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主体性

发布时间:

如何发挥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性。 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是教师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开放课堂教学空间,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关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显得尤为重要。 1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学生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在练习中自我表现的欲望就越高,从而也就越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因此,要设法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这是促进和提高学生主体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 2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主动学习环节,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体育教学中,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能力和受到教育,主要取决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水平,而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只有在主动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形成和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尽量多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锻炼,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集体思考,造成一个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环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法,在技术细节和具体要求上不要求一致。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小组,根据分层教学法,让学生轮流担任小组长、记时员、裁判员等职责,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领会运动技术,提高能力。教师一方面尊重学生的自我创造,另一方面又对动作的规律和如何运用连接性动作进行指导,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3 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进行创造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是主体教育的重点。而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来培养的。然而,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的现象,却比比皆是,丝毫不给学生留有思考和创造的余地。其实,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体育就是在创造中产生和发展的,没有创造就没有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同一目标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来实现,而同一方法、手段又可以实现不同的目标。体育教师应该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创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的体育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学习。 必须指出的是,学生的创新不一定每次都是成功的,稀奇古怪乃至荒诞不经的现象必然经常发生,教师千万不要随意批评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要多加鼓励,并给予必要的启发及创新方法的指导。 4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塑造学生的主体品格
过去在关于人的发展和成材的研究上,人们往往只注重人的智力因素,而忽视了人的非智力因素,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在人的主体性发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催化剂和激活剂,若没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人即使有更大的知识和实践能力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来塑造学生的主体品格。 5. 结语 在体育教学领域内,强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已经成为体育教学的新时尚。在我国学校体育较发达的地区,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参与教学,学生主动自我发展的教学范例屡见不鲜。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贯彻实施的今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它必将会被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所替代。而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顺应了这一潮流,表现为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由原先的“要我学”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学”,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因此,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方法模式顺应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当前课改的精神,它必将会在素质教育贯彻实施的今天发挥出积极的意义。

学生的主体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