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2019-03-18 02:46:10

为了方便考生学习,酷KE网特整理以下资料,

高一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供广大学生复习使用。

  一、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农、林、牧、副、渔)

  农业按投入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光、热、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水源(灌溉)

  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市场(郊区农业)、交通运输(地域扩展)、政策(商品基地)

  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玻璃温室修筑梯田喷灌

  市场、交通及技术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供求关系保鲜冷藏技术区域专业化生产

  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美国、阿根廷(牧牛为主);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养羊为主)

  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分析(潘帕斯)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阿根廷促进牧牛业的主要措施:培育良种改善交通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美国)自然条件交通运输地广人稀工业基础科技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生态农业):甘蔗、果树、桑蚕、鱼

  混合农业的分布地: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混合农业的发展优势分析(澳大利亚)生态农业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市场适应性好

  工业的投入因素和产出投入:土地、水源、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科技;产品和三废

  工业投入要素与工业发展类型的关系: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技术革新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原料种类和利用率劳动力的数量、体力、知识、技术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技术

  五种区位因素指向型工业: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

  原料、交通运输、信息和劳动力对工业区位影响的变化:减弱仍具吸引力通达性,趋于重要生产自动化,劳动力素质要求高。

  社会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国防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

  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水污染(河流下游),大气污染(下风向),与居民区距离,卫生防护带

  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生产的联系空间联系信息的联系

  工业集聚的优势:共享基础设施交流协作降低运费扩大总体生产能力

  工业分散的原因: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较小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

  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自发形成规划建设

  不同发育程度工业地域的不同特点:发育低(食品工业)发育高(钢铁工业、石油化工、机械制造)

  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分析(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铁矿区近水源充沛交通便捷市场广阔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地位下降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发展新兴工业调整布局改善交通发展科技消除污染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中小企业轻工业生产分散资本集中低分散型工业化

  高技术工业的特点:人员高水平增长速度快研发费用高面向世界市场

  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因素: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科技教育发达便捷交通军事订货

干旱对我国农业和牧区的灾害分析

  旱情和旱灾是研究农业干旱及其灾害的两个基本概念。旱情是指在作物生育期内,耕作层土壤水分得不到降水、地下水和灌溉水的适量补给,土壤水不断消耗,,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不能满足正常需水要求,作物体内水分缺乏,生长受到抑制的情势。旱灾是指作物生育期内由于受旱造成作物较大面积减产或绝产的灾害。旱情可以在作物的某个生长阶段出现,也可在全生育期内连续发生。旱情是旱灾发生的原因,旱灾是旱情累积作用的结果。

  我国农业干旱的第一个特征是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即干旱在一段时期内出现频次较多,形成高频期”;在另一段时期,出现频次较少,形成低频期。我国的干旱自1470年以来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4701691年为干旱高频期,16921890 年为干旱低频期,1891年以后至今又转入干旱高频期。不同流域和地区的干旱高频期出现的次数和持续的长短是不同的。

  我国农业干旱季节特征的一般规律是:淮河以北主要为春、夏旱和春夏连旱, 以春旱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为夏、秋旱,以夏旱为主;长江上游、西南诸河为春夏连旱,以春旱为主;珠江流域部分地区为冬、春旱,以春旱为主,部分地区以夏旱或秋旱为主。

  历史资料显示,仅在易旱季节发生的干旱一般还形不成严重干旱。严重干旱往往是在异常气候条件下长时段连季干旱所造成的。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易旱季节为夏季和秋季,但重旱的1978年则是由春夏秋三季连旱所形成的。该年是1949年以来受旱成灾面积最大的一年。

  由于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年际变化很大,导致不同地区连季和连年干旱现象。从地域分布上讲,我国北方地区易旱程度比较高,南方地区比较低。我国农业干旱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有春旱、夏旱、秋旱、冬旱或连旱。

  春旱指35月期间发生的干旱。春季正是越冬作物返青、生长、发育和春播作物播种、出苗的季节,特别是北方地区,春季本来就是春雨贵如油、十年九春旱的季节。假如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偏少,发生严重干旱,不仅影响夏粮产量,还造成春播基础不好,影响秋作物生长和收成。

  夏旱指68月发生的干旱。三伏期间发生的干旱也称伏旱。夏季为晚秋作物播种和生长发育最旺盛的季节,气温高、水分蒸发量大,干旱影响秋作物生长以至减产。夏旱造成土壤底墒不足,还会影响到下季作物(如冬小麦等越冬作物)的生长。这期间正是雨季,长时间干旱少雨,水库、塘坝蓄不上水,将给冬春用水造成困难。

  秋旱指911月发生的干旱。秋季为秋作物成熟和越冬作物播种、出苗的季节。秋旱不仅会影响当年秋粮产量,还影响下一年的夏粮生产。

  冬旱指12月~翌年2月发生的干旱。冬季雨雪少将影响来年春季的农业生产。

  连旱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季节连续受旱。如春夏连旱,夏秋连旱,秋冬连旱,冬春连旱或春夏秋三季连旱等。

  干旱对牧区的危害,一是降低牧草的产量和质量,二是造成牧畜饮水困难。

  我国牧区的干旱按发生季节也有春旱、夏旱、春夏连旱之分。牧畜饮水发生困难称为黒灾。在无水冬春牧场,黒灾主要取决于冬春季无积雪日数;在供水不足的冬春牧场,还与地表水体封冻的迟早、地下水埋深及供水设施完善程度等因素有关。

高一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