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胜古迹知识

发布时间:2011-04-05 20:27:31

苏州园林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以众多精雅的园林名闻天下。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旧时官宦名绅退休后多到苏州择地造园、颐养天年。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少林寺

驰名中外的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少室山的五乳峰下,对少室山,群山环峙,众峰耸立,溪水环流,林木茂盛,景致幽雅。佛教界称达摩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誉为禅宗的祖庭。因其位处少室山林中,故称少林寺。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落迹传教而建造的。因寺座落于少室山阴的丛林之中,故名。正如清景日眕《说嵩》云:"少林者,少室之林也"



跋陀到少林寺后,长住于此传授小乘佛教。不乘是以自解脱为目的的早期印度佛教。当时前来少林寺求法的达数百人,高足弟子有慧光、僧稠等人。跋陀传法之后,传灯转移,并不继续发展。



少林寺从山门到千佛殿,从塔林到达摩洞,从初祖庵到二祖庵,寺内的楼台建筑、佛像雕塑、殿宇壁画、钟磬铸造、栏柱雕绘、台阶石砌、碑刻诗画、古塔石坊等皆为文物古迹之精品,少林寺因而成为中外游客广为游览的海内名寺。正如唐代裴凗在《皇唐嵩岳少林寺碑》中所说的:"海内灵岳,莫如嵩山,山中道场,兹为胜殿。"



建国后,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国家拔巨款对少林寺大加整修,恢复和修缮了少林寺的大部分建筑和文物,并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施,从而使千年古又呈现出金碧辉煌的局面。



少林寺的主体建筑为常住院,是寺中住持及众执事僧们进行佛事活动和起居的地方,也就是人们所通称的"少林寺"。常住院依山而建,中轴建筑共为七进,即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室、达摩亭和千佛殿,两侧还有六祖殿、紧那罗殿、东西禅堂、地藏殿、白衣殿等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



长江三峡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元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游三峡有三条路线可选:1、从重庆顺江而下快节奏地观赏三峡的奇特风光;2、从上海、南京、武汉逆流而上游览长江沿途美景;3、从三峡的东口宜昌出发饱览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风光。



关于三峡工程:三峡水利枢纽是综合治理与开发长江的关键性工程。长江自奉节至宜昌近200 公里的江段,穿越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三段大峡谷,长江三峡为该三段大峡谷的总称。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38公里),江谷开阔,花岗岩岩基坚硬、完整,并可控制上游流域面积100 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近5000亿立方米。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勘测、 划、论证、审定后,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特选址于该地三斗坪。



长江三峡工程竣工后,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 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 调、供水灌溉等 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都无法比拟的!



纳木错

纳木错又叫纳木湖,藏语错即湖的意思。纳木错意为天湖、灵湖或神湖,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位于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公元十二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始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习密宗要法,并始创羊年环绕纳木灵湖之举。信徒传说,每到羊年,诸佛、菩萨、护法神集会在纳木湖设坛大兴法会,如人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万次,其福无量。所以每到藏历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长途跋涉,前往转湖。这一活动在四月十五达到高潮。纳木湖畔玛尼堆遍布。如有教徒经过这里,总会投下一颗石子。这个西藏人心目中的圣湖,每年都吸引着西藏当地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的教徒们迢迢千万里,完成艰辛的旅程,来转湖朝圣,以寻求灵魂的超越。世界海拔最高的湖,远离现代文明的污染,保持着自然原始生态,是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



它的东南部是直插云宵,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侧倚偎着和缓连绵的高原丘陵,广阔的草原绕湖四周,天湖象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湛兰的天、碧蓝色的湖、白雪、绿草、牧民的牛毛帐篷及五颜六色的山花,交相辉映,组成一幅大自然美丽、动人的画面,身临其境,无不感到心旷神怡。



湖面海拔4718,从湖东岸到西岸全长70多公里,由南岸到北岸宽30多公里,总面积为19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最深处约33以上。纳木错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水天相融,浑然一体,闲游湖畔,似有身临仙境之感

灵山大佛

宏伟庄严的灵山大佛座落于太湖之滨,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北踏青峰,尽揽山形之美;南面太湖,一挹水色之秀;流云拂面,包融天光地宝;至高无上,更显胜境之灵。大佛通高88,全部采用锡青铜材料铸造,总用铜量达700余吨,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佛像。

凡新佛像落成,必得经过开光,其神圣意义方始具备。灵山大佛开光盛典由当今世界佛教三大教派高僧大德共同主持。现场由万盆鲜花、千米黄绢妆点。五百米朝圣之路遍插佛旗,二百一十八级登云道满植金菊,千棵乔木黄布裹身,万羽信鸽绕佛飞翔。梵音袅袅,鼓乐交鸣,再现佛陀住世之景;信众云集,焚香顶礼,尽显我佛归心之德。

灵山大佛、乐山大佛、天坛大佛、云岗大佛、龙门大佛是神州大地上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上具代表性的五尊大佛像,佛教界称为神州五方五佛。如今,这五尊分别代表了中国佛教不同历史时期的佛像同时现身灵山。灵山佛教文化博览馆对四大佛山的神祗供奉、主要寺庙、特征文化、历史和现状均作了比较详尽的展示。

泸沽湖

泸沽湖位于宁蒗县北部永宁乡和四川省盐源县左侧的万山丛中,距宁蒗县城73公里。它犹如一块明珠镶嵌在群山怀抱之中,碧波荡漾,风光迷人,有高原明珠滇西北的一片净土东方第一奇景等美称。这里古朴的民风,秀丽的山光水色与浓郁的传奇风情,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川滇两省界湖。纳西族摩梭语为山沟,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泸沽湖湖面海拔2680,面积为5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湖深45,最深处达93,湖水清澈蔚蓝,最大能见度为12,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也是世所罕见的至今未被污染的处女湖。每逢晴天,蓝天白云,倒映湖中,水天一色,景象奇丽。



关于泸沽湖的形成,当地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在遥远的年代,这里曾是一片村庄。村里有个孤儿,每天到狮子山去放牧。人们只要把牛羊交给他,他总是把牛羊放得肥肥壮壮的。有一天,他在山上一棵树下睡着了,梦见一条大鱼对他说:善良的孩子,你可怜了,从今往后,你不必带午饭了,就割我身上的肉吃吧。小孩醒来后,就到山上找呵找,终于在一个山洞里发现那条大鱼,他就割下一块烧吃,鱼肉香喷喷的。第二天,他又去了,昨天割过的地方又长满了肉。这事被村里一个贪心的人知道了,他要把大鱼占为已有,就约了一些贪财之徒,用绳索拴住鱼,让九匹马九头牛一齐使劲拉,鱼被拉出洞,灾难也就降临了。从那个洞里,洪水喷涌而出,顷刻间淹没了村庄。那时,有一个摩梭女人正在喂猪,两个年幼的孩子在旁边玩耍,母亲见洪水冲来,急中生智,把两个孩子抱进猪槽,自己却葬身水底。两个孩子坐在槽里承受水漂流,后来,他们成了这个地方的祖先。人们为了纪念那个伟大的母亲,就拿整段木头做成猪槽船,泸沽湖也称为母亲湖。



泸沽湖不仅水清,而且岛美。泸沽湖四周青山环抱,湖岸曲折多湾,共有17个沙滩、14个海湾;湖中散布5个全岛、3个半岛、1个海堤连岛,一般高出水面1530公尺,远看象一只只绿色的船,飘浮在湖面。其中,宁蒗一侧的黑瓦吾岛、里无比岛和里格岛,成为湖中最具观赏和游览价值的三个景点,被誉为蓬莱三岛。黑瓦吾岛位于湖心,距离湖岸落水村2500,岛上树术葱笼,百鸟群集,是南来北往的候鸟、野鸭的栖息之处,也是昔日永宁土司阿云山总管的水上行宫,美国学者洛克也曾旅居于此。



林芝

人们都知道西藏,知道珠穆朗玛,知道藏北草原,知道喜玛拉雅,但人们却不知道西藏还有一个藏在深闺未人识的美丽的地方,它就是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



位于西藏东部的林芝,海拔只有2900,莽莽林海,花之海洋,从高寒地带生长的雪莲花,到亚热带盛产的香蕉,棕榈,物产资源丰富,自然风貌保存完好。此处景色与西藏其他地区迥然不同,一派森林云海风光。蓝天白云、冰川衬森林、碧湖映雪山、风景绝伦。离林芝不远的巴松措湖,有西藏九寨沟之美誉,是藏族同胞心中的神湖,湖的形状如镶嵌在高山峡谷中的一轮新月,湖水清澈见底,四周雪山倒映其中,沙鸥、白鹤浮游湖面,湖水透明可见游鱼如织,情趣怏然。每到春季,湖四周群花烂漫,雪峰阵列并倒影湖中,景色宜人至极。秋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天空碧蓝如洗,火红的枫叶折射灿烂的阳光,倒影在碧蓝的湖面,景色美不胜收。湖心有一小岛,小岛上有唐代的建筑错宗工巴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每年来此处朝圣的信徒络绎不绝。林芝属藏东南河谷地带,冬季平均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上,夏季平均温度为摄氏20度,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由于林芝是广东省支援西藏对口地区,有很多广东干部扎根西藏,为林芝的经济建设付出了艰辛,至今仍然在默默奉献宝贵的青春,在林芝处处可见广东援建的项目、以广东命名的大道等。在各种力量的援助下,古老的林芝正以一种朝气蓬勃的姿态继续着自己的建设与发展,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颗西藏绿宝石一定能散发出更加耀眼夺目的璀璨光辉!

颐和园

在北京市海淀区,距市中心约15公里。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原为清代的行宫花园。乾隆十年(1750年)建清漪园。咸丰十五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所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重建,改称今名,做为避暑游乐地。全园由万寿山、昆明湖等组成,占地面积约290万平方米,计有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可概括为勤政、居住、游览三个活动区域。主要景物如佛香阁、德和园大戏楼、排云殿等均是清末木构建筑的代表作。其园林布局集我国造园艺术之大成,尤以西山、玉泉山群峰为借景,扩展了空间,气魄宏伟,手法巧妙,为我国园林艺术中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典范。园中山青水绿、阁耸廊回,金壁辉煌,在中外园林艺术中有极高的地位。由于慈禧、光绪等清代统治者在园内活动,颐和园与近代史关系密切,至今留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痕迹。辛亥革命后,于1914年开放,1924年正式辟为公园。建国后,经不断修缮,面貌一新。现园中主要殿堂,均按清末原状陈列,有博物馆公园之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是我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瀑布之一。它位于贵州省镇宁县城关镇西南约15千米的白水河上,故又名白水河瀑布。黄果树瀑布落差74,宽81,飞流倾泄,气势磅礴,十分壮观。



黄果树瀑布的景观,昼夜不同,四季各异。夏秋气势雄浑,捣金碎玉,令人心悸魄荡而又豪情满怀;冬春水流清澈,别有一番轻流曼舞的婀娜多姿。每当晴日当空,阳光灿烂,黄果树瀑布宛若一条溢彩流金的银龙,喷吐着浓浓的迷雾,在阳光的照射下,虹霓隐现,缥缥缈缈,似实如虚,神奇美妙。瀑布背后横贯着一条百米溶洞,飞瀑如银白色的帷帘悬挂在洞外,故称"水帘洞"。置身幽暗的洞中,透过水帘,漫天倾泼的瀑布,带着巨大的水流动能,发出轰轰的如雷巨响,震得地颤谷摇,展示出大自然的一种无敌的力量与气势,大量的水烟云雾,使峡谷上下一片迷蒙,如幻景一般。



瀑布附近,山峦重叠,林木葱茏,树叶扶疏,急流下泻,景色秀丽宜人。这里,奇岩异洞遍布,急流飞瀑众多,有恢宏的陡坡塘瀑布、精巧的螺丝滩瀑布、跌宕的滴水潭瀑布、圣洁的吊水瀑布、峻急的星峡瀑布和仪态万方的银链坠滩瀑布等十八瀑。在这里,至柔的水与至刚的山结下了不解之缘,造就了一部能用全身心去感受的交响乐。

紫禁城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历代宫殿都象天立宫以表示君为天子受命于天。由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



故宫也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院内陈列我国各个朝代的艺术珍品,是中国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的宝库。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凡尔赛宫、白金汉宫、白宫、克里姆林宫),并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整个紫禁城。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故宫规模宏大,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宫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宁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心,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呼应。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殿,其后即为嫔妃居住的东西六宫。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筑的外围筑有高达10的宫墙,四角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午门 故宫的正门,游人可由天安门向北进入午门。古以北为子,南为午,午门正处于故宫中轴线之南的向阳位置,故称午门。午门平面呈凹形,正楼面阔九间,重檐庑殿式,东西两观对峙,这种形制的门有天子才可以用,所以它是皇帝宫殿的标志。当然这种建筑也有利于防卫,因为它组成了一个交叉火力网。午门是皇帝每年冬至颁发来年历书的地方,如遇有战争获胜,则要在此举行凯旋献俘仪式。因古时奏凯献俘首先要祭庙社,而午门去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及社稷坛(今中山公园)最近。此外,午门前广场院也是受廷杖的地方,官员如触犯龙颜将在此受廷杖之刑。1519年武宗朱厚照要去江南选美,由于众大臣劝阻,惹恼了武宗,结果竟有130名官员在午门受廷杖,一次就打死了11人。 太和殿 也叫金銮殿,故宫中最巍峨、最壮丽的建筑,面阔11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式,黄色琉璃瓦,耸立在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高35.05)之上。大殿面积2377平方米,是我国现存、也是世界现有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皇帝登极、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贺及赐宴。



太和殿 内外摆有大量特殊的陈设,殿前月台上摆的铜鼎、铜龟、铜鹤是大典时用来焚香的,它含有江山水固之意。月台上摆的日晷和嘉量,用来象征皇权。三层汉白玉台基每个栏杆下都设有排水的龙头,暴雨时可形成千龙喷水壮观景象,用来显示皇威。殿前的双龙戏珠御路石,其珠为吉祥如意珠,双龙之中,一个代表天帝,另一个代表帝王,帝王受天之命,合天之意,务使国中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双龙下面的山海图案乃象征江山水永固。殿内金色的九龙宝座和屏风安置在高约2的金色台基之上,并置于六根盘龙金柱之间,以突出帝王唯我独尊之地位。藻井正中的蟠龙口中倒垂下一个大圆球,谓之轩辕镜,此乃辟邪之物,也寓有明镜高悬的含意。



中和殿 这是皇帝临太和殿大典前休息和接受官员信行礼的地方。

保和殿 保和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是举行册立皇后、皇太子等大典时皇帝更衣的地方,清乾隆以后,殿试也改在保和殿举行。清朝时,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皇帝常在此殿宴请各少数民簇王公和大臣。



游人在游三大殿时,可看到很多御路石,其中以保和殿后面的一块为最大、最宏伟,它用整块艾叶青雕成,长16.07,宽3.07,厚1.70,重达200吨,九龙飞腾在大海和流云之中,象征着真命天子一统山河。



乾清门 是帝后寝宫以及嫔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区域的正门。清代御门听政即在乾清门进行。



乾清宫 是皇帝的寝宫,顺治、康熙年间也兼作听政、召见大臣之处。每逢元旦、元宵、端午、中秋、重阳、冬至、万寿等节日,皇帝在这里举行朝礼和赐宴。



交泰殿 在清代,交泰殿是皇后在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节日接受大臣朝贺的地方,后来又在这里存放皇帝行使权力的25方宝玺。此外,这里还有铜壶滴漏装置和清代造的自鸣钟。



坤宁宫 在明清,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清朝按满族的习俗,将其改为祭神的场所,把东暧阁作为皇帝大婚的洞房。



御花园 出坤宁宫北行就是御花园,它有门与东西六宫相通。园东西长130,南北宽90,主要建筑钦安殿正处在中轴线上,明时这里供秋季大享及祭祀玄武大帝之用,清代改为寺庙。园之东北部叠石堆秀山,是帝后嫔妃重阳登高之处。御花园是一座以建筑为主体的宫廷花园,亭台楼阁结构精巧,山石树木安排有序,奇花异木怪石竞奇争艳,五色石子甬道四通八达,游人都愿在此尽情观赏,拍照留影。



东西六宫 这是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三宫六院。现在东六宫大都改为古代艺术品陈列馆,其中有明清工艺美术馆、陶瓷馆、青铜器馆、钟表馆、绘画馆、珍宝馆。以参观珍宝馆和钟表馆的人数最多,钟表馆设在奉先殿,珍宝馆设在故宫东北角的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这在座堂里。玩具陈列馆设在坤宁宫以东的联房叫东板房里。西六宫基本上未动,仍按原来面貌布置。



养心殿 乾清门内的养心殿,从雍正清末近200年间,清朝皇帝大多住在这里。在同治、光绪两朝,养心殿东暧阁是慈禧与慈安垂帘听政之地。

马鞍山采石矶





  李白漫游江南时,写下了许多歌咏山水的名篇,庐山、天台山、九华山 瑰奇明秀的风光因他的诗笔而格外生色。他特别喜爱牛渚矶,即今安徽马鞍 山市西南的采石矶,这里遥对天门山,长江到此,水流被两山峭壁夹峙,更 加湍急,李白著名的《横江词》、《望天门山》等诗篇写的就是这里的景色。 采石矶上现有太白楼,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楼上有画着太白漫游采石矶的 屏风太白游踪图,以及黄杨木雕的李白像。采石矶的陡峭崖壁上有一块突出 的石台,传说李白醉酒,从这台上跳下江去捉月,所以名捉月台。又传他在 这里捉月溺死后,衣冠落在江中,渔民捞起,建成衣冠冢。其实李白是在上 元二年(公元 761 年)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的,葬在安徽当 涂县龙山东麓。因他生前喜欢龙山对面的青山,后来他的好友范伦的儿子范 传正到这里当观察使,找到李白的两个孙女,知他遗愿葬在青山,便将墓迁 到青山西麓,并亲自在墓前立碑,撰写碑文,在墓旁建李白祠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在唐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九月由华州来到成都,第二年在浣花 溪畔营建居室,共住三年零九个月,作诗 247 首。按前人的考证,杜甫草堂 大约在浣花溪西,万里桥南,西郊碧鸡坊石笋街外,北望可见西岭,大约占 地一亩。附近只有八九户江村人家,环境非常幽静。杜甫在这里过了一段较 为平静而舒畅的生活,写了不少描写草堂附近四季景色的诗篇,人所熟知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写于这一时期。杜甫原来的草房早已不存,五代前

蜀词人韦庄等人在旧址重建茅屋,北宋元丰年间在这里建祠堂,后经历代扩 建,奠定了现在的规模。一共有大廨(xiè 谢)、诗史堂、工部祠三重古雅 的厅堂。工部祠东侧竹林深处,有清代果亲王所写的少陵草堂石碑亭,是 一座圆顶茅草亭,十分简朴。工部祠的建筑将纪念祠堂与园林艺术融为一体, 里边翠竹、红梅、杜鹃、秋桂应时开放,荷池水槛、曲桥溪流、花径亭榭, 十分幽雅。



杭州白堤和龙门白居易墓





  白居易在唐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任杭州刺史。第二年江南干旱,他 疏浚六井,整修井壁,使井水充足。次年又增筑湖堤,竣工后还写了一篇《钱 塘湖石记》,将管理湖水的办法刻在石上,留给后来的杭州刺史。他在杭州 三年,写下了个少歌咏西湖的著名诗篇,这些作品与他兴修水利的功绩同样 不朽。现在杭州西湖上有一条白堤,从孤山通向断桥,就是白居易当初最爱 去的地方,原名白沙堤,后人为了纪念他,改称白堤,但并不是白居易所修 筑的那条湖堤。白居易晚年住在洛阳,与龙门香山如满和尚结为香火社,经

  

常来往。他穿着白衣,拄着鸠杖,自称香居士,还用自己的家财开凿了龙 门八节石滩。75 岁去世,遗嘱不归故乡,葬在香山如满法师的舍利塔旁。现 在洛阳龙门东岸香山有白少傅墓,因他在洛阳时任太子少傅,所以这样称呼。 唐诗深受历代人民喜爱,不少古迹就因为一首唐诗而扬名天下。最典型

的例子莫过于武昌的黄鹤楼和苏州的寒山寺。



黄鹤楼





  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相传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关于这座楼的来历, 有不少神话。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有一个姓辛的人在此卖酒,特别照顾常来喝 酒的一个道士,不收他的酒钱。道士在离开这里之前,用桔皮在墙上画了一 只黄鹤,说:酒客来,拍拍手,鹤就会下来飞舞。辛氏因此致富。10 后,道士重来,用笛声召唤黄鹤下壁,跨鹤飞去。辛氏便建了这座楼。盛唐 诗人崔颢来此,题了一首著名的《黄鹤楼》诗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 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来李白登楼凭眺,本想 吟诗,看见崔颢的题诗,觉得难以超过,便叹息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颢题诗在上头。从此黄鹤楼更加声名大震,历代屡次重建,愈修愈美,胜 似仙宫楼阁。清光绪十年(公元 1884 年)因失火被毁。现已在旧址再度重建。



寒山寺



  在苏州阊门外枫桥镇。相传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从天台山国清寺 来此住持,把原来建于梁天监年间的妙利普明塔院改名为寒山寺。这座寺院 屡建屡毁,现存建筑是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 1896 年)到宣统三年(公元

1911 年)重建的。寒山寺之出名主要是因唐天宝年间诗人张继写了一首著名

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描写夜泊姑苏城外枫桥,面对江中月色,点点渔火, 声声乌啼,令人难以入寐的情景,这时半夜里从寒山寺传来的钟声,更触动 了客子的愁思。诗境优美含蓄,尤其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这寂静而萧疏 的秋夜平添了无限隽永的韵味。从此以后诗韵钟声,千古流传。近年来,每 当除夕午夜,常有许多日本客人专到这里来听钟。

唐代散文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中唐古文

运动,创造了适宜于说理叙事抒情的新散文。北宋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 继他们之后,把散文推向新的高潮。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遂被奉为中古散文的 典范。纪念韩愈和柳宗元的祠堂也成为重要的名胜。



韩文公祠



  韩愈(公元 768—824 年),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曾两次被贬到岭南(今广东)。第一次因 上书唐德宗,请求宽免农民的赋税,被贬到广东阳山任县令。他在阳山能体 察民情,断案公正,深受百姓爱戴。阳山城北的牧民山后来因此而改名为贤 令山。山腰有一座石灰岩溶洞,因韩愈常和青年士子来此游息吟诗,所以名为游息洞。洞前有线刻的韩愈画像碑。洞口崖壁布满历代诗刻。洞外山坡上 有一片石丛,中有一块巨石,上刻千巗表三个大字,是韩愈手迹,旁边 还有韩愈署名的铭语:万石丛中,巍然独尊,与岁寒君,相契无言。 思是说这块岩石在万石丛中的尊雄之状,可称千岩之表(表即突出的意思)。 它的精神和岁寒的松柏一样,彼此是如此默契。此外,韩愈还曾从阳山上溯 连州,为贬到那里的名士王仲舒所建的亭作记,命名为燕喜亭。现燕喜 亭仍在广东连县城东,前傍海阳湖,后靠中峰山,周围景色清雅。

  韩愈第二次被贬是因为上表谏阻唐宪宗把佛骨迎进宫内。这次贬到潮 州,仅八个月。潮州韩文公祠建于北宋咸平年间,以后历代重修。祠堂座落 在潮州城东的笔架山麓,面临韩江。前后共两进院落。内有 40 多块石刻碑记, 其中最著名的是苏轼所撰的《潮州韩文公庙碑》,这是苏轼散文中脍炙人口 的名篇。文章以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 三军之帅这四句话概括了韩愈一生的品格和德业,以及他的学说和文章在 中国思想史及文学史上的地位,准确精辟,极有气势。潮州韩文公祠也因这 篇文章而更加出名。



柳侯祠



  柳宗元(公元 773—819 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唐 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唐顺宗永贞年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大力 推行改革。但永贞改革七个月就失败了,他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县),10 年后调回京师,随即又调为柳州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柳宗元在柳州的四年里,根据当地民俗设立教令和禁令,设法解决当地穷人用子女当抵押借钱 的问题,使上千人回家,免作奴婢。他还指点了不少考进士的文人,对当地 的开化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去世以后,韩愈为他写了著名的《柳 子厚墓志铭》。穆宗长庆二年(公元 822 年),柳州人民为纪念柳宗元,建 了一座罗池庙。韩愈又为之撰写《柳州罗池庙碑》,碑后附诗一篇。宋徽宗 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罗池庙改名为柳侯祠。现存建筑是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 年)重建的。祠周围已辟为柳侯公园。祠前的柑香亭,传说是柳宗元讲学、会客、种柑的地面。祠内有著名的荔子碑,即韩愈所撰罗池庙 碑,因罗池庙诗第一句荔子丹兮蕉黄而得名。碑文是苏轼的手迹,所以 称为韩诗苏书柳事碑。另有龙城石刻,传说是柳宗元的手迹。祠堂 附近还有柳宗元的衣冠冢,青石砌筑,周围青松翠柏,庄严肃穆。  唐代佛教盛行,龙门、敦煌石窟主要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结晶。此外,著 名的遗迹还有四川的乐山大佛,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



乐山大佛





  在四川乐山市东凌云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处。相传 唐代僧人海通因为看到山前江水奔腾,时常翻船,便倡议凿山为佛,以镇水 妖。大佛开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 713 年),最后由川西节度使韦皋于贞元 十九年(公元 803 年)完成,前后历时 90 年。大佛头与山齐,双手抚膝,足 踏大江,据说通高 71 ,头高 14.7 ,肩宽 28 ,眼长 3.3 ,耳长七米 耳朵中间可并立二人,头顶可置圆桌,脚背上可围坐百余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所以俗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刻成后通身彩绘, 原来建有 13 层楼阁,名叫大像阁,明末毁于战火。1986 2 月,武汉测绘 科技大学和四川测绘研究所的专家曾对大佛作过精确的测量,得出的数据 是:大佛从头到脚高 58.7 ,头上发髻共有 1200 个。于是产生了乐山大佛 矮了 12 的说法。但文物界认为乐山大佛的身高应包括现已不复存在的莲花 宝座在内。有趣的是,专家们还测出:在 1—3 月的枯水期,大佛头顶到水面 的高度大致是 72 。这就是说,如果莲花宝座存在,它的基底应在枯水期的 水面附近。



大雁塔、小雁塔





  大雁塔、小雁塔是唐代佛寺建筑的遗存。大雁塔在西安市南四公里处的 慈恩寺西院,建于高宗永徽三年(公元 652 年)。唐玄奘取经回国后,从弘 福寺移到这座寺里专译佛经,创立法相宗,并倡议修建大雁塔,贮藏从印度 带回的经像。建塔时,他亲自担筐运送砖石。塔基仿照印度鞑榇[chèn 衬] 国佛塔的样式,作塔五层,最下一层作雁形。塔的最上层原来有太宗所作《大 唐三藏圣教序》碑,褚遂良书写,称雁塔圣教,是书法中的精品,现嵌 在塔下南门洞两侧壁间。大雁塔之所以著名,除了它是唐三藏放经的经塔以 外,还因为这里地近风景区曲江,唐代诗人凡来长安,都要登塔凭眺长安风 光,吟诗抒发感想。一部《全唐诗》中,与它有关的作品不胜枚举。这座塔 在唐代还是进士金榜题名的地方。唐朝设科举进士,进士科最难考,录取人 数很少。考中进士的人先在曲江举行宴会,叫做曲江会。然后集中到慈恩寺, 推举擅长书法的人把考中者的名字刻在砖上。慈恩题名也成为后人爱模 仿的一件风雅之事,现在慈恩寺中还可以看到不少题名的碑石。小雁塔在大 雁塔附近,原来是唐代著名佛寺大荐福寺的佛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已

1200 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四角的密檐式砖塔,塔身宽度由下向上逐层递

减,形成秀丽的流线形轮廓。这座塔经历过 70 多次地震,原高 15 层,塔顶 震毁,剩 13 层。据底层门楣上明代人王鹤的题字说,明成化末年长安地震时, 小雁塔从顶到底,中间裂开一尺来宽的大缝,塔身分为东西两半。到正德末 年冉次地震时,裂缝一夜之间又合在一起。现在仍可看出明显的痕迹,游人 到此,无不称奇。

隋唐时期的建筑,完整保留下来的不多,所以大雁塔、小雁塔弥足珍贵。

此外,五台山的佛光寺和南禅寺,也以唐代木构建筑闻名于世。



佛光寺





  在我国以及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寺初建于北魏,现仍保存有北 魏的砖塔、唐代以及金元明清的各朝建筑。东大殿是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 年)时所造,建在岩石上,后部柱子的基础是凿山时预留出来的,极其坚固, 有很强的抗震能力。大殿台基很高,殿檐伸出深远,檐下外柱有古朴的斗拱 承托梁架。斗拱体型很大,结构复杂,高度约为柱高的 2/5。檐部转角处加 长角梁后尾,利用这一根悬挑的木构件,保证檐头前端不向下沉陷,设计非 常科学,在我国木结构建筑中不多见。殿顶上的脊兽都是黄绿色琉璃瓦烧制, 正吻为一对高大的琉璃鸱[chī吃]尾。整座大殿气势雄伟,规模宏大。

八、台湾日月潭



日月潭是台湾的“天池”,湖周35公里,水域9平方公里多,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全国少数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其地环湖皆山,湖水澄碧,湖中有天然小岛浮现,圆若明珠,形成“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美丽景观。清人曾作霖说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陈书游湖,也说是“但觉水环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300年来,日月潭就凭着这“万山丛中,突现明潭”的奇景而成为宝岛诸胜之冠,驰名于五洲四海。  



九、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23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建成。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中国名胜古迹知识

相关推荐