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

发布时间:2019-11-13 01:31:34

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

(总分:3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名词解释题(总题数:7,分数:14.00)

1.课程标准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课程标准是依照课程计划的要求,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某门学科的性质与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课程的基础。编写课程标准是课程开发的重要步骤。课程标准的结构:说明部分、课程目标部分、内容标准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解析:

2.德育原则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德育原则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于德育工作具有直接的、具体的指导作用。常用的德育原则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疏导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解析:

3.结构主义教育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20世纪60年代,布鲁纳把儿童认知结构发展理论应用到教学和课程改革上创立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具体观点是:(1)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2)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3)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4)提倡发现学习法。(5)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

解析:

4.学习策略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它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综合。麦基奇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解析:

5.多元智能理论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人类的心理能力中,至少应该包括以下8种不同的智力,即言语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这八种智力在人体身上的不同组合使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因此,很难找到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和智力水平的高低。加德纳智力理论的创新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智力范畴,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极大的影响力。)

解析:

6.智力多因素论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智力的多因素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因素构成的。智力多因素的理论有很多,其中主要有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瑟斯顿的群因素论、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和成功智力理论。这些理论中有像斯皮尔曼认为智力有两个因素组成,即普遍因素和首要因素,还有像多元智力理论这样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很多种。虽然每种理论具体的说法不一样,但是多因素论已经突破了单因素论的局限性,从而能够更为具体地研究智力的特点与构成。)

解析:

7.创造性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关于创造性的内涵,说法不一,综合各种说法,创造性是个体利用一定内外条件,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与相应的人格特征整合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线形的,而是多维的,它包括与创造活动密切相关的认知品质、人格品质和适应性品质。创造性表现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其结果以“产品”为标志,其水平以产品的“价值”为标准。)

解析:

二、 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

8.教育的生态功能。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2)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3)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解析:

9.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3)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教育质量标准。 (4)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5)坚持个性发展,培养独立的个性,要求教育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解析:

10.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明代王守仁的独特教学思想如下: (1)“致良知”与教育作用。 王守仁十分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学以去其昏蔽”的思想,他用“心学”的观点来阐明这一思想。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是以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为基础。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是靠心的认识而存在,万事万物都不在心外,而在心中。所以他不承认有客观存在的“理”,认为“心即理”。他又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即是天理”。 作为伦理道德观念的良知是与生俱来的,不能自学,不教自会,它是人人所具有的,不分圣愚,而且不会泯灭。但是良知在与外物的接触中,由于受物欲的引诱,会受昏蔽,即良知常被物欲、邪念所蒙蔽,就像明镜常被尘埃蒙蔽而失去光亮一样。所以,教育的作用在于除掉物欲对于良知的昏蔽,以求“明其心”。这就是说教育是“致良知”或者说是“学以去其昏蔽”的过程。王守仁认为人人都有良知的思想,说明人人有受教育的天赋条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人要自觉去恶为善。 (2)“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 王守仁认为儿童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精力、身体、智力等方面都在发展过程之中,并且“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教学必须考虑到这个特点,儿童的接受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就针对这个程度进行教学,他把这种量力施教的思想,概括为“随人分限所及”。 所谓“分限”是指人的认知发展水平和限度。首先,不顾及儿童实际能力,将高深知识灌输给他们,就像一桶水浇在幼苗上,毫无益处。教育的功劳就是随时扩充,掌握“勿助勿忘”的分寸;其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最后,教学要留有余地,顺应儿童性情,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会因为学习艰苦而厌学。 “随人分限所及”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要因材施教,施教的分量、内容以及方法都要因人而异,起到“益精其能”的效果;第二,对于每个人而言要循序渐进,教学的分量应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基础,在“分限”内恰到好处地施教。 可见,这一原则承认人的差异,承认教育的作用,把教学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 (3)论教学。 ①教育内容:王守仁认为凡是有助于“求其心”的均可作为教学内容,读经、习礼、写字、弹琴、习射等,都要学习。其中写字、弹琴、习射等帮助陶冶人的本心。教育内容上王守仁提出一个著名的“训蒙教约”,训练标准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王守仁认为,读书不能迷信书中的东西,认为“‘六经’皆史”而已,这并不表示王守仁反对读书学习。他认为读经的目的是要通过经书的理,来启发自己的良知。 ②教学方法:在修养方法方面,强调“事上磨炼”,就是结合具体事物,在实际中提升自己的修养。这里的“事”指“人事”。 (4)论儿童教育。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①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及儿童的身心特点,把儿童当作小大人是致命的弱点,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视儿童为囚犯,学校为监狱。 ②主张儿童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性情。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尊重儿童的兴趣,对待儿童就应该像对待小树苗一样,给予春风细雨般的呵护。 ③教育方法:采用“诱”“导”“讽”的“栽培涵养之方”,即以诱导、启发、讽劝的方法代替传统的“督”“责”“罚”的方法。 ④教育内容:发挥各门课程多方面的作用,歌诗、读书、习礼、都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应该加以综合的运用。 ⑤程序:主张动静搭配,体脑并用,精心安排课程,使儿童既得到道德熏陶,又能学到知识,锻炼身体。 ⑥教育原则:“随人分限所及”,教学应量力而行,盈科而进,因材施教,尽管王守仁进行儿童教育的目的是灌输封建伦理道德,但是他开始主张顺应儿童的性情,依据儿童的接受能力,使儿童在德、智、体、美方面都得到发展,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

解析:

11.新时代教师的基本素养。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高尚的师德。 ①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许多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在教育工作中做出卓越的成绩,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另外,教师还应具备基本的人文精神,要关怀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人生价值的实现,还要关怀民族、人类的现实生存境遇和未来发展前景。 ②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在热爱学生上。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才能真正成为杜威所谓的“天国引路人”。 ③热爱集体,团结协作。教师的劳动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集体性。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其他为教育服务的工作人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热爱、尊重并依靠教师集体,最大效度地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 ④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都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教师都能首先自律。 (2)宽厚的文化素养。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其能力,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教师应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有科学、正确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不出知识性、表述性的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自己所教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能从整体上系统把握,这样才能深入浅出,高瞻远瞩,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同时,教师还应有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 (3)专门的教育素养。 ①教育理论素养。主要指教师对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能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自觉、恰当地运用教育理论总结、概括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使之升华,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设想。 ②教育能力素养。主要指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操作能力。这要求教师善于从事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成为教育方面的“临床专家”,能够像医生那样进行“分析”“诊断”“假设”和“开处方”,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种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引导与创新能力。 ③教育研究素养。主要指教师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还是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创新和改革,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都有资格也有条件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尤其是他们从事的教育或教学研究。教师应富有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能创造性地、灵活地解决各种教育问题。 (4)健康的心理素质。 现代社会教师的角色日益多样化,不仅社会角色更加丰富,职业角色也变得更加多样,频繁的角色转换和多方面的角色期望,使得教师时常发生角色冲突。这时,如果教师不能对自己的心理状态经常做适当的调整,就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教育工作的成败,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解析:

三、 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

12.论述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现代教学对教学方法的要求日益提高,提倡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来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便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或单元)与课时、教学目的和任务以及该学科内容的教学方法特点。 (2)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班级上课的特点。 (3)学生的兴趣、可接受水平、智力的发展状况、学习态度、学风与习惯。 (4)教师本身的条件,包括思想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与能力、个性与特长。 (5)教师与学生活动的配合、互动,教师主动性与学生主动性的动态平衡。 (6)讲与练,学与用,班级、小组与个人活动,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或课外活动等方面的结合。 (7)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沟通、合作与竞争。 (8)学校与地方可能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环境、物资设备等。 (9)教学的时限,包括规定的课时,以及其他可利用的时间,如早自习、晚自习等。 (10)对可能取得效果的慎重预计与考量。)

解析:

13.论述孔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孔子,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 (1)孔子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个: ①编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 ②开创私人讲学之风,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 (2)孔子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是“仁”“礼”: ①“仁”的思想:孔子把“仁”视作最高的道德规范,其要义就是“爱人”。 ②“礼”的思想:孔子的“礼”是就政治而言的,君臣和父子都应恪守各自的名分和尊卑长幼的次序,应当“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以要求统治者提倡礼教。 (3)孔子的教学思想: ①在教育内容上,孔子承袭了西周的传统,提出他的“六艺”教育,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②在教学方法上,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并重、由博返约等。 (4)有关道德教育思想:以“仁”与“礼”作为其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他提出了一些道德教育原则,如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等。 综上所述,孔子以自己一生的教育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对教育的社会作用和个人作用的肯定,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观,打破了贵族对教育权的垄断,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的独到见解,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启示;同时还给人们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成为教育史上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然而,由于受到历史时代的局限,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可能超出封建思想的界限,其根本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可能具有完全的民主性,并且,其思想中明显地透露出对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鄙视,这可以从其教育内容中看出,因而,我们在宣扬孔子的积极思想的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局限,扬长避短。)

解析:

14.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已经形成,是近代以来最为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把教育学建成了一门独立学科,并提出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1)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学的两大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心理学成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学重大的进步。其中,统觉论的提出,对学生兴趣和经验的重视,对未来教育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2)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的目的论提出“可能的目的”是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这个目的是要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潜力得到和谐发展。“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的和最为基本的目的,即道德。他对道德非常重视,并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这一原则成为德育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的理论基础,虽然这一说法也有弊端,但是其理论价值不可低估。此外,赫尔巴特提到的很多德育方法都是有效的。 (3)课程论。 赫尔巴特的课程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主张: 第一个基本主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 ①经验: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但儿童早期的经验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分散、杂乱),需要教学加以补充和整理。反映在教材中则为直观教材。 ②兴趣:兴趣存在于经验之中,因此,只有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它能使儿童保持意识的警觉状态,从而更好地接受教材。 ③兴趣课程体系:赫尔巴特把多种多样的兴趣分为两大类: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其中经验的兴趣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和审美的;同情的兴趣包括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各种经验、兴趣对应相应的课程,如对应经验的兴趣,应该开设自然、物理、化学、地理等课程。 第二个基本主张是根据对统觉的研究得出的。 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理智背景中形成的,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从这里推理出,课程的安排应当使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逐步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据此,赫尔巴特提出了“相关”与“集中”的课程设计原则。 第三个基本主张则是课程应与儿童的发展相呼应。 文化纪元理论是儿童与课程维度设计选择课程的基础。文化纪元理论认为,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感觉在人的认识中起主导地位,以后,想象逐渐发展起来,人类的想象力在诗与神话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最后,当理性发展起来时,人类就进入到成年。不同时代的文化成果集中反映了人类认识的不同发展水平。儿童个性和认识的发展重复了种族发展的过程。 (4)教学形式阶段论。 赫尔巴特认为兴趣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教学阶段论: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他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连续的阶段: 一是明了,指教师讲解新教材,把教材分解为许多部分,提示给学生,便学生领悟和掌握。这时,学生的心理处于“静止的专心”状态,其兴趣阶段是注意,教师适合用叙述的方法传授知识。 二是联想,指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教学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教师所提示的新观念和学生意识中原有的旧观念结合起来。这时,学生的心理表现为“动态的专心”。其兴趣阶段发展到“期待”新的知识;教师的任务是与学生交流,自由交谈是联想的最好方法。 三是系统,指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结论和规则,使观念系统化,形成概念。这时,学生的心理处于“静止的审思”状态,兴趣活动处于要求阶段,教师要运用综合的方法,使知识系统化。 四是方法,指通过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这时学生的心理表现为“动态的审思”。其兴趣点在进行学习行动,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写文章与修改等,对知识进行运用。)

解析:

15.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据此,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主要特点是: ①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 ②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 ③而且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这一阶段儿童的特点是: ①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 ②而且认为其他的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③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④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不知道物体事物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不变的。 (3)具体运算阶段(711):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概念。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16):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也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并以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鉴于此,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教育上我们要做到: (1)提供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活动,这些活动也是真实环境中发生的活动。 (2)创设最佳的难度。教师创设或提供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恰好合适的,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 (3)了解儿童如何思考。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或体会到一种认知冲突时,他们会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也就可能会获得新的理解或知识。因为学生是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检验自己的思维并不断地得到反馈的,具体的经验也提供了思维的素材,教师只有了解儿童的思考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认知发展。 (4)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教师需要认识各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更主动。 (5)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皮亚杰特别强调社会活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解析:

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