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与文化自觉

发布时间:2016-06-25 13:21:57

品读经典与文化自觉——关于古代文学经典品读的点滴思考

汉语国际教育 胡倩倩 201324054103

远观上下五千年,细数天朝经典作,空余叹!

——题记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国学经典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而我,一直深深折服于她。

我追求诗经楚辞,她是远古绝唱,神秘而悠远;我喜欢乐府民歌,她是率真童声,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我赞赏建安风骨,他是乱世哀音,慷慨又悲凉;我朗诵唐诗宋词,她们是仙境福音,华丽而哀伤……

古韵·诗经

时光溯洄,年华流转,你是否还记得当初“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羞涩;你是否还记得“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的忧虑;又或者,你还记得“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思念?

诗经,是华夏民族五百年的心路。《诗经》,流传下来的只是诗经,《墨子》所言的:“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早已湮没在慢慢的时间洪流之中,还记得刘老师上课时唱的那一首《蒹葭》,其风韵犹似古曲。

诗经之下有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有十五国风,是各诸侯国的地方音乐;雅主要是朝廷(周王朝)音乐,分大雅和小雅;颂主要是宗庙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

而这风、雅、颂三者,各有千秋。

风,其意即声调,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是“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声嘶力竭,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绝代风华,也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海誓山盟。(其内容以民为本,多以民俗、民风、民情为内容,以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角度反映社会现实。)

雅,即“王畿”之乐,是当时正声——典范的音乐。正如朱熹所说的:“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我仿佛还能看到垂暮老兵走在归家的路上,形单影只,只有断断续续的悲歌伴随着他:“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雅声的内容多以政治讽刺为主,揭露王室的各种矛盾,表现出对国家的前途命运的担忧。)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它的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缺少显示内容,语言枯燥古板。不过,这些庙堂之上的乐歌也多多少少流露出当时人们对于农业劳动的热心和重视。不过颂这一部分也是我了解最少,可以称得上一窍不通的一部分,有部分颂,例如《鲁颂·閟宫》,和外国文学中的史诗,叙述了一些神话和鲁国的史记。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出自清代词人张潮《幽梦影》)这是所有女子可望而不可即的美梦。

所以,我不贪慕“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的美貌,我不奢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风华,更不渴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文采。我只希望能在我最有精力的年岁里,以我最美的形态,去接近她,不提道阻,不论路长。

巫神·楚辞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这是高中学习《离骚》中让我最有感觉的一段,或许是我太浮华,喜欢美丽辞藻的堆砌,但也就是这一段,让我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绚丽浪漫而又幽远神秘的世界。

可能大家都会下意识的以为《楚辞》的作者是屈原,但事实上《楚辞》和《诗经》一样不止一位作者,但在这里,我们姑且将屈原认作唯一的作者,从屈原这个人来看看《离骚》。

屈原生于楚地,故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浓郁的地方风情、丰富绝美的事物意象、飘渺迷离的美学特征,让我对“楚”这个国家更加心仪神往。

屈原爱憎分明:他热爱祖国和他的人民,他憎恨误国误民的昏君和奸臣。他“好修姱以靰羁兮”,却遭“朝谇而夕替”,他“怨灵修之浩荡兮”,却依然“及前王之踵武”。屈原同情人民,却又对君主抱有希望,他“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只可惜流放是他的命运,他只能“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屈原美丑分明:他追求世间的真善美,唾弃世间的假恶丑。屈原,他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为美、以“苏世独立,横而不流”为美、以“受命不迁,深固难徙”为美、以“高冠岌岌、长佩陆离”为美;他以“兰芷变而不芳,荃蕙化而为茅”为丑、以“细腰的朝臣、妇饰的儇子”为丑。

屈原善恶分明:他用自然的美表现道德的善,也用自然的丑表现道德的恶。他把属于美学范畴的美丑和属于道德范畴的善恶紧密地结合起来,对美的善的是赞扬歌颂,对丑的恶的则是诅咒摈斥:“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精彩绝艳、回环往复、缠绵悱恻、要妙宜修。”这是朱良志教授对楚辞的评价,楚辞的格调就是惆怅自怜:感伤的格调、敏感的情怀、多思的心胸,楚辞中几乎是倾泻着诗人对宇宙对人生的热情、焦虑和绝望。

而这里,我依据《楚辞的美学价值四题》将惆怅自怜分成两种。

第一,杜鹃啼血之美。我认为这是屈原一生的真实写照: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无尽等待。

第二,无可奈何之美。无可奈何是一种性灵的执着,不思量,自难忘;在心头,挥之不去。整个楚辞都笼罩着这样一种无可奈何的色彩:寂寞的怀抱,幽咽的怨情,二分细腻,三分无奈,充盈于楚辞之中。

屈原将深化、古史、理想、自然现象杂糅为一体,创造出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他陈词大舜,又叩见天帝;他三次求女,却求而不得;他问卜于灵氛,决疑于巫咸。终是“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国学经典,是中国人永远的执着,她是我们的根基、我们的源泉,是中国人最美的天空!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于以下书籍:

1.《简明中国文学史》

2.《楚辞的美学价值四题》

本文简陋粗糙,不足之处,还请老师指出。

品读经典与文化自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