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两首—乡愁

发布时间:2024-01-03 17:35:15


1、诗两首—乡新授


过程1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方法2通过品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情感领悟诗歌的主旨,体味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态度教学重点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教学媒体
多媒体

知识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能力2、理解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一、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三五天或较长时间的离开家、离开过父母?你想家了吗?想家时是什么感受?生列举,师述同感(多媒体出示小诗)
如何也圆不了,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觉得到,谁也说不清。”
二、简介作者:(多媒体展示)
余光中(1928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

畅谈自己离开家离触发自己的思乡之





引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进而引入课堂教学

联系诗歌的时代背景来感受诗人的创作激情。这样能使学生更贴近作品、贴近诗人,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诗歌所蕴含的感情。
“„„异乡的路上,家是一盏灯;异乡的夜晚,家是一个梦,开父母时的感受,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认识作者,了解作《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者的生平和创作经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

历,了解诗人诗作的风格特点。
-1-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教师作诵读提示:在划分诗的重音时,对于能够表现诗歌感




结合教师的诵读提通过节奏和重音示,自由朗读本诗的把握,让学生初划分节奏和重音

步感悟诗的情感内涵

现代诗歌的学习,朗读是走进诗歌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读,读熟、读透。

分析诗中不同事物的象征意义以及不同人生阶段情的意象,一般要重读,另外,对这些意象加以修饰的词语,能够表现诗歌感情的形容词也应该重读。
2、学生集体朗读,自评。(对于节奏和重音提出朗读的问题或优点,强调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3、个别学生朗读,学生评价。(要加感情)4、全班有感情地再次朗读。
5、听示老师范朗读,并投影出诗节奏、重音的划分。6、配乐,学生朗读,进入诗歌的情境。

四、研读、赏析诗歌:
1、思考: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思考: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明确: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按照老师的要求朗读,把握诗的情感互读评价全班齐读聆听配乐朗读

认识本诗中,作者情感的载体:邮票、的情感表达,是理船票、坟墓、海峡解本诗的主要内
理解不同人生阶段乡愁的不同含义学生思考



明确构思特点:者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层推进,使意象次第放大,将乡愁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
3、你能说说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都有着哪些具体的乡愁?明确: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全班朗读,感受乡愁的味道,学习象征手法的作用

-2-

1、诗两首—乡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