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著经典人物精华篇

发布时间:2016-04-24 13:33:02

外国名著经典人物精华篇

1、《奥德赛》

“奥德赛”的意思是:“关于俄底修斯的故事”。描写了希腊军英雄俄底修斯献计攻破特洛伊城后还乡的故事。这个故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海上的漂泊10年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回乡后复仇的故事。 

[第一部分]战争结束后,俄底修斯带领部下离开特洛伊后,在海上遇到风暴,飘到了伊斯玛洛斯,他们杀死了当地的居民,掠夺了无数的钱财女子,正在饮酒作乐时,被喀孔涅斯人包围。

俄底修斯率部突围后,又飘到了食莲国。这个国家有一种莲花,人吃了后就不想回故乡了。俄底修斯有部下有两人吃了这种莲花,赶紧开船摆脱这种诱惑。可是随即又闯进独眼巨人的岛上,有两名部下因上去偷羊被巨人吃掉。俄底修斯被囚禁在山洞里。他想出一条计策,用烧红的树干戳瞎了巨人的眼睛,终于逃回船上。

不料想,这巨人是海神的儿子,于是与海神结下了仇,海神兴风做浪,处处阻挠俄底修斯的航行。俄底修斯终于到过埃俄罗斯居住的岛上,埃俄罗斯送他一只口袋,里面装了各路风,但把西风留下来助俄底修斯回乡。航行了9天,已经可以看到故乡海岸上的烽火,不幸的是俄底修斯的部下以为口袋里装的是财宝,私下打开后狂风大作又将他们吹回原路。途中又遇巨人族,损失了全部船只,只留下俄底修斯自己坐的那条船。

后来,他们又经历了种种危险,千辛万苦到了太阳神岛上。同伴们因为宰杀神牛,触犯天律,被宙斯用雷霆击沉船只,全部溺死,只有俄底修斯没有吃牛肉才保下一条命来。俄底修斯飘到俄古癸亚岛后,被美丽的仙女卡吕普索留作丈夫,一住就是七年。年来宙斯命令仙女放他回乡。

俄底修斯在离开特洛伊10年后,才飘流到斯刻里厄岛。这个岛上的国王得知他就是俄底修斯后,送给他很多礼物并派快船送他回国。

[第二部分]俄底修斯离开故乡20年,国内已生意外。许多贵族少年想夺取他的财产和王位,向他的妻子珀涅罗珀求婚,并天天在宫里胡闹,把俄底修斯的一份家产几乎花光。

俄底修斯回国后,受女神雅典娜的指点,自己化装成乞丐,采取各种办法试探了妻子、儿子和仆人对他的忠心,惩罚了那班无赖的求婚者,夫妻最后团圆。

    人物形象 奥德修斯是一个热切思家,追求执著,机智勇敢的英雄人物,他眷念故土,思念妻子,抱定能返回故土,重建家园的思想,他知道,“温柔之乡”是他乡,所以他从内心抛斥女神的苦苦挽留,他“流泪不断”,“消磨着美好的生命”“用泪水,叹息和痛苦折磨自己的心灵”。这些语言可见奥的修斯内心之一斑。

他机智勇敢。当女神告知为他放行时,他机智的探听出消息的确凿;当女神饯行最后询问时,他大胆表露自己的心迹,蔑视任何困难,表现他坚定的追求。

适用话题:执著 、逆境与成功、眼前与长远、创造

2、《红字》

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51年。小说描写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跟丈夫从英国移居当时尚属英殖民地的美国波士顿。中途丈夫被印第安人俘虏。海丝特只身到美后,迫于生活,被一青年牧师诱骗怀孕。此事,被当地虚伪的清教徒社会视为大逆不道。当局把海丝特抓起来投入监狱,游街示众,还要终生佩带象征耻辱的红色的A字(Adultery:通奸女犯)和站在示众台上受审。州长亲自主持了对海丝特的审讯,她所属教区的牧师丁梅斯代尔——一个被公众视为最高道德典范的诱骗海丝特的奸夫,也假惺惺地劝说她招出奸夫的姓名。但海丝特宁愿一人受辱,誓死也不招供。在远离社会,远离人群,受尽屈辱的处境中,海丝特孤苦顽强地生活着,全仗刺绣为生。她生活中的惟一支柱是抚养掌上明珠般的女儿珠儿。海丝特这种忍辱负重、代人受过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丁梅斯代尔大为感动,也大受刺激,不久他便心力交瘁地病倒了。而获释归来,一直在暗中侦察底细的海丝特的丈夫罗杰·奇林渥斯医生,在给丁梅斯代尔治病中,已基本了解到了真情,并欲置丁梅斯代尔于死地。为了逃脱,海丝特跟丁梅斯代尔议定在新市长就职那天,带上孩于一同乘船到“看不到白人足迹”的地方去。但此事也被奇林渥斯识破,逃脱不成。于是,丁梅斯代尔在新市长就职那天,携海丝特和珠儿走上示众台,当丛宣布了自己诱骗海丝特的事实,并死在海丝特怀抱中。海丝特也从此得到了解放,带着珠儿远走他方。若干年后,珠儿长大成人,安了家立了业,而海丝特却一人再回到波士顿,仍带着那个红色的A字,用自己的“崇高的道德和助人精神”,把耻辱的红字变成了道德与光荣的象征,直到老死。小说以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但揭露的却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主人公海丝特被写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她不但感化了表里不一的丁梅斯代尔,同时也在感化着充满罪恶的社会。

人物形象:海斯特身上洋溢着女性意识,她是一个追求自由、个性解放和真正爱情的先驱。她坚强、有毅力,对爱情忠贞不渝。虽然被执掌宗教和政权的统治者判为有罪,但她以不屈不挠的抗争捍卫着自己心中的正义和真理,捍卫着自己的清白和纯洁。

她执著追求地追求爱情,她把自己和牧师丁梅斯代尔的爱情看成神圣不可侵犯。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和女性特有的坚强,她拒绝交待她的同犯,宁愿自己去面对残酷的现实。怀着对爱人的保护,对美满爱情的挚着追求,海丝特用一个人难以言喻也难以想像的勇气独自支撑着自己,忍受着眼前一切生不如死的痛苦,始终没有吐露孩子父亲的姓名。面对一切困难她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退缩,以一种安详的神态,一种天生的威仪和性格力量站在高高的绞刑台上,向围观者投以“傲然一笑”。

她身上充满独立意识和母爱的力量,受罚带着耻辱的红字A 示众以后,海丝特带着珠儿在远离市镇的小屋离群索居。海丝特以她“天生的坚强和稀有的才能”去洗净她的灵魂,并使之产生出另一种神圣的纯洁来。孤寂的生活并没有让她变得消沉堕落,相反在扶养女儿的过程中,她变得更加坚强,为了做母亲的权力,甚至于有勇气同男性家长制的统治作斗争。世俗社会也第一次向一个坚强甚至是倔强的“奸妇”投降了。

最终她也迎来了成功“许多人都不再以原有的意义去理解那鲜红的A 字了,他们说那字的意义是“能干”( Able ) ,是‘天使’ Angel ) ,原来人们眼中的那个‘奸妇’已变成了闻名全镇的“天使”了”。

霍桑在《红字》中所刻画的海丝特,不屈从于男人们的摆布,独立地生活着,并设想着有一天女人们能够得到与男人们平等的地位。她含辛茹苦地抚养珠儿,勇敢地向男人们争取自己做母亲的权力,她热情无私地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她用自己的坚强和对爱情的忠诚去鼓励丁梅斯代尔离开这片坚硬的土地去寻找幸福的生活。海丝特虽然坚强、勇敢、勤劳、善良,并具有崇高的自我献身精神,但最终在世人的侮辱、嘲弄、冷漠中死去,揭示了冷酷而伪善的清教社会里女性地位的卑微,生存的艰辛,命运的悲惨,也寄托了霍桑对崇尚女权主义、追求浪漫爱情妇女的深切同情。

适用话题:云与泥、人生的抉择、真、残缺与完美

3、《约翰.克里斯朵夫》

《约翰·克里斯朵夫》,作者罗曼·罗兰(1866--1944年),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出生于一个小职员家庭。他受家庭氛围熏陶,酷爱音乐,并以一篇关于意大利歌剧起源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这部小说创作于1904年至1912年间,他因这部小说一举成名,并获得19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这部小说共有十卷,讲述了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在充满庸俗、倾轧的社会里的奋斗历程。

约翰·克里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座小城,他们家是一个受人尊敬的音乐世家,祖父曾是王府乐队的指挥,父亲却经常酗酒,以至家境逐步败落。

小克里斯朵夫长相丑陋,但受到祖父的喜爱,常和祖父一起漫步田野,听祖父讲古代的英雄故事,使他从小就萌发了做大人物的想法。做厨娘的母亲胆小善良,一天,他在母亲帮佣的主人家遭到少爷、小姐作弄,因反抗受到主人毒打,母亲还让他赔礼下跪。这使他感到非常难过,更气愤人间的不公。祖父送他一架旧钢琴,还带他到剧场欣赏歌剧,引起了他对音乐的兴趣,常常自己爬到椅子上去按琴键。父亲发现了他的这个爱好,想做为他的一个特长,作为将来向上爬的手段,于是天天用戒尺逼他练琴,累得他终于有一天支持不住了,他起而反抗:故意弹错音节。父亲气得吼声连连,戒尺雨点一样打下去,克里斯朵夫被制服了,不得不每天一边流泪一边弹琴,他对音乐厌恶透顶的同时,内心已被音乐占据,他不由自主的爱上音乐,并要把一生都献给这个凝聚自己所有喜怒哀乐的艺术。祖父留心把孙子随时哼唱的曲谱整理起来,还加了伴奏与和声,编成乐曲,取名为《童年遣兴》,在乐谱的封皮上还题上了小克里斯朵夫的名字,让克利斯朵夫弹奏,并呈报宫廷开了专场音乐会,他的表演受到全场欢迎,大公爵夸这个6岁孩子是“再世莫扎特”。从那以后,他受到莫大的鼓舞,开始有意识的弹琴作曲,这让祖父高兴得哭了起来。他做乡村货郎的舅舅崇尚“平常的人”,他感情真切,给了约翰另一种教育。他唱动听的歌谣,让约翰呼吸田野清新的空气,在夜里感觉大自然交响曲中数不清的乐器,到生活中去创作真正的音乐,使克里斯朵夫又受到更好的音乐熏陶。克利斯朵夫11岁时被任命为宫廷音乐联合会的第二小提琴手,跟管风琴师学和声,他学多种乐器,用他的收入补家庭生活的困难。祖父这时在欣慰中死去,父亲整日喝得烂醉如泥,根本指不上,生活的重担压在他的身上,他不得不经常应召到公爵府替讨厌的笨蛋去演奏,这使他深感屈辱和痛苦,也和仰慕金钱、权势的长辈更疏远了,他还找了几份家庭教师的兼职。生活的重担把他压得喘不过起来。只有舅舅带给他快乐,他们月下荡舟,听桨上滴水的琶音,看河面水气的颤动……约翰边接受音乐教育,边参加乐队演奏,他已经升任第一小提琴手,他有一个伟大的信念:将来要写出伟大的作品。

一次赴乡间野餐,克利斯朵夫在渡船上结识了一个博学多闻的青年奥多,两人成为知交。和奥多的友谊成为他未来爱情的先导。参议官新寡的太太克里赫,带着女儿弥娜,从柏林搬来与他家毗邻。太太请他做女儿的家庭教师,教女儿弹琴,弥娜和他年纪相仿,很赏识克利斯朵夫的天赋和品格,也不时修正他的举止和仪态,对他产生了好感。克里斯朵夫一次在弹琴时很冲动的吻了弥娜的手。很快,弥娜的母亲窥破了他们的关系,她以出身、门第和财产为由极力反对,这使克里斯朵夫认清了他和她们的距离,悲愤交加的离开了这里。爱情的打击还未在内心平息,父亲又醉死在沟里。两个弟弟都去外出谋生,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他们换到了一处更简陋、便宜的住所。房东的外孙女洛莎迷恋他,可是他爱上了开小针线铺的年轻寡妇萨皮纳。不料,萨皮纳突然患流行性感冒去世了,悲痛之余,又和帽店女职员阿达相爱,但很快被这个水性杨花的女人抛弃。爱情的打击使他消沉下去,整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泡在酒馆里。舅舅帮助了他,教育他突破情欲之网,重新振作精神,埋头音乐创作,克里斯朵夫警醒了。

克利斯朵夫在听音乐会时,感到演奏者萎靡不振,观众也听得百无聊赖,他懊丧的发现,所谓大师的作品无不充满着虚假和造作。他义无反顾地撕毁了以前俗套的乐曲,批评了几乎所有德国古典音乐大师的虚伪。守旧势力说他“标新立异”,“完全疯了”,曾喜爱他的大公爵也开始反感他,震动的乐坛联合反击,使他举办的演奏自己新作品的音乐会受到了挫折和冷落。就在事业受挫时,他受人利用,在杂志上发表了多篇音乐评论,把那些乐队指挥、演奏家、歌唱家乃至观众都得罪了。他孤独、愤怒,决意远走他乡。临行前,他去参加农庄的节日舞会,因一个姑娘不愿和醉酒的军官跳舞而遭打,他打抱不平打死了军官,被解救的姑娘让他到巴黎避难,他匆匆给母亲留了一张便条就逃走了,他出了边境,到了法兰西。

在巴黎,他过着艰苦的生活,一方面他要找工作糊口,另一方面他又不肯亵渎音乐艺术。最后,他为一个肉店老板女儿葛拉赛、一个汽车制造商的女儿史丹芬以及她的表妹葛拉齐亚教授钢琴。葛拉齐亚充满爱心,经常为克里斯朵夫的不幸命运而痛苦。

在别人的引荐下,他参加了巴黎文艺界的活动,用交响诗的形式写成了话剧,并拿到剧院去演出。可社会党议员和一些别的政客们,虽是自命自由的思想家,其实禁止别人的思想自由。一个社会党议员热心促成他的歌剧《大卫》的上演,并拉自己的情妇担任剧中主角,结果这女人声音恶俗不堪,克里斯朵夫为撤换角色与议员闹翻,演出告吹。气得克里斯朵夫大病一场,唯一的收获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个靠教书为生的青年诗人奥里维。他的几份教课的差事都因此丢了,生活又陷入窘境。克里斯朵夫的一切都得到葛拉齐亚的深切关注,她一 直在无法给克里斯朵夫提供帮助而伤心。

克里斯朵夫与朋友奥里维合租一所公寓,奥里维非常钦佩约翰的音乐天才和充沛精力,约翰也喜欢奥里维的智慧清明,谦和仁爱,他们都热爱自由。约翰随奥里维到平民中去,他看到了法国潜藏的生机。他要求团结抗暴,扫除贵族气息,而奥里维醉心宗教,梦想有一个爱一切的公平世界。他们在社会上经过几年的激昂奋斗之后,终于都为成千上万的淳朴心灵埋头创作了,他的《大卫》在法德两国的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以前被喝倒彩的《伊芙琴尼亚》也被重新发现,受到热烈欢迎。大家公认克利斯朵夫是天才,生活也因此出现了转机。这时,克里斯朵夫发现自己和奥里维都爱上了工程师的女儿雅葛丽纳,他主动退出,促成他们的婚约,并搬到别处居住。

克里斯朵夫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又一次遭到别人的陷害,出版商哀区脱篡改出版克利斯朵夫的作品,使他陷入困境。很快,他发现他的文章又有了改变,奥国大使馆还邀他前去演奏。原来当年狂热爱他、曾是他学生的葛拉齐亚,当上了奥国的伯爵夫人,是她在暗中保护他,使他又一次得以脱身。不久,“五一”节那天,他和好朋友奥里维参加游行运动,奥里维为救一个挤倒的孩子被人群踏在脚下,他在混战中刺死了一名施暴的警察,也不得不逃往瑞士。在瑞士,他思念亡友,心都要碎了。心情平息之后的他和一个医生妻子发生了关系。事后,他无法原谅自己的道德行为,托辞离开隐遁到一个小村里。

在一次散步的时候,他偶遇已丧夫的葛拉齐亚,俩人沉入重逢的喜悦,虽然葛拉齐亚的儿子阻止俩人的结合,他们仍在心心相印中获得了满足。

十年过去了,克利斯朵夫开始重新思索人生,他感到自己为创造以道德为目标的最高艺术已无能为力了,他把上帝当作心灵的寄托和理想的归宿。这时,他的作品在欧洲各地演奏并极受欢迎。他在德国杀死军官的旧案已经撤销,在法国打死警察的事也被人遗忘。他可以自由来入于德法之间。但约翰想逃避巴黎的伤心往事,自愿留在瑞士。在葛拉齐亚的支持下,他接受了巴黎的邀请,去指挥几个音乐会,他的演出引起巨大轰动,连过去反对他的人也捧他了。

晚年的克利斯朵夫誉满欧洲,他继续创作,但他的作品已不像早年那样风雷激荡,而是和谐恬静。葛拉齐亚去世后,克里斯朵夫也闭门不出,他在弥留之际,脑际回想起临终的自慰:“我曾经奋斗,曾经痛苦,曾经流浪,曾经创造。让我在你的怀抱中歇一歇吧。有一天,我将为新的战斗而再生!”

适用话题:差异与认同、守、创新与守旧

4、《茶花女》

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中最突出、最令人难忘的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她美丽、聪明而又善良,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以至于人们一提起“茶花女”这三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下贱的妓女,而是一位美丽、可爱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

玛格丽特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她名噪一时,才华出众,尽管过着骄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却并没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风,是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形象。虽然她赢得了阿尔弗雷德·阿芒的爱情,但她为了挽回一个所谓"体面家庭""荣誉",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使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

适用话题:出淤泥而不染    可悲、可怜与可敬  心灵的选择等。

5、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

天和地被创造出来,大海波浪起伏,拍击海岸。鱼儿在水里嬉戏,鸟儿在空中歌唱。大地上动物成群,但还没有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周围世界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他聪慧而睿智,知道天神的种子蕴藏在泥土中,于是他捧起泥土,用河水把它沾湿调和起来,按照世界的主宰,即天神的模样,捏成人形。为了给这泥人以生命,他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了善与恶两种性格,将它们封进人的胸膛里。智慧女神雅典娜;她惊叹这提坦神之子的创造物,于是便朝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获得了灵性。

这样,第一批人在世上出现了,他们繁衍生息,不久形成了一大群,遍布各处。但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使用他们的四肢,也不知道该怎样使用神赐的灵魂。他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同梦中的人形,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却不知道发挥自身的作用。他们不知道采石,烧砖,砍伐林木制成椽梁,然后再用这些材料建造房屋。他们如同蚂蚁一样,蛰居在没有阳光的土洞里,觉察不了冬去春来夏至;他们做样样事情都毫无计划。

于是,普罗米修斯便来帮助他的创造物。他教会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升起和降落;给他们发明了数字和文字,让他们懂得计算和用文字交换思想;他还教他们驾驭牲口,来分担他们的劳动,使他们懂得给马套上缰绳拉车或作为坐骑。他发明了船和帆,让他们在海上航行。他关心人类生活中其他的一切活动。从前,生病的人不知道用药物治病,不知道涂药膏或服药来减轻痛苦,许多病人因缺医少药而悲惨地死去。现在,普罗米修斯教会他们调制药剂来防治各种疾病。

宙斯向普罗米修斯报复。他把这名仇敌用牢固的铁链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岩上,下临可怕的深渊。普罗米修斯被迫锁在悬岩绝壁上,他给直挺挺地吊着,无法入睡,无法弯曲一下疲惫的双膝。这位囚徒被判受折磨是永久的,至少也得三万年。尽管他大声悲叫,并且呼唤风儿、河川、大海和万物之母大地,以及注视万物的太阳来为他的苦痛作证,但是他的精神却是坚不可摧的。“无论谁,只要他学会承认定数的不可制服的威力,”他说,“就必须承受命中注定的痛苦。”宙斯每天派一只恶鹰去啄食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肝脏被吃掉多少,很快又恢复原状。这种痛苦的折磨他不得不忍受,直到将来有人自愿为他献身为止。

在他被吊在悬岩上,度过了漫长的悲惨岁月以后,有一天,赫拉克勒斯看到恶鹰在啄食可怜的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便取出弓箭,把那只残忍的恶鹰从这位苦难者的肝脏旁一箭射落。然后他松开锁链,解放了普罗米修斯,带他离开了山崖。但为了满足宙斯的条件,赫拉克勒斯把半人半马的肯陶洛斯族的喀戎作为替身留在悬崖上。喀戎虽然可以要求永生,但为了解救普罗米修斯,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为了彻底执行宙斯的判决,普罗米修斯必须永远戴一只铁环,环上镶上一块高加索山上的石子。这样,宙斯可以自豪地宣称,他的仇敌仍然被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

分析:高高在上的宙斯神及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们是那样的虚伪和空洞,当人类处在黑暗和严寒之中哀号时,这些至高无上的天神们却在他们的宫阙中歌舞升平,全然不顾人类与生命万物。勇敢的普罗米修斯藐视那些虚伪的权势,毅然用自己的自由为人类点燃希望的火种……

这虽然是神话,但却在漫长的岁月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盗火者们挑战权势,为人类拨开愚昧的迷雾,以大无畏的精神带领人类走出混沌,走向光明的彼岸。

让我们记住普罗米修斯的同时也记住这些名字吧:摩西、亚里士多德、卢梭、布鲁诺、加利略、霍金、张志新……

话题:旁观与参与  平常心与敏感心  留给明天 

6、《简爱》

孤女简爱自被刻薄刁钻的舅母送往洛德学校,受尽折磨和欺凌至成年后,应徵至桑恩费尔德当家庭教师.庄主罗切斯特冷酷忧郁,高深莫测,简爱仍为其所动并付出真情,然而到婚前一刻,才知道罗切斯特原妻为疯女.幸福生活一闪即逝,简爱离开罗切斯特,两人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简爱虽然身离罗家,但仍时刻想起罗切斯特撕心裂肠的呼唤,待重返桑恩费尔德时,北园因火灾已面目全非,只剩残垣断壁及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简爱勇敢走向罗,重建幸福家园…

简爱的性格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自尊自主、叛逆反抗

简爱,在寄居的舅妈家里,和骄横残暴的表哥约翰发生冲突,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怒斥他:"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皇帝。" 他还敢于指责冷酷护短的舅妈:"你以为你是好人,可是你坏,你狠心。"简爱的童年的生活让读者初步了解她的反抗性格和捍卫独立人格的精神起点。

从下面的几段描述中可以看到简爱的内心是多么的叛逆反抗。

"我被他打倒,头还在痛,血还在流;约翰粗暴地打了我,没有人责备他;而我,为了叫他以后不再干出这种荒唐的暴行,却受到了众人的许多责难。

"不公平!----不公平啊!"我理智的说。令人痛苦的刺激逼得我的理智一时早熟地发挥了威力;"决心"也同样被鼓舞起来,催促着我采取什么奇妙的方法,从这难以忍受的压迫下逃跑----譬如出走,或者,万一走不了的话,就永远不再吃不再喝,听任自己饿死。在那一个悲惨的下午,我的灵魂是多么惶恐不安啊,我整个脑海里是多么混乱啊,我的心有多么的反抗啊,然而,这一精神上的搏斗,是在怎么样的黑暗,怎么样的愚昧中进行的啊,我无法回答内心的这个不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这样受苦;而如今,隔了----我不愿说隔了多少年----我却看的明明白白了。"

简爱非常的重视自我,她说:"我是自己的主人",当一对恋人的结婚计划被粉碎时,罗彻斯特提议到法国去过同居生活,尽管这个方案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具有无可争辩的诱惑力,但是她拒绝了----"我关心我自己。越孤独,越没有朋友,越没有人帮助,我越要自重。"因此她逃离了。

 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

当简爱发觉她深深地爱上了主人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一个穷教师斗胆爱上一个上流人物,在等级深严的社会观念看来,无异于乞丐万奢望国王,所以这本身就是向社会及偏见的大胆挑战。惟其如此,它也就意味着遭受嘲笑或侮辱,只有像简爱这样并不把权贵放在心上的人才能去坦坦荡荡地爱。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贵族小姐时,她愤怒地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贱,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就如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基于此,她表达爱情的方式才不是甜腻的赞美,温柔的絮语,更不是祈求,诱惑或勾引,归根结底,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平等结合。

"你为什么和我讲这些?她和你与我有什么关系?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情感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的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这是简爱发内心的为精神平等观念的辩护。

  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

简爱对罗彻斯特情感非常的追求非常的真诚和专一,这主要表现在对她对罗彻斯特执着而强烈的爱情上。当圣约翰向她提出求婚,要她作为他的助手一起去印度传教时,简爱虽然认为"他是个好人",但还是拒绝了他的求婚。因为在简爱看来,他爱的并不是自己,他更爱的是上帝。更重要的是,无论他对她如何,她心里爱的仍是罗彻斯特。因为牧师对他的爱是不完整的。可是在得知罗彻斯特还有疯了的合法妻子,她还是拒绝了他的爱,她不愿作人情妇,她要的还是一份真正意义的完整爱情。然而,当简爱离开了罗彻斯特后,并没有在感情上抛弃他;相反,她的爱情像殉道一般,专一到打算为其作永远的牺牲,贫困时是这样,富有后仍是这样,更不会因为罗彻斯特身体上的残缺而弃之不顾。以下是罗彻斯特在庄园被烧毁,眼睛瞎了后,向简爱求爱的一独白。

"简,你肯嫁给我吗?

"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20岁的瘸子,你得伺侯他的人。"

"是的,先生"

"当真,简?"

"完全当真,先生。"

从中可看到简爱所追求的爱情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洁爱情,不含半点虚假造作。

 意志坚强,智慧过人

在盖茨海德府,简爱是童话里的"灰姑娘"、弱小、丑陋、怪僻、胆小、任人摆布,是个没有明确地位和身份的"小家伙",是个"外来人",是个"异种人",是个"比不上佣人"的小姐。一切力量都压迫她,残害她的天性,扼杀她的成长,但简爱的心却并没有被丑恶的现实所摧毁,她的精神却因粗砺的生活而锤炼得顽强,她的意志被磨砺得坚决,非凡的处境培植了她非凡的勇气和洞察力,十岁的孩子似乎具备了成人的智力,而这种超绝的智力促使她无所谓惧地去反抗压迫者。

"你没有权利拿我的书。妈妈说你是个靠别人养活的人;你没有钱。"

"我的里德舅舅在天上,你做的一切和和想的一切,他都看得见,我爸爸妈妈也都看得见;他们知道你整天把我关起来,还巴不得我死掉。"

在劳渥学校的悲惨体验,更表现了简爱的坚强和惊人的意志力。简爱刚刚摆脱舅妈的虐待,就被送到寄宿学校读书,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经常挨饿受冻,挨打罚站。学校里传染病夺取了好多孤儿的生命,简爱却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呆了10年。

" 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我肯定我们应该回击----狠狠地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在这样打人。"这是简爱在言语上对打他的人有力回击,也是在精神上维护自己受伤的心灵。

在下面主人疵疵逼人的问话中,无所畏惧自卑,更表现其头脑精灵的一面罗彻斯特:"你很沉着。像你这样身份低微的孤儿,哪来的这种沉着?"

简:"它来自我的头脑,先生。"

罗彻斯特:"是我看到的,你肩膀上的那个?"

简:"是的,先生。"

罗彻斯特:"你头脑中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东西?"

简:"我想它样样具备,先生。"

她所受过的教育和经历使她拥有一个富有智慧、善良敏感、坚强独立的高贵灵魂,在这一点上,她与主人相比毫不逊色,甚至使其有时感到惭愧。

结语:从上文的分析可见,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 这是简爱人格魅力的启示,也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所在。

孤女简爱自被刻薄刁钻的舅母送往洛德学校,受尽折磨和欺凌至成年后,应征至桑恩费尔德当家庭教师,庄主罗彻斯特冷酷忧郁,高深莫测,简爱仍为其所动并付出真情,然而到婚前一刻,律师突然造访并控告罗彻斯特重婚罪,才知罗彻斯特原妻为疯女。幸福生活一闪即逝,简爱离开罗彻斯特,两人陷入痛苦的深渊,简爱虽然身离罗家,但仍时刻想起罗彻斯撕心裂肠的呼唤,待重返桑恩费尔德时,庄园因火灾已面目全非,只剩残垣断壁及双目失明的罗彻斯特,简爱勇敢走向罗,重建幸福家园……

适用话题:美丽与丑陋 自尊自爱 追求平等 自由

7、《飘》

玛格丽特·米切尔

  斯佳丽·艾克娜是一个并不漂亮,但却很有魅力的女人,许多年轻人都被她娇艳的魅力所迷惑。她出生于乔治亚州特兰大的卡拉农场,父亲是爱尔兰后裔,母亲具有法国贵族的血统。南北战争之前,她是一个受到父母宠爱的十六岁女孩。她对文雅有礼的表兄卫希礼非常有好感,后来甚至暗恋着他,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向她求婚。卫希礼虽然对斯佳丽也有好感,但是他所喜爱的是堂妹媚兰妮,他认为文静娴淑的媚兰妮才是结婚的对象。斯佳丽因此就迁怒媚兰妮,她和媚兰妮的哥哥查理闪电结婚以作为报复、泄恨的手段。查理不久便应召入伍,旋而死在战场上。略为伤感的斯佳丽生下一男孩,不过她一点也不怀念死去的查理,她的心中仍然深爱着卫希礼。甚至她还带着孩子和保姆住到卫希礼的伯母家。此时南北战争已进行了一段时间了。南军节节败退,卫希礼也从军入伍。有一年圣诞节他休假回到故乡,表妹斯佳丽鼓起勇气向他表示爱意,愿意和他结婚。卫希礼几乎为这个热情洋溢、妩媚动人的斯佳丽所感动。但是他还是坚定不惑,请斯佳丽代为照顾他的家人。亚特兰大城后来就被北军所围攻,北军炮火不断的轰击,使得亚特兰大城几乎被焚为废墟,到处这都有人民逃难,斯佳丽得到暗恋她的白瑞德之助,带着产后的媚兰妮和孩子、保姆搭乘马车逃回她的故乡卡拉农庄。卡拉农庄并没有被焚毁,不过斯佳丽的母亲已经去世了,父亲由于伤心过度也几乎成为废人。这一群人都须要靠斯佳丽拼命工作才能维持生计。不久南军投降,南方开始战后的重建工作。斯佳丽在卡拉农庄实在难以维持生计,她为了钱,就和妹夫法兰特·卡南迪结婚。法兰特是一个成功的木材商人,他被斯佳丽的魅力所迷而不惜一切的和她结婚。但是新婚不久,他就因为维护斯佳丽与人决斗而死亡,斯佳丽百般无奈之下,只好和白瑞德结婚。白瑞德自从认识斯佳丽之后就深深的爱恋着她,他也知道斯佳丽心中只有卫希礼,他无法取代卫希礼在她心中的地位。但是他还是娶了斯佳丽,并且盼望着她的心意能够回转。媚兰妮临死之前,希望斯佳丽好好珍惜白瑞德的爱,只有白瑞德能够给她的幸福。媚兰妮的一番话点醒了斯佳丽,原来她对卫希礼的爱只是一种幻影而已,她应该投入白瑞德的怀抱才对。但是等她到家后,发觉白瑞德已经远离她而去。斯佳丽骤然失去深爱的人,心里虽然是黯然神伤,但由于个性好强,她仍然咬着牙坚定地说:“明天,我一定要白瑞德回到我的身边。”

   《飘》这部书展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动荡的社会现实,斯嘉丽年轻貌美,为了振兴家业,她把爱情和婚姻作为交易的筹码,三次婚姻中没有一次是出于真心,直到最后,她才明白她一直念念不忘的阿希礼只不过是过去社会中的一个美丽的幻影,他属于过去的古旧的南方,而不适应现在这个社会。反而与她同类的瑞德才是她真正爱的人。

  正如书名所暗示的,作者深切地同情斯嘉丽以及过去的旧的农奴制度,对战争的性质、奴隶的心态的描写,作者都是站在奴隶主的立场上来看的,一种古旧的南方气息、极富浪漫情调的构思、细腻生动的人物、心理、细节的描写揭示出南北战争时期的社会场景,奠定了《飘》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人物形象:她是一个渴望犯规的女人。

    最后,媚兰因为难产死去了。艾希礼失去了妻子,成为"自由"的男人。没有竞争对手的思嘉丽终于可以得到多年痴情追求的心上人了,而艾希礼此时也渴望着亲近她。但恰恰在这时,思嘉丽突然发现,艾希礼不过是个懦弱无能的男人,远不是她理想中的爱人。这个看来突兀又十分合乎情理的变化,不过表明强烈的征服欲造成的偏执曾经如何蒙蔽了她的眼睛。

    一个人终生追求的,可能是她并不需要的,这近乎可悲,却是人世间经常发生的事情。对此大可不必简单地嗤之以鼻。人生的意义在很多时候并不全在于目的,更多的可能是过程。倘若一生都在充实的追求之中,到头来却发现苦苦追求的不是自己所需要的,那也无妨。用若有所失的遗憾作为结束,并不太坏。

  从某种意义上讲,绝大多数人生都有这种性质。很多人为了心中的深刻情结而追求一生,到头来是否也有人生如梦的惆怅?

    人生到了这一步,思嘉丽开始明白白瑞德才是自己真正的爱人。然而这种觉悟为时太晚,当她希望走到白瑞德身边时,对方却毫无妥协余地地离开了。

    在爱情的追求上,思嘉丽遭到了第二次拒绝。艾希礼的拒绝曾驱使她长达十二年地苦苦追求,可以想像,往下的日子她又要对白瑞德穷追不舍了。当然,我们也可以预见,倘若有一天白瑞德又回到了她身边,她也未必真正能爱。

  思嘉丽的人格已经比较定型,她不那么容易改变自己。

  思嘉丽的人格与她童年的家庭环境分不开,它特别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父亲任性而又骄纵的爱恋;第二,对母亲阳奉阴违的抗拒与叛逆;第三,对妹妹的排斥与掠夺,这一点又极易演变为对所有女性的排斥与掠夺。

    这三方面的合而为一,最终形成了思嘉丽的"自我中心主义"。只要生活不以她为中心,她就忍受不了。只要一个男人不爱她而爱上别的女人,她就忍受不了。

    这是思嘉丽人格中隐藏的最主要情结:一个在世界上以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的女人情结。

   《飘》是典型的女性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女主人公惊心动魄的人生进取与对男人卓有成效的征服,给了女性读者以巨大的激动。

     她们羡慕和欣赏思嘉丽魅惑男人的能力,她们羡慕和欣赏思嘉丽成为男人世界的中心。当思嘉丽以她的美丽与聪明轻而易举地征服了一个又一个男人时,不知有多少女性为之倾倒。

     这其实是她们心中的渴望。

    思嘉丽的故事又是典型的对抗母亲权力的故事。虽然思嘉丽并没有将对母亲的叛逆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然而,她的全部所作所为都表现出对母亲正统教育的叛逆。

    这个世界上一定有相当多的女孩心中潜伏着埃勒克特拉情结,渴望着对抗母亲所代表的正统道德伦理观念,对抗社会为女孩子设置的全部秩序。她们只是不得不接受母亲的统治,不得不接受母亲所传达的一系列规范。

    思嘉丽大逆不道的人生以及对母亲明顺暗抗的机智策略,给了女性成功对抗母亲的快乐体验。那些从小压抑了比较深刻的埃勒克特拉情结的女性,对思嘉丽的故事一定会产生来自身心深处的共鸣。在这种共鸣中,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在想像的胜利中获得精神的快感。

适用话题:   

心灵的选择  故乡在精神上的支撑作用  金钱与道德  环境与命运 追求与放弃 真假之爱 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游戏人生与真诚的生活  角色

8想做农民的贵族--托尔斯泰

正如有人所说:“从来就是鞋匠革命想做贵族,而俄罗斯的贵族却为做鞋匠而革命”,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就是这样的人。
  他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他创作了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自己所有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
  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的亲身经历,把自己的土地分给农民却遭到失败。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企图分散自己的家产给农民,因与妻子意见不合,191010月从家中出走,11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托尔斯泰影响深远,现在人们常说“幸福的家庭家家 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就是出自《安娜·卡列尼娜》。人们今天还在消化他的思想。请看他对人生的思考:鸟儿活着就是要飞翔,觅食,筑巢。当我看到鸟儿这样做的时候,我就为它的高兴而高兴。山羊,兔子,狼活着就是要吃食,繁殖,喂养自己的后代。当它们这样做的时候,我坚信它们是幸福的,它们的生命是合理的。那么人应该做什么了?他就应该象动物那样去谋生,唯一的区别在于他单独去谋生就会死亡,他必须 为大家,而不是为自己一个人谋生。当他这样做的时候,我坚信,他是幸福的,他的生命是合理的。
  人类比动物优秀,并非是因为人类可以左右动物,而是因为人类能怜惜动物。人类之所以能怜惜动物,是因为人类可以感受到动物也拥有和我们心中相同的灵魂。 儿童比成人聪明,儿童不知道人世间所谓的身份或地位,但却感受得到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心中相同的灵魂。
  上天赋予人类手足,使为了被赋予的原始目的而使用的。除了获取食物外,还要为了生产食物而劳动,让我们的手足不至于白白地退化。手足不是为了要洗濯,磨练,也不是为了把食物,饮料或香烟送到嘴里而已。这是作为一个人的资格,也是人类的神圣义务和职责。
  马和马车,是作为交通工具的一种手段;衣服,房子是因为天气的变化而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美味的食物是为了维持体力和生命的手段……这些对人类都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当人们把拥有这些当作手段,认为拥有马,马车,衣服,房子,食物越多越好的时候,这些东西不仅对人类无益,还变得对人类有害。

9川端康成速写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196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川端一两岁上,父母双亡,少年时代,祖母和姐姐又相继作古,从此与眼瞎耳背的祖父相依为命,使这位敏感的少年沉浸在悲哀之中,在他稚幼的心灵里投下了寂寞的暗影。16岁上,川端预感到祖父将不久于人世时,就决心把祖父在病榻的情景记录下来。于是他写起了《十六岁的日记》。这既是作者痛苦的现实的写生,又是洋溢在冷酷的现实内里的诗情,在这里也显露了康成的创作才华的端倪。
   少年的川端康成聪颖过人,早早闯入说林书海,广泛地猎取古今世界名著和日本名著,尤其是对《源氏物语》更是爱不释手。他对这部名著虽不甚解其意,只朗读字音,欣赏着文章的优美的抒情调子,但却深深地为其文体和韵律所吸引。这一经历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后他写作的时候,少年时代那种似歌一般的旋律,仍然回荡在他的心间。他开始对文学产生了憧憬,上中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把过去所写的诗文稿子,装订成册,从这里可以看出少年的康成开始具有文人的意识,最初的写作欲望已经萌发。
   中学时代,他无数次投稿石沉大海,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创作天分,认真考虑自己的才能是否可以成为文学家。在1916年作为中学四年级生,在大阪《团栾》杂志上发表了习作小说《肩扛恩师的灵柩》后,他就经常给《文章世界》写小品、掌小说。《文章世界》举办投票选举“十二秀才”,川端康成名列第11位。对于立志当作家的少年来说,这是很大的鼓舞,也是很值得纪念的一年。他在大学预科的同窗好友中有许多志向文学者,他们一起谈论文学,议论文坛现状和探讨当时日本很流行的俄罗斯文学,使来自农村的他顿开茅塞,受益匪浅。这期间,他在学校的《校友会杂志》上,发表了习作《千代》,他以淡淡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同3个同名的千代姑娘的恋爱故事。大学时代,川端康成与爱好文学的同学为了向既有文坛挑战,改革和更新文艺,复刊了第六次《新思潮》,在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处女作《招魂节一景》,所描写马戏团女演员的悲苦生活是比较成功的,受到文坛老前辈的称赞。川端康成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文艺年鉴》上,标志着这位文学青年正式登上了文坛。
   川端发表了《招魂节一景》以后,由于恋爱的失意,特别是遭未婚妻伊藤初代解除婚约,他感到幸福的幻灭,经常怀着忧郁的心情到伊豆汤岛,写了未定稿的《汤岛回忆》。此后他为了诉说和发泄自己心头的积郁,又借助自己手中的笔,为杂志写出短篇小说《林金花的忧郁》和《参加葬礼的名人》。与此同时,他在爱与怨的交织下,以他的恋爱生活的体验,写了《非常》、《南方的火》、《处女作祟》等一系列小说,有的是以其恋爱的事件为素材直接写就,有的则加以虚构化。川端这一阶段的创作,归纳起来,主要是描写孤儿的生活,表现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思,以及描写自己的爱情波折,叙述自己失意的烦恼和哀怨。这些小说构成川端康成早期作品群的一个鲜明的特征。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感伤与悲哀的调子,以及难以排解的寂寞和忧郁的心绪,贯穿着他的整个创作生涯,成为他的作品的主要基调。川端本人也说:“这种孤儿的悲哀成为我的处女作的潜流”,“说不定还是我全部作品、全部生涯的潜流吧”。
   1924年大学毕业后,川端康成踏上社会,就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活。他积极与横光利一等人发起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并发表了著名论文《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创作了《感情的装饰》、《春天的景色》、《浅草红团》等少数几篇具有某些新感觉派特色的作品,并无多大的建树,他甚至被称为“新感觉派集团中的异端分子”。后来他公开表明他不愿意成为他们的同路人,决心走自己独特的文学道路,他的名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川端康成的性情被孤儿的气质扭曲,心中充盈令人窒息的忧郁,一次去伊豆旅行的机会,偶遇巡回艺人一行,与年少的舞女邂逅,第一次得到舞女的平等对待,并说他是个好人,他便对她油然产生了纯洁的友情;同样地,受人歧视和凌辱的舞女遇到这样友善的中学生,以平等待人,自然激起了感情的波澜。他们彼此建立了真挚的、诚实的友情,还彼此流露了淡淡的爱。川端将这段经历化为艺术,便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小说《伊豆的舞女》了。
   川端康成是个很有成就的作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小说、散文、评论等。在整整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写了超过500部(篇)小说(含140多篇掌小说),在《川端康成全集》37卷本中占去了25卷。这些小说,除了《东京人》、《生为女人》比较长以外,中长篇小说一般都在8万至十二三万字内,掌小说短者仅有数百字。川端的小说,不仅数量甚丰,在艺术上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川端康成的小说创作初期就十分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特色,并逐步形成他的独特风格。在创作实践的全过程中,他的风格虽然还有发展,其作品的色调也有些许改变,或浓或淡,但并没有断层、没有根本变化,他创作初、中期所奠定和完成的基本特色是:孤独的主观感情色彩、忧郁的感伤抒情情调、人情与人道主义精神,以及虚无与颓废的思想等。但是,后期的作品呈现更复杂和多样化的倾向,贯穿着双重或多重的意识。比如以《名人》、《古都》、《舞姬》为代表,主要表现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对传统的执著,作家在创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作了新的探索,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以《千只鹤》、《山音》、《睡美人》、《一只胳膊》为代表,一方面深入挖掘人的感情的正常与反常,以及这种感情与人性演变相适应的复杂性;另一方面追求感官的享受和渲染病态的性爱,或多或少染上颓伤色彩。因此,它们在表现人的生的主旋律的同时,也表现了生的变奏的一面。
   从小说形式来说,以纯文学为主,作为其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中间小说、少男少女小说,以及其他小说形式比如自传体小说、报告小说等。中间小说是介于纯文学与大众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形式,代表性的作品有:《东京人》、《少女开眼》、《河边小镇的故事》、《风中的路》、《生为女人》、《彩虹几度》、《青春追忆》、《玉响》等,这些中间小说既重视纯文学的艺术性,也注意大众小说的通俗性,深受大众读者的喜受。少男少女小说,主要以大中学生为对象,代表作品有《少女的港湾》、《花的日记》、《学校之花》、《美好之旅》、《父母的心》、《肩扛恩师的灵柩》等,以爱为主旋律,描写父母子女情、兄弟姐妹情、师生情、学友情等,文笔优美、表现细腻、情调悲戚,饱含着青春的纯爱。在川端笔下,一些少男少女的主人公即使是萍水相逢,也以爱相待,表达了纯真的友谊。一篇篇少男少女之作,在青少年读者面前,绘出一幅幅人情美和心灵美的画卷,奏出一曲曲少男少女的青春之歌。也不仅限于艺术性方面,这一点对促进人们重新审视东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性。可以说,他为日本文学的发展,为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在日本国内,川端康成的名字早已记录在菊池奖(1944)、艺术院奖(1952)、野间文艺奖(1954)、每日出版文化奖(1961)的花名册上。1953年被选为日本文学艺术最高的荣誉机关——艺术院的会员。1961年,日本政府为了表彰他成功地领导了国际笔会日本大会的召开,以及创作《禽兽》、《雪国》、《名人》、《千只鹤》、《山音》等作品的业绩,即“以独自的样式和浓重的感情,描写了日本美的象征,完成了前人没有过的创造”,授予他最高的奖赏——21届文化勋章,成为日本文化功臣。1957年,获西德政府颁发的“歌德金牌”。1960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艺术文化勋章。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3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川端获得殊荣的背后,隐藏着难以言说的内容……
   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3年之后,19724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含煤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川端康成未留下只字遗书。但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作文可用的希腊神话典故

 人们常说,西方文化有两根支柱,一根是希腊神话,另一根是《圣经》。熟悉了解这两根支柱,将有助于理解西方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虽然随着基督教的传播,除开《圣经》以外的神话在欧洲逐渐遭到屏弃,但希腊神话因其优美形象及浓郁的诗意却长久地留存于人们的意识中,并作为文学艺术的永恒题材而得到更广泛流传,对后世产生了辉煌的审美效果和深刻的启示作用。直至今天,是否熟悉希腊神话,仍成为西方国家检验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希腊神话已经和西方各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甚至相当一部分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口头语,在我们中学生的阅读中,也常常出现诸如“潘多拉的盒子”、“斯芬克斯之谜”、“金苹果”等缘于希腊神话的典故,如果你不了解它们的出典,这些内涵丰富的典故也许反过来成为了你的阅读障碍。

下面就是已经演化为典故了的一些著名希腊神话故事。

(一)为人类盗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

1941年,马克思大学毕业之际,完成了一篇哲学论文。论文中他写了这样的话:你知道得很清楚/我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奴隶的服役/我宁愿被缚住在岩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这其中 “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的就是为人类带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

在希腊神话中,人类是普罗米修斯创造的。他也充当了人类的老师,凡是对人有用的,能够使人类满意和幸福的,他都教给他们。同样的,人们也用爱和忠诚来感谢他,报答他。但最高的天神宙斯却要求人类敬奉他,让人类必须拿出最好的东西献给他。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的辩护师触犯了宙斯。

作为对他的惩罚,宙斯拒绝给予人类为了完成他们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的物品——火。但普罗米修斯却想到了个办法,用一根长长的茴香枝,在烈焰熊熊的太阳车经过时,偷到了火种并带给了人类。

于是,宙斯大怒,他差人将普罗米修斯带到高加索山,用一条永远也挣不断的铁链把他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让他永远不能入睡,疲惫的双膝也不能弯曲,在他起伏的胸脯上还钉着一颗金刚石的钉子。他忍受着饥饿、风吹和日晒。此外,宙斯还派一只神鹰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但被吃掉的肝脏随即又回长出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一位名叫赫剌克勒斯的英雄将他解救出来为止,他一直忍受着这难以描述的痛苦和折磨。

现在我们常把普罗米修斯比喻成为了他人而宁愿牺牲自己的人。

(二)潘多拉魔盒

宙斯为了惩罚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更想出了一个恶毒的危害由他创造的全人类的办法。他命令以巧妙著称的火神赫淮斯托斯造了一个美丽的少女,神使赫耳墨斯把能够迷惑人心的语言技能馈赠给这妩媚的姑娘;爱情女神则赋予她无限的魅力。她就是潘多拉,是“被赐予一切的女人”。

宙斯给潘多拉一个盒子,里面是每一位天神送的一件对人类有害的礼物。然后,潘多拉来到人间,捧着那个盒子去找普罗米修斯的弟弟、愚笨的后觉者厄庇墨透斯,将盒子送给他。那个蠢笨的后觉者虽然曾得到过他哥哥的警告,不让他接受来自于宙斯的礼物,但还是为潘多拉那美丽的容貌和动听的语言迷惑住了,他毫无戒备的接过盒子。这时,潘多拉打开了盒子,藏在里面的一大群灾害立刻飞出来了,它们无声无息,无踪无形,一眨眼工夫就布满了整个大地。大在盒子底部还留着一个唯一美好的东西,那就是希望!可希望还没有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按照宙斯的命令关上了盒盖。

从此,各种疾病和灾难就来到了人群中,他们悄然而至,因为宙斯没有赋予它们任何声音。

因此,“潘多拉的盒子”就就成为了疾病和各种灾难的代名词。

(三)北斗七星:俄耳甫斯的七弦琴

在远古时代有一为名叫俄耳甫斯的歌手,他的演唱技艺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谁也不能匹敌,太阳神阿波罗还送给他一把音色极好的纯金七弦琴。

后来他娶了年轻美丽的神女欧律狄刻为妻,他爱着他的音乐,他更爱他的美丽的妻子。可是命运对他是如此不公,欧律狄刻一天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散步时,不幸被一条毒蛇咬伤,最终死去。俄耳甫斯失声恸哭,悲痛欲绝,他只能带着七弦琴到地府去找冥王请求他们还回他的妻子。历经千难万险,冲破重重阻碍,他终于来到了冥王哈得斯的宝座前,然后他举起他的琴,拨动琴弦,奏出如泣如诉的音乐,同时唱起悲伤的歌曲,他的歌声把哈得斯感动了,答应了他的请求,冥后把欧律狄刻的鬼魂交给俄耳甫斯,叮嘱他走在前面,在离开冥国之前,不能回头也不能同她讲话,否则将会永远失去她。

当他们快看到阳光的时候,俄耳甫斯突然觉得似乎跟在他身后的妻子的脚步声消失了,着急之下,他回过了头,忘记了冥后的嘱咐,结果欧律狄刻的魂灵飞走了。

从此以后,他的七弦琴高高地挂在一棵大树上,很长时间未没有发出声响。一天,他被酒神狄俄倪索斯的一群狂女打死了,因为他不愿意为她们歌唱,但他终于得以与他妻子再次相聚,两人走进了永恒的极乐世界。俄耳甫斯的七弦琴被天神门放置于北边的天空,那就是我们在夜里所看到的北斗七星。

(四)非理性的法厄同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把美国人在二战中在广岛和长崎制造的原子弹灾难指斥为人类盲目地玩弄大自然力量,说这是“法厄同行为”。

相传,法厄同是太阳神赫利俄斯生活在人间的儿子,长成青年后,赫利俄斯对他许诺,让他随意索取一件礼物,做父亲的都能满足要求。话刚说完,法厄同就迫不及待地提出想驾驶父亲的太阳车,因为这是他梦寐以求的愿望。太阳神听到儿子的这个过分要求,马上后悔起来,年轻的儿子根本就不可能驾驭得了那喷着熊熊烈火的太阳神驹,坚持的话,只能带来不幸和灾难。但法厄同就是不肯放弃他的毫无理智的请求,由于赫利俄斯已经发了神圣的誓言,便只好无可奈何的同意了。

法厄同跳上马车,高兴地抓起缰绳。四匹长翼的神马看到换了驾驭它们的人,野性复苏了。它们拉着车子离开了原来的轨迹,无论法厄同怎样使劲拉扯缰绳,马儿也感觉不到他微小的力量,后来干脆拉着车子毫无目标地狂奔起来。马儿跑到哪里,大火就燃烧到哪里,所有的森林、城市、生灵都将毁于一旦了。

宙斯担心他的奥林波斯山也被大火吞噬,就发出闪电击中了这个不自量力的少年。不理智无理性的法厄同就像流星一样,掉进了厄里达诺斯河。

于是后来人们就常常把不听劝告、不自量力的人比成法厄同。

(五)伊卡洛斯的蜡翼

《中国青年报》有一篇报道当时被称为“中国首富”的牟其中的南德集团的覆灭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但是,他的双翼,象神话中的伊卡洛斯的双翼,可能正在融化。

伊卡洛斯是雅典最伟大的艺术家代达罗斯的儿子,代达罗斯因为强烈的嫉妒心,杀死了充满艺术细胞并具有发明天才的外甥塔罗斯,被识破后,他逃到了克里特岛上。那里的国王看中了他的才能,阻止他们父子离开。于是,代达罗斯准备从天空逃走,他带领伊卡洛斯搜集了许多鸟的羽毛,羽毛的末端涂上蜡,做成了两对巨大的翅膀。又告诫儿子必须在太阳和大海中间飞行,而且要紧紧跟随着他,一切停当之后,他们便像鸟儿一样展开翅膀,飞向蓝天。

起初伊卡洛斯丝毫不敢松懈,慢慢地胆子大起来,忘记了父亲的警告,飞得越来越高。灼热的阳光开始融化他翅膀上的蜡,羽毛纷纷散落下来,他拼命地挥动双臂,并且呼喊他的父亲,但已经无济于事,他掉到大海中,被汹涌的波涛吞没了。

伊卡洛斯死了,因为他的目空一切和狂妄自大。

(六)贪婪的弥达斯国王

一天,酒神狄俄倪索斯的老师和朋友西勒诺斯失踪了,弥达斯国王找到了他并非常热情地进行了款待。在进行了九天九夜的隆重宴会后,把西勒诺斯送还了酒神。为此,酒神请弥达斯国王任选一样报酬,不管他要什么。弥达斯不假思索地说出了他心中早就有的一个愿望:希望凡是自己的触到的东西,都能成为黄金。酒神答应了,虽然同时为他担心,认为他并没有为自己作很好的选择。弥达斯走回家,为刚刚获得的法力高兴不已。当他从一株橡树上折下一根枝条时,他几乎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那树枝竟是金的!他拾起一块石头,它也变成了金子。

可是糟糕的事发生了!他洗手时,脸盆里的水成了金水;他饿了,拿起一块面包,面包也变成了金子,甚至连葡萄酒也变为了金汁。这时,他才意识到,他的愿望是多么愚蠢。他绝望地用手拍自己的额头,抓自己的头发,结果他的额头和头发也变成了金子。他终于对自己的贪婪感到后悔了!

最后还是狄俄倪索斯把他从这魔法中解救出来,酒神看他可怜巴巴的样子,起了怜悯之心,让他去帕克托罗斯泉去,将头浸入泉水中三次,这样就能够冲洗干净他的罪孽。

虽然经过这次教训后,弥达斯国王再也不看重金钱和荣华富贵了,但他之前的行为还是让人们想起他的贪婪,他也成了贪婪的化身。

(七)稀世之珍——金羊毛

如果你看到有人将一件无价之宝称为“金羊毛”,你可千万别大惊小怪,关于它的故事其实也来自希腊神话。

云彩女神涅斐勒爱上了玻俄提亚国王阿塔玛斯,并给他生了一子一女。可阿塔玛斯渐渐对妻子冷淡起来,终于离弃了她而另娶了一位。云彩女神害怕那位妒忌心重的后母加害于自己的孩子,就设法使他们高飞远走。她从神使赫耳墨斯那里得到了一只长着双翼的巨大公羊,这公羊不但长着一身纯金的羊毛,还能像人一样说话。然后,涅斐勒让两个孩子坐到公羊的背上越过大海,逃往外地。

女孩由于头晕从羊背上掉下来坠海而亡,男孩佛里克索斯则幸运地来到了黑海岸边的科尔咯斯,国王埃厄忒斯热情地接待了他,还把自己的一个女儿送给他做妻子。为了感谢自己的得救,佛里克索斯杀死公羊祭献宙斯,并把长着金羊毛的羊皮赠给埃厄忒斯国王,而国王又把它转献给战神阿瑞斯,战神把它钉在埃亚圣林里的一棵橡树上,并让一条凶狠的毒龙日夜看守。

从此,金羊毛闻名全世界,被看作是价值连城的宝物,许多英雄和王子都想得到它,最后由希腊最有名的英雄伊阿宋历经千辛万难才得到。

(八)骄傲的尼俄柏

第十三届全国书市读书征文中有篇得奖作品《找寻逝去的古典》,文中写到:“书仿佛成了底比斯的尼俄柏,热泪涟涟地守望。尼俄柏守望子女,而书则孤独地守望理解它的知音……”

忒拜王后尼俄柏确实有许多值得骄傲的东西,最值得骄傲的是她的十四个孩子,七个健壮的儿子和七个可爱的女儿给了她真正的欢乐。她甚至向人们夸耀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妻子和母亲,但正是这种高傲招致了她的毁灭。

一天,她阻止忒拜城的妇女公开祭拜女神勒托和她的双生子女阿波罗及阿耳忒弥斯,并对女神和她的双生子女进行了嘲讽和污辱,激怒了女神勒托。女神命阿波罗兄妹去复仇,阿波罗射杀了尼俄柏七个正进行着骑马和角力比赛的儿子,她的七个女儿也成为了阿耳忒弥斯复仇的牺牲品。

从前傲慢的尼俄柏现在只能孤零零地瘫坐在她孩子中间。由于悲痛过度,她的身体渐渐僵硬起来,她那美丽非凡的容貌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两只漂亮的眼睛木然地凝视着,血液停止了流动,她的整个身体都成了一块石头。只有僵化的眼睛还在不停地流着眼泪。

著名作家拜伦在描写近代罗马的凋敝衰败情状时,用上了尼俄柏的故事:众邦众国的尼俄柏啊!她茕茕独立/丧失了女子和王冠,默然受难/她拿着空的骨灰瓮,双手瘦瘠/……掀起黄色的巨浪吧,把她的悲哀覆盖!

(九)特洛伊木马

古希腊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希腊,诱走了王后海伦,希腊人因此远征特洛伊。围攻9年后,到第10年,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献了一计,就是把一批勇士埋伏在一匹巨大的木马腹内,放在城外后,佯作退兵。特洛伊人以为敌兵已退,就把木马作为战利品搬入城中。到了夜间,埋伏在木马中的勇士跳出来,打开了城门,希腊将士一拥而入攻下了城池。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用“特洛伊木马”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在敌方营垒里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活动。

十)坦塔罗斯的磨难

坦塔罗斯是众神之父宙斯的儿子,他是众神的宠儿,但是这使得他成了一个傲慢无礼和夸夸其谈的人。他不断地触犯天条,有一次,他为了试探众神是否真的无所不知,竟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珀罗普斯,用他的肉来招待众神。

坦塔罗斯作恶多端,罪不容赦。惩罚终于降临到他的头上,他被天神们打入地狱,在那里遭受了三种永恒的痛苦。他站在一个池塘的中央忍受灼热的煎烤,清澈的池水没过他的脖颈,他想弯下腰来用干裂的嘴唇喝水,水就立刻退入地下了。同时,他也必须忍受难以言状的饥饿的煎熬。他身后的池塘边长着许多果树,上面挂满了果实。但只要他伸手去摘,一阵大风就会将这些果实刮到云端。他的第三种痛苦是面对死神的恐惧:一块巨大的风化岩石悬挂在他的头顶晃来晃去,随时都可能掉下来把他砸死。这三重痛苦三种磨难谁也无法解救,因为他亵渎了众神的恩宠,怀疑和讽刺天神的无所不知。

现在人们常常把一个人所受的巨大磨难和人生挑战说成“坦塔罗斯的磨难”,俄国小说家契诃夫《一场小戏》及美国著名作家巴尔加斯略萨《情爱笔记》中都用到了这个典故。

(十一)奥革阿斯的牛圈

“奥革阿斯的牛圈”比喻藏污纳垢之地或长期积累难以解决的问题,列宁曾运用这个典故,来批评党内的官僚主义作风——无论我们怎么不乐意,也不得不费些时间来首先打扫一下这个奥革阿斯的牛圈。

原来,奥革阿斯是厄利斯的国王,有一个庞大的牛群。按照古老的习惯,他把宫殿前面的空地围起来,将所有的牛圈在里面。天长日久,三千头牛的粪便越积越多,堆积如山。

清扫奥革阿斯的牛圈是欧律斯透斯交给希腊最著名的英雄赫剌克勒斯的一件侮辱性的工作,他要求这位英雄一天之内必须把牛圈清除干净,这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赫剌克勒斯却想到了好办法,他走到牛圈地势高的一边,拔掉篱笆,在地上挖一条沟,让附近的阿尔甫斯河和珀涅俄斯河的河水从一边流进牛圈,又从另一边流出来,他就这样完成了这件屈辱性的工作,既没有弄脏自己的衣服,又没有损害自己的名声。

牛圈是清扫干净了,但“奥革阿斯的牛圈”却永远地作为了藏污纳垢的代名词。

(十二)徒劳无益的西绪福斯的苦役

西绪福斯是科林斯城的国王,他是一个奸诈狡猾、诡计多端的人。那时,河神阿索波斯漂亮的女儿埃癸娜被宙斯拐走了,河神寻女儿来到了科林斯城,他向西绪福斯打听女儿的下落。这位国王要求河神在他城堡所在的山顶上为他打一口井,在得到满足后他说出了埃癸娜神女的所在。

他的举动让宙斯大为愤怒,所以他要惩治西绪福斯,在战神阿瑞斯的帮助下,死神塔那托斯将他抓住了。被投进地狱后,他狡诈地请求冥王哈得斯准许他回到人间去惩罚破坏神圣风俗的妻子,原来,他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吩咐他的妻子不得为他举行葬礼和祭奠。哈得斯没有识破他的诡计,就同意了他的请求,但他回到阳间后就再也不肯回地府了。

但死神最后还是抓住了他,并且恼怒的死神用严厉的方式报复了他的欺诈行为——他必须将一块巨石推到山上,但当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快把巨石推到山顶时,石头又滚落下来,他不得不再次重新往上推,就这样,周而复始,永无休止。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才能得到解脱。

人们听到这个故事后,就把一种费力而没有结果的工作称为“西绪福斯的工作”,意思是功亏一篑或者劳而无功。

链接:著名存在主义者加缪曾著文《西绪福斯神话》,在加缪看来,西绪福斯的命运是人类生活的隐喻,人生的终极意义就是毫无意义——这个悖谬构成了难以挣脱的哲学困境:活下去的理由何在?

(十三)让雕塑复活的皮格马利翁

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术语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说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方法不同,儿童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其实,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觉得女人的缺点很多,由此竟憎恨女性,决定永不结婚。但他也是一个雕刻家,他用神妙的技艺雕刻了一座象牙女像,这是一座如此美丽的雕像,皮格马利翁欣赏着自己的成就,最后竟至爱上了它。

他始终不愿相信这只是一座象牙的雕像,他抚爱着它,把一些年轻女人喜爱的饰物送给它,并给它披上衣服,手指上戴上宝石,颈上挂了项链,再给它戴上耳环,胸前佩了珠串,这服饰对它很是合适,让它看起来更迷人。他是这样的爱它,甚至于把它叫做自己的妻。

在一个盛大的节日中,当皮格马利翁在祭祀中做完了他该做的一切后,他站在祭坛前面,向神企求能让这具雕塑成为他的妻子,这种真挚的感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洛狄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并让他们结成了夫妻。

这就是爱的力量,期待的力量。

链接:伟大的诗人席勒在他的《理想》一诗中,把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也用于描写一颗年轻的心对大自然的爱。他写到:就像过去的皮格马利翁/热情祷告,拥抱着石像/冰冷的玉人渐暖渐融/生出了知觉,使他神旺……

(十四)普洛克儒斯忒斯的床

普洛克儒斯忒斯是一个凶狠的拦路大盗,他被人们称为“铁床匪”。他有两张铁床,一张很短,一张很长。他强迫着过路的客人躺在床上,如果床比人长,就用一把巨钳夹住人的四肢把客人抻长,抻坏客人的筋骨;如果床比人短,他就用刀砍掉客人的双脚。虽然他穷凶极恶,但还是败在了希腊伟大的英雄忒修斯之手,忒修斯抓住他,把他按在那张短床上,然后就像他平时对待过往的客人那样,用刀砍掉了他的双腿,让他在痛苦中慢慢死去。

削足适履的“普洛克儒斯忒斯之床”于是就成了保守僵化、不知变通的象征。

诗人齐别根纽赫伯特写过一首深含哲理的诗,通过这位“铁床匪”的第一人称叙述表达一种深刻思想:我渴望取消高人与矮人的差异/我想给讨厌的多样化人类单一的式样/为使人们整齐划一我竭尽全力……诗题就叫做《普洛克儒斯忒斯如是说》。

著名哲学家尼采《偶像的黄昏》一书中批评了“想把人类带回到、拧紧在一种过去的道德规范上”的“牧师和道德家”,也把他们比喻成普洛克儒斯忒斯。

(十四)阿里阿德涅的线团

在评论美国电影导演、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影片时,有人指出叙事这根本性质被他发挥到了极致,而非线形叙事则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说它是希区柯克的另一条“阿里阿德涅之线”。现在我们往往把帮助一个人摆脱困境的物品或所依靠的金点子称为“阿里阿德涅的线团”。这个典故的来历,也得从忒修斯说起。

据说,在克里特岛上有位弥诺斯国王,他的儿子被雅典人出于忌妒害死了,他于是便向雅典人民挑战,雅典也因为这件事遭到了神的惩罚,充满了灾荒和瘟疫,只能向弥诺斯求和,条件是每隔九年送七对童男童女到克里特岛供奉看守岛上著名迷宫的人身牛头的米诺牛。而这个迷宫道路曲折纵横,谁进去都别想出来。

第三次进贡时,忒修斯跳出来,决定杀掉米诺牛,解救自己的祖国,他也作为童男之一被带到了弥诺斯国王面前。这时,公主阿里阿德涅看见了忒修斯,马上对这位英雄产生了爱慕之情,她偷偷地表示要救他。并塞给他一个毛线团,对他说:“你把这线团的一头系在迷宫的洞口,一边走一边松开线团,一直到怪物面前为止。等制服米诺牛以后,你再卷起线团,顺原路返回,这样你就可以走出迷宫了。

后来,忒修斯果然在公主的帮助下,奋力杀死了米诺牛,带着童男童女顺着线路走出了迷宫。

同样在齐别根纽赫伯特《普洛克儒斯忒斯如是说》中也写到了这个故事,诗中说:我的头颅被忒修斯砍去/那杀害无辜的米诺牛的凶手/他利用一个妇女的线团逃出迷宫/一个没有原则和前景的聪明人……

当然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神话故事又有所不同了。

(十五)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

俄狄浦斯情结,是心理学中一个专有名词,即“恋母情结”,指儿子依恋母亲对父亲反叛的倾向,这是著名哲学家弗洛伊德从俄狄浦斯的故事中概括出来的。正好和“伊拉克特拉情结”(女孩恋父反母的倾向)相对。

俄狄浦斯是忒拜国王拉伊俄斯的儿子,是希腊神话中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前,神谕就对他父亲预言说,将来他会杀父娶母,是个不吉的人。因此他一出生,就被拉伊俄斯扔到另一个王国的野外,但他却被一位牧人救了下来。

长大后他踏上了去忒拜王国的路,在一个隘口,他遇到了一辆马车,车上坐着一个老头儿和他的几个仆人。由于道路非常狭窄,马车不好通过,车夫和老头儿就大声呵斥俄狄浦斯,叫他让路。他看到他们如此无礼,便举起旅行杖把老头打下了马车,老人被打死了。这样一来,神谕的一部分应验了,因为那个老头就是俄狄浦斯的亲生父亲,当然他并不清楚。

到了忒拜,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物正威胁着忒拜的国民们,他出了一个难以解开的谜语,谁答不出来就得被他吃掉。因此新国王发出诏令,谁能从斯芬克斯的魔爪中解救人民,就可以娶新寡的王后为妻,而俄狄浦斯很轻松地回答了斯芬克斯的问题,自然地他得到了他所应该得到的奖赏,娶了新寡的王后为妻子,当然他也不清楚他所娶的女子就是他的母亲。

对俄狄浦斯来说,杀父娶母的悲哀他似乎永远不能避免。

(十六)难解的斯芬克斯之谜

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蹲伏着一个狮身人面的怪物,可能你不知道,它就是斯芬克斯。而在形容一个非常难以解答的问题时,人们又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想到“斯芬克斯之谜”这个短语,可见这个故事是多么地有名。

斯芬克斯他一直坐在忒拜国城门前的一块岩石上,给过往的行人出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回答不出的人就要被他推下悬崖并吃了,其中最著名的谜语是:什么东西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后来俄狄浦斯回答了出来,他说:“是人呀!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孤立无援的孩子,所以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了身强体健的壮年,只用两条走路;可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开始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条腿。”斯芬克斯一看这个谜语不费吹灰之力就被他解开了,感到羞愧难当,绝望地自己跳下悬崖摔死了。

也正因为这样,俄狄浦斯才娶了自己的母亲做了妻子,在他的悲剧性命运之途中又往前迈了一大步。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前进中,诸如战争与和平、生态的平衡和破坏、核能的利用和开发等等问题,不也是永远追问人自身的斯芬克斯之谜吗?

(十七)引起纷争的“金苹果”

世界史上最伟大的诗篇《荷马史诗》的主题是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可你也许并不知道引起这场旷日持久战争的,竟是一只漂亮的“金苹果”。

忒萨利亚国王珀琉斯同海中神女忒提斯结婚,邀请了所有的神祗参加他们的婚礼,惟独没有请纷争女神厄里斯,因为她总是制造纷争和吵闹。厄里斯受到怠慢,决意报复。她暗中把一只金苹果扔在欢快的客人们中间,上面写到:“送给最美丽的女人。”于是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就都认为自己该得到这个金苹果。宙斯出面制止了她们的争吵,决定让山上牧羊的漂亮小伙帕里斯裁决。

三位女神依言而去,见到了这个小伙子,赫拉许他以权力和财富,雅典娜许他以荣名和战胜的桂冠,阿佛洛狄忒则答应他把最美的女性给他做妻子。帕里斯最后决定袒护阿佛洛狄忒,这样就与另两位女神结了怨。

更大的问题是阿佛洛狄忒决定给帕里斯做爱人的那个最美的女性是斯巴达国的王后海伦。本来国王夫妇生活得非常幸福,但帕里斯去斯巴达做客后,却在阿佛洛狄忒的帮助下,劝诱了海伦同他私奔,并把她带到了特洛伊。这样就造成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

厄里斯那只美丽而充满诱惑的金苹果就成为了引起巨大纠纷的导火索。

(十八)阿喀琉斯的脚踵

一篇军事评论谈到各国开展的导弹计划时,强调了提高导弹发射精确度的重要性,文章说,如果导弹的精确度得不到解决,那整个导弹计划就犹如“阿喀琉斯的脚踵”。有一些武侠小说爱好者,说起著名武侠作家金庸,也常说《连城决》是他的“阿喀琉斯之踵”。

“阿喀琉斯的脚踵”代表的是某个事物最致命的弱点。

阿喀琉斯可是希腊最有名的英雄,他的名声可追上前辈英雄赫剌克勒斯,他是海中神忒提斯的儿子,当他还是婴儿时,忒提斯曾把他放到冥河的水里去浸泡过,这使他的他的全身都不可伤害,只有脚踵是个例外,当时忒提斯的手抓着这个脚踵,所以这一部分就没有受到冥河的水的洗沐。

在特洛伊战争中,有预言家下了断言,没有他希腊人就攻不下特洛亚城。果然他英勇无比,所向披靡,表现出超人的力量,但他在作战中的猖狂和傲慢却激怒了特洛伊城的庇护神阿波罗,而阿波罗知道阿喀琉斯唯一的弱点,因此将自己隐藏在一团浓密的云雾中,拉开他的神弓,只一箭,就正好射中了那最容易受伤的脚踵。

不可战胜的英雄终于像一座被人从下面挖空了的巨塔一样,轰隆一声倒在了地上,震得大地轰然作响。

每个人都有弱点,连无敌的阿喀琉斯都不例外,金庸大师当然也逃不过了。

(十九)阿伽门农心态

粗暴、武断、狂妄和蛮横的态度。还是那场特洛伊战争,阿伽门农是希腊方面的主帅,在攻克了特洛伊附近和它联盟的一些城市后分战利品时,一个叫做克律塞伊斯的女俘虏被分给了阿伽门农,她是阿波罗神的祭司克律塞斯的女儿,于是克律塞斯便乞求阿波罗,要他设法折磨希腊人,直到他们被迫放出这名女俘。阿波罗答应了他的要求,把瘟疫降到希腊人的军营中,在希腊人讨论如何平息神的愤怒的会上,阿伽门农被迫允许放走克律塞伊斯,但要阿喀琉斯把自己分得的另一女俘也是他的恋人布里塞伊斯转让给他,两人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阿喀琉斯作了让步,但立即声称不再参加作战。这后来给希腊军队造成了很大灾难和不幸。

《伊利昂记》记录了蛮横的主帅阿伽门农对自尊的大将阿喀琉斯的咆哮:“我要……让你清楚地知道,我比你强多少,也使其他人小心,不要……当面给我顶撞……”

(二十)离不开大地母亲的巨人

关于巨人安泰的故事被很多人所熟知,也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种形式的文字中。六集理论电视片《新世纪宣言——“三个代表”与伟大复兴》的第五集《力量源泉》开篇就写到:“在古希腊神话里,英雄安泰是大地母亲的儿子。只要身体不离开大地,他就拥有无穷的力量,就能够所向无敌。如果把中国共产党比作安泰,人民就是她的大地母亲。

安泰是海神波塞冬和地母该亚所生的儿子,他是一个有力的巨人和角力能手。只要不离开他的母亲——大地,他的力量就是不可战胜的。凡是经过利比亚的过路人,都必须跟他格斗,条件是如果他们输了,就得付诸一死,事实上他们的确全部被打败了。勇士赫剌克勒斯在同他角力的时候,发现要打败他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每次他倒地,起来时总是获得了新的力量。赫剌克勒斯把他打倒了三次,终于找到了他恢复力量的秘密,于是他用强有力的手臂设法把他高高举起,在空中掐死了他。

不管是谁,能够取得一点点的成绩,不也都是因为在他的背后有着一位可以给他提供无比力量的母亲吗?

因此,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母亲。

(二十一)达摩克利斯剑:

“达摩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暴君迪奥尼修斯的宠臣。他常说帝王多福,以取悦于迪奥尼修斯。有一次,迪奥尼修斯请他到王宫赴宴时,让他坐在帝王的宝座上,头顶上挂着一把仅用一根马鬃系着的利剑。其用意是使达摩克利斯意识到虽然身在宝座,可利剑却随时都可能掉下来,以示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时时刻刻存在着忧患。后来人们就常用“达摩克利斯剑”这一典故,来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

(外一则)缪斯

“缪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她们均为主神和记忆女神之女,都在奥林匹斯山的庇厄里亚出生和居住。她们以音乐和诗歌之神阿波罗为首领,分别掌管着历史、悲剧、喜剧、抒情诗、舞蹈、史诗、爱情诗、颂歌和天文。因为她们常去的帕耳那索斯山下有卡斯他利阿神泉,所以古希腊的诗人、歌手都向缪斯呼告,祈求灵感。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用“缪斯”来比喻文学、写作和灵感等。

外国名著经典人物精华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