮检查是否存在以下现象:

轴承轴向窜动、弯曲、抱死、异响、断裂,叶轮擦壳、断轴。

第二步,检查是否是由于用户自行增加配置负载过大引起(用水泵带空调或另外加附加皮带轮)

第三步,检查是否是不按规定加注润滑油引起(水泵壳上有加油口的,采用的是分离轴承;在使用2万公里之后,每行驶4000公里应加润滑油)

1、 用户自行增加配置负载过大引起-用户责任

2、 保养不当,润滑不良而损坏-用户责任

3零件制造原因

换泵

叶轮擦壳

抱死

断轴

壳体裂纹断裂

泵体

泵体断裂

泵体裂纹

1、 发现漏水后,观察泵体周边是否有裂纹,一般有叶轮擦壳现象。

2、观察是否有磕碰或明显外力撞击痕迹。

1、零件制造原因

2、人为因素、外力、事故:

①、未出厂车-汽车厂责任,

②、出厂车-用户责任

换泵

换泵

水泵盖板垫片

纸垫

水泵內纸垫漏水

第一步,运转发动机,观察水泵与机体接合处是否漏水(滴漏)

第二步,拆下水泵后拆开盖板,直接观察盖板与水泵体漏水部位

零件制造原因

修复

十七、机油冷却器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

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

处置

漏水

冷却器壳

砂眼

目测或加压试漏,检查故障部位,确认是否存在砂眼。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冷却器

裂纹

目测,确认是否是真的裂了?确认是裂了,则要检查以下项目:

1、确认是否按要求使用冷却液;

2、确认冰冻地区在发动机不工作时,是否放干净冷却水防冻;

3、确认是否是碰裂。

12:不使用防冻液,冰冻季节又不放水,导致冻裂,表现为:裂部位由内往外凸-用户责任

3、碰裂,表现为有碰撞痕迹,裂部位由外往内凹。-汽车厂或用户责任

4、以上原因不存在时,属于零部件制造责任。

油水混合

冷却器芯

裂纹

砂眼

脱焊

1、确认是否按要求使用冷却器液;

1、 冰冻地区在发动机不工作时,是否放干净冷却水防冻;

3、以上检查均无问题时

1、不使用防冻液-用户责任

2、芯部被冻裂,表现为裂部位由内往外凸,裂口外翻。-用户责任

3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冷却器

漏油/漏水

机油冷却器与机体结合面垫片

损坏/松脱

检查紧固螺栓是否松动,垫片是否损坏。

1、安装冷却器到机体的紧固螺栓明显松动。-云内责任

2、垫片损坏。-云内责任

复紧螺栓、垫片加密封胶或更换垫片处理

机油冷却器螺孔

螺孔

漏油、漏水

检查紧固螺栓是否松动,垫片是否损坏。

螺孔丝牙是否损坏。

检查内六角螺孔螺栓/螺塞是否松动或漏油。

内六角螺孔密封不严-零部件自身质量责任

未紧固漏油-云内装配责任

螺孔烂牙:

云内装配责任

零部件制造责任

加密封胶修复

螺孔烂牙不能修复的更换

十八、止推片(瓦)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

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

处置

磨损

脱落

止推片()

磨损

松脱

1、离合器分离轴承是否卡滞

2、曲轴是否被变速箱一轴顶死或一轴轴承有被顶歪、偏磨痕迹

3、检查曲轴轴向间隙

4、止推片脱层

属于受轴向外力原因造成。-汽车厂责任

更换止推瓦及相关件

十九、柴油滤清器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

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

处置

滤座断裂

滤座

断裂

目测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

滤座漏油

砂眼

擦干净漏油部位,让发动机运转5分钟(其中怠速3分钟,中速2分钟)后观察是否漏油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

进出油口接头漏油

烂牙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

放气螺塞漏油

漏油

1、力矩不足

2零件制造原因

先修复(换垫,重新上紧),如不能解决则更改

滤罐碰伤

碰伤

目测

使用过程中受到碰撞-用户责任

更换

功率下降

滤芯管路

滤芯堵塞

拆解检查

燃油过脏导致柴滤堵塞-用户责任

更换

管路堵塞

管路弯曲过多过长,弯折角度过小

管路弯曲过多过长,吸油阻力过大,弯折角度小,油量供给不足-汽车厂责任

优化管路

起动困难

手动油泵

手动油泵失效

1、检查滤芯是否堵塞

2、检查膜片阀是否有异物

3、管路密封不严漏气

4、如果排除上述123点原因后认为是手油泵失效

1、滤芯堵塞-用户责任

2、膜片有异物-用户责任

3、密封不严吸入空气-汽车厂责任

4、手动油泵失效-供方责任

1、更换滤芯

2、清洗干净

3、紧固管路

4、更换输油泵

二十、高压油管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

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

处置

漏油

功率

下降

高压

油管

断裂

目测

1、 因干涉、碰撞、损伤等引起断裂:

①商品车汽车厂责任。

②非商品车用户责任

2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故障高压油管

穿孔

擦干净漏油部位,让发动机运转5分钟(其中怠速2分钟,中速3分钟)后观察是否漏油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故障高压油管

二十一、低压燃油管

故障

现象

故障

源件

故障

模式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原因分析

处置

油管漏油

低压油管

断裂

穿孔

未拆下油管前先检查是否干涉

因干涉或碰撞等外力引起磨损、断裂。

更换油管

零件制造原因

更换油管

接头漏油

漏油

擦干净漏油部位,让发动机运转5分钟(其中怠速2分钟,中速3分钟)后观察是否漏油,确认漏油后检查螺栓是否松动

1、 螺栓松动

2、 零件制造原因

2、 修复

2、更换油管

云内动力柴油机零部件故障模式和判断标准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