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案

发布时间:2019-09-07 17:06:06

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东周概念的内涵及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知道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及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过程与方法:识读《春秋》和《战国》形势图,提高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阅读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古代君王的故事,培养学生宽容忍让、诚信和坚毅等的优良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认识到战乱纷争时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齐桓公称霸;晋文公争霸;战国时期的主要战役。

难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及趋势。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以课前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并由教师向学生阐明: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西周过了是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

1. 说出东周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及分期。

2. 齐桓公称霸的条件有哪些?结果如何?

3. 说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

4. 介绍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相关情况。

5. 说出长平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及影响。

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

1. 东周的建立:

1)建立时间:公元前770年。

2)建立者:周平王。

3)都城:洛阳。

4)分期: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 条件:① 经济上,位居东方,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政治上,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国富兵强。

军事上: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

外交上: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结果: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1春秋五霸:

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另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吴王夫差。

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4.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2)田氏代齐: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

5. 长平之战:

时间:公元前260年。

双方:秦和赵。

结果:赵军大败。

影响: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教师预设问题:

1. 春秋时期的霸主有哪些共同点?

2. 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 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从他们身上,你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4. 填表: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5. 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

1. 正确理解“争霸”与“兼并”:

本课的核心问题是“争霸”与“兼并”。春秋时期的政治,就是各大国争夺霸权的政治,是大国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战国时期的政治,就是富国强兵,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政治。因此,春秋政治是“争霸”,战国政治是“兼并”。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建议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围绕“争霸”与“兼并”这条主线,学会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弄清春秋霸主和战国七雄的名称以及具体的地理位置。在学习争霸斗争的史实时可结合春秋战国争霸的小故事,激发学习兴趣,拓展自己的视野。

关于齐桓公争霸,建议大家把握以下几点:①齐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富庶是争霸的客观条件。②管仲改革是争霸成功的客观原因。③“尊王攘夷”口号的提出是争霸的手段

2. 晋文公与清明节:

讲起清明节,无不想起它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有密切关系的。

晋文公重耳掌握政权之前,曾有过19年的流亡生活。在那段艰辛岁月里,重耳的大臣介子推忠心辅佐他,给了他极大的帮助。一次,重耳想吃肉,介子推偷偷地将自己腿上肉割下来煮给重耳吃,重耳得知后十分感动。

重耳回国做国君后,对随跟他流亡的人,大封群臣,惟把介子推忘了。有人对重耳不满,写道:“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所处。一蛇无穴,号于中野。”重耳看罢恍然大悟,亲自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却带着母亲躲进绵山避而不见。晋文公重耳派人搜山,呼他出来,也没找到。于是,晋文公下令烧山,想用此法将介子推母子逼出来,最后介子推与母亲紧抱着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事后,晋文公后悔不已,命人将那棵柳树砍下做成木屐穿在脚上,每日望着木屐叹息:“悲呼足下”。并将绵山改为“介山”,将介子推故乡定阳县改为“介休”。晋文公还下令,每到介子推被烧死的这天,全国不得用火,只吃冷食。所以,清明节又叫寒食节,这个风俗在东汉时特别盛行,太原、上党一带竞寒食整月。并州刺史认为“春中寒食一月,老少不堪”。便下令改为三日。曹操占并州后,竭力禁止。此后,人们在清明节不再吃冷食,但这一节令却保留下来。

3. 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对比:

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

春秋战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时期,在此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为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战争也给社会和百姓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破坏,但总体而言,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同学们要正确的看待和学习了解这段历史!

【达标测试】 见问题训练评价单。

【板书设计】

  6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东周的分期

1、争霸背景

2、春秋五霸

二、春秋争霸 3、齐桓公称霸

4、晋楚争霸

5、吴越争霸

6、争霸的影响

三、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

2、战国七雄

3、长平之战

【教后反思】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