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8-11-17 16:57:44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睡、暖、减”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

2、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绝句》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谁啊?----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齐读课题)绝句是旧诗的一种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就称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就称七言绝句。这一首诗就是一首几言绝句?(五言绝句)。下面请同学们各自把这首《绝句》读一读,生字要读准。

2、学生自读。

3、复习生字。在这首诗里有几个生字,我们一齐来学习一下。

4、指名读诗:同学们会读这首诗吗?老师请四位同学一人读一句,开火车,谁愿意?(请两组)

二、范读创设情境

1、学习第一句。

(1)听范读录音: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同学们想听听吗?(想)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用语言创设情境: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走近了春天。

(3)介绍燕子、鸳鸯这两种动物,展示图片。

(4)学习“迟日”的含义。理解春天特有的美丽。

(5)理解动词“飞”、“睡”字的用法。感知燕子、鸳鸯这两种动物的可爱之处,以及作者情不自禁流露出来的对春天、对大自然的那种热爱之情。

2、教学后记: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查的资料介绍作者,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然后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引入画面之中。美丽的春景伴着轻快流畅的乐曲,大家跃跃欲试,争先说出自己看到的情景,学习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

第二课时《惠崇春江晓景》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是啊,春天是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正因为春天的美丽,从古到今,有很多诗人赞不绝口,写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描写春天的古诗。

学习《惠崇春江晓景》

3、春天令人心旷神怡,你们想知道宋代诗人苏轼是怎样写春天的吗?课件出示《惠崇春江晓景》诗。这首诗就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晚景》而写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请大家翻开第5课,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出示词语卡片:“惠崇”“蒌蒿”“河豚”。

指名读、齐读。

强调“崇”是翘舌音。蒌蒿是一种植物,上面草字头表意,下面表音,这两个字是形声字,并且是上形下声的字。

三、初读感知,理解诗意:

1、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懂的怎么办呢?(看注释、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

2、春天江水温暖,群鸭最先感觉到。老师和同学都想知道你是从哪句诗知道的。读出来。春天江水温暖,我们看得见吗?(看不见)这一句是诗人怎样体会到的呢?(想到的)(变换方式读诗句)

3、多么聪明的一群孩子啊!知道了这么多,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

“正是河豚欲上时”,“欲上时”是什么意思?

了解河豚(课件出示“河豚”资料)。

教师点拨:(见ppt

河豚,又叫“江猪”,其形状身大尾小,头圆口小,背部黑褐色,有花纹,腹部白色有肉刺,无鳞。其味奇特而鲜美,河豚的血液、肝脏、板油和卵块含有剧毒。河豚原来是近海的鱼类,在开春之时,从海中逆江而上,游入长江产卵。

春天,诗人想到河豚逆江到上游去产卵了。诗人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巧妙地结合起来,这首诗美吗?(美)美丽的画,配上优美的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再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

四、体会意境:

1、画画。

这么美的画面,咱们也来当当惠崇,用灵巧的小手把这美丽的景色画出来。也可以与你的合作伙伴把你对诗意的体会画出来。画好后,一边欣赏,一边读。

(生在音乐声中画画)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孩子们用手中心爱的笔,表现诗的意境。

2、投影出示学生的画。

你能给这美丽的画卷配上优美的诗吗?(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

还有小诗人想给自己的画配上诗吗?(学生诵读)

生齐背诗。

五、课堂小结:今天,孩子们学得真不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但理解了诗的意思,还会背古诗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是怎样学这首诗的。

六、课堂练习:

1、看诗画画。

2、朗读、诵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本诗并默写。

2、抄写、积累课文中的美词佳句。

课时《

〔解题〕

《三衢道中》是作者游浙江衢山时写的,描写了初夏时节诗人在三衢山中旅行的情景。

〔结构分析〕

诗歌共有四句:

第一句:写时令。

第二句:写行程。

第三四句:写沿途所见景观。

〔语意理解〕

“梅子黄时日日晴,”

梅子黄在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本句写时令。于转折中给人以无比喜悦之情,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小溪泛尽却山行。”

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泛”指漂浮,这里指乘船而行。“却”是再、又的意思。这句写行程,一“泛”一“行”,一“溪”一“山”,加之“日日晴”的天公作美,不仅表明行程路线,也透露出作者此时喜悦的心情。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一路上绿阴浓浓,并不比来时看到的少,而绿阴深处又传来了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本句表明,诗人乘小舟来到溪水尽头,舍舟登岸,沿着山间小路继续游览,绿阴蔽日,黄鹂啼鸣,真令人身心清爽。并且,这两句也并非单纯写山中之景,也暗写行船时所见溪水两岸之景,并通过比较,表现山路和溪边景色异同:相同点为林木繁茂,绿树成阴;不同点是山上还有鸟儿相伴,而溪边没有鸟叫,只有一片静谧、幽深。溪边更幽静,山中更灵动。

〔写作特点〕

1 笔法含蓄。这首诗虽写得明白如话,但含蓄的笔法无处不在。如第一句,不直说四月或初夏,而用“梅子黄时”,这样一方面引入了“黄梅”的形象,又自然引人联想起“梅雨”,所以再转为“日日晴”,才会给人极大的惊喜。又如“黄鹂四五声”不直接写静,却分明营造出“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2 画面明丽美好。本诗为作者旅行途中所记,是一首典型的记游诗。描绘出了游中所见之景明丽美好,无论是梅子金黄,叶儿碧绿,无论是小溪潺潺、鸟鸣声声,山水相依,声色相和,色彩鲜明,都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3 感情明快喜悦。本诗不仅写出旅行途中所见,而且表达了明快喜悦的感情,无论是对天时的描述,还是行程的交代,就连对诗中出现的几种具体影象的描绘,也都表露出作者明快喜悦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四首古诗词曲。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体会感情,想象诗的意境。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关于教学尺度的把握。

①理解诗句的意思,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并给予点拨、指导。可以参考以下步骤处理:学生自学——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描绘的景象——体会感情。在说说诗句的意思时,不要以教参或有关资料的译文为唯一标准去要求学生,更不要让学生抄写背诵译文。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的理解。

大体说出诗句的意思后,要指导学生想象,这样学生才能入境。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说说读诗词或某句时头脑中出现的画面。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想象的画面会有差别,这是正常的,只要不与诗意相悖即可。

②在古诗词教学中,朗读、背诵十分重要。因此,要把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中体会思想感情,并最终达到熟读成诵。

2)课前活动。教学前,可建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这首诗词曲有关的资料,了解诗、词、元曲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可对这四首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作一些大致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3)教学过程设计举例。

①自读课文,自学诗中的一个生字“衢”,会读会写,并把这首诗读熟。

②结合注释,自读自悟。

思考:

其一,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其二,自己试着讲讲词的意思,把不懂或讲不清的地方记下来。

③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和探究:

其一,这首词描写了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其二,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词人看到的这些景物各是什么样的?

三,结合课后注释,试着讲一讲全词的意思,并想象词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你想象到的美丽景色。

其四,从词中,你体会到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2.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

2)在诗词旁用自己的话写下阅读感受。

3.迁移练习。

1)指导写字(可以全课生字一起指导)。在指导生字书写时,可将几组易混淆的字,如“晴—睛”加以辨析。

2)将古诗词句补充完整。

3)填数字。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声。

4.语文实践。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古诗词配上一幅画,展现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也可以将这首诗或词改写成一篇写景的散文,和老师、同学共同分享。

资料

〔曾几(10841166)〕字吉甫、志甫,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徽宗时,做过校书郎。南渡后,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绍兴八年,因力排议和,为秦桧排挤,寓居上饶茶山寺,自号茶山居士。秦桧死后,被召为秘书少监等职,卒谥文清。在诗歌上推崇杜甫、黄庭坚,作品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也较为生动。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写爱国抗金之作。陆游曾从他学诗。所著有《茶山集》。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