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 中英军力对比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19-12-23 16:35:45

鸦片战争 中英军力对比分析报告

作者:沈原

来源:《休闲读品·天下》2012年第04

        18406-18428月进行的中英鸦片战争,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在战争爆发之前,清王朝还是以物华天宝、地大物博自诩的天朝上国,而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却不得不屈膝求和、割地赔款,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而拉开了使国人倍感屈辱的中国近代史序幕。关于鸦片战争中清军为何在英国侵略军面前毫无还手之力,史学界一般持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第一种认为清军败于技不如人,鸟枪钢刀不是船坚炮利的英军的对手;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其时清军与英军在军事科技上并无太大差距,清军是败于政府腐败无能、指挥无方。两种观点均各持有一定的证据,但也均有不全面的地方。本文从海军舰船、火炮、步兵武器、陆军编制和指挥体制、战术等五个方面,剖析中英两军的军力,试图对这一问题给予更全面的分析,从而揭示出这场战争中国失败的真正原因。

        1 中英海军舰船对比

        清军海军:由小船组成的近岸海军

        在鸦片战争之前,由于清政府沿袭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因此军事力量部署和建设重点一直放在广袤的内陆和陆军上,对于海军(水师)的建设非常轻视,海军平常负责的主要任务,仅为近岸巡逻、缉私拿盗而已。由于近岸巡逻船不需要很强的续航力和作战能力,因此水师舰船多为小型船艇,而且大多使用经年,陈旧低劣。据资料显示,以东南沿海战力最强的绿营广东水师为例,其各种战船虽然数量多达400余艘,但其中最大者不过长11丈左右(约33米)、宽2丈多(约6米),载员不过百人,最大排水量仅250350吨。同时由于中国当时没有任何近代工业,科技发展滞后,最好的炼铁炉仍为明末遗制的日产3000斤瓶形铁炉,全年铁产量仅为约2万吨,不及英国1/70,因此战船船体全为木质,无白铁皮或铜皮包裹,无法防护大直径实心弹撞击或燃烧,防护性极差。同时战船吨位小,就意味着无法安装更多大炮。当时清军水师舰船上大多载炮24门,至多为10余门。据史料记载,在1939年秋由林则徐力主举行的广东水师秋操军演中,共出动主力舰船10艘,载炮合计120门,平均每舰10门。此次秋操广东水师精锐尽出,这10艘战船,应是其吨位最大、火炮数量最多的舰船了。此外,从训练水平和战术技能上讲,清军海军也不敢恭维。著名的禁烟派官员黄爵滋就曾在1835年一封上奏道光皇帝的折子里忧虑地指出:臣闻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鸦片战争 中英军力对比分析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